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7831U -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67831U
CN213767831U CN202022088840.1U CN202022088840U CN213767831U CN 213767831 U CN213767831 U CN 213767831U CN 202022088840 U CN202022088840 U CN 202022088840U CN 213767831 U CN213767831 U CN 213767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ipeline
pressure
printing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88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传钢
陈晓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JIA NEW STYLE PACKET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JIA NEW STYLE PACKET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JIA NEW STYLE PACKET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JIA NEW STYLE PACKET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88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67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67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67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印刷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印版和刮刀均安装在墨槽上,刮刀位于印版的后方;第一耐压油墨缸的出墨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压力电机的进墨口连通,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过滤网,第一压力电机的出墨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墨槽的一侧进墨口连通,墨槽的出墨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耐压油墨缸的进墨口连通;第二耐压油墨缸的出墨口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二压力电机的进墨口连通,第四管道上安装有第二过滤网,第二压力电机的出墨口通过第五管道与墨槽的另一侧进墨口连通,墨槽的出墨口还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的进墨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使用二级过滤网,可以有效的清除油墨中的杂质。

Description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印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是指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的表面进行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随着近年来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新的印刷工艺,例如柔性版印刷、激光打印、静电复印和喷墨印刷,以及相应的特殊油墨配方。目前的印刷技术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杂质和油墨。但是在新的印刷技术不断被开发、油墨配方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完全去除油墨中的杂质已经成为一大挑战。在油墨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色絮、墨皮等杂质,会导致刮刀的堵塞和污染,严重影响印刷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使用二级过滤网,可以有效的清除油墨中的杂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印版和刮刀均安装在墨槽上,所述刮刀位于所述印版的后方;所述第一耐压油墨缸的出墨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压力电机的进墨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压力电机的出墨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墨槽的一侧进墨口连通,所述墨槽的出墨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耐压油墨缸的进墨口连通;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的出墨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压力电机的进墨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上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压力电机的出墨口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墨槽的另一侧进墨口连通,所述墨槽的出墨口还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的进墨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还包括平衡管,所述平衡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耐压油墨缸和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的进墨口,所述墨槽的出墨口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平衡管连通。平衡管的设置是为了保证第一耐压油墨缸与第二耐压油墨缸内的油墨的水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避免两个油墨缸中有一个油墨缸中的油墨先使用完而导致印刷时有气泡产生,影响印刷质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耐压油墨缸和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的底面为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平面结构,二者的底面进墨口位于同一水平面。设有设计是为了保证两个油墨缸内的油墨的液面保持齐平,保证印刷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流量阀;在所述第五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流量阀。第二管道和第五管道上流量阀的安装,便于调节两个管道内油墨承受的压力,以适应过滤网对油墨进行过滤,优化过滤效果,防止流量过大过滤不完全,流量过小,过滤效率低下。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流量阀;第三管道上流量阀的设置是为了调节从墨槽内通过第三管道向第一耐压油墨缸和第二耐压油墨缸排出的油墨的流量,如果墨槽内的油墨较多,则可以通过第一流量阀调大第三管道内的油墨流量,使其快速排出到第一耐压油墨缸和第二耐压油墨缸,避免墨槽中的油墨过多影响印刷质量;反之则通过第一流量阀18调小第三管道内的油墨流量,使其向第一耐压油墨缸和第二耐压油墨缸内排出油墨的速度降低,以保证墨槽内具有足够的油墨,防止印刷时产生气泡,还能防止油墨因流速过快出现气泡,保证印版的印刷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为5μm;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为5μm。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墨槽的出墨口连通的位置正对所述印版的中心位置设置。这样设计使得从墨槽内排出的油墨能够从中间排出,之后分别进入到第一耐压油墨缸和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保证排出到第一耐压油墨缸和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内的油墨量相等,避免第一耐压油墨缸和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中有一个空槽后会出现印刷时有气泡产生,影响印刷质量。
有益效果:第一耐压油墨缸和第二耐压油墨缸中的油墨分别经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后,通过第一压力电机和第二压力电机抽滤到墨槽内,在墨槽内经过印版的印刷和刮刀的刮平后,多余的油墨从墨槽的出墨口经第三管道再分别循环到第一耐压油墨缸和第二耐压油墨缸内循环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耐压油墨缸装载的印刷油墨多,可处理大吨位自动上墨作业,大大提高效率;容器可重复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2)使用二级过滤,可以有效的清除油墨中的杂质。
(3)所述过滤装置附有流量阀,便于调节油墨承受的压力。
(4)耐压油墨缸为不锈钢制成的油墨缸,抗压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5)平衡管的设置使得两侧油墨缸内的油墨液面齐平,防止印刷时产生气泡,保证印版的印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中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2中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3中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墨槽3、印版1、刮刀2、第一耐压油墨缸4、第一压力电机6、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13、第二耐压油墨缸10和第二压力电机12。印版1和刮刀2均安装在墨槽3上,刮刀2位于印版1的后方;第一耐压油墨缸4的出墨口通过第一管道5与第一压力电机6的进墨口连通,第一管道5上安装有孔径为5μm的第一过滤网7,第一压力电机6的出墨口通过第二管道8与墨槽3的一侧进墨口连通,在第二管道8上安装有第二流量阀16,墨槽3的出墨口通过第三管道9与第一耐压油墨缸4的进墨口连通;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出墨口通过第四管道11与第二压力电机12的进墨口连通,第四管道11上安装有孔径为5μm的第二过滤网13,第二压力电机12的出墨口通过第五管道14与墨槽3的另一侧进墨口连通,在第五管道14上安装有第三流量阀17,墨槽3的出墨口还通过第三管道9与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进墨口连通。第三管道9与墨槽3的出墨口连通的位置正对印版1的中心位置设置。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第二耐压油墨缸10中的油墨分别经第一过滤网7和第二过滤网13的过滤后,通过第一压力电机6和第二压力电机12抽滤到墨槽3内,在墨槽3内经过印版1的印刷和刮刀2的刮平后,多余的油墨从墨槽3的出墨口经第三管道9再分别循环分离排出到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第二耐压油墨缸10内循环使用。通过第二流量阀16和第三流量阀17可以第二管道8和第五管道14内油墨的流量,从而能够使得第二管道8和第五管道14内油墨的压力适应第一过滤网7和第二过滤网13的过滤,提升过滤效果,提高印刷质量。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墨槽3内的油墨经第三管道9排出的流量大小一致,假如墨槽3内的油墨量较多,经第三管道9排出油墨的流量较小,则会在墨槽3内积压较多的油墨,影响印版1的印刷效果;假如墨槽3内的油墨量较多,经第三管道9排出油墨的流量较大,则会导致墨槽3内的油墨过少,油墨内会出现气泡 ,同样影响印版1的印刷效果。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三管道9上增加第一流量阀18,如图2所示,能够根据墨槽3内的油墨量多少调节从墨槽3内经第三管道9排出的油墨流量大小,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2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2中,可能会出现第一耐压油墨缸4或第二耐压油墨缸10中的其中一个油墨缸中油墨使用完毕,而另一个油墨缸中还有油墨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以后,会导致印版1两侧的印刷效果不一致,且从几乎空槽的油墨缸内排入墨槽3的油墨中会出现气泡,严重影响印刷质量。
而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址说,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进墨口通过平衡管15连通,第三管道9通过平衡管15与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第二耐压油墨缸10连通,且将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底面设计为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平面结构,二者的底面进墨口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通过平衡管15连通后,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底面水平连通,通过第三管道9排入二者内的油墨液面则会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保证二者内的油墨量一直在同一水平,提高印刷效果。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1)和刮刀(2)均安装在墨槽(3)上,所述刮刀(2)位于所述印版(1)的后方;第一耐压油墨缸(4)的出墨口通过第一管道(5)与第一压力电机(6)的进墨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上安装有第一过滤网(7),所述第一压力电机(6)的出墨口通过第二管道(8)与所述墨槽(3)的一侧进墨口连通,所述墨槽(3)的出墨口通过第三管道(9)与所述第一耐压油墨缸(4)的进墨口连通;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出墨口通过第四管道(11)与第二压力电机(12)的进墨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11)上安装有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二压力电机(12)的出墨口通过第五管道(14)与所述墨槽(3)的另一侧进墨口连通,所述墨槽(3)的出墨口还通过所述第三管道(9)与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进墨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管(15),所述平衡管(15)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底面进墨口,所述墨槽(3)的出墨口通过所述第三管道(9)与所述平衡管(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压油墨缸(4)和所述第二耐压油墨缸(10)的底面为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平面结构,二者的底面进墨口位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道(8)上安装有第二流量阀(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管道(14)上安装有第三流量阀(17)。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管道(9)上安装有第一流量阀(1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7)的孔径为5μ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13)的孔径为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9)与所述墨槽(3)的出墨口连通的位置正对所述印版(1)的中心位置设置。
CN202022088840.1U 2020-09-22 2020-09-22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Active CN213767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8840.1U CN213767831U (zh) 2020-09-22 2020-09-22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8840.1U CN213767831U (zh) 2020-09-22 2020-09-22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67831U true CN213767831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5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8840.1U Active CN213767831U (zh) 2020-09-22 2020-09-22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67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87159B2 (en) Fountain solution recycling system for commercial printers
CN213767831U (zh) 适用于清理油墨杂质的印刷装置
JP2020093502A (ja) 濾過器、湿し水の循環システム、及び湿し水の循環方法
CN211662851U (zh) 一种印刷机上墨装置
JPH09201952A (ja) フレキソ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回収装置
CN207088726U (zh) 一种纸箱印刷机上的上墨装置
CN217163421U (zh) 一种润版液过滤清洁装置
CN214920511U (zh) 一种可移动式的3d打印次级过滤系统
CN209240650U (zh) 一种凹版印刷供墨装置
CN213199187U (zh) 一种印刷机用油墨回收装置
CN103568546A (zh) 一种印刷机油墨除尘过滤装置
KR200431099Y1 (ko) 인쇄기의 습수정화장치
CN113954499A (zh) 一种用于制版机供墨系统的循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0234311U (zh) 一种印刷机刮刀装置
CN208664629U (zh) 一种卷筒纸双面印刷机
CN213077716U (zh) 一种印刷机润版液循环处理装置
JP2020093521A (ja) 濾過器、湿し水の循環システム、湿し水の循環方法、メラミン樹脂発泡体の使用方法
CN216761158U (zh) 一种用于制版机供墨系统的循环装置
CN211567312U (zh) 一种具有油墨循环利用系统的印刷机油墨盒
CN220548806U (zh) 印刷机的自动输墨装置
CN201410777Y (zh) 胶印机的印刷用水供给装置
CN216783061U (zh) 一种印刷机窜墨机构
CN217226981U (zh) 一种垃圾桶油墨印刷设备
KR102115956B1 (ko) 알콜이 함유되지 않고도 고품질의 인쇄물을 얻을 수 있는 오프셋인쇄기
CN213830967U (zh) 一种印刷机油墨循环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