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0875U -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60875U
CN213760875U CN202022386311.XU CN202022386311U CN213760875U CN 213760875 U CN213760875 U CN 213760875U CN 202022386311 U CN202022386311 U CN 202022386311U CN 213760875 U CN213760875 U CN 213760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pipe
tank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863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元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863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60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60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60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包括沉降池主体,所述沉降池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顶部安装有第二井盖,所述第二水箱的内部安装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内部安装有污泥螺旋输送机构,所述第二水箱一侧的沉降池主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井盖,所述第一水箱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水管初出口,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层,所述第二水箱另一侧的沉降池主体内部安装有第三水箱,所述第三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收纳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通过第一井盖,可打开第一水箱对内部一级过滤层上堆积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防止垃圾异物过多时造成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比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大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又有认为原因,自然原因,如黄土高原本身土层深厚疏松,垂直纹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人为原因则主要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殖和放牧,以及开采矿产等造成植被大量被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土流失,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但是在水源输送的过程中,一些河渠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情况,针对此种现象,人们在水利泵站建设有沉降池水池防止水土流失;
现有的沉降池容积是固定的,固定容积的沉降池不能增加储水面积,沉降池长时间使用会淤积大量的污泥和垃圾,导致水池的蓄水面积越来越小,而且容易造成排水管堵塞,不易处理垃圾及污泥,不能使水与污泥垃圾分离,影响水源的水质,同时影响水的排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包括沉降池主体,所述沉降池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顶部安装有第二井盖,所述第二水箱的内部安装有传送机构,且传送机构的一端延伸出沉降池主体的顶端,所述传送机构的内部安装有污泥螺旋输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一侧的第二水箱内部安装有L形水管,且L形水管的顶端安装有三级过滤层,所述第二水箱一侧的沉降池主体内部安装有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井盖,所述第一水箱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水管初出口,水管初出口的另一侧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延伸出沉降池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水箱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层,所述第二水箱另一侧的沉降池主体内部安装有第三水箱,所述第三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表面安装有浮力板,所述第三水箱顶部的侧边表面皆设置有溢水孔,且溢水孔与收纳槽相贯通。
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三通管和排污管,排污管套接在第二水箱的表面,且排污管的两端向外延伸,三通管安装在排污管的底端表面,且三通管的底端安装有二级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在排污管与三通管的内部安装有污泥螺旋输送机构;所述污泥螺旋输送机构包括螺旋上升盘和驱动轴,驱动轴安装在三通管内部,且驱动轴向上延伸至排污管顶端,螺旋上升盘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的顶端延伸至沉降池主体上方,且排污管的上方安装有支架,支架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二水箱顶端,且三通管的一端表面安装有进水口与第一水箱相贯通。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的输出端安装有排污管接头。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箱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排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通过一级过滤层,可对水管初出口的带来的生活垃圾和树叶等,进行第一次过滤,并通过第一井盖,可打开第一水箱对内部一级过滤层上堆积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防止垃圾异物过多时造成堵塞,通过三通管的一端与第一水箱向贯通,使水流入三通管的底端,通过二级过滤层过滤泥沙,防止泥沙进入第二水箱,实现泥沙与水的分离作用。
2、本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通过螺旋上升盘,设置在泵站主体内部,一体化设备组装简便,可由驱动轴提供动力的同时,带动底部滞留的固体垃圾上升至排污管顶处,达到输送的目的,并通过排污管管头,在固态垃圾到达排污管顶端后,可随排污管管头向外排放,通过支架,可对驱动电机和驱动轴进行固定支撑和定位操作,使得驱动电机处于排污管顶端的上方,利于实现抽污的效果。
3、本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通过三级过滤层,实现前两次过滤可能还存在异物的作用,进行过滤,通过第二井盖,方便检修和清理三级过滤层,通过L形水管使第二水箱与第一水箱相贯通,实现水流入第三水箱,通过溢水孔,实现在水达到一定水位时水进入收纳槽,通过浮板上升,实现增加水池的储存量同时达到提醒水位上升的功能,通过排水口,实现在水上升到一定水位时水自动从排水口排出,以免造成水的溢出,造成水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污泥螺旋输送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降池主体;2、进水管;3、传送机构;4、浮力板;5、第一井盖;6、第二井盖;7、排水口;8、水管初出口;9、溢水孔;10、一级过滤层;11、第一水箱;12、进水口;13、二级过滤层;14、第二水箱;15、三级过滤层;16、L形水管;17、第三水箱;18、收纳槽;19、排污管管头;20、螺旋上升盘;21、驱动电机;22、驱动轴;23、支架;24、三通管;25、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包括沉降池主体1,沉降池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14,第二水箱14顶部安装有第二井盖6,井盖可采用球墨铸铁的材质,物理性适中,可打开第二井盖6,由工作人员进入第二水箱14进行维护,第二水箱14的内部靠近第一水箱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传送机构3,且传送机构3的一端延伸出沉降池主体1的顶端,传送机构3的内部安装有污泥螺旋输送机构,第二水箱14内部的另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L形水管16,且L形水管1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三级过滤层15,在经过前两次过滤后,可能存在异物没有被完全过滤,可通过三级过滤层15进行过滤,第二水箱14一侧的沉降池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11,第一水箱11的顶端安装有可打开的第一井盖5,第一水箱1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水管初出口8,水管初出口8的另一侧安装有进水管2,进水管2延伸出沉降池主体1的表面,第一水箱11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层10,一级过滤层10中间为一个斜面,形成一个钩形的过滤层,可避免异物堆积在一个平面上给一级过滤层10堵塞,并通过第一井盖5,可打开第一水箱11对内部一级过滤层10上堆积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防止垃圾异物过多时造成堵塞,第二水箱14另一侧的沉降池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水箱17,第三水箱17的顶端设置有收纳槽18,收纳槽18之间是相互贯通的,收纳槽18的内部表面安装有浮力板4,第三水箱17顶部的表面皆设置有溢水孔9与收纳槽18数量相对应,且溢水孔9与收纳槽18相贯通,当水流入溢水孔9时,浮力板4随水位的上涨而上浮一定的高度,同时浮力板4也具有提醒水位上升的作用。
具体的,传送机构3包括三通管24和排污管25,排污管25套接在第二水箱14的表面,且排污管25的两端向外延伸,即上下导通,且内径较大,三通管24安装在排污管25的底端表面,且三通管24的底端安装有二级过滤层13,二级过滤层13可采用粗过滤网和细过滤网及薄膜组合而成,可充当筛板使用,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滞留,而过滤后的水体经二级过滤层13导出,达到分离污泥和水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排污管25与三通管24的内部安装有污泥螺旋输送机构;污泥螺旋输送机构包括螺旋上升盘20和驱动轴22,驱动轴22安装在三通管24内部,为长形轴体,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旋转效果,且驱动轴22向上延伸至排污管25顶端,螺旋上升盘20固定安装在驱动轴22的表面,实际螺旋上升盘20具有特定的螺旋倾斜角度,且螺旋上升盘20外侧紧贴三通管24和排污管25的内壁,但并不阻碍转动,二者光滑接触,可在实际使用时,由驱动轴22提供动力的同时,带动底部滞留的污泥上升至排污管25顶处,达到输送的目的。
进一步的,排污管25的顶端延伸至沉降池主体1上方,可作为固体垃圾自下而上输送的通道,且排污管25的上方安装有支架23,支架23的底端与沉降池主体1顶端表面接触,支架23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1,实际驱动电机21的底端通过传动轴与驱动轴22的输入端连接,可在开启后,带动驱动轴22进行旋转运动,为污泥的导出提供所需的动力,而该驱动电机21可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气控制部件进行电性连接和控制,并由外部电源提供电能,进行定时开启或关闭等操作,该驱动电机21的型号可选为Y2-1电机。
进一步的,三通管24的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二水箱14顶端,且三通管24的一端表面安装有进水口12与第一水箱11相贯通。进水口12实际与第一水箱11的出水口是一体的,将需要第一水箱11的水经进水口12导入三通管24乃至该装置内部。
进一步的,排污管2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排污管管头19,可衔接安装其它管道对污泥螺旋输送机构输送上来的污泥进行远距离排出。
进一步的,第三水箱17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排水口7,通过溢水孔9流向收纳槽18的水,经收纳槽18进行定向输送,并经排水口7直接导出,实现排出效果。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通过进水管2对水进行输送,从水管初出口8流出,流入第一水箱11,通过一级过滤层10对水进行过滤,并通过打开第一井盖5可实现定期清理异物,第一水箱11的过滤后的水通过三通管24流入传送机构3,通过二级过滤层13进行水和污泥的分离,是水流入第二水箱14,再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1带动污泥输送装置将污泥从排污管管头19排出,第二水箱14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三级过滤层15过滤,经L形水管16流入第三水箱17,当第三水箱17的水达到一定发高度时水流入溢水孔9,通过溢水孔9经过收纳槽18,当收纳槽18的水上升时,浮力板4随之上升,当水收纳槽18的水上升到与排水口7一致时,水从排水口7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包括沉降池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水箱(14),所述第二水箱(14)顶部安装有第二井盖(6),所述第二水箱(14)的内部安装有传送机构(3),且传送机构(3)的一端延伸出沉降池主体(1)的顶端,所述传送机构(3)的内部安装有污泥螺旋输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3)一侧的第二水箱(14)内部安装有L形水管(16),且L形水管(16)的顶端安装有三级过滤层(15),所述第二水箱(14)一侧的沉降池主体(1)内部安装有第一水箱(11),所述第一水箱(1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井盖(5),所述第一水箱(1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水管初出口(8),水管初出口(8)的另一侧安装有进水管(2),进水管(2)延伸出沉降池主体(1)的表面,所述第一水箱(11)的内部安装有一级过滤层(10),所述第二水箱(14)另一侧的沉降池主体(1)内部安装有第三水箱(17),所述第三水箱(17)的顶端设置有收纳槽(18),所述收纳槽(18)的表面安装有浮力板(4),所述第三水箱(17)顶部的侧边表面皆设置有溢水孔(9),且溢水孔(9)与收纳槽(18)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三通管(24)和排污管(25),排污管(25)套接在第二水箱(14)的表面,且排污管(25)的两端向外延伸,三通管(24)安装在排污管(25)的底端表面,且三通管(24)的底端安装有二级过滤层(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其特征在于:在排污管(25)与三通管(24)的内部安装有污泥螺旋输送机构;所述污泥螺旋输送机构包括螺旋上升盘(20)和驱动轴(22),驱动轴(22)安装在三通管(24)内部,且驱动轴(22)向上延伸至排污管(25)顶端,螺旋上升盘(20)固定安装在驱动轴(22)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25)的顶端延伸至沉降池主体(1)上方,且排污管(25)的上方安装有支架(23),支架(23)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与驱动轴(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24)的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二水箱(14)顶端,且三通管(24)的一端表面安装有进水口(12)与第一水箱(11)相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25)的输出端安装有排污管管头(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箱(17)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排水口(7)。
CN202022386311.X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Active CN213760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6311.XU CN213760875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6311.XU CN213760875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60875U true CN213760875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10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86311.XU Active CN213760875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60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4262B (zh) 一种雨水检查井智能截污装置
CN110065993B (zh) 一种废油收集设备
CN205591334U (zh) 一种雨污分离装置
CN106075965A (zh) 滗水式废泥水回收池
CN213760875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沉降池
CN208151112U (zh) 分层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0140474U (zh) 一种滗水器
CN216998048U (zh) 油水分离提升设备
CN2082294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浮渣收集装置
CN205850325U (zh) 滗水式废泥水回收池
CN214090071U (zh) 一种水利用清淤装置
CN210263339U (zh) 一种水利工程使用自动蓄水装置
CN100384749C (zh) 自调节干湿交替并行运行水槽装置
CN111729358A (zh) 水力提升式悬浮过滤系统
CN218106836U (zh) 一种可自动清洗的超效分离箱体式斜管沉淀池
CN204608971U (zh) 防倒流水力自动闸门
CN219343439U (zh) 杂物过滤型分流井
CN213951755U (zh) 一种高效纤维回收装置
CN116752626B (zh) 一种智能控制分类分压分质进出水浅埋式多功能调蓄池
CN217780903U (zh) 一种雨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12641696U (zh) 一种无动力截流井
CN221095374U (zh) 一种雨污合流末端处理结构
CN213031923U (zh) 一种节水型三级沉淀污泥的沉淀池
CN213834744U (zh) 一种稳定高效的高浓度顺酐废水处理装置
CN212954419U (zh) 双分离状态水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