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9399U -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9399U
CN213719399U CN202022009903.XU CN202022009903U CN213719399U CN 213719399 U CN213719399 U CN 213719399U CN 202022009903 U CN202022009903 U CN 202022009903U CN 213719399 U CN213719399 U CN 213719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slide
fry
bag
net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99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0099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9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9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9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苗培育装置,用于围成鱼苗培育区域的网兜,所述网兜为上端设置有网口的开口结构,还包括两根横杆,在网兜网口的周向方向上,两横杆均固定于网兜的网口位置,两横杆位于所述周向方向的不同位置;两横杆间隔排布;还包括两根兜绳,所述兜绳均为:各端均分别连接在横杆的端部位置,所述兜绳与横杆共同围成用于约束网兜网口的网圈。本装置不仅便于实现集中化投喂,同时便于解决如水体局部溶氧问题、池中自产食物来源问题和便于鱼苗打捞。

Description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
与鱼养殖为例,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鱼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鱼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在渔业养殖生产活动中,鱼苗为重要的“原始物料”,现有技术中,由于鱼类养殖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设备、技术不同,在多年前,已经写成了鱼类养殖阶段化分工:鱼苗培育一般为其中的一个分工,传统的养殖者一般由鱼苗培育基地购买鱼苗而后实现增值化养殖。
进一步对鱼苗培育技术做进一步研究,无疑会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进一步对鱼苗培育技术做进一步研究,无疑会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苗培育装置,本装置不仅便于实现集中化投喂,同时便于解决如水体局部溶氧问题、池中自产食物来源问题和便于鱼苗打捞。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鱼苗培育装置,用于围成鱼苗培育区域的网兜,所述网兜为上端设置有网口的开口结构,还包括两根横杆,在网兜网口的周向方向上,两横杆均固定于网兜的网口位置,两横杆位于所述周向方向的不同位置;两横杆间隔排布;还包括两根兜绳,所述兜绳均为:各端均分别连接在横杆的端部位置,所述兜绳与横杆共同围成用于约束网兜网口的网圈。
各横杆均为:一端固定于其中一条滑轨的滑块上,另一端固定于另一条滑轨的滑块上。
现有技术中,针对网兜的网口约束,利用如上所述的网圈完成。且水体区域化使用实现鱼苗培育养殖时,以上网圈基本上为完全通过多点约束或连续的刚性环形机构。
现有技术中,考虑到如培育池本体内的鱼苗投放数量,如鱼苗密度过大,则容易出现含氧量不足的情况;在鱼类在鱼苗期,如水体流动、提供曝气增氧、水体抛洒增氧的方式容易对鱼苗造成伤害;池中自产食物来源,如较为常见的藻类、轮虫等饲料,存在繁育难度较大的问题。而鱼苗密度过小,则存在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均匀饲喂难度大的问题。
本方案设计的中心思想为,配合如下所提供的培育池本体、滑轨和滑块使用:所述培育池本体用于盛装水体,所述网兜用于为鱼苗提供具体的培育空间,同时,提供了一种利用设置的滑轨,匹配滑块和横杆,使得便于通过横杆与滑块随动,转换网兜在培育池本体中位置的技术方案:当网兜所处位置水体溶氧量对鱼苗有影响时以及所处位置上水体中水生生物含量降低后,通过移动滑块在滑轨上的位置,改变网兜在培育池本体中所处的具体位置,这样,通过位置转换,改变鱼苗所处环境的溶氧量以及水生生物含量,以利于鱼苗生长,而闲置区域可在受鱼苗干扰因素更少的情况下,用于如溶氧量和水生生物含量再生,以匹配下次使用。本方案在充分利用培育池本体中水体解决鱼苗环境问题的同时,将鱼苗约束在网兜中,方便进行饲喂管理和打捞。
进一步的,通过对以上网圈形式的具体限定,如网口开口形式,便于实现鱼苗换气,通过工具需要,利用所述兜绳所具有的柔性,改变网口大小,以达到改变网兜覆盖面积,扩散或聚拢鱼群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更为完善的,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容纳网兜的培育池本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培育池本体上或在空间中相对于培育池本体位置固定的两条滑轨,两滑轨相互平行,各滑轨上均设置有可沿着滑轨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横杆均为:一端固定于其中一条滑轨的滑块上,另一端固定于另一条滑轨的滑块上;网兜覆盖培育池本体内局部的培育空间。本方案中,即利用所述横杆作为网兜上网圈的刚性约束体,配合所述兜绳,实现横杆之间网兜网口柔性约束。在具体运用时,网兜与横杆对应的部分可直接固定于横杆上,兜绳通过网兜上网孔穿插或设置中间连接件的方式。优选采用:利用网兜上网孔穿插或专门设置套环,利用所述套环实现横杆与网兜网口可滑动连接,以配合兜绳,进一步实现在需要的情况下,在网口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调整。
为便于实现横杆间距调整以调整网口形态,设置为:各滑轨上均设置有两块滑块,且各滑轨上的两块滑块均可相对滑动;
各滑轨上的滑块上均连接有唯一的横杆。
为便于如通过横杆与滑块分离,利用横杆,将网兜整体抬起,采用:所述横杆与滑块的连接关系均为可拆卸连接关系。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实现方案,设置为: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横杆通过凹槽的槽面支撑于滑块上。
作为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便于安装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培育池本体呈矩形状,所述滑轨安装在培育池本体一对相对侧的池壁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设计的中心思想为,配合本方案所提供的培育池本体、滑轨和滑块使用:所述培育池本体用于盛装水体,所述网兜用于为鱼苗提供具体的培育空间,同时,提供了一种利用设置的滑轨,匹配滑块和横杆,使得便于通过横杆与滑块随动,转换网兜在培育池本体中位置的技术方案:当网兜所处位置水体溶氧量对鱼苗有影响时以及所处位置上水体中水生生物含量降低后,通过移动滑块在滑轨上的位置,改变网兜在培育池本体中所处的具体位置,这样,通过位置转换,改变鱼苗所处环境的溶氧量以及水生生物含量,以利于鱼苗生长,而闲置区域可在受鱼苗干扰因素更少的情况下,用于如溶氧量和水生生物含量再生,以匹配下次使用。本方案在充分利用培育池本体中水体解决鱼苗环境问题的同时,将鱼苗约束在网兜中,方便进行饲喂管理和打捞。
进一步的,通过对以上网圈形式的具体限定,如网口开口形式,便于实现鱼苗换气,通过工具需要,利用所述兜绳所具有的柔性,改变网口大小,以达到改变网兜覆盖面积,扩散或聚拢鱼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网兜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培育池本体,2、横杆,3、滑块,4、滑轨,5、兜绳,6、网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鱼苗培育装置,用于围成鱼苗培育区域的网兜6,所述网兜6为上端设置有网口的开口结构,还包括两根横杆2,在网兜6网口的周向方向上,两横杆2均固定于网兜6的网口位置,两横杆2位于所述周向方向的不同位置;两横杆2间隔排布;还包括两根兜绳5,所述兜绳5均为:各端均分别连接在横杆2的端部位置,所述兜绳5与横杆2共同围成用于约束网兜6网口的网圈。
各横杆2均为:一端固定于其中一条滑轨4的滑块3上,另一端固定于另一条滑轨4的滑块3上。
现有技术中,针对网兜6的网口约束,利用如上所述的网圈完成。且水体区域化使用实现鱼苗培育养殖时,以上网圈基本上为完全通过多点约束或连续的刚性环形机构。
现有技术中,考虑到如培育池本体1内的鱼苗投放数量,如鱼苗密度过大,则容易出现含氧量不足的情况;在鱼类在鱼苗期,如水体流动、提供曝气增氧、水体抛洒增氧的方式容易对鱼苗造成伤害;池中自产食物来源,如较为常见的藻类、轮虫等饲料,存在繁育难度较大的问题。而鱼苗密度过小,则存在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均匀饲喂难度大的问题。
本方案设计的中心思想为,配合如下所提供的培育池本体1、滑轨4和滑块3使用:所述培育池本体1用于盛装水体,所述网兜6用于为鱼苗提供具体的培育空间,同时,提供了一种利用设置的滑轨4,匹配滑块3和横杆2,使得便于通过横杆2与滑块3随动,转换网兜6在培育池本体1中位置的技术方案:当网兜6所处位置水体溶氧量对鱼苗有影响时以及所处位置上水体中水生生物含量降低后,通过移动滑块3在滑轨4上的位置,改变网兜6在培育池本体1中所处的具体位置,这样,通过位置转换,改变鱼苗所处环境的溶氧量以及水生生物含量,以利于鱼苗生长,而闲置区域可在受鱼苗干扰因素更少的情况下,用于如溶氧量和水生生物含量再生,以匹配下次使用。本方案在充分利用培育池本体1中水体解决鱼苗环境问题的同时,将鱼苗约束在网兜6中,方便进行饲喂管理和打捞。
进一步的,通过对以上网圈形式的具体限定,如网口开口形式,便于实现鱼苗换气,通过工具需要,利用所述兜绳5所具有的柔性,改变网口大小,以达到改变网兜6覆盖面积,扩散或聚拢鱼群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更为完善的,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容纳网兜6的培育池本体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培育池本体1上或在空间中相对于培育池本体1位置固定的两条滑轨4,两滑轨4相互平行,各滑轨4上均设置有可沿着滑轨4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块3;所述横杆2均为:一端固定于其中一条滑轨4的滑块3上,另一端固定于另一条滑轨4的滑块3上;网兜6覆盖培育池本体1内局部的培育空间。本方案中,即利用所述横杆2作为网兜6上网圈的刚性约束体,配合所述兜绳5,实现横杆2之间网兜6网口柔性约束。在具体运用时,网兜6与横杆2对应的部分可直接固定于横杆2上,兜绳5通过网兜6上网孔穿插或设置中间连接件的方式。优选采用:利用网兜6上网孔穿插或专门设置套环,利用所述套环实现横杆2与网兜6网口可滑动连接,以配合兜绳5,进一步实现在需要的情况下,在网口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调整。
为便于实现横杆2间距调整以调整网口形态,设置为:各滑轨4上均设置有两块滑块3,且各滑轨4上的两块滑块3均可相对滑动;
各滑轨4上的滑块3上均连接有唯一的横杆2。
为便于如通过横杆2与滑块3分离,利用横杆2,将网兜6整体抬起,采用:所述横杆2与滑块3的连接关系均为可拆卸连接关系。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实现方案,设置为: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横杆2通过凹槽的槽面支撑于滑块3上。
作为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便于安装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培育池本体1呈矩形状,所述滑轨4安装在培育池本体1一对相对侧的池壁顶面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鱼苗培育装置,用于围成鱼苗培育区域的网兜(6),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6)为上端设置有网口的开口结构,还包括两根横杆(2),在网兜(6)网口的周向方向上,两横杆(2)均固定于网兜(6)的网口位置,两横杆(2)位于所述周向方向的不同位置;两横杆(2)间隔排布;还包括两根兜绳(5),所述兜绳(5)均为:各端均分别连接在横杆(2)的端部位置,所述兜绳(5)与横杆(2)共同围成用于约束网兜(6)网口的网圈;
各横杆(2)均为:一端固定于其中一条滑轨(4)的滑块(3)上,另一端固定于另一条滑轨(4)的滑块(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网兜(6)的培育池本体(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培育池本体(1)上或在空间中相对于培育池本体(1)位置固定的两条滑轨(4),两滑轨(4)相互平行,各滑轨(4)上均设置有可沿着滑轨(4)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块(3);网兜(6)覆盖培育池本体(1)内局部的培育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滑轨(4)上均设置有两块滑块(3),且各滑轨(4)上的两块滑块(3)均可相对滑动;
各滑轨(4)上的滑块(3)上均连接有唯一的横杆(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与滑块(3)的连接关系均为可拆卸连接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横杆(2)通过凹槽的槽面支撑于滑块(3)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本体(1)呈矩形状,所述滑轨(4)安装在培育池本体(1)一对相对侧的池壁顶面上。
CN202022009903.XU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Active CN213719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9903.XU CN213719399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9903.XU CN213719399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9399U true CN213719399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43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9903.XU Active CN213719399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9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04126549B (zh) 水蛭苗种与螺类和水草共栖标粗培育方法
CN102626057B (zh) 织锦巴非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4255603A (zh) 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夏花鱼种的培育方法
CN103004658A (zh) 刺参育苗方法
CN104663549B (zh) 一种日本囊对虾家系高位池同池标粗培育的方法
CN109984068A (zh) 一种高效人工繁育克氏原螯虾的土池连体式温棚及其应用
CN101897307B (zh) 利用网箱的鲤鱼家系选育方法
CN101642070A (zh) 冬季建大棚实施罗非鱼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
CN213719399U (zh) 一种鱼苗培育装置
CN102132679B (zh) 土池网箱培育刺参苗的方法
CN111513017A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拟穴青蟹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和方法
CN104642211A (zh) 岩原鲤人工繁育方法
CN104145868B (zh) 一种提高池塘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方法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CN212911294U (zh) 鱼苗培育用培育池
CN105010193B (zh) 一种杂交东方鲀当年苗种池塘培育方法
CN104872028B (zh) 一种裸盖鱼生态育苗方法
CN114009382A (zh) 一种红螯螯虾产苗床及其使用方法
CN209677116U (zh) 一种高位虾棚
CN203563536U (zh) 鳝鱼繁殖网箱
CN205794481U (zh) 充气式海底养殖箱
CN110178760A (zh) 营养调控黄河口半滑舌鳎亲鱼繁殖高雌化苗种的方法
CN217591821U (zh) 一种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
CN203633330U (zh) 一种抚仙四须鲃亲鱼驯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