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2757U - 锁体 - Google Patents

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2757U
CN213742757U CN202021931581.8U CN202021931581U CN213742757U CN 213742757 U CN213742757 U CN 213742757U CN 202021931581 U CN202021931581 U CN 202021931581U CN 213742757 U CN213742757 U CN 213742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lock
main
reset
main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315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利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Ola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Ola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Ola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315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2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2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2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锁体。锁体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芯以及锁芯复位机构。主锁舌机构可选择性地处于伸出状态或缩回状态。锁芯包括拨轮,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与主锁舌机构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机构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处于缩回状态。锁芯复位机构包括压抵部,压抵部位于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路径,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拨轮与压抵部相抵并驱动压抵部沿第二方向转动。锁芯复位机构驱动压抵部沿第一方向的转动带动拨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并复位,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拨轮的复位由锁芯复位机构来实现,无需用户的主动回拨操作,提高了锁体的操作便利性。

Description

锁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体。
背景技术
门锁中一般设有钥匙孔,将配对的钥匙插入钥匙孔中并转动钥匙可以实现开锁,在完成开锁后,往往需要反向转动钥匙才能将钥匙拔出。然而在拨出钥匙的过程中,用户有时候忘记反向转动的幅度,并需要反复尝试多次不同的转动幅度才能将钥匙拔出,操作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锁体,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锁体包括主锁舌机构、锁芯以及锁芯复位机构。主锁舌机构可选择性地处于伸出状态或缩回状态。锁芯包括拨轮,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与主锁舌机构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机构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处于缩回状态。锁芯复位机构包括压抵部,压抵部位于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路径,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拨轮与压抵部相抵并驱动压抵部沿第二方向转动。锁芯复位机构驱动压抵部沿第一方向的转动带动拨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并复位,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面板壳体,锁芯复位机构包括锁芯复位件和复位弹性件,锁芯复位件可转动地安装于面板壳体内。锁芯复位件包括压抵部,复位弹性件的两端相抵于锁芯复位件与面板壳体之间并为锁芯复位件提供沿第一方向转动的弹性恢复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壳体内设有安装轴。锁芯复位件包括复位件安装部,复位件安装部设有安装通孔,复位件安装部通过安装通孔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复位件还包括第一转动臂,第一转动臂与复位件安装部连接。压抵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远离复位件安装部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复位件还包括第二转动臂,第二转动臂与复位件安装部连接,第二转动臂与第一转动臂的延伸方向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复位件还包括限位挡块,限位挡块连接于第二转动臂远离复位件安装部的一端。面板壳体内还设有限位部,限位挡块适于与限位部相抵以阻挡锁芯复位件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弹性件包括相连接的弹性件安装部、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弹性件安装部套设于安装轴,第一端部与压抵部相抵,第二端部与限位部相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面板壳体和副锁舌机构,副锁舌机构可伸缩地装设于面板壳体,副锁舌机构可选择性地处于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副锁舌机构包括副锁舌卡合部。主锁舌机构装设于面板壳体,主锁舌机构设有主锁舌卡合部,处于伸出状态的主锁舌机构伸出至面板壳体外,处于缩回状态的主锁舌机构缩回至面板壳体内且主锁舌卡合部与处于伸出位置的副锁舌机构的副锁舌卡合部相互卡合并使主锁舌机构保持处于缩回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副锁舌机构包括副锁舌本体以及副锁舌弹性件,副锁舌本体包括副锁舌卡合部,副锁舌弹性件的两端连接于副锁舌本体与面板壳体之间,副锁舌本体的滑动使主锁舌卡合部与副锁舌卡合部的卡合解除,主锁舌机构从处于缩回状态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锁舌机构包括主锁舌本体与主锁舌支架,主锁舌支架包括主锁舌卡合部,主锁舌支架与主锁舌本体均可滑动地安装于面板壳体,主锁舌支架的滑动带动主锁舌本体的滑动。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锁体中,在锁芯的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与主锁舌机构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机构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处于缩回状态的过程中,由于锁芯复位机构的压抵部位于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路径,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拨轮与压抵部相抵并驱动压抵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使得锁芯复位机构驱动压抵部沿第一方向的转动带动拨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并复位,拨轮的复位由锁芯复位机构来实现,无需用户的主动回拨操作,提高了锁体的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锁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锁体的主锁舌机构与副锁舌机构均处于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锁体的主锁舌机构处于缩回状态且副锁舌机构处于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锁体的锁芯复位机构带动锁芯的拨轮复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锁体的主锁舌机构处于伸出状态且副锁舌机构处于缩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的锁体100。锁体100可以安装嵌设于门体中使用,并为门体提供上锁与开锁等功能。锁体100可以安装于门体的左边,也可以安装于门体的右边,其中,门体的左边可以理解为用户朝向门体时,用户的左手侧方向;门体的右边可以理解为用户朝向门体时,用户的右手侧方向。
锁体100包括锁芯10、主锁舌机构30以及锁芯复位机构50,锁芯10可以带动主锁舌机构30运动并实现开锁,锁芯复位机构50可以带动锁芯10运动并实现锁芯10的复位。为便于锁体100与门体的安装,锁体100还可以包括面板壳体70,面板壳体70可以装载锁体100的锁芯10、主锁舌机构30、锁芯复位机构50等零件,从而便于锁体100可以通过面板壳体70安装嵌设于门体中,无需单独将锁体100中的每个零件与门体配合。此外,面板壳体70还有助于对锁体100的锁芯10、主锁舌机构30、锁芯复位机构50等零件进行保护,减少了上述零件在运输过程中因不经意的碰撞而受损的情况。
锁芯10装设于面板壳体70且锁芯10的钥匙孔外露于面板壳体70外。锁芯10可以为真插芯锁芯,采用真插芯锁芯可以避免假插芯锁芯的拨片易脱离而导致锁体100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
锁芯10包括拨轮11,拨轮11位于面板壳体70内并可以相对锁芯10的壳体转动。例如以锁体100安装于门体的左边作为例子,请结合图3和图4,拨轮11可以沿第一方向D1转动至与主锁舌机构30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机构30运动。在锁体100安装于门体的左边的情况下,第一方向D1可以为顺时针方向。
主锁舌机构30可选择性地处于伸出状态或缩回状态,如图3所示,处于伸出状态的主锁舌机构30伸出至面板壳体70外,此时主锁舌机构30可以实现锁体100的上锁功能。如图4所示,处于缩回状态的主锁舌机构30缩回至面板壳体70内,此时主锁舌机构30可以实现锁体100的开锁功能。处于缩回状态的主锁舌机构30可以完全收容于面板壳体70内,也可以在装配误差范围内略微凸出至面板壳体70外。主锁舌机构30可以在锁芯10的拨轮11带动下运动,并可以实现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缩回状态。
主锁舌机构30可以包括主锁舌本体31与主锁舌支架33,主锁舌本体31与主锁舌支架33均可运动地安装于面板壳体70,且主锁舌本体31与主锁舌支架33可相对运动。
主锁舌本体31可滑动地安装于面板壳体70,例如面板壳体70可以设有导柱71,主锁舌本体31可以设有滑动通孔311,主锁舌本体31通过滑动通孔311可滑动地套设于导柱71。在主锁舌本体31相对面板壳体70的滑动过程中,主锁舌本体31可以从面板壳体70内滑动至凸出面板壳体70外以使主锁舌机构30处于伸出状态,主锁舌本体31还可以从面板壳体70外滑动至面板壳体70内以使主锁舌机构30处于缩回状态。
主锁舌本体31还可以包括凸柱313,凸柱313可以设置于滑动通孔311的一侧,凸柱313用于与主锁舌支架33配合连接。
主锁舌支架33可滑动地安装于面板壳体70,例如主锁舌支架33可以设有第一滑孔331,主锁舌支架33与主锁舌本体31层叠设置,并且主锁舌支架33通过第一滑孔331可滑动地套设于导柱71。主锁舌支架33可以位于锁芯10的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路径,使得拨轮11可以转动至与主锁舌支架33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支架33相对面板壳体70滑动。此外,由于主锁舌支架33与主锁舌本体31均与导柱71配合,有助于简化面板壳体70的结构。其中,主锁舌支架33的滑动方向与主锁舌本体31的滑动方向不同,例如本实施方式中,主锁舌支架33的滑动方向垂直于主锁舌本体31的滑动方向。
主锁舌支架33还可以设有第二滑孔333,第二滑孔333与第一滑孔331间隔,第二滑孔3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孔331的延伸方向倾斜。第二滑孔333与主锁舌本体31的凸柱313配合,使得凸柱313容置于第二滑孔333内,如此在主锁舌支架33相对面板壳体70的滑动过程中,主锁舌支架33的滑动可以通过第二滑孔333与凸柱313的配合来带动主锁舌本体31滑动,从而实现主锁舌机构30可以滑动至处于伸出状态或处于缩回状态。
主锁舌机构30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35,第一弹性件35用于与主锁舌本体31配合,并为主锁舌本体31提供促进主锁舌本体31滑动至凸出面板壳体70外的弹性力。例如第一弹性件35可以为扭簧,第一弹性件35可以套设于面板壳体70的第一固定柱73,第一弹性件35的一端相抵于面板壳体70,且另一端与主锁舌本体31相抵,使得在主锁舌机构30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弹性件35处于受压状态,在主锁舌机构30朝面板壳体70外滑动时,处于受压状态第一弹性件35提供弹性力促使主锁舌支架33滑动至凸出面板壳体70外。
主锁舌机构3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37,第二弹性件37用于与主锁舌支架33配合,并为主锁舌支架33提供促进主锁舌支架33朝锁芯10的拨轮11方向滑动的弹性力。例如第二弹性件37可以为拉簧,第二弹性件37的一端可以连接于面板壳体70的第二固定柱75,且另一端与主锁舌支架33连接,使得在主锁舌支架33朝向锁芯10滑动时,处于受拉状态的第二弹性件37提供弹性力促使主锁舌支架33朝向锁芯10滑动。
此外,在锁体100还包括其他锁舌机构的情况下,主锁舌机构30还可以设有与该锁舌机构配合的结构。例如锁体100还可以包括副锁舌机构90,副锁舌机构90可伸缩地装设于面板壳体70。副锁舌机构90可以包括副锁舌本体91以及副锁舌弹性件93,副锁舌本体91可选择性地处于伸出位置或缩回位置,处于伸出位置的副锁舌本体91伸出至面板壳体70外,处于缩回位置的副锁舌本体91缩回至面板壳体70内。处于缩回位置的副锁舌本体91可以完全收容于面板壳体70内,也可以在装配误差范围内略微凸出至面板壳体70外。副锁舌本体91还可以包括副锁舌卡合部911,副锁舌卡合部911用于与主锁舌机构30配合,副锁舌卡合部911可以设有副锁舌卡槽9111。
副锁舌弹性件93用于为副锁舌本体91提供伸出面板壳体70外的弹性力,例如副锁舌弹性件93可以为压簧,副锁舌弹性件93的两端连接于副锁舌本体91与面板壳体70之间,且处于受压状态。
对应地,主锁舌机构30还可以设有主锁舌卡合部335,主锁舌卡合部335用于与副锁舌卡合部911配合。例如主锁舌卡合部335可以为主锁舌支架33的结构,主锁舌卡合部335可以设有主锁舌卡槽3351。在锁芯10的拨轮11带动主锁舌机构30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缩回状态的过程中,一方面主锁舌支架33的滑动带动主锁舌本体31滑动并缩回至面板壳体70内,另一方面主锁舌支架33通过滑动至主锁舌卡合部335与处于所述伸出位置的副锁舌机构90的副锁舌卡合部911相互卡合,主锁舌卡合部335卡设于副锁舌卡槽9111内且副锁舌卡合部911卡设于主锁舌卡槽3351内,使得主锁舌支架33与副锁舌本体91的所在面板壳体70的位置保持不变,由于主锁舌支架33没有相对面板壳体70滑动,则主锁舌本体31的位置也保持不变,从而实现了主锁舌支架33与副锁舌机构90的卡合使主锁舌本体31保持所在面板壳体70的位置不变,使得主锁舌机构30保持处于缩回状态。
锁芯复位机构50可以在锁芯10的拨轮11带动主锁舌机构30处于缩回状态后将拨轮11进行复位。例如锁芯复位机构50可以包括锁芯复位件51和复位弹性件53,锁芯复位件51用于与拨轮11配合,复位弹性件53用于与锁芯复位件51配合。
锁芯复位件51可转动地安装于面板壳体70内,例如面板壳体70内设有安装轴77,锁芯复位件51可以包括复位件安装部511,复位件安装部511设有安装通孔5111,复位件安装部511通过安装通孔5111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轴77。
锁芯复位件51还包括第一转动臂513和压抵部515,第一转动臂513与复位件安装部511连接,压抵部515连接于第一转动臂513远离复位件安装部511的一端。压抵部515位于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路径,压抵部515与主锁舌支架33间隔,使得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拨轮11除了与主锁舌机构30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机构30滑动外,还可以与压抵部515相抵并驱动压抵部515沿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转动。第二方向D2可以为逆时针方向。第一转动臂513、压抵部515以及复位件安装部511可以为一体结构,三者可以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锁芯复位件51还可以包括第二转动臂517和限位挡块519,第二转动臂517与复位件安装部511连接,第二转动臂517与第一转动臂513的延伸方向不相同,限位挡块519连接于第二转动臂517远离复位件安装部511的一端。限位挡块519可以限制锁芯复位件51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幅度,避免压抵部515沿第一方向D1转动至脱离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路径。例如面板壳体70内还可以设有限位部79,限位部79可以为凸柱,限位挡块519适于与限位部79相抵以阻挡锁芯复位件51的转动。第二转动臂517、限位挡块519、第一转动臂513、压抵部515以及复位件安装部511可以为一体结构,五者可以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复位弹性件53的两端相抵于锁芯复位件51与面板壳体70之间并为锁芯复位件51提供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弹性恢复力。复位弹性件53可以包括相连接的弹性件安装部531、第一端部533以及第二端部535,弹性件安装部531套设于安装轴77,第一端部533与压抵部515相抵,第二端部535与限位部79相抵,第二端部535与限位挡块519分别位于限位部79的两侧。复位弹性件53可以为扭簧,复位弹性件53可以处于受拉状态。
请参阅图3和图4,在锁体100安装于门体的左边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当主锁舌机构30处于伸出状态时,可以将与锁芯10配对的钥匙插入锁芯10的钥匙孔内并沿第一方向D1转动,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钥匙可以带动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使拨轮11可以沿第一方向D1转动至与主锁舌机构30的主锁舌支架33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支架33滑动,一方面使主锁舌支架33的滑动带动主锁舌本体31滑动,从而使得主锁舌机构30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缩回状态;另一方面使主锁舌支架33滑动至主锁舌卡合部335与副锁舌机构90的副锁舌卡合部911相互卡合,从而使得主锁舌机构30保持处于缩回状态。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主锁舌机构30处于缩回状态后,可以停止转动拨轮11并松开钥匙;而由于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过程中,拨轮11还转动至与锁芯复位机构50的压抵部515相抵,并通过压抵部515带动锁芯复位件51沿第二方向D2转动,由于复位弹性件53相抵于压抵部515与限位部79之间,使得复位弹性件53在锁芯复位件51沿第二方向D2转动的过程中的受拉程度增加,此时由于松开钥匙而使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作用力消失,则复位弹性件53可以驱动压抵部515沿第一方向D1转动并带动拨轮11沿第二方向D2转动复位,由于拨轮11的复位由锁芯复位机构50来实现,无需用户的主动回拨操作,提高了锁体100的操作便利性。
请参阅图5和图6,当需要将主锁舌机构30从处于缩回状态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时,可以对副锁舌机构90进行按压,使副锁舌机构90处于缩回状态,处于缩回状态的副锁舌机构90带动副锁舌卡合部911脱离主锁舌卡合部335,使主锁舌卡合部335与副锁舌卡合部911的卡合解除,主锁舌支架33在第二弹性件37的弹性作用力下朝锁芯10的方向滑动,主锁舌支架33的滑动带动主锁舌本体31滑动并滑动至面板壳体70外,并且第一弹性件35的弹性作用力促进主锁舌本体31沿面板壳体70外滑动,从而使主锁舌机构30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实现了副锁舌本体91的滑动使主锁舌机构30从处于缩回状态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在主锁舌机构30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后,此时可以松开对副锁舌机构90的按压,副锁舌机构90可以在副锁舌弹性件93的弹性作用力下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如图6所示的状态运动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
当需要再次使主锁舌机构30处于缩回状态时,可以按照上述方式重新使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运动。
在锁体100安装于门体的右边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锁芯10从面板壳体70拆卸出来,然后直接将面板壳体70进行左右翻转,并在面板壳体70左右翻转后,再重新将锁芯10安装于面板壳体70,且锁芯10的钥匙孔与门体的朝向保持不变,如图7所示。此时拨轮11带动主锁舌机构30的转动方向发生改变,例如当主锁舌机构30处于伸出状态时,可以通过与锁芯10配对的钥匙沿第二方向D2转动拨轮11,使拨轮11可以沿第二方向D2转动至与主锁舌机构30的主锁舌支架33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支架33滑动,使得主锁舌机构30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缩回状态,还可以使主锁舌支架33滑动至主锁舌卡合部335与副锁舌机构90的副锁舌卡合部911相互卡合而使得主锁舌机构30保持处于缩回状态。
在主锁舌机构30处于缩回状态后,可以停止转动拨轮11并松开钥匙,此时由于松开钥匙而使拨轮11沿第二方向D2转动的作用力消失,则复位弹性件53可以驱动压抵部515沿第二方向D2转动并带动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复位。当需要将主锁舌机构30从处于缩回状态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时,可以使副锁舌机构90处于缩回状态,使主锁舌机构30运动至处于伸出状态。当需要再次使主锁舌机构30处于缩回状态时,可以按照上述方式重新使拨轮11沿第二方向D2运动。
在锁体100安装于门体的左边变换为安装于门体的右边的过程中,由于主要在于改变锁芯10与面板壳体70的相对位置,没有涉及锁体100内部其他零件的改变,有助于提高锁体100对不同安装方向的便利性;同时也无需更换另一类型的锁芯10,还有助于提高锁芯10的通用性,降低锁体100装配的复杂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锁体100中,在锁芯10的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至与主锁舌机构30相抵并带动主锁舌机构30从处于伸出状态运动至处于缩回状态的过程中,由于锁芯复位机构50的压抵部515位于拨轮11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路径,沿第一方向D1转动的拨轮11与压抵部515相抵并驱动压抵部515沿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转动,使得锁芯复位机构50驱动压抵部515沿第一方向D1的转动带动拨轮11沿第二方向D2转动并复位,拨轮11的复位由锁芯复位机构50来实现,无需用户的主动回拨操作,提高了锁体100的操作便利性。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种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锁舌机构,所述主锁舌机构可选择性地处于伸出状态或缩回状态;
锁芯,所述锁芯包括拨轮,所述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与所述主锁舌机构相抵并带动所述主锁舌机构从处于所述伸出状态运动至处于所述缩回状态;以及
锁芯复位机构,所述锁芯复位机构包括压抵部,所述压抵部位于所述拨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路径,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所述拨轮与所述压抵部相抵并驱动所述压抵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锁芯复位机构驱动所述压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带动所述拨轮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复位,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面板壳体,所述锁芯复位机构包括锁芯复位件和复位弹性件,所述锁芯复位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面板壳体内,所述锁芯复位件包括所述压抵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相抵于所述锁芯复位件与所述面板壳体之间并为所述锁芯复位件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弹性恢复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壳体内设有安装轴;所述锁芯复位件包括复位件安装部,所述复位件安装部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复位件安装部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复位件还包括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与所述复位件安装部连接,所述压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远离所述复位件安装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复位件还包括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二转动臂与所述复位件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臂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延伸方向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复位件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远离所述复位件安装部的一端,所述面板壳体内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挡块适于与所述限位部相抵以阻挡所述锁芯复位件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相连接的弹性件安装部、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弹性件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安装轴,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压抵部相抵,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限位部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面板壳体和副锁舌机构,所述副锁舌机构可伸缩地装设于所述面板壳体,所述副锁舌机构可选择性地处于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所述副锁舌机构包括副锁舌卡合部;
所述主锁舌机构装设于所述面板壳体,所述主锁舌机构设有主锁舌卡合部,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所述主锁舌机构伸出至所述面板壳体外,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主锁舌机构缩回至所述面板壳体内且所述主锁舌卡合部与处于所述伸出位置的副锁舌机构的所述副锁舌卡合部相互卡合并使所述主锁舌机构保持处于所述缩回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锁舌机构包括副锁舌本体以及副锁舌弹性件,所述副锁舌本体包括所述副锁舌卡合部,所述副锁舌弹性件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副锁舌本体与所述面板壳体之间,所述副锁舌本体的滑动使所述主锁舌卡合部与所述副锁舌卡合部的卡合解除,所述主锁舌机构从处于所述缩回状态运动至处于所述伸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机构包括主锁舌本体与主锁舌支架,所述主锁舌支架包括所述主锁舌卡合部,所述主锁舌支架与所述主锁舌本体均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面板壳体,所述主锁舌支架的滑动带动所述主锁舌本体的滑动。
CN202021931581.8U 2020-09-07 2020-09-07 锁体 Active CN213742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1581.8U CN213742757U (zh) 2020-09-07 2020-09-07 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1581.8U CN213742757U (zh) 2020-09-07 2020-09-07 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2757U true CN213742757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42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31581.8U Active CN213742757U (zh) 2020-09-07 2020-09-07 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2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16261A (en) Auxiliary computer panel to cover a disk drive access side of a computer casing
US7836738B2 (en) Mortise lock for ordinary door and panic door
US3750433A (en) Mortise lock retract mechanism
US7213425B2 (en) Padlock having dual unlocking modes
US8302437B2 (en) Locking assembly for a door
GB2390111A (en) Compound locking device
WO2020211324A1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该锁扣机构的箱包密码锁
US6361090B1 (en) Lock apparatus
CN213742757U (zh) 锁体
CN114458104A (zh) 锁具
KR20010102267A (ko) 힌지장치 및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109267830B (zh) 锁芯寻号及开锁的锁具
US7134699B1 (en) Locking rotary latch
CN210622525U (zh) 门锁
CN113153009A (zh) 锁体和门
KR200378846Y1 (ko) 도어록의 모티스
JP2883560B2 (ja) 錠前付き押釦式平面ハンドル装置
CA2709057C (en) Locking assembly for a door
CN108222698B (zh) 保险柜门锁
JP3689022B2 (ja) 平面ハンドル
CN216866325U (zh) 皮卡车门专用转动锁
JP2511218Y2 (ja) 錠装置
CN211422173U (zh) 一种门锁
CN219412194U (zh) 一种旋钮式锁具
CN215671558U (zh) 一种单手旋转门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415 factory building 2, No.1, Guangfeng (urba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village, Longxi,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15 factory building 2, No.1, Guangfeng (urba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village, Longxi,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 SHAN OLANG METAL PRODUCT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