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8302U - 储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8302U
CN213208302U CN202022198282.4U CN202022198282U CN213208302U CN 213208302 U CN213208302 U CN 213208302U CN 202022198282 U CN202022198282 U CN 202022198282U CN 213208302 U CN213208302 U CN 213208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rsion pipeline
pipeline
heat
accommodating cavity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82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弘光
万鹏
曹达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82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8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8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8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液装置,包括:本体,本体设有容纳腔;导流管道,设于本体;储能部,设于本体,储能部被配置为能够与导流管道换热;导流管道位于容纳腔的周侧并绕容纳腔布置;导流管道被构造为沿容纳腔周圈分布的螺旋状管道,或导流管道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折弯状管道,折弯状管道沿容纳腔周圈分布。本实用新型利用储能部与导流管道换热,实现利用储能部快速调节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的作用。同时,该设置大大加大了导流管道在储液装置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导流管道与储能部的换热面积,在导流管道内逐步填充饮品的过程中,可保证储能部调节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储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利用储液装置存储饮品。由于储液装置无法与位于其内的饮品进行有效换热,故而当向储液装置倒入温度较高的饮品时,饮品的降温速度较慢,无法实现即时饮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液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液装置,包括:本体,本体设有容纳腔;导流管道,设于本体,导流管道包括入口和出口,入口与容纳腔相连通;储能部,设于本体,储能部被配置为能够与导流管道换热;其中,导流管道位于容纳腔的周侧并绕容纳腔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液装置包括本体、导流管道和储能部。其中,本体的容纳腔具有容置液体(如,饮品)的作用,故而可将饮品倒入容纳腔内。同时,导流管道包括入口和出口,且导流管道的入口与本体的容纳腔相连通,故而,容纳腔内的饮品可通过导流管道的入口流入导流管道。由于储液装置包括储能部,储能部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储能部中,进而利用储能部与导流管道换热,实现利用储能部快速调节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的作用。
这样,当用户想要饮用饮品时,容纳腔内的高温饮品可通过导流管道的入口流入导流管道内,储能部与导流管道换热,进而快速降低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以使通过导流管道的出口流出的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该设置可实现有效且快速调节储液装置内饮品温度的目的,可减少用户等待高温饮品冷却的时间,使得即时饮用饮品的需求不受限于储液装置内的饮品的温度的限制,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导流管道位于容纳腔的周侧并绕容纳腔布置,该设置合理布局了导流管道和容纳腔的配合结构,有效利用了储液装置的内部空间,在保证容纳腔的储液量的同时,加大了导流管道的长度,有利于增大导流管道与储能部的换热面积,进而可保证储能部调节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同时,该设置在保证储液装置的储液量的同时,不会增大储液装置的高度,便于携带及取放储液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使得储能部存储有热量,利用储能部与导流管道换热,以实现提升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的作用。这样,当用户想要饮用饮品时,容纳腔内的低温饮品可通过导流管道的入口流入导流管道内,储能部与导流管道换热,进而快速提高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以使通过导流管道的出口流出的饮品为温热的饮品,达到即时饮用温热饮品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储液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管道被构造为沿容纳腔周圈分布的螺旋状管道,或导流管道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折弯状管道,折弯状管道沿容纳腔周圈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导流管道的结构,使得导流管道被构造为螺旋状管道,且螺旋状管道沿容纳腔周圈分布,或使导流管道包括多个折弯状管道,多个折弯状管道相连接,且折弯状管道沿容纳腔周圈分布。该结构设置大大加大了导流管道在储液装置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导流管道与储能部的换热面积,在导流管道内逐步填充饮品的过程中,可保证储能部调节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管道为不锈钢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管道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具有导热系数高、容易加工、材料常见、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快速与储能部交换热量。具体地,导流管道为304不锈钢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体设有腔室,腔室围设于容纳腔的周侧,导流管道和储能部均位于腔室内;本体设有开口,开口被配置为能够连通导流管道的入口和容纳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本体的腔室和容纳腔的配合结构,使得腔室围设于容纳腔的周侧,即,腔室为导流管道沿容纳腔周圈分布提供了容置基础。由于导流管道和储能部均位于腔室内,故而,腔室可将导流管道和储能部与外界的水汽、污物、杂质等相分离,以降低污损甚至损坏导流管道和储能部的情况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延长导流管道和储能部的使用寿命及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体设有开口,导流管道的入口与容纳腔通过开口连通。也就是说,为容纳腔内的液体流入导流管道提供了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体包括:容器,容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限定出容纳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腔室,储能部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包覆导流管道的外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限定出容纳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限定出腔室,腔室围设于容纳腔的周侧,该设置合理利用了容器的现有结构,在保证容纳腔的储液量的同时,可保证导流管道、储能部和容纳腔的位置关系,进而为有效换热提供了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储能部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大,能够以较小的体积存储很多的能量,从而可以提升高温饮品的冷却效率,并且,有利于减小储能部的体积,进而有利于减小储液装置的整体体积。由于相变材料包覆导流管道的外表面,该设置减小了储能部与导流管道之间的间隙,可保证热量交换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可实现快速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潜热简称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上述提到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是相变材料在固体和液体之间转变时的相变潜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相变材料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二元或多元有机酸复合相变材料、二元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和二元或多元低温合金。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变材料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二元或多元有机酸复合相变材料、二元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和二元或多元低温合金,该设置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具有广泛易得,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材料存储冷量时,向导流管道中释放冷量,也即吸收导流管道内的液体的热量,实现对液体的降温;当相变材料储存热量时,向导流管道内的液体释放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升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满足:35℃至7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相变材料的温度取值范围,使得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等于35℃,且小于等于70℃,该设置可保证经过换热后的饮品适宜饮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管道的管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的间隙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导流管道的管径,使得管径大于等于4mm,且导流管道的管径小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的间隙值。该设置在保证导流管道导流液体的有效性的同时,使得导流管道的截面积较小,进而有利于提升相变材料与导流管道内的液体的热交换效率,可使液体快速降温。具体地,可将温度为95℃的热水,降低至温度位于40℃至60℃温度区间范围内的温水,可实现直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液装置还包括:吸管,吸管与导流管道的出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吸管,使得吸管与导流通道的出口连接,这样,可利用吸管来抽吸导流通道内的液体。当无需对容纳腔内的液体进行降温时,亦可直接通过容纳腔饮用,该设置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液装置还包括:感温件,与吸管相连接,感温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吸管的温度导通或封堵吸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感温件,使得感温件与吸管连接,这样,当吸管内的饮品温度较高时,感温件动作以使吸管被封堵住,这样,温度较高的液体不会由吸管流出,进而避免发生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相反地,当吸管内的液体温度较低时,此时液体适宜饮用,感温件动作以导通吸管,进而可利用吸管来抽吸饮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管道的入口位于本体的底部,导流管道的出口靠近本体的顶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导流管道的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关系,使得导流管道的入口位于本体的底部,这样,可保证容纳腔内的液体流入导流管道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另外,导流管道的出口靠近本体的顶部,这样,大大加大了导流管道在储液装置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导流管道与储能部的换热面积,使得导流管道内逐步填充饮品,进而可保证储能部调节导流管道内的饮品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减小了吸管伸入腔体的长度,便于装配,可操作性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感温件包括记忆合金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感温件包括记忆合金件,温度会改变记忆合金件的形状。如,当吸管内的饮品温度较高时,记忆合金件动作以使吸管被封堵住,这样,温度较高的液体不会由吸管流出,进而避免发生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相反地,当吸管内的饮品温度较低时,此时液体适宜饮用,改变记忆合金件恢复原状以导通吸管,进而可利用吸管来抽吸饮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液装置还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与本体可开合连接,盖体组件被配置为能够盖合容纳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装置还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与本体可开合连接。当盖合盖体组件后,盖体组件盖合容纳腔;当打开盖体组件后,容纳腔随之被打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组件包括:第一盖体,与本体可开合连接,第一盖体被配置为能够盖合容纳腔;第二盖体,罩设于第一盖体,且第二盖体与本体可开合连接;其中,部分吸管穿过第一盖体,并容置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组件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与本体可开合连接,第一盖体直接盖合容纳腔。装配盖体组件时,首先将第一盖体盖合在本体上,使得容纳腔被盖合,其次将第二盖体盖合在本体上,此时,第一盖体位于第二盖体和本体之间的空间内。同时,该设置可实现对容纳腔内的液体双重保温作用,可保证储液装置的保温效果。
另外,部分吸管穿过第一盖体,并容置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空间内,当饮用饮品时,可将第二盖体由本体上取下,进而利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吸管抽吸容纳腔内的饮品。该设置在保证饮用饮品的有效性的同时,可利用第一盖体盖合容纳腔,进而避免容纳腔内的饮品外泄出来的情况发生,同时第一盖体可避免灰尘、杂质等进入到容纳腔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液装置还包括:隔热层,设于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和/或保温层,设于第二盖体的至少部分内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隔热层,使得隔热层位于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隔热层起到隔热的作用,以阻挡热量由本体的外表面外泄。该设置使得用户取放储液装置时,不会发生烫伤的情况。
通过设置保温层,使得保温层设于第二盖体的至少部分内表面,保温层可将容纳腔内的饮品与外界空气相隔绝,可提升产品的保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热层包括树脂隔热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树脂隔热层可保证保温隔热的有效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保温层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聚乙烯保温层、聚丙烯保温层、聚碳酸酯保温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保温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保温层的材质,使得保温层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聚乙烯保温层、聚丙烯保温层、聚碳酸酯保温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保温层,可保证保温的有效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吸管为塑料软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吸管为塑料软管,可通过改变塑料软管的形状来实现抽吸饮品和存储吸管。
具体地,储液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保温杯、水壶,炖盅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液装置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储液装置,110本体,114第一壳体,116第二壳体,120导流管道,122入口,130储能部,140吸管,150感温件,160盖体组件,162第一盖体,164第二盖体,170隔热层,180容纳腔,190出口,200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储液装置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储液装置100包括本体110、导流管道120和储能部130。其中,本体110的容纳腔180具有容置液体(如,饮品)的作用,故而可将饮品倒入容纳腔180内。同时,导流管道120包括入口122和出口190,且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与本体110的容纳腔180相连通,故而,容纳腔180内的饮品可通过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流入导流管道120。由于储液装置100包括储能部130,储能部130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储能部130中,进而利用储能部130与导流管道120换热,实现利用储能部130快速调节导流管道120内的饮品温度的作用。
这样,当用户想要饮用饮品时,容纳腔180内的高温饮品可通过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流入导流管道120内,储能部130与导流管道120换热,进而快速降低导流管道120内的饮品温度,以使通过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流出的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该设置可实现有效且快速调节储液装置100内饮品温度的目的,可减少用户等待高温饮品冷却的时间,使得即时饮用饮品的需求不受限于储液装置100内的饮品的温度的限制,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导流管道120位于容纳腔180的周侧并绕容纳腔180布置,该设置合理布局了导流管道120和容纳腔180的配合结构,有效利用了储液装置100的内部空间,在保证容纳腔180的储液量的同时,加大了导流管道120的长度,有利于增大导流管道120与储能部130的换热面积,进而可保证储能部130调节导流管道120内的饮品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同时,该设置在保证储液装置100的储液量的同时,不会增大储液装置100的高度,便于携带及取放储液装置100。
具体地,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使得储能部130存储有热量,利用储能部130与导流管道120换热,以实现提升导流管道120内的饮品温度的作用。这样,当用户想要饮用饮品时,容纳腔180内的低温饮品可通过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流入导流管道120内,储能部130与导流管道120换热,进而快速提高导流管道120内的饮品温度,以使通过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流出的饮品为温热的饮品,达到即时饮用温热饮品的目的。
具体地,多次使用储液装置100前,需要向储液装置100的容纳腔180内倒入冷水进行降温,以避免储能部130的热量未充分释放,进而导致影响储液装置100调温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合理设置导流管道120的结构,使得导流管道120被构造为螺旋状管道,且螺旋状管道沿容纳腔180周圈分布。该结构设置大大加大了导流管道120在储液装置100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导流管道120与储能部130的换热面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得导流管道120内逐步填充饮品,进而可保证储能部130调节导流管道120内的饮品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管道120包括多个折弯状管道,多个折弯状管道首尾依次连接,且折弯状管道沿容纳腔180周圈分布。
进一步地,导流管道120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具有导热系数高、容易加工、材料常见、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快速与储能部130交换热量。具体地,导流管道120为304不锈钢管。
具体地,连通器原理: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合理设置本体110的腔室和容纳腔180的配合结构,使得腔室围设于容纳腔180的周侧,即,腔室为导流管道120沿容纳腔180周圈分布提供了容置基础。由于导流管道120和储能部130均位于腔室内,故而,腔室可将导流管道120和储能部130与外界的水汽、污物、杂质等相分离,以降低污损甚至损坏导流管道120和储能部130的情况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延长导流管道120和储能部130的使用寿命及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体设有开口,导流管道的入口与容纳腔通过开口连通。也就是说,为容纳腔内的液体流入导流管道提供了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容器包括第一壳体114和第二壳体116,第一壳体114限定出容纳腔180,第一壳体114和第二壳体116之间限定出腔室,腔室围设于容纳腔180的周侧。该设置合理利用了容器的现有结构,在保证容纳腔180的储液量的同时,可保证导流管道120、储能部130和容纳腔180的位置关系,进而为有效换热提供了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储能部130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大,能够以较小的体积存储很多的能量,从而可以提升高温饮品的冷却效率,并且,有利于减小储能部130的体积,进而有利于减小储液装置100的整体体积。由于相变材料包覆导流管道120的外表面,该设置减小了储能部130与导流管道120之间的间隙,可保证热量交换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可实现快速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潜热简称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上述提到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是相变材料在固体和液体之间转变时的相变潜热。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0包括锅体,锅体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第三壳体限定出容纳腔180,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之间形成腔室,储能部130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包覆导流管道120的外表面。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0包括壶体,壶体包括第五壳体和第六壳体,第五壳体限定出容纳腔180,第五壳体和第六壳体之间形成腔室,储能部130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包覆导流管道120的外表面。
具体地,相变材料设置在腔室的部分空间内,使得腔室内预留出部分空间,以防相变材料膨胀或收缩等体积发生变化时导致相变材料溢出的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相变材料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二元或多元有机酸复合相变材料、二元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和二元或多元低温合金,具有较好的储能效果,能够提升相变材料对能量的存储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材料存储冷量时,向导流管道120中释放冷量,也即吸收导流管道120内的液体的热量,实现对液体的降温;当相变材料储存热量时,向导流管道120内的液体释放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升温。
进一步地,合理设置相变材料的温度取值范围,使得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等于35℃,且小于等于70℃,该设置可保证经过换热后的饮品适宜饮用。
具体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0℃、45℃、50℃、55℃、60℃和65℃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合理设置导流管道120的管径,使得管径大于等于4mm,且导流管道120的管径小于第一壳体114和第二壳体116间的间隙值。该设置在保证导流管道120导流液体的有效性的同时,使得导流管道120的截面积较小,进而有利于提升相变材料与导流管道120内的液体的热交换效率,可使液体快速降温。具体地,可将温度为95℃的热水,降低至温度位于40℃至60℃温度区间范围内的温水,可实现直饮。
具体地,容器包括杯体。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储液装置100还包括吸管140,使得吸管140与导流通道的出口190连接,这样,可利用吸管140来抽吸导流通道内的液体。当无需对容纳腔180内的液体进行降温时,亦可直接通过容纳腔180饮用,该设置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吸管140与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可拆装连接,该设置便于吸管140的清洁及更换,可保证储液装置100使用的卫生性及清洁性。
具体地,吸管140与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一体式连接,该设置可有效避免饮品由吸管140与导流管道120出口190的连接处流出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吸管140与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连接的一端位于本体110的腔室内,密封件密封吸管140与腔室的连接处,以避免相变材料外泄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储液装置100还包括感温件150,通过设置感温件150,使得感温件150与吸管140连接,感温件150以吸管140的温度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控制吸管140的导通状态。当吸管140内的液体温度较高时,感温件150动作以使吸管140被封堵住,这样,温度较高的饮品不会由吸管140流出,进而避免发生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相反地,当吸管140内的液体温度较低时,此时液体适宜饮用,感温件150动作以导通吸管140,进而利用可利用吸管140来抽吸饮品。
具体地,感温件150位于吸管140的进液口处,可有效避免温度较高的饮品流入吸管140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感温件150位于吸管140的中部,该设置可保证感温件150的有效感温距离,在有效避免高温饮品流出吸管140的同时,可保证感温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具体地,感温件150位于吸管140的出液口,该设置可保证感温件150的有效感温距离,在有效避免高温饮品流出吸管140的同时,可保证感温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具体地,感温件150包括记忆合金件,温度会改变记忆合金件的形状。如,当吸管140内的饮品温度较高时,记忆合金件动作以使吸管140被封堵住,这样,温度较高的液体不会由吸管140流出,进而避免发生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相反地,当吸管140内的饮品温度较低时,此时液体适宜饮用,改变记忆合金件恢复原状以导通吸管140,进而利用可利用吸管140来抽吸饮品。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感温件150为机械卡扣,如,可通过按触机械卡扣,以使机械卡扣动作以使吸管140被封堵住,再如,通过撤去在机械卡扣的外力,以使机械卡扣恢复原状以导通吸管140。
具体地,记忆合金件被构造为记忆合金卡扣。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合理设置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和出口190的位置关系,使得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位于本体110的底部,这样,利用连通器原理,可保证容纳腔180内的液体流入导流管道120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另外,如图2所示,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靠近本体110的顶部,这样,大大加大了导流管道120在储液装置100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导流管道120与储能部130的换热面积,使得导流管道120内逐步填充饮品,进而可保证储能部130调节导流管道120内的饮品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同时,该结构设置减小了吸管140伸入腔体的长度,便于装配,可操作性强。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位于本体110的底部,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靠近本体110的中部。
实施例7: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储液装置100还包括盖体组件160,盖体组件160与本体110可开合连接。当盖合盖体组件160后,盖体组件160盖合容纳腔180;当打开盖体组件160后,容纳腔180随之被打开。
具体地,盖体组件160与本体110旋合连接;或是盖体组件160与本体110直接卡接在一起;或是盖体组件160与本体110通过连接件卡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组件160包括第一盖体162和第二盖体164。第一盖体162与本体110可开合连接,第一盖体162直接盖合容纳腔180。装配盖体组件160时,首先将第一盖体162盖合在本体110上,使得容纳腔180被盖合,其次将第二盖体164盖合在本体110上,此时,第一盖体162位于第二盖体164和本体110之间的空间内。该设置可实现对容纳腔180内的液体双重保温作用,可保证储液装置100的保温效果。
另外,部分吸管140穿过第一盖体162,并容置于第一盖体162和第二盖体164之间的空间内,当饮用饮品时,可将第二盖体164由本体110上取下,进而利用第一盖体162和第二盖体164之间的吸管140抽吸容纳腔180内的饮品。该设置在保证饮用饮品的有效性的同时,可利用第一盖体162盖合容纳腔180,进而避免容纳腔180内的饮品外泄出来的情况发生,同时第一盖体162可避免灰尘、杂质等进入到容纳腔180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亦可将饮品倒入第二盖体164,以利用第二盖体164喝水。
实施例8: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储液装置100还包括隔热层170,使得隔热层170位于本体11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隔热层170起到隔热的作用,以阻挡热量由本体110的外表面外泄。该设置使得用户取放储液装置100时,不会发生烫伤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储液装置100还包括保温层200,使得保温层200设于第二盖体164的至少部分内表面,保温层200可将容纳腔180内的饮品与外界空气相隔绝,可提升产品的保温效果。
具体地,隔热层170覆盖本体110的全部外表面,或是隔热层170覆盖本体110的部分外表面。
具体地,隔热层170形成腔室的至少部分壁面,隔热层170能够对位于腔室内的相变材料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有利于保证相变材料的储能效果。
具体地,保温层200覆盖第二盖体164的全部内表面,或是保温层200覆盖第二盖体164的部分内表面。
具体地,第二盖体164由食品级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隔热层170包括树脂隔热层,树脂隔热层可保证保温隔热的有效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170被构造为真空内胆。
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置保温层200的材质,使得保温层200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聚乙烯保温层200、聚丙烯保温层200、聚碳酸酯保温层200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保温层200,可保证保温的有效性。
进一步地,吸管140为塑料软管,可通过改变塑料软管的形状来实现抽吸饮品和存储吸管140。
具体地,储液装置100包括以下任一种:保温杯、水壶,炖盅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储液装置100包括:第一盖体162(如,保温杯内杯盖)、第二盖体164(如,保温杯外杯盖)和容器。
保温杯外杯盖的内表面由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制成;保温杯外杯盖和保温杯内杯盖中的至少一者由食品级不锈钢制成;保温杯内杯盖可将保温杯内的热饮与空气和保温杯外杯盖隔绝。
进一步地,容器具有夹层结构,由食品级304不锈钢制成。容器的第二壳体116的外表面复合一层树脂材料实现保温隔热,增强握持手感。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容器的第一壳体114和第二壳体116之间设有自下而上的分布环形导流管道120,其他空余间隙填装有相变温度在35℃至70℃的相变材料。如,二元或多元有机酸复合相变材料、二元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二元或多元低温合金等。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导流管道120的入口122自第一壳体114的底部与容纳腔180连通;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位于容器上端口,且导流管道120的出口190与塑料软管连接;塑料软管处设有记忆合金夹扣,记忆合金夹扣在温度高于适饮温度(60℃或其他若干温度点)时,会闭合吸管140,防止烫伤。
进一步地,将高温热水(95℃)按照相应刻度倒入容器的容纳腔180内,由于连通器原理,环形导流管道120内逐步填充热水,由于导流管道120截面积较小,可以提高相变材料与导流管道120内热水的热交换效率,实现快速降温,可以将95℃热水降温至40℃至60℃温度区间,然后从塑料软管处吸出温水,实现直饮。
进一步地,多次使用前,需对容器进行冷水降温,以防内部热量未充分释放,影响调温功能。
该保温杯实现了降温直饮的目的,不需要经过摇晃等待的方式使得开水实现快速降温,可以直接饮用。同时,吸管140的出口190处设有感温件150,防止烫伤;选择的保温和降温方式安全无毒;选用的相变材料广泛易得,价格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容纳腔;
导流管道,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导流管道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储能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储能部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导流管道换热;
其中,所述导流管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周侧并绕所述容纳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管道被构造为沿所述容纳腔周圈分布的螺旋状管道,或所述导流管道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折弯状管道,所述折弯状管道沿所述容纳腔周圈分布;和/或
所述导流管道为不锈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围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周侧,所述导流管道和所述储能部均位于所述腔室内;
所述本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被配置为能够连通所述导流管道的入口和所述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容器,所述容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腔室,所述储能部包括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包覆所述导流管道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材料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二元或多元有机酸复合相变材料、二元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和二元或多元低温合金,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满足:35℃至70℃;和/或
所述导流管道的管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间的间隙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
吸管,所述吸管与所述导流管道的出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
感温件,与所述吸管相连接,所述感温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吸管的温度导通或封堵所述吸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导流管道的出口靠近所述本体的顶部;和/或
所述感温件包括记忆合金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本体可开合连接,所述盖体组件被配置为能够盖合所述容纳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第一盖体,与所述本体可开合连接,所述第一盖体被配置为能够盖合所述容纳腔;
第二盖体,罩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且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本体可开合连接;
其中,部分所述吸管穿过所述第一盖体,并容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的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装置还包括:
隔热层,设于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和/或
保温层,设于所述第二盖体的至少部分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层包括树脂隔热层;和/或
所述保温层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聚乙烯保温层、聚丙烯保温层、聚碳酸酯保温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保温层;和/或
所述吸管为塑料软管。
CN202022198282.4U 2020-09-30 2020-09-30 储液装置 Active CN213208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8282.4U CN2132083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储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8282.4U CN2132083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储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8302U true CN213208302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4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8282.4U Active CN2132083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储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83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4182A (zh) * 2021-11-30 2022-04-01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自适应恒温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4182A (zh) * 2021-11-30 2022-04-01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自适应恒温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55824A1 (en) Thermal receptacle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containing insert
CN213208302U (zh) 储液装置
CN108158339A (zh) 带有定量降温装置的保温杯
CN110946476A (zh) 一种双胆式电热水壶
CN105982484A (zh) 一种新型即时保温杯
CN201365772Y (zh) 一种注水式降温升温杯
TW201102028A (en) A beverage device with a container
CN108308994B (zh) 一种兼具多阶快速降温及保温的功能杯
CN207444544U (zh) 一种快速降温保温军用不锈钢水壶
SK501312013U1 (sk) Kanvica na horúce aj chladené nápoje
CN217885807U (zh) 一种制作冷萃茶的真空保温容器和制冰密封盒
CN102362783B (zh) 节能电热饮水机
CN109171395A (zh) 一种可制冷保温杯
CN208909605U (zh) 带有定量降温装置的保温杯
CN112167975A (zh) 一种饮品加热、冷却与保温装置及方法
CN213208303U (zh) 储液装置
CN208404011U (zh) 一种双温杯
CN2891882Y (zh) 导热加温容器
CN213721555U (zh) 储液装置
CN208114442U (zh) 一种智能水杯
CN214230998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容器
TWM578985U (zh) Extremely fast cooling tea making device
CN214157022U (zh) 一种饮品加热、冷却与保温装置
CN219895371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1538311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