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1247U -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1247U
CN213721247U CN202023182164.0U CN202023182164U CN213721247U CN 213721247 U CN213721247 U CN 213721247U CN 202023182164 U CN202023182164 U CN 202023182164U CN 213721247 U CN213721247 U CN 213721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witch portion
sub
cove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21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慧民
张弘光
王帅
江太阳
罗绍生
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821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1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1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1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其中,盖体组件包括:盖体,盖体包括第一通道;开关部,开关部包括第二通道,开关部与盖体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或使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具体地,盖体组件与液体容器的内胆配合使用,当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时,内胆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通道流出,当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时,内胆内的液体无法流出液体容器,以起到密封内胆的作用。该设置在盖体组件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组件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而无需在内胆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组件相对于内胆的旋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的出水和密封。

Description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液体容器包括杯体和盖体,出水水路的一部分设置在杯体上,出水水路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盖体上,需要杯体与盖体配合使用,该设置的出水水路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盖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盖体组件,包括:盖体,盖体包括第一通道;开关部,开关部包括第二通道,开关部与盖体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或使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开关部,盖体包括第一通道,开关部包括第二通道,开关部与盖体活动连接。开关部相对于盖体运动,以使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或使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具体地,盖体组件与液体容器的内胆配合使用,当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时,内胆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通道流出,当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时,内胆内的液体无法流出液体容器,以起到密封内胆的作用。该设置在盖体组件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组件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而无需在内胆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组件相对于内胆的旋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的出水和密封,可避免因盖体组件与内胆旋合不到位而导致无法顺畅出水,或是漏水的情况发生,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另外,由于盖体组件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故而可使盖体组件与现有的内胆配合使用,提升了盖体组件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具体应用中,当用户暂时不需要使用液体容器时,可使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进而使盖体组件封堵内胆,内胆内的液体无法流出,实现密封内胆以对内胆内的高温液体保温。
具体应用中,当用户需要饮水时,使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内胆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通道流出,而后流出液体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液体容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分离布置;当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时,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子通道,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子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且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分离布置。这样,当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时,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不连通;当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时,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通过第二通道连通。该设置根据开关部相对于盖体的位置变化来调整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的连通关系,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同时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结构,在保证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连通或断开连通的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额外转换器件地投入,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设有凹陷部,第一子通道设于凹陷部的底壁,第二子通道设于凹陷部的侧壁;开关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内,且开关部能够相对于凹陷部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关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内,且开关部能够相对于凹陷部转动,即,通过转动开关部以达到封堵第一通道或导通第一通道的目的。
在具体应用中,开关部与盖体转动连接,当开关部转动到第一位置时,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沿第一方向将液体容器倾斜一定角度后,使内胆内的高温液体通过第一通道流出;当开关部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被开关部封堵,也即开关部的壁面封堵第一通道,密封内胆,内胆内的液体无法流出。
进一步地,第一子通道设于凹陷部的底壁,第二子通道设于凹陷部的侧壁。即,合理限定了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的位置关系,进而限定了液体的流出路径,使得通过倾斜液体容器的方式即可使内胆内的液体顺利流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转轴,转轴与凹陷部的壁面相连接,开关部设有安装槽,转轴伸入安装槽内,开关部能够沿转轴的轴线转动;限位件,限位件穿过开关部伸入转轴内,限位件能够限制开关部沿转轴轴线方向的位移。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轴与开关部的安装槽相配合,以使开关部能够沿转轴的轴线转动,即,转轴与安装槽相配合以限定了开关部相对于凹陷部的转动路径,可保证开关部转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限位件,使得限位件穿过开关部伸入转轴内,即,开关部和转轴通过限位件装配在一起。具体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开关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限位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内,并且分别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连接,从而实现转轴与开关部的连接。
进一步地,开关部还可以通过限位件与转轴实现相对转动,也即开关部以限位件为转动轴线绕转轴转动,以实现第一通道的导通或封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还包括: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位于凹陷部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通道,使得第三通道位于凹陷部的一侧,即,开关部相对于盖体地转动不会对第三通道造成影响。
具体应用中,液体容器还包括壳体,内胆位于壳体内,壳体和内胆之间形成换热腔,第一通道与内胆和换热腔连通,第三通道与换热腔连通。通过对开关部的调节,可以实现内胆与换热腔的连通或对内胆进行密封,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开关部,来将内胆与换热腔进行连通,进而实将内胆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道输送至换热腔内进行降温,通过换热腔对液体快速降温,而后通过第三通道使经过换热后的液体流出,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同时,在不需要输送液体时,通过控制开关部将内胆密封,从而保证内胆的保温效果。
另外,盖体上还设置有与换热腔相连通的第三通道,通过第三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腔内的液体直接通过第三通道倒出,无需打开盖体组件,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位于盖体的不同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位于盖体的不同侧,从而使得在使用第三通道和第一通道其中一个时,未使用的另一个可以位于液体容器内的液体液面的上方,避免液体从未使用的第三通道或第一通道流出,保证了液体容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当需要将内胆内的液体注入换热腔时,旋转开关部,使第一通道导通,倾斜液体容器,使液体流入换热腔;换热完成后反方向倾斜液体容器,使得换热腔内的液体通过第三通道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具体地,第三通道处设有密封盖,在需要饮用时打开密封盖,将换热腔内的液体倒出,在不需要引用液体时,通过密封盖封盖第三通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三通道位于第一通道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三通道位于第一通道的上方,从而使得在使用第一通道由内胆向换热腔内导入液体时,第三通道会位于液体容器内的液体液面上方,避免液体从未使用的第三通道流出,保证了液体容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位于开关部的下部和凹陷部之间,第一密封件设有开口,开口与第一子通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使得第一密封件位于开关部的下部和凹陷部之间,利用第一密封件密封开关部的下部和凹陷部之间的间隙,避免液体流经第一通道时,从开关部的下部和凹陷部之间的缝隙渗出,并残留在缝隙里,进而避免了液体长时间残留在缝隙中滋生细菌影响液体容器的使用。
另外,当转动开关部,使开关部封堵第一通道时,第一密封件与开关部的壁面相配合以避免液体容器倾斜时液体渗漏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定位件,设于凹陷部,与第一密封件可拆装连接,定位件用于限制第一密封件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定位件,使得定位件设于凹陷部,利用定位件来限位第一密封件,避免转动开关部时,第一密封件随着开关部的转动而移动的情况发生,可保证开关部的下部与凹陷部的之间密封的有效性。
具体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定位柱的数量为多个,定位柱与凹陷部的壁面相连接,多个定位柱间隔布置,多个定位柱均穿过第一密封件,以保证限制第一密封件转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位于开关部的侧部和凹陷部之间,且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子通道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使得第二密封件位于开关部的侧部和凹陷部之间,且使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子通道的上方,利用第二密封件密封开关部的侧部和凹陷部之间的间隙,避免液体流经第一通道时,从开关部的侧壁和凹陷部之间的缝隙渗出,并残留在缝隙里,进而避免了液体长时间残留在缝隙中滋生细菌影响液体容器的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开关部的一部分伸出凹陷部时,位于凹陷部之外的开关部形成有旋转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开关部的一部分伸出凹陷部时,使得开关部位于凹陷部之外的部分形成有旋转部,通过旋转部来驱动开关部转动。具体地,旋转部为位于凹陷部之外的开关部的壁面形成的凹凸结构。即,合理利用了开关部与盖体的配合结构,在保证驱动开关部相对于盖体转动的有效性,避免额外驱动部件的投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开关部全部位于凹陷部内时,盖体组件还包括把手,把手与开关部的顶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开关部全部位于凹陷部内时,通过设置把手,使得把手与开关部的顶部相连接,以利用把手驱动开关部相对于盖体转动。由于把手位于开关部的顶部,使得用户手部有足够的空间握持把手,具有操作可行性,且该结构设置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壳体;内胆,位于壳体内,壳体与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及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与壳体可开合连接;其中,盖体的一部分能够密封内胆,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内胆连通,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换热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容器包括壳体、内胆和盖体组件。盖体上设有与内胆和换热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这样,开关部相对于盖体转动时,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使得内胆与换热腔连通,因此内胆内的液体能够流入换热腔内,通过换热腔进行快速降温;在开关部相对于盖体转动时,通过开关部的壁面封堵第一通道,进而内胆与换热腔不连通,也就是内胆内的液体不能流入换热腔,从而使得盖体实现对内胆的密封,提高内胆的保温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的凹陷部的一部分伸入内胆内,盖体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件,设于凹陷部,第三密封件能够密封凹陷部与内胆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密封件,使得第三密封件能够密封凹陷部与内胆的连接处,加强了盖体对内胆的密封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减缓内胆内液体热量的流失,加强内胆的保温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倾倒液体时防止高温液体从缝隙中流出造成烫伤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提高了液体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的一部分伸入盖体内,且位于盖体内的壳体围设于凹陷部的周侧;盖体组件包括第四密封件,第四密封件能够密封壳体的顶部与盖体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密封件,使得第四密封件位于壳体的顶部与盖体之间,利用第四密封件密封壳体的顶部与盖体的连接处。该设置能够实现换热腔的密封,防止换热腔内的液体渗出而造成用户使用不便,同时也可以对换热腔内的液体起到一定保温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设有换热结构,换热结构能够与换热腔换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壳体的结构,使得壳体设有换热结构,换热结构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换热结构中,实现利用换热结构快速调节由内胆流入换热腔的液体温度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结构包括: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连接,且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形成腔体;相变层,相变层位于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结构包括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和相变层。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形成腔体,相变层位于腔体内,相变层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相变层中,实现利用相变层快速调节内胆的饮品温度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潜热简称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上述提到的相变层的相变潜热是相变材料在固体和饮品之间转变时的相变潜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包括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换热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腔与第三通道相连通,通过第三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腔内的液体直接通过第三通道倒出,无需打开盖体组件,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开关部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时,倾斜壳体,第一通道导通内胆和换热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关部相对于盖体转动时,通过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倾斜壳体,第一通道导通内胆和换热腔,因此内胆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入换热腔内,通过换热腔进行快速降温,而后可通过第三通道流出液体容器,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分解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开关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开关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开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第五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壳体和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盖体组件,110盖体,112第一通道,1122第一子通道,1124第二子通道,114第三通道,116凹陷部,120开关部,122第二通道,124安装槽,130转轴,140限位件,150第一密封件,152开口,160定位件,170第二密封件,180旋转部,190把手,200液体容器,210壳体,220内胆,230换热腔,240第三密封件,250第四密封件,260换热结构,262第一壁面,264第二壁面,266相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盖体组件100和液体容器2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
详细地,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运动,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具体地,盖体组件100与液体容器200的内胆220配合使用,当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时,内胆220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通道112流出,当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时,内胆220内的液体无法流出液体容器200,以起到密封内胆220的作用。该设置在盖体组件100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组件100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而无需在内胆220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组件100相对于内胆220的旋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200的出水和密封,可避免因盖体组件100与内胆220旋合不到位而导致无法顺畅出水,或是漏水的情况发生,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另外,由于盖体组件100同时具有出水功能和密封功能,故而可使盖体组件100与现有的内胆220配合使用,提升了盖体组件100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具体应用中,当用户暂时不需要使用液体容器200时,可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进而使盖体组件100封堵内胆220,内胆220内的液体无法流出,实现密封内胆220以对内胆220内的高温液体保温。
具体应用中,当用户需要饮水时,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内胆220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通道112流出,而后流出液体容器200。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当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时,第二通道122的一端连通第一子通道1122,第二通道12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子通道1124。
详细地,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且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这样,当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时,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不连通;当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时,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通过第二通道122连通。该设置根据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的位置变化来调整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的连通关系,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同时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第一子通道1122、第二子通道1124和第二通道122的结构,在保证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连通或断开连通的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额外转换器件地投入,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3: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
进一步地,盖体110设有凹陷部116,第一子通道1122设于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于凹陷部116的侧壁;开关部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6内,且开关部120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16转动。
详细地,开关部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6内,且开关部120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16转动,即,通过转动开关部120以达到封堵第一通道112或导通第一通道112的目的。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2所示,开关部120与盖体110转动连接,当开关部120转动到第一位置时,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沿第一方向将液体容器200倾斜一定角度后,使内胆220内的高温液体通过第一通道112流出;如图15所示,当开关部120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112被开关部120封堵,也即开关部120的壁面封堵第一通道112,密封内胆220,内胆220内的液体无法流出。其中,液体容器200外部的箭头指示了液体容器200的旋转方向,液体容器200内部的箭头指示了液体的流动方向。
另外,第一子通道1122设于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于凹陷部116的侧壁。即,合理限定了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的位置关系,进而限定了液体的流出路径,使得通过倾斜液体容器200的方式即可使内胆220内的液体顺利流出。
具体地,沿盖体110的高度方向的投影,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至少部分重合,该设置使得沿一个方向倾斜液体容器200即可实现内胆220内的液体顺利流出,便于操作。
具体地,第二通道122为L形管。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盖体组件100还包括:转轴130,转轴130与凹陷部116的壁面相连接,开关部120设有安装槽124,转轴130伸入安装槽124内,开关部120能够沿转轴130的轴线转动;限位件140,限位件140穿过开关部120伸入转轴130内,限位件140能够限制开关部120沿转轴130轴线方向的位移。
转轴130与开关部120的安装槽124相配合,以使开关部120能够沿转轴130的轴线转动,即,转轴130与安装槽124相配合以限定了开关部120相对于凹陷部116的转动路径,可保证开关部120转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另外,通过设置限位件140,使得限位件140穿过开关部120伸入转轴130内,即,开关部120和转轴130通过限位件140装配在一起。具体地,转轴1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开关部1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限位件140设置于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内,并且分别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连接,从而实现转轴130与开关部120的连接。开关部120还可以通过限位件140与转轴130实现相对转动,也即开关部120以限位件140为转动轴线绕转轴130转动,以实现第一通道112的导通或封堵。
具体地,限位件140包括螺钉或铆钉。
实施例4: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盖体110设有凹陷部116,第一子通道1122设于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于凹陷部116的侧壁,开关部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6内,且开关部120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16转动。
进一步地,盖体110还包括:第三通道114,第三通道114位于凹陷部116的一侧。
详细地,通过设置第三通道114,使得第三通道114位于凹陷部116的一侧,即,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地转动不会对第三通道114造成影响。
具体应用中,液体容器200还包括壳体210,内胆220位于壳体210内,壳体210和内胆220之间形成换热腔230,第一通道112与内胆220和换热腔230连通,第三通道114与换热腔230连通。通过对开关部120的调节,可以实现内胆220与换热腔230的连通或对内胆220进行密封,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开关部120,来将内胆220与换热腔230进行连通,进而实将内胆220内的液体通过第一通道112输送至换热腔230内进行降温,通过换热腔230对液体快速降温,而后通过第三通道114使经过换热后的液体流出,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同时,在不需要输送液体时,通过控制开关部120将内胆220密封,从而保证内胆220的保温效果。
另外,盖体110上还设置有与换热腔230相连通的第三通道114,通过第三通道114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腔230内的液体直接通过第三通道114倒出,无需打开盖体组件100,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4位于盖体110的不同侧。第一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4位于盖体110的不同侧,从而使得在使用第三通道114和第一通道112其中一个时,未使用的另一个可以位于液体容器200内的液体液面的上方,避免液体从未使用的第三通道114或第一通道112流出,保证了液体容器200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当需要将内胆220内的液体注入换热腔230时,旋转开关部120,使第一通道112导通,倾斜液体容器200,使液体流入换热腔230;如图13所示,换热完成后反方向倾斜液体容器200,使得换热腔230内的液体通过第三通道114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具体地,第三通道114处设有密封盖,在需要饮用时打开密封盖,将换热腔230内的液体倒出,在不需要引用液体时,通过密封盖封盖第三通道114。
进一步地,第三通道114位于第一通道112的上方。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4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三通道114位于第一通道112的上方,从而使得在使用第一通道112由内胆220向换热腔230内导入液体时,第三通道114会位于液体容器200内的液体液面上方,避免液体从未使用的第三通道114流出,保证了液体容器200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盖体110设有凹陷部116,第一子通道1122设于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于凹陷部116的侧壁,开关部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6内,且开关部120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16转动。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50,位于开关部120的下部和凹陷部116之间,第一密封件150设有开口152,开口152与第一子通道1122相连通。
详细地,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50,使得第一密封件150位于开关部120的下部和凹陷部116之间,利用第一密封件150密封开关部120的下部和凹陷部116之间的间隙,避免液体流经第一通道112时,从开关部120的下部和凹陷部116之间的缝隙渗出,并残留在缝隙里,进而避免了液体长时间残留在缝隙中滋生细菌影响液体容器200的使用。
另外,当转动开关部120,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时,第一密封件150与开关部120的壁面相配合以避免液体容器200倾斜时液体渗漏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盖体组件100还包括:定位件160,设于凹陷部116,与第一密封件150可拆装连接,定位件160用于限制第一密封件150移动。通过设置定位件160,使得定位件160设于凹陷部116,利用定位件160来限位第一密封件150,避免转动开关部120时,第一密封件150随着开关部120的转动而移动的情况发生,可保证开关部120的下部与凹陷部116的之间密封的有效性。
具体地,定位件160包括定位柱,定位柱的数量为多个,定位柱与凹陷部116的壁面相连接,多个定位柱间隔布置,多个定位柱均穿过第一密封件150,以保证限制第一密封件150转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3至5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盖体110设有凹陷部116,第一子通道1122设于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于凹陷部116的侧壁,开关部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6内,且开关部120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16转动。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70,第二密封件170位于开关部120的侧部和凹陷部116之间,且第二密封件170位于第二子通道1124的上方。
详细地,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170,使得第二密封件170位于开关部120的侧部和凹陷部116之间,且使第二密封件170位于第二子通道1124的上方,利用第二密封件170密封开关部120的侧部和凹陷部116之间的间隙,避免液体流经第一通道112时,从开关部120的侧壁和凹陷部116之间的缝隙渗出,并残留在缝隙里,进而避免了液体长时间残留在缝隙中滋生细菌影响液体容器200的使用。
实施例7:
如图2、图6、图10和图14所示,在实施例3至6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盖体110设有凹陷部116,第一子通道1122设于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于凹陷部116的侧壁,开关部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6内,且开关部120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16转动。
进一步地,当开关部120的一部分伸出凹陷部116时,位于凹陷部116之外的开关部120形成有旋转部180。
详细地,当开关部120的一部分伸出凹陷部116时,使得开关部120位于凹陷部116之外的部分形成有旋转部180,通过旋转部180来驱动开关部120转动。具体地,旋转部180为位于凹陷部116之外的开关部120的壁面形成的凹凸结构。即,合理利用了开关部120与盖体110的配合结构,在保证驱动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转动的有效性,避免额外驱动部件的投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8:
如图8、图17和图18所示,在实施例3至6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110和开关部120,盖体110包括第一通道112,开关部120包括第二通道122,开关部120与盖体110活动连接,以使开关部120封堵第一通道112,或使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分离布置,盖体110设有凹陷部116,第一子通道1122设于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于凹陷部116的侧壁,开关部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6内,且开关部120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16转动。
进一步地,当开关部120全部位于凹陷部116内时,盖体组件100还包括把手190,把手190与开关部120的顶部相连接。
详细地,当开关部120全部位于凹陷部116内时,通过设置把手190,使得把手190与开关部120的顶部相连接,以利用把手190驱动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转动。由于把手190位于开关部120的顶部,使得用户手部有足够的空间握持把手190,具有操作可行性,且该结构设置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实施例9:
如图11、图12、图13、图15、图16和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200包括壳体210、内胆2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100,内胆220位于壳体210内,壳体210与内胆220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230,盖体组件100与壳体210可开合连接,盖体110的一部分能够密封内胆220,第一通道112的一端与内胆220连通,第一通道112的另一端与换热腔230连通。
详细地,液体容器200包括壳体210、内胆220和盖体组件100。盖体110上设有与内胆220和换热腔230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12,这样,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转动时,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使得内胆220与换热腔230连通,因此内胆220内的液体能够流入换热腔230内,通过换热腔230进行快速降温;在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转动时,通过开关部120的壁面封堵第一通道112,进而内胆220与换热腔230不连通,也就是内胆220内的液体不能流入换热腔230,从而使得盖体110实现对内胆220的密封,提高内胆220的保温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内胆220的外壁与壳体210之间形成换热腔230,利用换热腔230对内胆220内的高温饮品进行换热,快速降低高温饮品温度,以使通过液体容器200流出的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具体地,通过换热腔230来冷却内胆220内的热水,从而使用户能够立即喝上降温到合适温度的温开水甚至是冷开水,实现了将热水降低至指定温度,可以直接饮用,既不需要用户等待,又可避免长时间冷却热水所带来的易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等问题,达到即时饮用温热饮品的目的。
进一步地,盖体110包括第三通道114,第三通道114与换热腔230相连通,通过第三通道114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腔230内的液体直接通过第三通道114倒出,无需打开盖体组件100,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当开关部120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时,倾斜壳体210,第一通道112导通内胆220和换热腔230。开关部120相对于盖体110转动时,通过第二通道122导通第一通道112,倾斜壳体210,第一通道112导通内胆220和换热腔230,因此内胆220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12和第二通道122流入换热腔230内,通过换热腔230进行快速降温,而后可通过第三通道114流出液体容器200,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
液体容器200包括以下任一种:保温杯、水壶,炖盅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10:
如图1、图11和图18所示,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200包括壳体210、内胆220和盖体组件100,内胆220位于壳体210内,壳体210与内胆220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230,盖体组件100与壳体210可开合连接,盖体110的一部分能够密封内胆220,第一通道112与内胆220和换热腔230相连通,盖体组件100的第三通道114与换热腔230相连通。
进一步地,盖体110的凹陷部116的一部分伸入内胆220内,盖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240,第三密封件240设于凹陷部116,第三密封件240能够密封凹陷部116与内胆220的连接处。
详细地,通过设置第三密封件240,使得第三密封件240能够密封凹陷部116与内胆220的连接处,加强了盖体110对内胆220的密封作用,一方面可以加减缓内胆220内液体热量的流失,加强内胆220的保温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倾倒液体时防止高温液体从缝隙中流出造成烫伤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提高了液体容器200的使用安全性。
实施例11:
如图1、图11和图18所示,在实施例9或实施例10的基础上,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200包括壳体210、内胆220和盖体组件100,内胆220位于壳体210内,壳体210与内胆220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230,盖体组件100与壳体210可开合连接,盖体110的一部分能够密封内胆220,第一通道112与内胆220和换热腔230相连通,盖体110包括第三通道114,第三通道114与换热腔230相连通。
进一步地,壳体210的一部分伸入盖体110内,且位于盖体110内的壳体210围设于凹陷部116的周侧;盖体组件100包括第四密封件250,第四密封件250能够密封壳体210的顶部与盖体110的连接处。
详细地,通过设置第四密封件250,使得第四密封件250位于壳体210的顶部与盖体110之间,利用第四密封件250密封壳体210的顶部与盖体110的连接处。该设置能够实现换热腔230的密封,防止换热腔230内的液体渗出而造成用户使用不便,同时也可以对换热腔230内的液体起到一定保温作用。
实施例12:
如图11、图12、图13、图16和图18所示,在实施例9至11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12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200包括壳体210、内胆220和盖体组件100,内胆220位于壳体210内,壳体210与内胆220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230,盖体组件100与壳体210可开合连接,盖体110的一部分能够密封内胆220,第一通道112与内胆220和换热腔230相连通,盖体110包括第三通道114,第三通道114与换热腔230相连通。
进一步地,壳体210设有换热结构260,换热结构260能够与换热腔230换热。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壳体210的结构,使得壳体210设有换热结构260,换热结构260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换热结构260中,实现利用换热结构260快速调节由内胆220流入换热腔230的液体温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2、图13、图16和图18所示,换热结构260包括第一壁面262和第二壁面264,第一壁面262和第二壁面264连接,且第一壁面262和第二壁面264之间形成腔体,相变层266位于腔体内。
详细地,换热结构260包括第一壁面262、第二壁面264和相变层266。第一壁面262和第二壁面264之间形成腔体,相变层266位于腔体内,相变层266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相变层266中,实现利用相变层266快速调节内胆220的饮品温度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潜热简称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上述提到的相变层266的相变潜热是相变材料在固体和饮品之间转变时的相变潜热。
进一步地,通过将壳体210以及内胆220的尺寸设计,可以实现壳体210内壁面与内胆220外壁面所合围成的腔体不同容积的设计,也即换热腔230的容积大小的调整,以满足用户对于液体盛放量的需求。
具体地,内胆220包括保温结构,保温结构能够对内胆220保温。通过合理设置内胆220的结构,使得内胆220包括保温结构,利用保温结构对内胆220进行保温。当无需即饮液体容器200内的饮品时,可利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内胆220对其内的饮品保温,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220,以实现对内胆220内的饮品进行保温。也就是说,液体容器200既具有保温功能,又具有快速换热功能,丰富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50、第二密封件170、第三密封件240及第四密封件250均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例:
液体容器200(如,保温杯),包括壳体210(如杯体)、内胆220和盖体110,壳体210设有相变层266,内胆220位于壳体210内,内胆220的外壁与壳体210之间形成换热腔230。
杯体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层内填充有相变层266,其作用是可以吸收与杯体的内壁相接触的热水的热量,使热水实现快速降温。
内胆220的内腔为储存热水的空腔。
具体地,内胆220由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如,塑料内胆220、硅胶内胆220或木制内胆220,则可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
具体地,内胆220还可以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层为抽真空层,可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双层中空内胆220可以为金属内胆220、塑料内胆220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杯体与内胆220是可分离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杯体与内胆220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
杯体的内壁与内胆220外壁构成的环形空腔为换热腔230。
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容器200包括盖体110、开关部120、限位件140、第一密封件150、第二密封件170、第三密封件240和第四密封件250。
如图3和图5所示,盖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4,第一通道112包括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第一子通道1122设置在凹陷部116的底壁,第二子通道1124设置在凹陷部116的侧壁,第一子通道1122连通内胆220,第二子通道1124连通换热腔230。
第一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4位于盖体110的相对两侧。在倾斜保温杯时,使内胆220中的热水通过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进入换热腔230时,热水越不容易从第三通道114流出而烫伤用户,使用越安全。
定位件160与第一密封件150相配合及固定,使得开关部120转动时第一密封件150不会随之转动,确保第一密封件150能够有效密封。
如图6和图7所示,开关部120设有L型的第二通道122,第二通道122能够连通第一子通道1122和第二子通道1124。
开关部120的侧面设有旋转部180(如,凸凹纹),可以增加旋转开关部120时的摩擦力,提升手感。
开关部120装配在盖体110内,并可在盖体110内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饮水或密封两种功能的切换。
限位件140(如,螺钉)的作用是固定开关部120和盖体110,使开关部120可以绕盖体110上设置的转轴130转动。
第四密封件250的作用是密封杯体的口部与盖体110之间的缝隙,避免换热腔230内的水从缝隙中流出。
第三密封件240的作用是密封内胆220的口部与盖体110之间的缝隙,避免在锁定密封功能时内胆220内的水从缝隙中流出。
第二密封件170的作用是密封盖体110与开关部120之间的缝隙,避免换热腔230内的水从缝隙中流出。
第二密封件170的作用是密封盖体110与开关部120之间的缝隙,避免内胆220内的水从缝隙中流出。
如图9所示,第一密封件150设有开口152,可允许内胆220内的热水通过。第一密封件150设有固定孔,与盖体110上的定位件160相配合及固定。
快速降温操作:
如图12所示,将保温杯朝第一方向倾斜约90°,内胆220内的热水即可通过第一通道112和第二通道122进入到换热腔230中,热水与杯体的内壁接触,热水的热量就会被相变层266吸收,迅速降低温度。同时,因为换热腔230为环形,在环形空腔内只有一层较薄的热水与杯体的内壁接触,因此相变层266吸热的效率很高,有利于提升降温速度。此时,第三通道114位于换热腔230内热水水平面的上方,因此热水不会直接从第三通道114流出,可以避免烫伤。
饮水操作:
如图13所示,将保温杯朝向第二方向倾斜,换热器内已经降低温度的温水即可从第三通道114流出,可直接饮用。而内胆220内的热水由于水平面低于第一通道112,因此无法流出,确保了在用户饮水时内胆220内的热水不会泄漏而造成烫伤事故。
保温操作: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暂时不需要温水时,将开关部120旋转一定角度,使开关部120的壁面封堵第一通道112,则内胆220内的热水因第三密封件240和第一密封件150的密封作用无法从内胆220中流出,因此可实现密封和保温。这时,热水与杯体的内壁不接触,且内胆220的导热系数很小,因此热水的热量散失很慢,可以长时间保温。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通道;
开关部,所述开关部包括第二通道,所述开关部与所述盖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开关部封堵所述第一通道,或使所述开关部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导通所述第一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分离布置;
当所述开关部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导通所述第一通道时,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一子通道设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所述第二子通道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
所述开关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内,且所述开关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凹陷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凹陷部的壁面相连接,所述开关部设有安装槽,所述转轴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开关部能够沿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开关部伸入所述转轴内,所述限位件能够限制所述开关部沿所述转轴轴线方向的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盖体的不同侧;和/或
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开关部的下部和所述凹陷部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子通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件,设于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可拆装连接,所述定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密封件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开关部的侧部和所述凹陷部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开关部的一部分伸出所述凹陷部时,位于所述凹陷部之外的所述开关部形成有旋转部;
当所述开关部全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时,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开关部的顶部相连接。
11.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内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壳体可开合连接;
其中,所述盖体的一部分能够密封所述内胆,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凹陷部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内胆内,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第三密封件,设于所述凹陷部,所述第三密封件能够密封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胆的连接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盖体内,且位于所述盖体内的所述壳体围设于所述盖体的凹陷部的周侧;
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第四密封件,所述第四密封件能够密封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盖体的连接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有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能够与所述换热腔换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包括:
第一壁面;
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形成腔体;
相变层,所述相变层位于所述腔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换热腔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开关部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导通所述第一通道时,倾斜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通道导通所述内胆和所述换热腔。
CN202023182164.0U 2020-12-25 2020-12-25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Active CN213721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2164.0U CN213721247U (zh) 2020-12-25 2020-12-25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2164.0U CN213721247U (zh) 2020-12-25 2020-12-25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1247U true CN213721247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2164.0U Active CN213721247U (zh) 2020-12-25 2020-12-25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12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21247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CN107485254A (zh) 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模块化变温水杯
CN213993185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CN107232921A (zh) 一种双温杯
CN112167975A (zh) 一种饮品加热、冷却与保温装置及方法
CN103783942B (zh) 一种速冷保温杯
JP5649544B2 (ja) 熱伝導率調整器具
CN110313778A (zh) 一种保温杯
CN214230998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CN213208302U (zh) 储液装置
CN208404011U (zh) 一种双温杯
CN214157022U (zh) 一种饮品加热、冷却与保温装置
CN219895367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08096588U (zh) 一种真空保温杯
CN208909605U (zh) 带有定量降温装置的保温杯
CN214484124U (zh) 一种可降温保温杯
CN207544813U (zh) 一种保温杯
CN213721246U (zh) 液体容器
CN219331251U (zh) 一种方便降温保温杯
CN209090655U (zh) 用于保温杯上的快速降温装置及保温杯
CN216875915U (zh) 一种杯身、水杯和保温杯
CN215226604U (zh) 一种防烫调温杯盖
CN216221088U (zh) 一种杯盖及水杯
CN219895374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14104045U (zh) 保温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