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7691U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7691U
CN213717691U CN202022053406.XU CN202022053406U CN213717691U CN 213717691 U CN213717691 U CN 213717691U CN 202022053406 U CN202022053406 U CN 202022053406U CN 213717691 U CN213717691 U CN 213717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assembly
charging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magnetis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34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世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534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7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7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7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磁吸组件、无线线圈、壳体组件,无线线圈设置在壳体组件内部。壳体组件的外表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壳体组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壳体组件的第一面用于朝向被充电物体,第一凹槽用于可拆卸地设置磁吸组件。壳体组件内设置有导磁材料,导磁材料用于能将磁吸组件收纳于壳体组件的第二面。与现有技术相比,磁吸组件能够从壳体组件的第一面拆卸,并且拆卸下来的磁吸组件能够收纳于壳体组件的第二面,使无线充电装置在带磁吸和不带磁吸之间灵活替换,提高充电效率,满足了用户使用不同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的需求,进一步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产品的兴起及功能的增加,智能产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必需品,无线充电器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其随着技术的发展其种类越来越丰富。现有技术中利用无线充电装置来进行充电,但存在缺陷。
例如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与被充电物体之间定位不精准,用户需要找准无线充电装置与被充电物体之间相应的螺旋线圈位置,才能进行精准高效的充电,这样十分的不方便。
并且被充电物体在充电时容易发生位移,难以固定在无线充电装置上进行充电,这样会降低充电的效率。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带磁吸的无线充电装置,但磁吸组件是固定在无线充电装置上的,难以拆卸,因此只适用于带磁吸的被充电物体,当使用不带磁吸的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时,无线充电装置上的磁吸组件容易影响充电效率,使充电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磁吸组件、无线线圈、壳体组件,所述无线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部;
所述壳体组件的外表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面用于朝向被充电物体,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可拆卸地设置所述磁吸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内设置有导磁材料,所述导磁材料用于能将所述磁吸组件收纳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磁吸组件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磁吸组件;
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性顶升结构,所述弹性顶升结构用于弹出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磁吸组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顶升结构的数量为2个、4个或6个。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外缘设置有所述卡接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顶升结构包括支撑柱和弹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穿过所述壳体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磁吸组件,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支撑柱、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顶升结构包括弹性体。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组件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组件距离所述第一凹槽较远的一面设置有旋钮,通过旋转所述旋钮使所述磁吸组件从所述第一凹槽内拆卸。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能收纳从所述第一凹槽内拆卸的磁吸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边缘设置有方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和底壳,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无线线圈封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上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围成第二腔体,所述导磁材料导磁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和底壳,所述上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围成一腔体,所述无线线圈和所述导磁材料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磁吸组件、无线线圈、壳体组件,无线线圈设置在壳体组件内部。壳体组件的外表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壳体组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壳体组件的第一面用于朝向被充电物体,第一凹槽用于可拆卸地设置磁吸组件。壳体组件内设置有导磁材料,导磁材料用于能将磁吸组件收纳于壳体组件的第二面。
由此,磁吸组件能够从壳体组件的第一面拆卸,并且拆卸下来的磁吸组件能够收纳于壳体组件的第二面,使无线充电装置在带磁吸和不带磁吸之间灵活替换,保证了带磁吸和不带磁吸的被充电物体的充电效率,满足了用户使用不同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的需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与磁吸组件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性顶升结构。当卡接结构接触并卡住磁吸组件时,磁吸组件能够牢牢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当卡接结构脱离磁吸组件时,磁吸组件在弹性顶升结构的推动下能快速地从第一凹槽内拆卸下来,并收纳在壳体组件的第二面。
进一步地,磁吸组件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使磁吸组件不仅能通过旋转动作更牢固的设置在第一凹槽内,还能简单方便地进行拆卸。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二凹槽,能够快捷地对从第一凹槽内拆卸的磁吸组件进行收纳,避免拆卸下来的磁吸组件丢失。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无线充电装置的零件拆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卡接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弹性顶升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第二凹槽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1中无线线圈设置在第一腔体的结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3中磁吸组件通过螺纹固定和拆卸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4中无线线圈设置在腔体的结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磁吸组件;2-无线线圈;3-壳体组件;4-第一凹槽;5-导磁材料;6-卡接结构;7-弹性顶升结构;8-凸起部分;9-卡接弹簧;10-通孔;11-支撑柱;12-弹簧;13-导套;14-第二凹槽:15-方孔;16-上壳体;17-底壳;18-第一腔体;19第二腔体;20-外螺纹;21-内螺纹;22-旋钮;23-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磁吸组件1、无线线圈2、壳体组件3,无线线圈2设置在壳体组件3内部,壳体组件3的外表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壳体组件3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4,壳体组件3的第一面用于朝向被充电物体,第一凹槽4用于可拆卸地设置磁吸组件1,壳体组件3内设置有导磁材料5,导磁材料5用于能将磁吸组件1收纳于壳体组件3的第二面。
为了更好地固定和拆卸磁吸组件1,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与磁吸组件1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6,卡接结构6用于卡接第一凹槽4内的磁吸组件1,第一凹槽4内设置有弹性顶升结构7,弹性顶升结构7用于弹出第一凹槽4内的磁吸组件1。
优选地,弹性顶升结构7的数量为2个、4个或6个。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的外缘设置有卡接结构6。
优选地,卡接结构6设置在第一凹槽4的外缘对立的两侧,如图2所示,卡接结构6一面设置有凸起部分8,另一面设置有卡接弹簧9,卡接弹簧9一端设置在卡接结构6上,另一端抵接壳体组件3的内壁,壳体组件3的第一面设置有通孔10,卡接结构6上的凸起部分8穿设在通孔10上。
当使用不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时,手动按下卡接结构6的凸起部分8,卡接弹簧9压缩,使卡接结构6脱离磁吸组件1,同时弹性顶升结构7弹出第一凹槽4内的磁吸组件1,使磁吸组件1快速地从第一凹槽4内拆卸下来,并快捷地收纳在壳体组件3的第二面,使不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能够在无线充电装置上高效地进行充电。
当使用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时,将壳体组件3的第二面收纳的磁吸组件1放置在第一凹槽4内,卡接结构6在卡接弹簧9的作用下,接触并卡住磁吸组件1,使磁吸组件1能够牢牢地设置在第一凹槽4内,使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能够在无线充电装置上实现高效、稳定地充电。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顶升结构7包括支撑柱11和弹簧12,支撑柱11的顶部穿过壳体组件3用于支撑磁吸组件1,弹簧12的一端抵接支撑柱11、弹簧12的另一端抵接于壳体组件3内,壳体组件3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柱11配合的导套13,弹簧12穿设在导套13内。当磁吸组件1通过卡接结构6设置在第一凹槽4内时,磁吸组件1对支撑柱11的顶部施压,使弹簧12积聚势能。当按下卡接结构6的凸起部分8时,卡接弹簧9压缩,使磁吸组件1脱离支撑柱11的顶部,同时弹簧12释放势能,并弹出磁吸组件1,实现拆卸。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3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用于能收纳从第一凹槽4内拆卸的磁吸组件1,避免拆卸下来的磁吸组件1丢失。
优选地,第二凹槽14边缘设置有方孔15,利用方孔15就能将磁吸组件1从第二凹槽14内掀起拆卸,并放置到第一凹槽4内匹配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进行稳定、高效地充电。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3包括上壳体16和底壳17,上壳体16包括第一腔体18,无线线圈2封装在第一腔体18内,上壳体16设置在底壳17上并与底壳17围成第二腔体19,导磁材料5设置在第二腔体19内。具体地,第一腔体18内设置有软磁性材料,无线线圈2设置在软磁性材料上,软磁性材料的设置能够避免无线线圈2受到外界干扰,提高电磁耦合的能量传输效率,使无线充电装置的效率提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改进了磁吸组件在壳体组件的第一面的固定方式,由常规的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改进成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并且能够便捷地收纳在壳体组件的第二面,避免丢失。进一步使无线充电装置能够在带磁吸和不带磁吸之间灵活替换,保证了带磁吸和不带磁吸的被充电物体的充电效率,满足了用户使用不同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还提高充电的效率。
优选地,为了更稳定地设置和便于拆卸磁吸组件,第一凹槽与磁吸组件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性顶升结构。当磁吸组件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时,卡接结构在卡接弹簧的作用下接触并卡住磁吸组件,使磁吸组件能够牢牢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当按下卡接结构的凸起部分时,卡接弹簧压缩,使卡接结构脱离磁吸组件,同时在弹性顶升结构的作用下,磁吸组件能够快速地从第一凹槽内拆卸下来,并收纳在壳体组件的第二面。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二凹槽,能够快捷地对从第一凹槽内拆卸下来的磁吸组件进行收纳,避免拆卸下来的磁吸组件丢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弹性顶升结构7包括弹性体(图中未示出),具体地,弹性体包括聚酯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乙烯基弹性体等。
而实施例1中,弹性顶升结构7包括支撑柱11和弹簧12,支撑柱11的顶部穿过壳体组件3用于支撑磁吸组件1,弹簧12的一端抵接支撑柱11、弹簧12的另一端抵接于壳体组件3内,故与本实施例有所区别。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磁吸组件1侧面设置有外螺纹20,第一凹槽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20配合的内螺纹21。
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螺纹实现更稳定的设置和更快捷的拆卸磁吸组件1,磁吸组件1距离第一凹槽4较远的一面设置有旋钮22,旋钮22的设置能够更稳定地让手指抓住磁吸组件1,通过旋转旋钮22使磁吸组件1设置在第一凹槽4内或从第一凹槽4内拆卸。
当使用不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时,旋转旋钮22,旋钮22带动磁吸组件1旋转,使磁吸组件1能够从第一凹槽4内快捷地拆卸下来,并收纳在壳体组件3的第二面,使不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能够在无线充电装置上高效地进行充电。
当使用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进行充电时,将壳体组件3的第二面收纳的磁吸组件1放置在第一凹槽4内,旋转旋钮22,旋钮22带动磁吸组件1旋转,使磁吸组件1能够牢牢地设置在第一凹槽4内,使包含磁吸结构的被充电物体能够在无线充电装置上实现高效、稳定地充电。
而实施例1通过卡接结构6来卡接和拆卸第一凹槽4内的磁吸组件1,故与本实施例有所区别。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磁吸组件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使磁吸组件通过旋转动作不仅能更牢固、更稳定地设置在第一凹槽内,还能更快捷地进行拆卸。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壳体组件3包括上壳体16和底壳17,上壳体16设置在底壳17上并与底壳17围成一腔体23,无线线圈2和导磁材料5设置在腔体23内。
具体地,腔体23内设置有软磁性材料,无线线圈2设置在软磁性材料上,软磁性材料的设置能够避免无线线圈2受到外界干扰,提高电磁耦合的能量传输效率,使无线充电装置的效率提高。
而实施例1中上壳体16包括第一腔体18,无线线圈2封装在第一腔体18内,上壳体16设置在底壳17上并与底壳17围成第二腔体19,导磁材料5导磁材料5设置在第二腔体19内,故与本实施例有所区别。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吸组件、无线线圈、壳体组件,所述无线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部;
所述壳体组件的外表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面用于朝向被充电物体,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可拆卸地设置所述磁吸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内设置有导磁材料,所述导磁材料用于能将所述磁吸组件收纳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磁吸组件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磁吸组件;
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性顶升结构,所述弹性顶升结构用于弹出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磁吸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外缘设置有所述卡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升结构包括支撑柱和弹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穿过所述壳体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磁吸组件,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支撑柱、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升结构包括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距离所述第一凹槽较远的一面设置有旋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能收纳所述磁吸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和底壳,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无线线圈封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上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围成第二腔体,所述导磁材料导磁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和底壳,所述上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围成一腔体,所述无线线圈和所述导磁材料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CN202022053406.X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13717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3406.XU CN213717691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3406.XU CN213717691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7691U true CN213717691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3406.XU Active CN213717691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7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01701A1 (zh) 改进的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110493680B (zh) 双耳无线耳机
WO2020097571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hearing aid system
CN213717691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JP3609678B2 (ja) 電池ケース
CN208225017U (zh) 便携式输入装置
KR101397859B1 (ko) 공간 활용이 용이한 휴대단말기의 배터리 결합 구조
EP3531530A1 (en) Compression-type charging device
CN210839034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9344838U (zh) 接触式电动牙刷充电装置及电动牙刷
CN214313713U (zh) 一种充电头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1668679U (zh) 吸盘式按摩器
CN206043444U (zh) 烟具及电子烟套装
CN219371491U (zh) 一种防尘防水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305756U (zh) 一种能够对麦克风进行收纳和充电的扩音器
CN217593191U (zh) 贴式按摩仪
CN217882876U (zh) 一种新型的摇晃式自发电充电宝
CN216529641U (zh) 一种自锁式磁吸连接器
CN212063528U (zh) 雾化器磁吸式充电装置
CN213043101U (zh) 一种电子产品
CN208939021U (zh) 一种手机电池结构
CN210224475U (zh) 一种伸缩连接器
TWI373870B (en) Battery structur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CN217696535U (zh) 胶囊内窥镜
CN218897282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下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7

Address after: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B, Beisi intelligent park, 2008 Xuegang Road,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is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B, Beisi intelligent park, 2008 Xuegang Road,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