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0605U -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0605U
CN213780605U CN202120074970.1U CN202120074970U CN213780605U CN 213780605 U CN213780605 U CN 213780605U CN 202120074970 U CN202120074970 U CN 202120074970U CN 213780605 U CN213780605 U CN 213780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chase
display module
cente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49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守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49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0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0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0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该显示组件包括:中框和设置于所述中框上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体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设置于所述铁框上的光源和导电支撑件,所述铁框与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贴附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连接,所述导电支撑件位于所述中框和所述铁框之间,且贴合设置在所述中框上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该显示组件由于在中框和铁框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件,且该导电支撑件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不仅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拉扯铁框时产生漏光,而且能够通过与中框接地实现抗干扰功能,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具有较强的返修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的功能在于供应足够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面板能正常的显示影像。
目前,柔性电路板的一面需要反折贴附于铁壳上,然而由于整机封装的局限性,铁壳受反弹力的影响,使得导光件与光源随铁壳外翻,而膜材通过遮光胶固定,不会随着铁壳移动,从而产生漏光现象,进而影响显示屏上的显示亮度,导致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不仅能够防止灯口产生漏光,而且能够通过导电支撑件与中框贴合连接避免信号干扰,进而具有较强的返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包括中框和设置于中框上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体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设置于所述铁框上的光源和导电支撑件,所述铁框与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贴附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连接,所述导电支撑件位于所述中框和所述铁框之间,且贴合设置在所述中框上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接地金属区域,所述导电支撑件与所述接地金属区域贴合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支撑件为导电泡棉。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支撑件为金属软弹簧。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支撑件的上端面低于所述中框的上端面的的上端面。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光片,所述反光片设置在所述铁框上,所述反光片用于改变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光路方向。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光片远离所述铁框的一侧。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片和棱镜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铁框的一侧,所述棱镜片位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铁框的一侧。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体包括显示层、玻璃盖板层和偏光片层,所述偏光片层位于所述玻璃盖板层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偏光片层与所述玻璃盖板层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泡棉为铝箔布泡棉、导电纤维布泡棉或镀金布泡棉。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的显示组件。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该显示组件包括:中框和设置在中框上的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体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设置在铁框上的光源和导电支撑件,铁框与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贴附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显示屏体连接,导电支撑件位于中框和铁框之间,且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该显示组件由于在中框和铁框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件,且该导电支撑件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不仅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拉扯铁框时产生漏光,而且能够通过与中框接地实现抗干扰功能,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具有较强的返修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产生漏光现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铁壳与接地泡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遮光胶,11-棱镜件,12-扩散件,13-导光件,14-反射件,15-LED光源,16-COF,17-铁壳,18-扩散黑胶条,19-膜材,20-泡棉,30-显示模组,31-显示屏体,40-中框,32-背光模组,321-铁框,322-光源,323-导电支撑件,324-柔性电路板,325-反光片,326-导光板,327-扩散片,328-棱镜片,401-接地金属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对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可以理解,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背光模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电子产品中,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处理器等终端设备上。背光模组可以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背光模组使位于屏幕正后方的光源向液晶面板射出;侧入式背光模组位于屏幕边缘处,使屏幕侧边的光源引向液晶面板,并向显示器面板射出,由于侧入式产品外观上更加超薄,其应用也较广。
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遮光胶10、棱镜件11、扩散件12、导光件13和反射件14,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15,覆晶薄膜(Chip On Flex,COF)16,铁壳17和扩散黑胶条18,反射件14位于铁壳17的上表面,导光件13设置在LED光源15的左侧且位于反射件14的上方,扩散件12设置在导光件13的上表面,棱镜件11位于扩散件12的上表面,COF16反折贴附于铁壳17上,膜材19固定设置于透光胶10的上表面。一般情况下,LED光源15发出的光,受到扩散黑胶条18的限制,将光路控制在导光件13内,同时反射件14将散射到反射片上的光反射回导光件13上,使得导光件13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并通过扩散件12将导光件13上方出射的面光源进一步分散均匀,从而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然而,如图2所示,由于整机封装的局限性,铁壳17受COF16封装反弹力的影响,使得导光件13与LED光源15随铁壳17外翻,而膜材19固定于遮光胶10上,不会随着铁壳移动,导致导光件13与膜材19之间出现夹角α,使得光线从该夹角α中射出,从而产生漏光现象,进而影响显示屏上的显示亮度,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目前,可以在灯口位置处增加整条泡棉,当COF16反折拉扯铁壳17时,泡棉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但是该方案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物料成本,而且在屏厂贴合泡棉时会增加人工成本,同时在整机组装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也不好返修。如图3所示,相关技术中可以在铁壳上的长边边缘设置有接地泡棉20,以保证接地需要。
基于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中框和铁框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件,且该导电支撑件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不仅能够避免避免柔性电路板在拉扯铁框时产生漏光,而且能够通过与中框接地实现抗干扰功能,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具有较强的返修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具备摄像功能的终端产品,可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可穿戴智能手表等。通过该显示组件能够使得终端产品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下面通过图4至图5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显示组件包括中框40和设置在中框40上的显示模组30,该显示模组30包括显示屏体31和背光模组32,该背光模组32包括铁框321、设置在铁框321上的光源322和导电支撑件323,铁框321与柔性电路板324的一端贴附连接,柔性电路板324的另一端与显示屏体31连接,导电支撑件323位于中框40和铁框321之间,且贴合设置在中框40上靠近光源32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中框40可以是铝合金材质,也可以是钛合金材质。上述光源32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用于发出光线以使得设备能够正常进行画面显示。该光源322可以位于铁框321的侧壁,铁框321与柔性电路板324的一端贴附连接,柔性电路板324的另一端与显示屏体3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
上述柔性电路板可以是通过覆晶薄膜(Chip On Flex或Chip On Film,COF)将触控IC等芯片固定于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并且运用了软质附加电路板作封装芯片载体将芯片与柔性剂板电路接合。上述柔性电路板用于通过线路控制屏幕的显示,从而实现显示屏体的相应功能。其中,COF封装工艺是指将原本封装在基板上的驱动IC放到排线上,同时可以向后翻折。
COF可以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可以连接至整机主板上。COF的一面是显示面板,通过线路控制屏幕的显示,由于整机结构封装比较局限,另外一面反折过来贴在铁框内。
可选的,上述背光模组32还包括导电支撑件323,该导电支撑件323可以是导电泡棉,也可以是金属软弹簧,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导电且质地软的材质。其中,导电泡棉是在具有上下通电性能和柔软性的导电PU海绵的上下两面复合导电织物处理的泡棉,耐冲击性、耐ESD(防静电)特性,可以屏蔽信号,保证电源对手机的干扰最低化,同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导电泡棉可以是普通导电泡棉,镀镍铜导电泡棉,镀金导电泡棉、镀碳导电泡棉,镀锡导电泡棉,导电铝箔泡棉,导电铜箔泡棉,全方位导电泡棉,SMT导电泡棉,I/O导电泡棉衬垫等,优选的可以是铝箔布泡棉、导电纤维布泡棉或镀金布泡棉。导电泡棉不仅实现了导电屏蔽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填充内部空间与缓冲作用,能够减少对设备造成损害,具有提高抗静电干扰的效果。
可选的,如图5所示,上述中框上设置有接地金属区域401,导电支撑件323与接地金属区域401贴合连接,通过将导电支撑件323与接地金属区域401贴合连接,可以将产生的静电导入到接地金属区域401中,能够实现导电屏蔽的作用,从而避免了信号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支撑件位于铁框的下方,且该导电支撑件323的上断面低于中框40的上端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组件包括中框和设置在中框上的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体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设置在铁框上的光源和导电支撑件,铁框与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贴附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显示屏体连接,导电支撑件位于中框和铁框之间,且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该显示组件由于在中框和铁框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件,且该导电支撑件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不仅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拉扯铁框时产生漏光,而且能够通过与中框接地实现抗干扰功能,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具有较强的返修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4所示,该背光模组32还包括反光片325,该反光片325设置在铁框321上,该反光片321用于当接收到光源发出的光线时,改变光源322发出的光线的光路方向,使得将光线导至导光板内。其中,反射片作用是能够改变光源发射的光线方向,从而将下方的光反射至导光板内,增加光线的可利用率。
可选的,该背光模组32还包括导光板326,导光板326设置在反光片325远离铁框321的一侧。其中,导光板的底部可以印有网点,在导光板印有网点的位置上,光线不再规则的全反射而是会向导光板的上方射出,控制每个位置网点的密度就可以控制导光板在这个位置射出光线的多少。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的作用在于接收光线的入射光线和反光片的处设光线,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线经传导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用来提高面板的高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导光板一般由高透光率的亚克力塑料制成,表面光滑平整。导光板的材质可以是透光性树脂等。
可选的,该背光模组32还包括扩散片327和棱镜片328,扩散片327位于导光板326远离铁框321的一侧,棱镜片328位于扩散片327远离铁框32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棱镜片328是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厚度在50~300微米之间,在薄膜的上表面均匀而整齐的覆盖着一层棱镜结构,能够改善光的角分布,可以将从扩散片射出的均匀地向发射的光汇聚到轴向角度上。
扩散片327可以是量子点扩散片,有很多粒子,能够均匀光线,可以将光扩散至整个显示屏体。
本实施例中利用导电泡棉的弹性,使得柔性电路板在拉扯铁框时导致的导光板与显示屏体之间的间隙填充,从而使得光线能够正常通过导光板导光至显示屏体,从而实现显示屏体的正常显示,避免了光线外漏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上述显示屏体包括显示层、玻璃盖板层和偏光片层,偏光片层位于玻璃盖板层与显示层之间,偏光片层与玻璃盖板层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连接。
可选的,该偏光片层可以包括上偏光片层和下偏光片层,上偏光片可以位于显示层的上方,下偏光片层可以位于显示层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玻璃盖板层(Cover Glass,简称CG)的主要材质可以是二氧化硅,起到保护手机内部结构的作用,玻璃盖板通过化学强化和物理强化处理,使得盖板表面处理防反射、防眩、防指纹,常用厚度可以是0.7mm,1.1mm,2.0mm,3.0mm等。
本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层(panel)用于根据电子设备中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在屏幕上显示相关图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偏光片层(Polarizer,简称POL)是显示图像的重要层,偏光片层能够消散表面的反光,把光散射,防眩光以增加屏幕的显示效果。
光学胶层可以由固态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简称OCA)组成,偏光片层与玻璃盖板层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连接,OCA是一种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胶剂。其中,OCA光学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阻式的,一类是电容式的,OCA光学胶按照厚度不同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OCA光学胶是重要触摸屏的原材料之一,是将光学压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它是触控屏之间的最佳胶粘剂。光学胶优点是清澈度、高透光性(全光穿透率>99%)、高黏著力、高耐候、耐水性、耐高温、抗紫外线,受控制的厚度,提供均匀的间距,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黄变)、剥离及变质的问题,该光学胶层常用厚度可以为25um,75um,100um等。偏光片层与玻璃盖板层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连接。
可选的,上述显示屏体还包括缓冲层,缓冲层可以位于显示层的下方,用于对显示层进行缓冲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该缓冲层可以是复合膜。可选的,上述缓冲层可以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其中,第一缓冲层可以由聚酰亚胺取向层(Polyimide,简称PI)组成。可选的,第二缓冲层的组份可以是聚酰亚胺和DMA、NMP或BC溶剂。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框和铁框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件,从而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组装时拉扯铁框时产生漏光,同时能够通过与铁框的接地区域接触,从而防止了信号干扰,具有较强的返修性,避免了屏幕自带泡棉的良率损失,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显示组件。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触控笔记本、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包括:中框和设置在中框上的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体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设置在铁框上的光源和导电支撑件,铁框与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贴附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显示屏体连接,导电支撑件位于中框和铁框之间,且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该显示组件由于在中框和铁框之间设置有导电支撑件,且该导电支撑件贴合设置在中框上靠近光源的一侧,不仅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拉扯铁框时产生漏光,而且能够通过与中框接地实现抗干扰功能,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具有较强的返修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中“上方”、“左侧”、“右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显示组件,包括:中框和设置于所述中框上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体和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铁框、设置于所述铁框上的光源和导电支撑件,所述铁框与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贴附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连接,所述导电支撑件位于所述中框和所述铁框之间,且贴合设置在所述中框上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接地金属区域,所述导电支撑件与所述接地金属区域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撑件为导电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撑件为金属软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撑件的上端面低于所述中框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光片,所述反光片设置在所述铁框上,所述反光片用于改变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光路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光片远离所述铁框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片和棱镜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铁框的一侧,所述棱镜片位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铁框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体包括显示层、玻璃盖板层和偏光片层,所述偏光片层位于所述玻璃盖板层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偏光片层与所述玻璃盖板层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泡棉为铝箔布泡棉、导电纤维布泡棉或镀金布泡棉。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
CN202120074970.1U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780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4970.1U CN213780605U (zh)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4970.1U CN213780605U (zh)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0605U true CN213780605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1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4970.1U Active CN213780605U (zh)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0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7435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5581451U (zh) 显示装置
CN107966843B (zh) 显示装置
CN203386162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3810942A (zh) 弯曲的显示设备
JP2009080947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8121110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2566808A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20190243187A1 (en) Display module
US2024010772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821115A (zh) 防漏光的触控显示设备
CN110120995A (zh) 显示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2203864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CN108303825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083023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213780605U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613288B (zh)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0007153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11741769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CN112015007A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8286681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169843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30238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820208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