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08185U - 连接结构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8185U
CN213808185U CN202022591007.9U CN202022591007U CN213808185U CN 213808185 U CN213808185 U CN 213808185U CN 202022591007 U CN202022591007 U CN 202022591007U CN 213808185 U CN213808185 U CN 213808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 end
piece
elastic
connec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10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健兴
刘建优
郑泳雁
张超
王勇
黄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5910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8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8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8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风扇,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安装孔,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本体上;及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于第二本体上;第二弹性件套设于安装孔内,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可拆卸地扣合,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配接,提高装配的便捷性及效率。当需要拆卸时,将第一弹性件向靠近安装孔的方向,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形变并产生扣合松动,最后用外力将扣合松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开即可,简化了拆卸方式,将该连接结构应用到风扇中,可使风扇便于装配及拆卸。

Description

连接结构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连接结构及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通过电机驱动风叶旋转,来产生气流进行散热降温的装置。一般地,风扇按照使用方式可以分为落地式风扇、台式风扇及台地式风扇等类型。对于落地式风扇或者台地式风扇,需要将风扇主体、底座及杆体装配连接到一起,以在底座和风扇主体之间配接杆体,通过杆体支撑起风扇主体。但是,传统的落地式风扇中通过螺纹连接装配风扇的各个部件,安装工序复杂,拆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落地式风扇装配及拆卸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接结构及风扇,该连接结构及风扇可以的达到便于装配及拆卸的技术效果。
一种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安装孔及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通槽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槽另一侧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可拆卸地扣合。
上述连接结构安装时,只需将第二弹性件插入第一本体的安装孔内,使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扣合,便可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配接,如此便捷地装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提高装配效率。同样地,当需要拆卸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时,将第一弹性件向靠近安装孔的方向,即朝内按压,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形变,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之间的扣合松动,最后用外力将扣合松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开即可,如此简化了拆卸方式,使连接结构便于装配及拆卸,进而提高装配效率。可以理解地,将该连接结构应用到风扇中,用于装配风扇中的底座、杆体及风扇主体等结构,可使风扇便于装配及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通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在所述通槽内悬空设置;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自由端悬空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套设抵接于第二连接端外,所述第一自由端套设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自由端外,且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可拆卸地扣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朝向另一者的凸起,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中的另一者上开设有凹槽;
其中,所述凸起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背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与所述凹槽背向所述第二连接端一侧的内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本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与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侧的内壁之间预留有拆卸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被构造为倾斜面;
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指向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倾斜面向靠近所述第二弹性件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导向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限位部;
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装配方向,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导向部限位抵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围绕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弹性件伸入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可拆卸扣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对设置,沿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装配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之间限位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位于与所述装配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导向部之间预留有形变间隙。
一种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底座、若干杆体及上述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风扇主体与所述杆体之间、所述若干杆体之间、及所述杆体与所述风扇主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部分结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连接结构中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连接结构中部分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00、连接结构;10、第一连接件;12、第一本体;121、安装孔;123、通槽;14、第一弹性件;141、第一连接端;143、第一自由端;145、凸起;16、导向部;161、第一导向板;163、第二导向板;20、容置腔;30、拆卸间隙;40、倾斜面;50、第二连接件;52、第二本体;54、第二弹性件;541、第二连接端;543、第二自由端;545、凹槽;56、限位部;561、限位槽;60、形变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连接结构100,连接结构100用于配接落地式风扇及台地式风扇中的各个部件,方便装配及拆卸风扇。
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第一连接件10包括第一本体12和第一弹性件14,第一连接件10上开设有安装孔121及与安装孔121连通的通槽123,第一弹性件14的一端与通槽123一侧的内壁连接,第一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通槽123另一侧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如此允许第一弹性件14在通槽123内弹性变形,且第一弹性件14设置于通槽123内,不会凸出第一本体12,是连接结构100的外表面较为整洁。第二连接件50包括第二本体52和第二弹性件54,第二弹性件54设于第二本体52上,第二弹性件54套设于安装孔121内,且第二弹性件54与第一弹性件14可拆卸地扣合。
在安装连接结构100时,只需将第二弹性件54插入第一本体12的安装孔121内,使第二弹性件54与第一弹性件14扣合,便可实现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配接,如此便捷地装配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提高装配效率。同样地,当需要拆卸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时,将第一弹性件14向靠近安装孔121的方向,即朝内按压,使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形变,使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之间的扣合松动,最后用外力将扣合松动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分开即可,如此简化了拆卸方式,使连接结构100便于装配及拆卸,进而提高额装配效率。可以理解地,将该连接结构100应用到风扇中,用于装配风扇中的底座、杆体及风扇主体等结构,可使风扇便于装配及拆卸。
参阅图4,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41和第一自由端143,第一连接端141与通槽123的内壁连接,第一自由端143在通槽123内悬空设置;第二弹性件5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541和第二自由端543,第二连接端541与第二本体52连接,第二自由端543悬空设置;其中,第一连接端141套设地接于第二连接端541外,第一自由端143套设于抵接于第二自由端543外,且第一自由端143和第二自由端543可拆卸地扣合。也就是说,使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的第一自由端143和第二自由端543相重叠,这样向朝向安装孔121的方向按压第一自由端143时,可轻松地带动第二自由端543也发生形变,进而方便地使第一自由端143和第二自由端543的扣合发生松动。
参阅图3-图6,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自由端143和第二自由端543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朝向另一者的凸起145,第一自由端143和第二自由端543中的另一者上开设有凹槽545;其中,凸起145容置于凹槽545内,凸起145背向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与凹槽545背向第二连接端541的一侧的内壁抵接,如此使凸起145在第一连接端141指向第一自由端143的方向上与凹槽545的内壁抵接,以将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可拆卸地扣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12靠近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与第二本体52抵接,即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52在第一自由端143指向第一连接端141的方向上抵接,而凸起145与凹槽545的内壁,在第一连接端141指向第一自由端143的方向上抵接,如此从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相互套设的前后两个方向上对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均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相互脱离。
更进一步地,凸起145朝向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与凹槽545朝向第二连接端541的一侧的内壁之间预留有拆卸间隙30。这样,当第一弹性件14受到外力向内弯曲形变时,凸起145便可在凹槽545内向拆卸间隙30的方向移动,进而凸起145可以与凹槽545背向第二连接端541一侧的内壁分离,最后沿第二杆体的周向转动第二杆体,便可使凸起145与凹槽545完全脱离,实现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的拆卸。
可选地,凸起145朝向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被构造为倾斜面40;在与第一连接端141指向第一自由端143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倾斜面40向靠近第二弹性件54倾斜设置。其中,凸起145朝向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也是凸起145面向拆卸间隙30的一侧,将这一侧设置为倾斜面40,在向内按压第弹性件时,倾斜面40逐渐靠近凹槽545的侧壁,直到与凹槽545侧壁抵接时,如果继续按压第弹性件,凸起145便可在倾斜面40的作用下向脱离凹槽545的方向滑动,最后可便于脱离凸起145和凹槽545。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自由端143朝向第二自由端543的一面上设置有凸起145,第二自由端543上开设有与凸起145配合的凹槽545,通过凸起145和凹槽545的配合来扣合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自由端543朝向第一自由端143的一面设置凸起145,在第一自由端143上开设与凸起145配合的凹槽545,对此不做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还包括设于第一本体12上的导向部16,第二连接件50还包括设于第二本体52上的限位部56;沿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的装配方向,限位部56上开设有限位槽561,导向部16限位抵接于限位槽561内,这样通过导向部16和限位槽561的配合,可准确地将第二弹性件54装配到安装孔121内,引导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准确快捷地扣合。
进一步地,导向部16围绕第一弹性件14设置于安装孔121的内壁上,导向部16与第一本体12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20,容置腔20具有允许第二弹性件54伸入的开口,第二弹性件54伸入所述容置腔20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4可拆卸扣合。在装配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时,导向部16伸入限位部56上开设的限位槽561,第二弹性件54通过开口伸入容置腔20,然后与第一弹性件14可拆卸扣合即可。并且,导向部16围绕第一弹性件14设置,这样,通过导向部16可准确地将第二弹性件54引导至与第一弹性件14配合,提高装配效率及精度。
更进一步地,导向部16围绕第一弹性件14设置,第二弹性件54伸入导向部16和第一弹性件14之间的容置腔20与第一弹性件14可拆卸地扣合,且第二弹性件54与导向部16之间预留有形变间隙60。这样,当第一弹性件14被向内按压时,带动第二弹性件54向靠近形变间隙60的方向弯曲形变,进而使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的扣合松动,以通过预留形变间隙60允许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向内形变弯曲,方便拆卸连接结构100。并且,限位部56位于导向部16背向第二弹性件54的一侧,限位部56不会干涉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54的相互干涉。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6包括第一导向板161,第一导向板161与第一弹性件14相对设置,沿与第一弹性件14的装配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一导向板161与限位槽561的内壁之间限位抵接,如此通过第一导向板161和限位之间的配合,在第一方向上对导向部16进行限位,进而使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在装配时可以准配地对位,便于快速装配。
进一步地,导向部16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板163,第一导向板161连接于两个第二导向板163之间,两个第二导向板163位于与装配方向及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第二导向板163与限位槽561的内壁之间沿第二方向限位抵接这样,还设置两个第二导向板163,通过第二导向板163与限位槽561的配合,还从第二方向上对导向部16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限位精度,如此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两个方向上对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可以一次性将第二弹性件54装配到安装孔121内,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及效率,降低了成本。
一种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底座、若干杆体及上述连接结构100,风扇主体与杆体之间、若干杆体之间、及杆体与风扇主体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结构100,风扇主体、若干杆体及底座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结构100连接,以便于安装和拆卸风扇。可以理解地,风扇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或第二连接件50,杆体上设置相应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底座上也设置相应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50,对于具体设置第一连接件10还是第二连接件50,只需要考虑相邻部件上的连接件能够匹配装配即可,对于具体在风扇中的部件上设置第一连接件10还是第二连接件50,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若干杆件可以为一个杆件,也可以为多个杆件,根据实际需要的风扇高度可选择性地增减杆件,相应多个杆件之间,还是杆件与底座及风扇主体之间均按照连接结构100装配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0)及第二连接件(50),
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一连接件(10)包括第一本体(12)和第一弹性件(14),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上开设有安装孔(121)及与所述安装孔(121)连通的通槽(123),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一端与所述通槽(123)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槽(123)另一侧的内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及
第二连接件(50),所述第二连接件(50)包括第二本体(52)和第二弹性件(54),所述第二弹性件(54)设于所述第二本体(52)上;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54)套设于所述安装孔(121)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54)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4)可拆卸地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41)和第一自由端(143),所述第一连接端(141)与所述通槽(123)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自由端(143)在所述通槽(123)内悬空设置;
所述第二弹性件(5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541)和第二自由端(543),所述第二连接端(541)与所述第二本体(52)连接,所述第二自由端(543)悬空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41)套设抵接于第二连接端(541)外,所述第一自由端(143)套设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自由端(543)外,且所述第一自由端(143)与所述第二自由端(543)可拆卸地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43)和所述第二自由端(543)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朝向另一者的凸起(145),所述第一自由端(143)和所述第二自由端(543)中的另一者上开设有凹槽(545);
其中,所述凸起(145)容置于所述凹槽(545)内,所述凸起(145)背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与所述凹槽(545)背向所述第二连接端(541)一侧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本体(5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5)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与所述凹槽(545)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541)的一侧的内壁之间预留有拆卸间隙(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5)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41)的一侧被构造为倾斜面(40);
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41)指向所述第一自由端(143)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倾斜面(40)向靠近所述第二弹性件(54)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2)上的导向部(16),所述第二连接件(5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本体(52)上的限位部(56);
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装配方向,所述限位部(56)上开设有限位槽(561),所述导向部(16)限位抵接于所述限位槽(56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6)围绕所述第一弹性件(14)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21)的内壁上,所述导向部(16)与所述第一本体(12)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20),所述第二弹性件(54)伸入所述容置腔(20)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4)可拆卸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6)包括第一导向板(161),所述第一导向板(161)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4)相对设置,沿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装配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板(161)与所述限位槽(561)的内壁之间限位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6)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板(163),所述第一导向板(161)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163)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163)位于与所述装配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导向板(163)与所述限位槽(561)的内壁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54)和所述导向部(16)之间预留有形变间隙(60)。
12.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主体、底座、若干杆体及上述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风扇主体与所述杆体之间、所述若干杆体之间、及所述杆体与所述风扇主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
CN202022591007.9U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结构及风扇 Active CN213808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1007.9U CN213808185U (zh)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结构及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1007.9U CN213808185U (zh)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结构及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8185U true CN213808185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6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1007.9U Active CN213808185U (zh) 2020-11-10 2020-11-10 连接结构及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8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9582B2 (en) Fan module
CN106765591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080286100A1 (en) Fan bracket and brackt set
JP2024019489A (ja) ブロワ装置
CN213808185U (zh) 连接结构及风扇
US20230111026A1 (en) Blad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ceiling fan
WO2018129810A1 (zh) 用于吊扇的扇叶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吊扇
CN111811054A (zh) 空调器室内机
US785262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computer
CN112343852A (zh) 连接结构及风扇
CN211352928U (zh) 风扇卡固结构
EP3591501B1 (en) Hard disk assembly device
US20230103177A1 (en) Air baffle structure
JP6538359B2 (ja) 部材連結構造
US8596971B2 (en) Fan module
CN212033874U (zh) 一种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113883562A (zh) 吸油烟机
CN209877147U (zh) 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0864515U (zh) 服务器及风墙
CN215175578U (zh) 风机机构及风管机
CN219085368U (zh) 服务器的扩展支架、服务器组件
CN108413536B (zh) 可吊挂装配结构及天花机
CN210441424U (zh) 用于空调器的换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036252U (zh) 无叶风扇及其基座组件
CN212376936U (zh) 一种蜗壳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