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1028U -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1028U
CN213741028U CN202022794138.7U CN202022794138U CN213741028U CN 213741028 U CN213741028 U CN 213741028U CN 202022794138 U CN202022794138 U CN 202022794138U CN 213741028 U CN213741028 U CN 213741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tray
hydraulic oil
rotatably connecte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941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941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1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1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1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包括与旋挖钻机相连的连接头,连接头下方连接有位于护筒内部的油泵筒,油泵筒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第一液压油泵底部设有沿油泵筒轴向移动的第一托盘,第二液压油泵顶部设有沿油泵筒轴向移动的第二托盘,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之间设有多个沿油泵筒径向设置的机械手臂,机械手臂远离油泵筒的端部设有可与护筒内壁相抵的撑板,当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靠近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径向扩张,当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远离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径向收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行业上埋放护筒的方法是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而进行施工,其中,该施工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打入,利用现场挖机或者振动设备直接将护筒打入埋放,第二种是挖坑埋放法,先适当挖土1~2米后,再将护筒进行埋设。
在下放护筒过程中应检查护筒是否垂直,检查垂直的过程中往往由人用水准仪或者其他检查垂直度的仪器,进行检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发现偏斜,应及时纠正,然而,其纠正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试的过程,一般由旋挖钻机通过自带的垂直度自动检测装置调整其移动的距离,这样,就容易造成精度不够,以及存在损坏护筒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旋挖钻机相配合,避免护筒损坏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包括与旋挖钻机相连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下方连接有位于护筒内部的油泵筒,所述油泵筒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第一液压油泵底部设有沿油泵筒轴向移动的第一托盘,第二液压油泵顶部设有沿油泵筒轴向移动的第二托盘,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之间设有多个沿油泵筒径向设置的机械手臂,机械手臂远离油泵筒的端部设有可与护筒内壁相抵的撑板,机械手臂能够带动撑板径向伸缩,在油泵筒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连通的油泵管道,通过油泵管道向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输送油以控制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沿油泵筒轴向移动方向,当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靠近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径向扩张,当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远离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径向收缩。
本方案通过连接头实现与旋挖钻机相连,进而通过旋挖钻机在下放护筒的时候,不需要额外对护筒的精度进行调整;再通过油泵管道向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内输送油以实现带动第一液压油泵的第一托盘朝向第二液压油泵上下移动,第二液压油泵的第二托盘朝向第一液压油泵上下移动,从而控制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之间的机械手臂沿油泵筒径向方向伸缩,从而控制与机械手臂连接的撑板也径向移动,这样,能够通过撑板撑起护筒,让护筒与本装置之间面接触,从而用于支撑不同尺寸的护筒;最后,再通过旋挖钻机直接将护筒放置在埋设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油泵管道与第二液压油泵连接的端口为第一油泵管口,与第一液压油泵连接的端口为第二油泵管口,所述油泵管道上还设有位于连接头的第三油泵管口,第三油泵管口与外设设备相连,当第一油泵管口和第二油泵管口为出口,第三油泵管口为进口,以控制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靠近方向移动;当第一油泵管口和第二油泵管口为进口,第三油泵管口为出口,以控制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这样设计,通过油泵管道向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输送油来实现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运动轨迹,即带动撑板的运动,当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靠近方向移动,使得撑板扩张,当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使得撑板收缩,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护筒,同时,油泵管道还可直接连接旋挖钻机,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节省成本。
进一步,所述机械手臂包括位置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上连接臂的端部与第一托盘转动连接,下连接臂的端部与第二托盘转动连接,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撑板的两组滑杆上,在撑板上还设有供滑杆往复移动的滑槽。
这样设计,通过位置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分别将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与撑板相连,同时,在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轴向上下移动时,就会带动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转动,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的另一端在绕滑杆转动的同时,会沿着滑槽滑动,即实现带动撑板径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上连接臂包括上连接杆,上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托盘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杆转动连接,上连接杆中部转动连接有上中间杆;所述下连接臂包括下连接杆,下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托盘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杆转动连接,下连接杆中部转动连接有下中间杆,下中间杆和上中间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油泵筒上的固定块转动连接。
通过上连接杆将第一托盘与撑板相连,下连接杆将第二托盘与撑板相连,在第一托盘或第二托盘轴向移动的过程,上连接杆端部绕第一托盘转动,下连接杆端部绕第二托盘转动,同时带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另一端部绕滑杆转动,改变撑板径向移动的距离,再通过上中间杆和下中间杆起到对撑板径向移动距离的限制,同时,也对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托盘上设有多个与上连接杆相对应的第一支耳,多个第一支耳沿油泵筒周向均布,每个第一支耳与对应的上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盘上设有多个与下连接杆相对应的第二支耳,多个第二支耳沿油泵筒周向均布,每个第二支耳与对应的下连接杆转动连接。
设置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是为了方便与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转动相连,同时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均沿油泵筒轴向均布,使得第一支耳或第二支耳对油泵筒周侧进行夹紧,能够对第一托盘或第二托盘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压油泵上设有与第一托盘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液压油泵上设有与第二托盘连接的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一托盘沿油泵筒轴向往复移动,通过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二托盘沿油泵筒轴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撑板上设有多个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加强撑板的强度,使得撑板能够撑起护筒。
进一步,所述撑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垫片。用于提高撑板与护筒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两侧设置有与旋挖钻机相连的插销口。通过插销口将本装置与旋挖钻机相连,操作简单。
进一步,所述第二液压油泵底部设置有支撑板。通过支撑板用于托起第二液压油泵,使得第二液压油泵能够稳定使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采用了类似折叠伞的机械原理,可以通过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改变机械手臂的长短,使之可以适应绝大部分的护筒,另外,可调节的机械手臂和第一液压油泵和第二液压油泵的共同作用下,以及撑板上的垫片,可以使本装置与护筒贴合更加紧密,不易脱落和产生位移;同时,在护筒下放时,连接头与旋挖钻机的动力头相连接,使得下放护筒与旋挖机钻孔使用同一台机具设备,同时根据旋挖桩基自带的调节装置,可以控制护筒下放的垂直度以及精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中机械手臂与油泵筒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中油泵筒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连接头1、第一液压油泵2、油泵筒3、第二液压油泵4、撑板5、第一伸缩杆6、插销口7、第一托盘8、第二伸缩杆9、支撑板10、第二托盘11、上连接杆12、上中间杆13、固定块14、第一支耳15、第二支耳16、滑槽17、滑杆18、加强筋19、垫片20、油泵管道21、第一油泵管口22、第二油泵管口23、第三油泵管口24、下连接杆25、下中间杆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中说明。
本实施例:参见图1-图4,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包括与旋挖钻机相连的连接头1,连接头1下方连接有位于护筒内部的油泵筒3,油泵筒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第一液压油泵2底部设有沿油泵筒3轴向移动的第一托盘8,第二液压油泵4顶部设有沿油泵筒3轴向移动的第二托盘11,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之间设有多个沿油泵筒3径向设置的机械手臂,机械手臂远离油泵筒3的端部设有可与护筒内壁相抵的撑板5,机械手臂能够带动撑板5径向伸缩,在油泵筒3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连通的油泵管道21,通过油泵管道21向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输送油以控制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沿油泵筒3轴向移动方向,当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靠近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5径向扩张,当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远离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5径向收缩。
本方案通过连接头1实现与旋挖钻机相连,进而通过旋挖钻机在下放护筒的时候,不需要额外对护筒的精度进行调整;再通过油泵管道21向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输送油以实现带动第一液压油泵2的第一托盘8朝向第二液压油泵4上下移动,第二液压油泵4的第二托盘11朝向第一液压油泵2上下移动,从而控制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之间的机械手臂沿油泵筒3径向方向伸缩,从而控制与机械手臂连接的撑板5也径向移动,这样,能够通过撑板5撑起护筒,让护筒与本装置之间面接触,从而用于支撑不同尺寸的护筒;最后,再通过旋挖钻机直接将护筒放置在埋设位置处。
作为优选,油泵管道21与第二液压油泵4连接的端口为第一油泵管口22,与第一液压油泵2连接的端口为第二油泵管口23,油泵管道21上还设有位于连接头1的第三油泵管口24,第三油泵管口24与外设设备相连,当第一油泵管口22和第二油泵管口23为出口,第三油泵管口24为进口,以控制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靠近方向移动;当第一油泵管口22和第二油泵管口23为进口,第三油泵管口24为出口,以控制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这样设计,通过油泵管道21向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输送油来实现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运动轨迹,即带动撑板5的运动,当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靠近方向移动,使得撑板5扩张,当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使得撑板5收缩,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护筒,同时,油泵管道21还可直接连接旋挖钻机,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节省成本。
作为优选,机械手臂包括位置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上连接臂的端部与第一托盘8转动连接,下连接臂的端部与第二托盘11转动连接,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撑板5的两组滑杆18上,在撑板5上还设有供滑杆18往复移动的滑槽17。
这样设计,通过位置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分别将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与撑板5相连,同时,在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轴向上下移动时,就会带动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转动,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的另一端在绕滑杆18转动的同时,会沿着滑槽17滑动,即实现带动撑板5径向移动。
作为优选,上连接臂包括上连接杆12,上连接杆12一端与第一托盘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杆18转动连接,上连接杆12中部转动连接有上中间杆13;下连接臂包括下连接杆25,下连接杆25一端与第二托盘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杆18转动连接,下连接杆25中部转动连接有下中间杆26,下中间杆26和上中间杆13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油泵筒3上的固定块14转动连接。
通过上连接杆12将第一托盘8与撑板5相连,下连接杆25将第二托盘11与撑板5相连,在第一托盘8或第二托盘11轴向移动的过程,上连接杆12端部绕第一托盘8转动,下连接杆25端部绕第二托盘11转动,同时带动上连接杆12和下连接杆25的另一端部绕滑杆18转动,改变撑板5径向移动的距离,再通过上中间杆13和下中间杆26起到对撑板5径向移动距离的限制,同时,也对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
作为优选,第一托盘8上设有多个与上连接杆12相对应的第一支耳15,多个第一支耳15沿油泵筒3周向均布,每个第一支耳15与对应的上连接杆12转动连接;第二托盘11上设有多个与下连接杆25相对应的第二支耳16,多个第二支耳16沿油泵筒3周向均布,每个第二支耳16与对应的下连接杆25转动连接。
设置第一支耳15和第二支耳16是为了方便与上连接杆12和下连接杆25转动相连,同时第一支耳15和第二支耳16均沿油泵筒3轴向均布,使得第一支耳15或第二支耳16对油泵筒3周侧进行夹紧,能够对第一托盘8或第二托盘11起到限位的作用。
作为优选,第一液压油泵2上设有与第一托盘8连接的第一伸缩杆6,第二液压油泵4上设有与第二托盘11连接的第二伸缩杆9。通过第一伸缩杆6带动第一托盘8沿油泵筒3轴向往复移动,通过第二伸缩杆9带动第二托盘11沿油泵筒3轴向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撑板5上设有多个加强筋19。通过加强筋19加强撑板5的强度,使得撑板5能够撑起护筒。
作为优选,撑板5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垫片20。用于提高撑板5与护筒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连接头1两侧设置有与旋挖钻机相连的插销口7。通过插销口7将本装置与旋挖钻机相连,操作简单。
作为优选,第二液压油泵4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0。通过支撑板10用于托起第二液压油泵4,使得第二液压油泵4能够稳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采用了类似折叠伞的机械原理,可以通过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改变机械手臂的长短,使之可以适应绝大部分的护筒,另外,可调节的机械手臂和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的共同作用下,以及撑板5上的垫片20,可以使本装置与护筒贴合更加紧密,不易脱落和产生位移;同时,在护筒下放时,连接头1与旋挖钻机的动力头相连接,使得下放护筒与旋挖机钻孔使用同一台机具设备,同时根据旋挖桩基自带的调节装置,可以控制护筒下放的垂直度以及精度,操作简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旋挖钻机相连的连接头(1),所述连接头(1)下方连接有位于护筒内部的油泵筒(3),所述油泵筒(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第一液压油泵(2)底部设有沿油泵筒(3)轴向移动的第一托盘(8),第二液压油泵(4)顶部设有沿油泵筒(3)轴向移动的第二托盘(11),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之间设有多个沿油泵筒(3)径向设置的机械手臂,机械手臂远离油泵筒(3)的端部设有可与护筒内壁相抵的撑板(5),机械手臂能够带动撑板(5)径向伸缩,在油泵筒(3)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连通的油泵管道(21),通过油泵管道(21)向第一液压油泵(2)和第二液压油泵(4)输送油以控制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沿油泵筒(3)轴向移动方向,当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靠近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5)径向扩张,当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远离方向移动时,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撑板(5)径向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管道(21)与第二液压油泵(4)连接的端口为第一油泵管口(22),与第一液压油泵(2)连接的端口为第二油泵管口(23),所述油泵管道(21)上还设有位于连接头(1)的第三油泵管口(24),第三油泵管口(24)与外设设备相连,当第一油泵管口(22)和第二油泵管口(23)为出口,第三油泵管口(24)为进口,以控制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靠近方向移动;当第一油泵管口(22)和第二油泵管口(23)为进口,第三油泵管口(24)为出口,以控制第一托盘(8)和第二托盘(11)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臂包括位置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上连接臂的端部与第一托盘(8)转动连接,下连接臂的端部与第二托盘(11)转动连接,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撑板(5)的两组滑杆(18)上,在撑板(5)上还设有供滑杆(18)往复移动的滑槽(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臂包括上连接杆(12),上连接杆(12)一端与第一托盘(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杆(18)转动连接,上连接杆(12)中部转动连接有上中间杆(13);所述下连接臂包括下连接杆(25),下连接杆(25)一端与第二托盘(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杆(18)转动连接,下连接杆(25)中部转动连接有下中间杆(26),下中间杆(26)和上中间杆(13)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油泵筒(3)上的固定块(14)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8)上设有多个与上连接杆(12)相对应的第一支耳(15),多个第一支耳(15)沿油泵筒(3)周向均布,每个第一支耳(15)与对应的上连接杆(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托盘(11)上设有多个与下连接杆(25)相对应的第二支耳(16),多个第二支耳(16)沿油泵筒(3)周向均布,每个第二支耳(16)与对应的下连接杆(25)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油泵(2)上设有与第一托盘(8)连接的第一伸缩杆(6),所述第二液压油泵(4)上设有与第二托盘(11)连接的第二伸缩杆(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5)上设有多个加强筋(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5)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垫片(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两侧设置有与旋挖钻机相连的插销口(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油泵(4)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0)。
CN202022794138.7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Active CN213741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4138.7U CN213741028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4138.7U CN213741028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1028U true CN213741028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0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94138.7U Active CN213741028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1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3546A (zh) * 2021-12-28 2022-04-08 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溶洞桩基双护筒支护、碎石加固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3546A (zh) * 2021-12-28 2022-04-08 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溶洞桩基双护筒支护、碎石加固施工方法
CN114293546B (zh) * 2021-12-28 2023-06-23 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溶洞桩基双护筒支护、碎石加固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07990A (en) Concrete placement apparatus
EP1687507A1 (en) A power tong
CN213741028U (zh) 一种用于衔接护筒的接头装置
KR20030038525A (ko) 굴착 장치 및 굴착 방법
CN112848332B (zh) 一种拉管施工用热熔焊接机及一种拉管施工方法
JP5822910B2 (ja) 水平削孔装置を運転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水平削孔装置
CN111520539A (zh) 用于管道顶进施工的装置
CN113833906A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地下管道安装对中装置
US4848455A (en) Flexible drill rod feeding apparatus for quick rotary deep drilling
CN112442990A (zh) 一种埋放护筒的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JP5808389B2 (ja) 水平削孔装置
CN104878787B (zh) 两节及以上钢筋笼深基坑测斜管对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358516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微开挖水平钻机
CA1083839A (en) Pivotal connecting device for pivotally connecting an off-shore articulated column structure to a sea bottom
CN110792149A (zh) 水泥管道多功能机器人及系统
CN214743998U (zh) 一种旋转接头管路安装结构
CN214946847U (zh) 一种基于顶管工程用前置引导机构
CN201746836U (zh) 一种锚固装置
CN210344957U (zh) 一种斗杆润滑装置
CN210068582U (zh) 一种贯流泵水下对接装置
JP4088020B2 (ja) ケーシング回転掘削装置
JP2019183502A (ja) 拡底掘削装置
CN212407778U (zh) 一种地下天然气管道支承装置
JP7343240B2 (ja) 作業台車
CN214303832U (zh) 一种组合式顶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