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5597U -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5597U
CN213775597U CN202022859571.4U CN202022859571U CN213775597U CN 213775597 U CN213775597 U CN 213775597U CN 202022859571 U CN202022859571 U CN 202022859571U CN 213775597 U CN213775597 U CN 213775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heat storage
eddy current
permanent magnet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95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Chengfu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Chengf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Chengfu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Chengf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595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5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5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5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转子,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储热箱,所述储热箱的底部安装有定子,所述定子的底部延伸入箱体内部,所述转子包括可转动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上端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永磁组件,所述定子由多个等距分布且能位于永磁组件正上方的涡流制热器组成,所述涡流制热器包括固定在储热箱底部的金属棒,所述金属棒的圆周端缠绕有线圈,所述金属棒的上端插接固定有多个导热棒,且导热棒延伸入储热箱的内部并与储热箱密封连接,所述安装盘连接有风力机,本新型的效果为:能够节约电能,降低使用者的成本,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而且具有较高的制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属于涡流制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冬日里人们为了抵御严寒采用各种各样的供暖设备,例如,在统一的供热站燃煤产生热量并由供热介质通过长距离的管道输入各家各户,但是在这种长距离的传输中造成了大量的热能损耗,同时若传输管道发生损坏也不易发现,造成热能的严重浪费,并且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实现集中供暖的配套设备;针对没有相应供暖的配套设备,通常利用煤的燃烧极大程度地污染了空气,不利于环保。
利用涡电流的热效应对水加热进行供暖较传统的供暖方式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涡电流制热技术广泛应用于供暖领域,目前市场上的涡电流制热设备通常为在金属圆柱体上绕一线圈,当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时,金属圆柱体便处在交变磁场中,由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很小,涡电流很大,所以热效应极为显著。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涡电流制热设备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装置,因此,耗电量较大,使用者难以承担高昂的电费;由于电网已经成型,有很多地方采暖需求量大,需要要较大的电容量,利用现有的技术很难满足设备对电容量的需求,增加电容的费用高昂,用户难以承受,而且制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通过风能转换为热能进行对水加热,代替了传统的涡流电制热设备,不仅能够节约电能,降低使用者的成本,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而且具有较高的制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转子,所述箱体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有储热箱,所述储热箱的底部安装有定子,所述定子的底部延伸入箱体内部,且定子与转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子包括可转动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上端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永磁组件,所述定子由多个等距分布且能位于永磁组件正上方的涡流制热器组成,所述涡流制热器包括固定在储热箱底部的金属棒,所述金属棒的圆周端缠绕有线圈,所述金属棒的上端插接固定有多个导热棒,且导热棒延伸入储热箱的内部并与储热箱密封连接,所述安装盘连接有风力机。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和安装箱的外壁均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永磁组件呈环形分布,所述永磁组件包括对称分布的永磁条,所述永磁条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其中,永磁条由“S”永磁铁和“N”永磁铁组成,且相邻永磁条同一侧的磁极为异名磁极。
优选的,所述储热箱的上端安装有加水口和进水管,储热箱的侧下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安装有阀门,所述储热箱的上端设有排气阀。
优选的,所述金属棒为纯铁材质,所述导热棒为铜管。
优选的,所述安装盘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且转动轴延伸出箱体的底部并与箱体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风力机连接;所述风力机包括中空结构的支柱,所述支柱的内部安装有可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上端延伸出支柱并安装有多个与支柱平行的叶片,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与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下端固定有防护箱,所述传动机构位于防护箱内,所述支柱固定在防护箱的上端,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和转动轴的下端均延伸入防护箱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驱动轴的下端,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可转动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同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有安装在转动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其中,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三主动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力机带动转子转动,金属棒外部的线圈切割转子中的磁场线,线圈产生电流,线圈内产生的电流又使线圈产生磁场,金属棒内部产生涡流电,金属棒发热,再利用铜管将金属棒内部的热量导入储热箱内,对储热箱内的水进行加热,能够将风能转化成热能,相对于现有的涡电流制热设备,本装置能耗低,节约了电能,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而且,充分利用了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子设有多组永磁组件和涡流制热器,每个涡流制热器单独工作,形成多点均布发热的方式,能够实现均匀连续加热,而且通过设有多个导热棒,能够快速升温,且发热均匀,使得本装置具有升温块、制热效率高、发热均匀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主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定子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转子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涡流制热器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体1、转子2、安装盘2-1、永磁组件2-2、永磁条2-3、储热箱3、定子4、涡流制热器4-1、金属棒4-11、线圈4-12、导热棒4-13、风力机5、支柱5-1、驱动轴5-2、连杆5-3、叶片5-4、进水管6、排水管7、阀门8、转动轴9、传动机构10、主动齿轮10-1、第一从动齿10-2、转轴10-3、第二从动齿轮10-4、第三从动齿轮10-5、防护箱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6所示,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转子2,所述箱体1的开口端密封固定有储热箱3,所述储热箱3的底部安装有定子4,所述定子4的底部延伸入箱体1内部,且定子4与转轴10-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子2包括可转动的安装盘2-1,所述安装盘2-1的上端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永磁组件2-2,所述定子4由多个等距分布且能位于永磁组件2-2正上方的涡流制热器4-1组成,所述涡流制热器4-1包括固定在储热箱3底部的金属棒4-11,所述金属棒4-11的圆周端缠绕并固定有线圈4-12,所述金属棒4-11的上端插接固定有多个导热棒4-13,且导热棒4-13延伸入储热箱3的内部并与储热箱3密封连接,所述安装盘2-1连接有风力机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外壁和安装箱的外壁均设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永磁组件2-2呈环形分布,所述永磁组件2-2包括对称分布的永磁条2-3,所述永磁条2-3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其中,永磁条2-3由“S”永磁铁和“N”永磁铁组成,且相邻永磁条2-3同一侧的磁极为异名磁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热箱3的上端安装有加水口(图中未示出)和进水管6,储热箱3的侧下部连接有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安装有阀门8,所述储热箱3的上端设有排气阀(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棒4-11为纯铁材质,所述导热棒4-13为铜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盘2-1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9,且转动轴9延伸出箱体1的底部并与箱体1通过密封轴承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9连接有传动机构10,所述传动机构10与风力机5连接;所述风力机5包括中空结构的支柱5-1,所述支柱5-1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可转动的驱动轴5-2,所述驱动轴5-2的上端延伸出支柱5-1并通过连杆5-3安装有多个与支柱5-1平行的叶片5-4,所述驱动轴5-2的下端与传动机构10连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1的下端固定有防护箱11,所述传动机构10位于防护箱11内,所述支柱5-1固定在防护箱11的上端,所述驱动轴5-2的下端和转动轴9的下端均延伸入防护箱11内;所述传动机构10包括主动齿轮10-1,所述主动齿轮10-1安装在驱动轴5-2的下端,所述主动齿轮10-1啮合有可转动的第一从动齿10-2轮,所述第一从动齿10-2轮固定有转轴10-3,所述转轴10-3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在防护箱11的内部,所述转轴10-3同心固定有第二从动齿轮10-4,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0-4啮合有安装在转动轴9上的第三从动齿轮10-5,其中,主动齿轮10-1与第一从动齿10-2轮的传动比小于1,第二从动齿轮10-4与第三主动齿轮10-1的传动比小于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进水管6和排水管7与暖气片供暖系统连接构成循环水路,储热箱3缺水时,可从加水口进行补水,风力机5通过传动机构10带动转子2转动,金属棒4-11外部的线圈4-12切割转子2中的磁场线,线圈4-12产生电流,线圈4-12内产生的电流又使线圈4-12产生磁场,金属棒4-11内部产生涡流电,金属棒4-11发热,再利用铜管将金属棒4-11内部的热量导入储热箱3内,对储热箱3内的水进行加热。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箱体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转子,所述箱体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有储热箱,所述储热箱的底部安装有定子,所述定子的底部延伸入箱体内部;
所述转子包括可转动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上端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永磁组件;
所述定子由多个等距分布且能位于永磁组件正上方的涡流制热器组成;
所述涡流制热器包括固定在储热箱底部的金属棒,所述金属棒的圆周端缠绕有线圈,所述金属棒的上端插接有多个导热棒,且导热棒延伸入储热箱的内部并与储热箱密封连接;
所述安装盘连接有风力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外壁和安装箱的外壁均设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组件呈环形分布,所述永磁组件包括对称分布的永磁条,所述永磁条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其中,永磁条由“S”永磁铁和“N”永磁铁组成,且相邻永磁条同一侧的磁极为异名磁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箱的上端安装有加水口和进水管,储热箱的侧下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安装有阀门,所述储热箱的上端设有排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棒为纯铁材质,所述导热棒为铜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且转动轴延伸出箱体的底部并与箱体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风力机连接;所述风力机包括中空结构的支柱,所述支柱的内部安装有可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上端延伸出支柱并安装有多个与支柱平行的叶片,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与传动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下端固定有防护箱,所述传动机构位于防护箱内,所述支柱固定在防护箱的上端,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和转动轴的下端均延伸入防护箱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驱动轴的下端,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可转动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同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有安装在转动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其中,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三主动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CN202022859571.4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Active CN213775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9571.4U CN213775597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9571.4U CN213775597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5597U true CN213775597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9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9571.4U Active CN213775597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55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35891U (zh) 离心式永久磁石加热装置
JP3955888B2 (ja) 永久磁石式渦電流加熱装置
CN101183808A (zh) 内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风力发电机定子结构
CN102005860A (zh) 用于大功率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
CN104833031A (zh) 一种用于数据通信机房的节能降温系统
CN209908662U (zh) 一种风能驱动高速旋转涡流制热系统
CN213775597U (zh)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涡电流制热装置
CN107023993B (zh) 一种高效环保固体电蓄热锅炉
CN206921621U (zh) 一种高压变压器的自动排风散热装置
CN205190267U (zh) 吊扇结构
CN203098150U (zh) 一种单轴承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
CN215817214U (zh) 一种用于箱式变电站的冷却设备
CN215571323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装置
CN202586691U (zh) 一种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CN102394540B (zh) 一种单轴耦合的双风力发电机
CN102278149A (zh) 一种基于天然气生产管线气流作用的发电设备
CN20209112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内部风冷装置
CN102412662B (zh) 一种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冷却装置
CN215109275U (zh) 一种风力利用的新型空气预热装置
CN204761273U (zh) 新型高温超导电机
CN204046293U (zh) 一种发电机
CN114152130A (zh) 一种高压电制热相变储热装置
CN202424407U (zh) 一种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冷却装置
CN203893395U (zh) 磁悬浮风磁制热装置
CN113007769A (zh) 一种基于风力磁涡流的海水源热泵供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