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4832U -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4832U
CN213744832U CN202022425410.4U CN202022425410U CN213744832U CN 213744832 U CN213744832 U CN 213744832U CN 202022425410 U CN202022425410 U CN 202022425410U CN 213744832 U CN213744832 U CN 213744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shell
cavity
casing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54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明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54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4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4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4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滤芯总成,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滤芯总成互相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腔体与发动机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滤芯总成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其内部的第二腔体与变速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滤芯总成用于使气体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滤芯总成能够阻止油液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体。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背景技术
通气塞是设置于变速箱上的常见零件,用于保持变速箱内部与外部气压平衡,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水隔油作用。目前常见的通气塞分为常通型和常闭型两种。
常通型能够始终保持箱内外气压平衡,但不能有效阻止外界水汽进入或被吸入变速箱内部,当车辆在涉水路面上行驶时,飞溅的水可能通过通气塞进入箱体,污染润滑油,造成安全隐患;另外,经通气塞排出的油气可能在通气塞周边产生油污渍,影响美观。
常闭型能够阻止外界水汽进入变速箱,但会受到变速箱体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和负压的影响,随着变速箱内的负压不断积累,可能使变速箱的密封件失效,进而导致渗(漏)油,严重时还会造成油液乳化,使润滑油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有效平衡箱内外气压平衡的同时也具有防水防油的变速箱用通气塞。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滤芯总成,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滤芯总成互相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腔体与发动机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滤芯总成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其内部的第二腔体与变速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滤芯总成用于使气体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滤芯总成能够阻止油液从所述第二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由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向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延伸,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固定于变速箱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由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向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卡扣将所述第二壳体在高度方向上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总成包括滤芯上支座、滤芯下支座和滤芯本体,所述滤芯上支座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并在高度方向上遮盖所述滤芯本体,所述滤芯下支座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本体在高度方向上固定于所述滤芯上支座和所述滤芯下支座之间,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滤芯本体进入第一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由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延伸部在高度方向上设于所述滤芯本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延伸部被所述第二卡扣在高度方向上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滤芯槽,所述滤芯槽设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滤芯下支座卡设并固定于所述滤芯槽内,所述滤芯总成通过所述滤芯槽在高度方向上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排油孔,所述排油孔沿周向为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通孔,油液能够通过所述排油孔流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油孔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滤芯槽的低沿且低于或平行于所述滤芯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滤芯槽外侧,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与发动机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排气孔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气孔维持通气塞内外气压平衡,同时通过在通气塞内设置滤芯总成和滤芯槽,在有效分离进入通气塞内的油液和气体的同时保证油气冷凝回流,另外还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有效防止外界雨水溅入。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用通气塞结构紧实可靠,本身安装不需要使用任何螺钉,方便快捷且维护简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用通气塞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用通气塞的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总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总成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用通气塞位于发动机舱内,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滤芯总成3,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滤芯总成3互相装配固定,第一腔体101与发动机舱内的空间连通,滤芯总成3设于第一壳体1内部的第一腔体101内,第二壳体2通过其内部的第二腔体201与变速箱内的空间连通,滤芯总成3用于使气体从第二腔体201进入第一腔体101,滤芯总成3能够阻止油液从第二腔体201进入第一腔体101。
请参阅图3至图4,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卡扣11,第一卡扣11设于第一壳体1上并由第一壳体1的外壁向第一壳体1外侧延伸,第一壳体1通过第一卡扣11固定于变速箱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为一体成型的筒状壳体,第一壳体1的下方设有供滤芯总成3和第二壳体2插入第一壳体1内的开口,第一壳体1通过第一卡扣11固定于变速箱上的支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还包括第二卡扣12,第二卡扣12设于第一壳体1上并由第一壳体1的内壁向第一壳体1外侧延伸,第二卡扣12将第二壳体2在高度方向上限位于第一壳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12还能起到类似裙边的效果,周向遮蔽第二卡扣12周身的雨水,阻止雨水进入第一壳体1内。
请参阅图5至图6,进一步地,滤芯总成3包括滤芯上支座31、滤芯下支座32和滤芯本体33,滤芯上支座31与第一壳体1相抵,滤芯下支座32与第二壳体2相抵,滤芯本体33在高度方向上固定于滤芯上支座31和滤芯下支座32之间,第二腔体20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滤芯本体33进入第一腔体101内。在本实施例中,滤芯上支座31和滤芯下支座32均为环状,其中滤芯上支座31从上方遮盖滤芯本体33,使气体只能从滤芯本体33进入第一腔体101,滤芯本体33和第二壳体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方便油液从滤芯本体33内壁向下流动,滤芯总成3还包括支撑块34,支撑块34设于滤芯上支座31的顶部,滤芯上支撑座通过支撑块34与第一壳体1相抵且紧贴,也就是说,支撑块34在高度方向上限位滤芯总成3,避免了滤芯总成3在第一壳体1内上下跳动,滤芯本体33由纤维滤材制成,能够使气体双向通过,在实际应用中为由第二腔体201进入第一腔体101的单向通过,但不能使油液单向或双向通过。
请参阅图7至图8,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包括延伸部21,延伸部21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由第二壳体2的外壁向外延伸,延伸部21在高度方向上设于滤芯本体33的下方,第二壳体2通过延伸部21被第二卡扣12在高度方向上限位于第一壳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还包括导油斜坡,导油斜坡设于第二壳体2的内壁上,导油斜坡从上至下纵设,由第二壳体2逐渐向内倾斜,便于油液回流至第二腔体201内。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还包括滤芯槽22,滤芯槽22设于延伸部21上,滤芯下支座32卡设并固定于滤芯槽22内,滤芯总成3通过滤芯槽22在高度方向上固定于第二壳体2上。在本实施例中,滤芯槽22为圆形的凹槽,滤芯槽22在周向上限位滤芯总成3,也就是说,滤芯槽22在周向上限位滤芯总成3,避免了滤芯总成3在第二壳体2内周向滑动。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还包括排油孔23,排油孔23沿周向为开设于第二壳体2上的通孔,油液能够通过排油孔23流入第二腔体201内,排油孔23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滤芯槽22的低沿且低于或平行于滤芯本体33。在本实施例中,有多个排油孔23设于第二壳体2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还包括排气孔24,排气孔24设于延伸部21上,排气孔24设于滤芯槽22外侧,第一腔体101通过排气孔24与发动机舱内的空间连通,第一腔体10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排气孔24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24为沿延伸部21周向设置的腰型孔,多个排气孔24均匀分布于延伸部21上。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在安装时,首先将滤芯总成3从上至下压装至第二壳体2的滤芯槽22中,然后将第二壳体2和滤芯总成3一同从下往上插入至第一壳体1内,使滤芯上支座31紧贴第一壳体1上部的同时将第二壳体2的下部与第二卡扣12倒扣配合,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螺钉结构的情况下完成安装,安装维护简便,牢固可靠。在完成通气塞本体的装配后,将第二壳体2的下部通过胶管或螺纹与变速箱箱体连接,最后将第一壳体1通过其外侧的第一卡扣11固定在发动机舱内。
在车辆行驶时,变速箱内的油气混合气由第二壳体2进入第二腔体201内,随后上升到滤芯总成3的顶部被滤芯上支座31阻挡,部分油气冷凝,油液被滤芯吸附在滤芯本体33的内壁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渐渐向下流动,最后流入滤芯槽22内或通过排油孔23回流至变速箱内;气体则能够在变速箱,即第二腔体201的压力下通过滤芯本体33排出至第一腔体101内,最后通过第二壳体2上的排气孔24排出至发动机舱的空间内。在变速箱箱体冷却时,气体能够从排气孔24内进入第一腔体101,从而保证箱体内外压力平衡,由于第二卡扣12的下端面低于排气孔24,能有效避免雨水飞溅进入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内,即使有雨水进入,不能通过滤芯本体33进入变速箱,防水防油效果优秀。
综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常开型的通气塞,能够通过排气孔维持通气塞内外气压平衡,同时通过在通气塞内设置滤芯总成和滤芯槽,在有效分离进入通气塞内的油液和气体的同时保证油气冷凝回流,另外还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有效防止外界雨水溅入。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用通气塞结构紧实可靠,本身安装不需要使用任何螺钉,方便快捷且维护简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用通气塞设于发动机舱内,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滤芯总成(3),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滤芯总成(3)互相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腔体(101)与发动机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滤芯总成(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01)内,所述第二壳体(2)通过其内部的第二腔体(201)与变速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滤芯总成(3)用于使气体从所述第二腔体(201)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01),所述滤芯总成(3)能够阻止油液从所述第二腔体(201)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卡扣(11),所述第一卡扣(11)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并由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向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延伸,所述第一壳体(1)通过所述第一卡扣(11)固定于变速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还包括第二卡扣(12),所述第二卡扣(1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并由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向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卡扣(12)将所述第二壳体(2)在高度方向上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总成(3)包括滤芯上支座(31)、滤芯下支座(32)和滤芯本体(33),所述滤芯上支座(31)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抵并在高度方向上遮盖所述滤芯本体(33),所述滤芯下支座(32)与所述第二壳体(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33)在高度方向上固定于所述滤芯上支座(31)和所述滤芯下支座(32)之间,所述第二腔体(20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滤芯本体(33)进入第一腔体(1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延伸部(21),所述延伸部(21)沿所述第二壳体(2)的周向由所述第二壳体(2)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延伸部(21)在高度方向上设于所述滤芯本体(33)的下方,所述第二壳体(2)通过所述延伸部(21)被所述第二卡扣(12)在高度方向上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还包括滤芯槽(22),所述滤芯槽(22)设于所述延伸部(21)上,所述滤芯下支座(32)卡设并固定于所述滤芯槽(22)内,所述滤芯总成(3)通过所述滤芯槽(22)在高度方向上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还包括排油孔(23),所述排油孔(23)沿周向为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上的通孔,油液能够通过所述排油孔(23)流入所述第二腔体(20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孔(23)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滤芯槽(22)的低沿且低于或平行于所述滤芯本体(3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箱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还包括排气孔(24),所述排气孔(24)设于所述延伸部(21)上,所述排气孔(24)设于所述滤芯槽(22)外侧,所述第一腔体(101)通过所述排气孔(24)与发动机舱内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排气孔(24)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间。
CN202022425410.4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Active CN213744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5410.4U CN213744832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5410.4U CN213744832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4832U true CN213744832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55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5410.4U Active CN213744832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4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6231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蔚来动力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防冒油防进水的传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6231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蔚来动力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防冒油防进水的传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54844A (en) Air breather for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CN213744832U (zh)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塞
CN108691991B (zh) 通气装置
CN113524472A (zh) 一种用于光伏切片的轴承防护结构
JP2011530677A (ja) エアブリーザーバルブ仕組
CN106352055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排气装置
WO2024046231A1 (zh) 防冒油防进水的传动装置
US20050241881A1 (en) Gear housing vent
CN202327036U (zh) 一种迷宫式放气系统
CN105650251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CN204878659U (zh) 汽车变速器通气阀
CN209838693U (zh) 一种旋片真空泵油气分离器
CN214465973U (zh) 通气塞、泄压装配结构及车辆
CN210265793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排气装置
CN214984587U (zh) 一种可调节轮毂腔内气压的轮毂端盖总成
CN219529768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220600402U (zh) 一种防通气塞漏油的取力器壳体及取力器
CN215971105U (zh) 一种燃油箱油气分离装置及车辆
CN111167202A (zh) 一种油过滤器
CN219712457U (zh) 一种防溢油通气阀装置及飞行器油箱
CN220682354U (zh) 一种油壶盖、制动油壶及汽车
CN212604299U (zh) 一种排气装置及驱动桥
KR100911511B1 (ko) 차량 엔진용 크로즈드 크랭크케이스 벤틸레이션(ccv)의블로오버 방지구조
CN115978171B (zh) 齿轮箱回油密封结构、齿轮箱和齿轮箱回油方法
CN217152909U (zh) 一种能防止油雾溢出的变速器通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