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535U - 胶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胶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535U
CN217696535U CN202221310622.0U CN202221310622U CN217696535U CN 217696535 U CN217696535 U CN 217696535U CN 202221310622 U CN202221310622 U CN 202221310622U CN 217696535 U CN217696535 U CN 217696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charging
positive
capsule endoscope
charg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06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康
周念琪
陈云
陈运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06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主壳体和内核组件,内核组件设置于主壳体的内部;内核组件包括充电电池,胶囊内窥镜还包括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位于主壳体的同一端,并且正极充电部和负极部充电部嵌入主壳体设置;正极充电部的一端和负极充电部的一端分别与充电电池的正极和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路连通,正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和负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均朝向主壳体的外部。这样胶囊内窥镜在设计时能够尽可能的将充电电池的容量设置大,从而满足胶囊内窥镜的高续航要求。此外,由于充电电池的可重复利用性,有利于降低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胶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胶囊内窥镜,由于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目前已成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有效设备,受到了国际医疗器械领域的高度认可。通常在胶囊内窥镜内部设置有电池以保证其有足够的能量进行正常工作。
然而,现有的胶囊内窥镜使用的电池一般为一次性干电池,由于胶囊内窥镜的尺寸限制,适配胶囊内窥镜内部容纳空间的干电池体积一般较小且固定,导致干电池的容量受到较大约束,随着对胶囊内窥镜的检测能力和检测范围不断提高,因此干电池的容量限制无法满足对胶囊内窥镜具有更高续航时间的要求。此外,为了提高胶囊内窥镜中干电池性能,现有产品一般会选择性能相对较好的干电池,同时由于干电池的使用为一次性,从而增加了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胶囊内窥镜采用干电池供电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其中,包括主壳体和内核组件,所述内核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部;
所述内核组件包括充电电池,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同一端,并且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部充电部嵌入所述主壳体设置;所述正极充电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路连通,所述正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主壳体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核组件包括PCB,所述PCB与所述充电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与所述PCB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通过所述PCB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核组件还包括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板对板连接器母座,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母座的其中之一固定于所述充电电池,另一个固定于所述PCB;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母座通过电线连通,所述充电电池通过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母座与所述PCB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核组件还包括正极导电部和负极导电部,所述正极导电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电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PCB,所述正极导电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其中之一成形为柱状结构,另一个成形为环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弹簧针,所述正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其中之一成形为柱状结构,另一个成形为环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凸状弹片,所述正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成形为柱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槽状结构,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嵌入所述正极导电部的槽内,所述正极充电部的壁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的壁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嵌入所述负极导电部的槽内,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壁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的壁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成形为板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V型弹片,所述正极导电部的侧壁与所述正极充电部的侧壁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的侧壁与所述负极充电部的侧壁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成形为柱状结构;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嵌入所述PCB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充电部的表面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表面均设有磨砂层,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与所述主壳体一体注塑成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由镍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胶囊内窥镜中设置能替代干电池的可充电电池,这样胶囊内窥镜在设计时能够尽可能的将充电电池的容量设置大,从而满足胶囊内窥镜的高续航要求。此外,由于充电电池的可重复利用性,有利于降低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正极导电部和负极导电部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结合图1,胶囊内窥镜100包括主壳体1和内核组件2,主壳体1成形为中空状结构,内核组件2设置于主壳体1的内部,主壳体1用于将内核组件2与胶囊内窥镜100的外部环境隔离,避免胶囊内窥镜100工作时内核组件2受到外部溶液的侵蚀。
在该实施方式,内核组件2包括充电电池21,充电电池21能够从外部外部接收电能并将电能进行储存,充电电池21能够反复进行充放电,实现其可重复利用。胶囊内窥镜100还包括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其中,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位于主壳体1的同一端,并且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均嵌入主壳体1设置。正极充电部3的一端和负极充电部4的一端分别与充电电池21的正极和负极电路连通,即,正极充电部3连通充电电池21的正极,负极充电部4连通充电电池21的负极。而正极充电部3的另一端和负极充电部4的另一端均朝向主壳体1的外部,这样以方便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与外部电源设备连通。
当胶囊内窥镜100需要充电时,将主壳体1插入外部电源设备,外部电源设备可以是充电座,此时,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与充电座上的充电触电相接触,实现电流导通。而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另一端又和充电电池21的正负极相连通,这样,充电座通过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将电能传导至充电电池21,实现了充电电池21的充电。
在该实施方式中,胶囊内窥镜100采用充电电池21替代干电池作为胶囊内窥镜100的能量来源,而充电电池21的尺寸和容量在设计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样,胶囊内窥镜100在设计时能够尽可能的将充电电池21的容量设置大,从而满足胶囊内窥镜100的高续航要求。其次,由于充电电池21的可重复利用性,这样有利于降低胶囊内窥镜100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此外,在进一步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胶囊内窥镜100内部或外部电源设备中设置能够显示充电状态和充电电量的机构,这样,胶囊内窥镜100在存放或运输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能够被及时评估,能够保证胶囊内窥镜100在吞服前具有充足电量,从而有利于提高胶囊内窥镜100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内核组件2包括PCB22(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其中,充电电池21与PCB22电性连接,正极充电部3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和负极充电部4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与PCB22电性连接,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通过PCB22与充电电池21的正极和充电电池21的负极电路连通。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PCB22用于集成胶囊内窥镜100中的各种电路,由于内核组件2还包括例如主控芯片、摄像组件、无线模块等其余电子设备,PCB22能够将内核组件2中的各个电子设备的线路进行集成,有利于简化胶囊内窥镜100的内部结构,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通过PCB22中设置的线路与充电电池21实现电路导通,有利于提高胶囊内窥镜100充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内核组件2还包括板对板连接器公座23和板对板连接器母座24,其中,板对板连接器公座23和板对板连接母座的其中之一固定于充电电池21,另一个固定于PCB22。并且,板对板连接器公座23和板对板连接器母座24通过电线连通,充电电池21通过板对板连接器公座23和板对板连接器母座24与PCB22电性连接。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板对板连接器公座23和板对板连接器母座24的其中之一通过贴片粘接或焊接固定于充电电池21的正负极,而另一个通过贴片粘接或焊接固定于PCB22上与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连通的电路,这样,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电流通过板对板连接器公座23和板对板连接器母座24与充电电池21的正负极进行连通,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流传输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内核组件2还包括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其中正极导电部5的一端和负极导电部6的一端固定于PCB22,而正极导电部5的另一端负极导电部6的另一端分别与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接触。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通过将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的一端固定于PCB22,这样,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与内核组件2集成为一体,这样有利于胶囊内窥镜100的整体组装,而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与PCB22的固定方式有多种,例如粘接固定、焊接固定或者卡接固定等。同时,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各自与PCB22的固定端与连接充电电池21的电路连通,而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的另一端分别与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接触,这样有利于电路导通,从而实现充电电池21充电时的电流传导,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正极导电部5、负极导电部6、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均由导电材料制成,而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通过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实现与充电电池21的电性连接。
结合图1和图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其中之一成形为柱状结构,另一个成形为环状结构。而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均成形为弹簧针,正极导电部5远离PCB22的一端与正极充电部3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轴向接触,负极导电部6远离PCB22的一端与负极充电部4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轴向接触。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分别采用柱状和环状结构,有利于对正负极进行区分,有利于避免胶囊内窥镜100在充电时出现错误;此外,由于环状结构的存在,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的其中之一在与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其中之一接触时无需在圆周方向上定位,提高了胶囊内窥镜100组装的效率,同时保证了导电部与充电部接触的稳定性。而在该实施方式中,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采用弹簧针结构,其在轴向接触方向上具有弹性,同样有利于保证导电部与充电部接触的稳定性。另外,在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弹簧针的周向设置保持架结构,以提高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与PCB22固定的稳定性,不再详细描述。
结合图3和图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均成形为凸状弹片,正极导电部5远离PCB22的一端与正极充电部3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轴向接触,负极导电部6远离PCB22的一端与负极充电部4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轴向接触;而同样地,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其中之一成形为柱状结构,另一个成形为环状结构。在该实施方式,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采用凸状弹片结构,而凸状弹片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与PCB22固定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与PCB22固定的稳定性。
结合图5和图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均成形为柱状结构,而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均成形为槽状结构。正极充电部3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嵌入正极导电部5的槽内,并且正极充电部3的壁与正极导电部5的壁接触。同理,负极充电部4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负极导电部6的槽内,且负极充电部4的壁与负极导电部6的壁接触。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充电部和导电部一个设置为柱状结构,另一个设置为槽状结构,充电部与导电部形成凹凸配合,充电部的外壁与导电部的槽内壁既可以沿轴向接触也可以沿圆周方向接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两者接触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保证胶囊内窥镜100充电时的稳定。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的外周,以及,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外周设置防呆记号,以有利于避免充电错误。
结合图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均成形为板状结构,而正极导电部5和负极导电部6均成形为V型弹片。正极导电部5的侧壁与正极充电部3的侧壁接触,负极导电部6和负极充电部4的侧壁接触。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由于V型弹片结构在周向方向具有弹性,这样,导电部与充电部在进行配合时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预紧弹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两者接触的稳定性。
结合图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正极充电部3与负极充电部4均成形为柱状结构,并且正极充电部3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和负极充电部4远离主壳体1的一端嵌入PCB22设置。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可以在PCB22上设置两个分别与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对应的孔,而该孔可以是沉孔也可以是贯通孔,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各自远离主壳体1的端部嵌入PCB22的两个孔内并形成固定连接,这样既保证了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结构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两者与PCB22板电路接触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未设置导电部这一结构,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实现与充电电池21的电性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均与主壳体1一体注塑成形,具体地,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表面均设置有磨砂层,或者说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表面经过磨砂或喷砂处理,这样能增大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表面的粗糙度,从而提高一体注塑时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与主壳体1结合的强度。更进一步地,在正极充电部3与负极充电部4靠近主壳体1内壁的一侧涂有胶水,从而提高胶囊内窥镜100的密封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充电电池21采用锂电池,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在相同容量下电池体积相对较小,有利于保证充电电池21的使用性能以及胶囊内窥镜100的小型化,同时可充电的锂电池相对高性能一次性干电池价格便宜,有利于降低胶囊内窥镜100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采用镍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正极充电部3和负极充电部4的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和内核组件,所述内核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部;
所述内核组件包括充电电池,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同一端,并且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部充电部嵌入所述主壳体设置;所述正极充电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路连通,所述正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主壳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组件包括PCB,所述PCB与所述充电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与所述PCB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通过所述PCB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组件还包括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板对板连接器母座,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母座的其中之一固定于所述充电电池,另一个固定于所述PCB;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母座通过电线连通,所述充电电池通过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和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母座与所述PCB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组件还包括正极导电部和负极导电部,所述正极导电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电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PCB,所述正极导电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其中之一成形为柱状结构,另一个成形为环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弹簧针,所述正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其中之一成形为柱状结构,另一个成形为环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凸状弹片,所述正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远离所述PCB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轴向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成形为柱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槽状结构,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嵌入所述正极导电部的槽内,所述正极充电部的壁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的壁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嵌入所述负极导电部的槽内,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壁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的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成形为板状结构;
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V型弹片,所述正极导电部的侧壁与所述正极充电部的侧壁接触,所述负极导电部的侧壁与所述负极充电部的侧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成形为柱状结构;所述正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嵌入所述PCB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的表面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表面均设有磨砂层,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均与所述主壳体一体注塑成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由镍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CN202221310622.0U 2022-05-23 2022-05-23 胶囊内窥镜 Active CN217696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0622.0U CN217696535U (zh) 2022-05-23 2022-05-23 胶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0622.0U CN217696535U (zh) 2022-05-23 2022-05-23 胶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535U true CN217696535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0622.0U Active CN217696535U (zh) 2022-05-23 2022-05-23 胶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9502B1 (en) Battery having a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ircuitry
CN101751160B (zh) 触控笔
EP1250720B1 (en) Battery having a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ircuitry
US20220252231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lighting
CN110677766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US20090033286A1 (en) Cell and Supercapacitor Battery Pack
CN21698065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696535U (zh) 胶囊内窥镜
CN109309189B (zh) 充电电池
US20110298423A1 (en) Universal battery charger
CN217566000U (zh) 胶囊内窥镜
CN212305624U (zh) 一种tws耳机及充电盒
CN212909076U (zh) 一种磁吸充电器
CN215008347U (zh) 充电电池的指示结构
CN211376782U (zh) 电池连接器、电池上盖组件以及电池
CN211879683U (zh) 一种磁吸式电池连接装置
US9184434B2 (en) Battery pack
CN101887949B (zh) 固定机构及采用该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18586064U (zh) 一种可循环充电的aa电池
CN211789852U (zh) 一种便携充电数据传输转接装置
CN219677688U (zh) 一种磁吸式防松动usb连接器
CN220653030U (zh) 一种可用于多种尺寸智能戒指充电的收纳盒
CN219180731U (zh) 支持同侧接入充电的圆柱电池及其充电装置
CN216698848U (zh) 电源适配器及壳体
US11837754B2 (en) Magnetic battery cell connection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