CN213809293U - 管路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管路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9293U
CN213809293U CN202022914507.1U CN202022914507U CN213809293U CN 213809293 U CN213809293 U CN 213809293U CN 202022914507 U CN202022914507 U CN 202022914507U CN 213809293 U CN213809293 U CN 213809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leeve
pipe
pipeline
sleeve
pip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45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铁钢
王命仁
崔渊博
劳同炳
崔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45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9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9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9293U/zh
Priority to EP21902230.8A priority patent/EP413053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5014 priority patent/WO2022121523A1/zh
Priority to US17/992,807 priority patent/US2023008310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路及空调器,管路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连接套组件,第一管体设有承接端,第二管体设有插接端,插接端插设于承接端内,连接套组件套装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连接位置的外侧,连接套组件分别与承接端的外表面和第二管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进行管路连接时,插接端插入到承接端内部,连接套组件设置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位置的外侧,利用连接套组件分别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配合,实现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固定。由于第二管体的插接端插入到第一管体的承接端内,使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位置具有了重合段且通过连接套组件固定连接,提高了管路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管路连接位置发生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Description

管路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空调器内设有管路,冷媒在管路内循环且在循环过程中通过热交换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现有管路包括多段,相邻的管路通过连接套进行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将相邻的管路对接(两者相抵靠或间隔设置),在相邻的管路对接位置的外侧设置连接套,再将连接套分别与相邻的管路配合即可。但是,相邻的管路之间无重合段,导致了连接位置强度薄弱,易于发生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提高管路的连接强度,以避免连接位置断裂和泄漏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管路,所述管路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有承接端;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插设于所述承接端内;
连接套组件,所述连接套组件套装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位置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组件分别与所述承接端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在进行管路连接时,第二管体的插接端插入到第一管体的承接端内部,连接套组件设置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位置的外侧,利用连接套组件分别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配合,实现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固定。由于第二管体的插接端插入到第一管体的承接端内,使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位置具有了重合段且通过连接套组件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管路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管路连接位置发生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套装在所述承接端的外侧并且凸出于所述承接端的端部设置;
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套装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所述插接端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套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套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承接端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套凸出于所述承接端的端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并且/或者所述插接端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材质不同;
和/或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材质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均为铜制件或铜合金制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在进行管路连接时,第二管体的插接端插入到第一管体的承接端内部,连接套组件设置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位置的外侧,利用连接套组件分别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配合,实现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固定。由于第二管体的插接端插入到第一管体的承接端内,使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位置具有了重合段且通过连接套组件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管路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管路连接位置发生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管路的示意图(第一管体处于第一实施方式);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管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管路的示意图(第一管体处于第二实施方式);
图4为图3中所示的管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管路的示意图(第一管体处于第三实施方式);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管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管路;
10为第一管体,11为承接端;
20为第二管体,21为插接端;
30为连接套组件,31为第一连接套,32为第二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管路100,管路100包括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20和连接套组件30,第一管体10设有承接端11,第二管体20设有插接端21,插接端21插设于承接端11内,连接套组件30套装在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连接位置的外侧,连接套组件30分别与承接端11的外表面和第二管体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路100,在进行管路100连接时,第二管体20的插接端21插入到第一管体10的承接端11内部,连接套组件30设置在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的外侧,利用连接套组件30分别与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配合,实现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连接固定。由于第二管体20的插接端21插入到第一管体10的承接端11内,使得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具有了重合段且通过连接套组件30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管路100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管路100连接位置发生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均为圆管结构,插接端21的内径略小于承接端11的外径,当插接端21插入到承接端11内时,插接端21的外表面与承接端11的内壁相贴合,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得到了减小,再通过连接套组件30的连接固定,进一步保证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连接位置断裂和泄漏的情况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100用于空调器时,该管路100中的第一管体10的数量和第二管体20的数量不仅局限于一个,可以为多个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连接形成,第一管体10位于连接位置的一侧,第二管体20位于连接位置的另一侧,两者通过连接套组件30进行连接固定。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承接端11可以设置在第二管体20上,插接端21可以设置在第一管体10上,该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呈镜像方式设置,具体可参考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
此外,连接套组件30与第一管体10固定连接的位置为密封结构,同时连接套组件30与第二管体20固定连接的位置也为密封结构,从而保证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连接位置的密封性,避免管体在连接位置出现泄漏的情况。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套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套31和第二连接套32,第一连接套31套装在承接端11的外侧并且凸出于承接端11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套32套装在第二管体20的外侧,插接端21的端部凸出于第二连接套32的端部,至少部分第二连接套32插接于第一连接套31内,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套31装在承接端11的外侧且与承接端1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套32套装在第二管体20上且与第二管体20固定连接,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连接时,将插接端21插入到承接端11的内部,第二连接套32的至少部分本体插接在第一连接套31凸出于承接端11的本体内,再将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固定连接即可实现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连接。
通过将插接端21插入到承接端11内,使得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在连接位置具有的重合段,将至少部分第二连接套32插接于第一连接套31内使得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也具有了重合段,通过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20、第一连接套31和第二连接套32的设置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管路100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管路100连接位置发生断裂或泄露的情况。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均为圆管结构、第一连接套31和第二连接套32均为圆形套,承接端11的外径略小于第一连接套31的内径,当第一连接套31套装在承接端11的外侧时,承接端11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套31的内壁相贴合,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得到了减小,避免了两者之间间隙大而产生晃动的问题;另外,第二连接套32的内径略大于第二管体20的外径,当第二连接套32套装在第二管体20的外侧时,第二连接套32的内壁与第二管体20的外表面相贴合,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得到了减小,也避免了两者之间间隙大而产生晃动的问题;此外,第二连接套32的外径略小于第一连接套31的内径,使得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之间的缝隙得到了减小,避免了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连接位置因间隙过大产生的晃动,管路100连接位置的强度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承接端11与第一连接套31之间为密封连接,第二连接套32与第二管体20之间也为密封连接,第一连接套31和第二连接套32之间也同样为密封连接,进一步保证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使得管路100连接位置发生泄漏的情况得到了避免。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或图5所示,第二连接套32的一端抵靠在承接端11的端部。具体地,当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连接时,将具有第二连接套32的第二管体20的插接端21插入到具有第一连接套31的第一管体10的承接端11内,第二连接套32的至少部分本体插接到第一连接套31内且与承接端11的端部相抵靠,再将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固定连接即可。通过将第二连接套32与承接端11的端部抵靠设置,避免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出现薄弱部位(若第二连接套32与承接端11间隔设置,此时第一连接套31对应所间隔的位置为仅具有第一连接套31的薄弱部位),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连接位置的强度,避免了管路100连接位置断裂和泄漏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或图5所示,第二连接套32的另一端凸出于第一连接套31。具体地,当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连接后,第一连接套31、第二连接套32和第二管体20依次套装且连接固定,由于第二连接套3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套32远离承接端11的端部)凸出于第一连接套31设置,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套31、第二连接套32和第二管体20形成直径逐渐缩小的阶梯性结构,该阶梯型结构能够避免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使得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另外,当对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进行连接固定时,便于对固定连接的情况进行观察,以此便于组装,使得组装的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套32的另一端凸出于第一连接套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mm。具体地,当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连接后,第二连接套32的另一端凸出于第一连接套31,通过将第二连接套32的另一端凸出于第一连接套31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mm,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有效避免连接位置出现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套32的另一端凸出于第一连接套31的长度可以设置为5mm、10mm或15mm等。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套31凸出于承接端11的端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具体地,当第一连接套31套装在承接端11上且与承接端1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套31的端部(朝向第二管体20的端面),凸出于承接端11的端面(朝向第二管体20的端面)设置,通过将第一连接套31凸出于承接端11的端部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mm,从而保证了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的重合长度,使得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以避免连接位置出现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套31凸出于承接端11的端部的长度可以设置为10mm、15mm或20mm等。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插接端21的端部凸出于第二连接套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当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连接时,将具有第二连接套32的第二管体20的插接端21插入到具有第一连接套31的第一管体10的承接端11内,第二连接套32的至少部分本体插接到第一连接套31内且与承接端11的端部相抵靠,再将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固定连接即可。通过将插接端21的端部凸出于第二连接套3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mm,从而保证了插接端21与承接端11之间的重合长度,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的稳定性,以避免连接位置出现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插接端21的端部凸出于第二连接套32的长度大可以设置为10mm、15mm或20mm等。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0与第一连接套31的材质不同。具体地,第一管体10的材质硬度大于第一连接套31的材质硬度,通过将硬度高的材质作为第一管体10,从而提高了管路100的整体强度,使得管路100的抗冲击性能得到了增强,避免出现管路断裂泄漏的情况,另外,通过将硬度低的材质作为第一连接套31,能够避免第一连接套31与第一管路10连接固定过程中对第一管路10产生的不良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管体10和第一连接套31均为现有技术中的材质,本实用新型仅选用两种不同材质制件,而非对两个部件的材质进行了改进。
具体地,第二管体20与第二连接套32的材质不同,第二管体20的材质硬度大于第二连接套32的材质硬度,通过将硬度高的材质作为第二管体20,从而提高了管路100的整体强度,使得管路100的抗冲击性能得到了增强,避免出现管路断裂泄漏的情况,另外,通过将硬度低的材质作为第二连接套32,能够避免第二连接套32与第二管路20连接固定过程中对第二管路20产生的不良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管体20和第二连接套32均为现有技术中的材质,本实用新型仅选用两种不同材质制件,而非对两个部件的材质进行了改进。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均为不锈钢管。具体地,第一管体10为第一不锈钢管,第二管体20为第二不锈钢管,通过将第一管体10设置为第一不锈钢管,将第二管体20设置为第二不锈钢管,与现有技术中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均为铜管相比,在相同规格的条件下,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的强度高,进一步提高了管路100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另外,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与铜管相比,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的成本低,能够有效降低管路100的制造成本。此外,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的抗腐蚀及抗老化性能强,能够有效延长管路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还可以为碳钢等含铁管材,从而进一步降低管路100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还可以为其它材质的管材,例如铝合金等,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套10和第二连接套20的材质均为铜制件或铜合金制件。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体10为第一不锈钢管,第二管体20为第二不锈钢管,第一连接套31设置为第一铜套,第二连接套32设置为第二铜套,第一铜套与第一不锈钢管的承接端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二铜套与第二不锈钢管也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之间也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的材质相同,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的材质相同,由于铜套的强度低于不锈钢管的强度,在通过焊接的方式对第一铜套与第一不锈钢管、第二铜套与第二不锈钢管以及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之间进行焊接固定时,能够有效避免焊接温度对第一不锈钢管和第二不锈钢管产生不利影响,保证了管路100连接后的强度及稳定性。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套31和第二连接套32还可以为其它材质的连接套,例如铝合金等,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体10为第一不锈钢管,第二管体20为第二不锈钢管,第一连接套31为第一铜套,第二连接套32为第二铜套,第一连接套31与位于第一不锈钢管的承接端11炉焊固定,第二连接套32与第二不锈钢管炉焊固定,由于第一连接套31与承接端11通过炉焊预先焊接,第二连接套32与第二管体20也通过炉焊预先焊接,因此,可在第一管体10以及第二管体20加工时,分别将第一连接套31和第二连接套32焊接完成即可,从而减少了现场组装过程中的工作量,使得组装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另外,第一连接套31与第二连接套32火焰焊固定,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之间的连接通过现场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由于第一连接套31和第二连接套32利用火焰焊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操作便捷,从而提高了管路100连接的效率。
此外,火焰焊的温度低,不易于对为第一钢管的第一管体10以及为第二钢管的第二管体20产生不利的影响。
进一步地,承接端11为扩口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缩口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或直管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中的任一种。承接端11可设置为多种结构,从而满足了不同管体的连接需求,进而保证了生产的有效进行,使得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如上的管路100(如图1至图6所示)。
具体地,在进行空调器的管路100连接时,第二管体20的插接端21插入到第一管体10的承接端11内部,连接套组件30设置在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的外侧,利用连接套组件30分别与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配合,实现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连接固定。由于第二管体20的插接端21插入到第一管体10的承接端11内,使得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连接位置具有了重合段且通过连接套组件30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管路100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管路100连接位置发生断裂和泄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空调器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有承接端;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插设于所述承接端内;
连接套组件,所述连接套组件套装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位置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组件分别与所述承接端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套装在所述承接端的外侧并且凸出于所述承接端的端部设置;
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套装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所述插接端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套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套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承接端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凸出于所述承接端的端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并且/或者所述插接端的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材质不同;
和/或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材质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均为铜制件或铜合金制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不锈钢管。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管路。
CN202022914507.1U 2020-12-07 2020-12-07 管路及空调器 Active CN213809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4507.1U CN213809293U (zh) 2020-12-07 2020-12-07 管路及空调器
EP21902230.8A EP4130537A4 (en) 2020-12-07 2021-10-20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ASSEMBLY
PCT/CN2021/125014 WO2022121523A1 (zh) 2020-12-07 2021-10-20 管路连接结构、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US17/992,807 US20230083100A1 (en) 2020-12-07 2022-11-22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esso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4507.1U CN213809293U (zh) 2020-12-07 2020-12-07 管路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9293U true CN21380929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4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4507.1U Active CN213809293U (zh) 2020-12-07 2020-12-07 管路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92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523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管路连接结构、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WO2022237152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管路组件和空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523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管路连接结构、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EP4130537A4 (en) * 2020-12-07 2023-11-15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ASSEMBLY
WO2022237152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管路组件和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09293U (zh) 管路及空调器
CN213809308U (zh) 管路及空调器
US8083268B2 (en) Coupling, joint and method for fixedly and sealingly securing components to one another
CN102554484A (zh) 一种金属管件的焊接方法和金属管件焊接组件
CN107314168A (zh)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及一种不锈钢管件的连接结构
CN211305265U (zh) 钎焊管路接头
US20230083100A1 (en)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esso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2178308A (zh) 管件连接结构
JP2021515140A (ja) 高圧硬質フレキ管路接続密封システム
CN213685372U (zh) 配管组件、四通阀组件以及空调系统
CN213067252U (zh) 配管组件和空调器
CN201836546U (zh) 一种空调器的管道连接组件
CN200975566Y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铜铝复合连接器
CN212338320U (zh) 一种管口结构及四通阀
CN210463680U (zh) 毛细管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449959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真空系统中的法兰结构
CN101498393A (zh) 一种管路连接装置
CN103982953A (zh) 分体式热泵及制冷设备的室内外机连接管
KR20230101859A (ko) 가스 수집관 어셈블리
CN204063356U (zh) 分体式热泵及制冷设备的室内外机连接管
CN102486356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管座接头连接方式
CN110873246A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真空系统中的法兰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14579153U (zh) 一种新型截止阀
CN201844741U (zh) 空调用热交换器连接装置
CN211175852U (zh) 一种90°等径给水用pe承插弯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