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5305U - 万用表 - Google Patents

万用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5305U
CN213715305U CN202021332367.0U CN202021332367U CN213715305U CN 213715305 U CN213715305 U CN 213715305U CN 202021332367 U CN202021332367 U CN 202021332367U CN 213715305 U CN213715305 U CN 213715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pen
needle body
detection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23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辉
李书友
李立嫚
钱途
李旭明
郭佳运
李庆着
陈茂莉
穆淑菊
张文华
刘欢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Tap Offroa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Tap Offroa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Tap Offroa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Tap Offroa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323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5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5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5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用表,其包括表体、第一探测组件和第二探测组件,第一探测组件包括第一探测笔和第一探针,第一探针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上,第一针体的直径小于第二针体的直径,第一连接座能够调整在第一探测笔上的安装方向,第二探测组件包括第二探测笔和第二探针,第二探针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三针体和第四针体,第三针体和第四针体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座上,第三针体的直径小于第四针体的直径,第二连接座能够调整在第二探测笔上的安装方向。由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安装方向可调,实现了对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的直径的调节,满足了不同检测环境中对探针直径的要求。

Description

万用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用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万用表已成为与电器产品、线路等领域中的维修、改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测量工具。万用表通常包括表体、连接线以及具有探针的探测笔,探测笔通过连接线与表体电连接,检测人员通过手持探测笔,利用探测笔的探针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检测。
现有技术中,探测笔的探针较粗,在对较小插接件检测时,很难将探针深入到插接件内部,容易与线束端子接触不良,另外,由于万用表探测笔的探针较粗,在电器、线路维修和改装中无法实现挑针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万用表的探针可调,以满足不同检测环境中对探针直径的要求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万用表,所述万用表包括:
表体;
第一探测组件,所述第一探测组件包括第一探测笔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探测笔上的第一探针,所述第一探测笔与所述表体电连接,所述第一探针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一针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针体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座能够调整在所述第一探测笔上的安装方向,以使所述第一针体或所述第二针体切换为使用状态;
第二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探测组件包括第二探测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探测笔上的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测笔与所述表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探针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三针体和第四针体,所述第三针体和所述第四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所述第三针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针体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座能够调整在所述第二探测笔上的安装方向,以使所述第三针体或所述第四针体切换为使用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万用表,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将第一探测笔和第二探测笔分别与表体电连接,当需要对较小的插件进行检测时,调整第一连接座的安装方向,使得第一探针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二探针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调整第二连接座的安装方向,使得第三针体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四针体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当需要对较大的插件进行检测时,调整第一连接座的安装方向,使得第二探针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一探针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调整第二连接座的安装方向,使得第四针体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三针体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由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安装方向可调,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的直径的调节,进而有效满足了不同检测环境中对探针直径的要求,使得检测操作顺利进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万用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所述第一探测笔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插孔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针体和所述第四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端,所述第二探测笔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插孔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体上设有第一收纳结构,所述第一探测笔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收纳结构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体上设有第二收纳结构,所述第二收纳结构与所述第一收纳结构位于所述表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探测笔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收纳结构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探测笔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表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第一卷线器,所述第一卷线器设在所述表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线卷收于所述第一卷线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探测笔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表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第二卷线器,所述第二卷线器设在所述表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线卷收于所述第二卷线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探测笔上;
第一照明件,所述第一照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探测笔上,所述第一照明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表体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播报开关,所述播报开关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表体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探测笔上;
第二照明件,所述第二照明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探测笔上,所述第二照明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表体电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万用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万用表的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万用表的第一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探针、第一连接线和第一卷线器均未示出);
图4为图1中所示万用表的第二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探针、第二连接线和第二卷线器均未示出);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一卷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连接线和第二卷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万用表;
10为表体,101为第一连接孔,102为第二连接孔,11为第一收纳结构, 12为第二收纳结构,13为扬声器,14为第一安装位,15为第二安装位,16为显示屏,17为按键,18为旋钮;
20为第一探测组件;
21为第一探针,211为第一连接座,212为第一针体,213为第二针体;
22为第一探测笔,221为第一插孔;
23为播报开关;
24为第一开关;
25为第一照明件;
26为第一连接线;
27为第一卷线器;
30为第二探测组件;
31为第二探针,311为第二连接座,312为第三针体,313为第四针体;
32为第二探测笔,321为第二插孔;
33为第二照明件;
34为第二连接线;
35为第二卷线器;
36为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万用表100,万用表100包括表体10、第一探测组件20和第二探测组件30,第一探测组件 20包括第一探测笔22以及设于第一探测笔22上的第一探针21,第一探测笔 22与表体10电连接,第一探针21包括第一连接座211、第一针体212和第二针体213,第一针体212和第二针体213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11上,第一针体212的直径小于第二针体213的直径,第一连接座211能够调整在第一探测笔22上的安装方向,以使第二针体212或第二针体213切换为使用状态,第二探测组件30包括第二探测笔32以及设于第二探测笔32上的第二探针31,第二探测笔32与表体10电连接,第二探针31包括第二连接座311、第三针体 312和第四针体313,第三针体312和第四针体313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座311 上,第三针体312的直径小于第四针体313的直径,第二连接座311能够调整在第二探测笔32上的安装方向,以使第三针体或第四针体切换为使用状态。
具体地,在使用万用表100进行测量时,将第一探测笔22和第二探测笔 32分别与表体10电连接,当需要对较小的插件进行检测时,调整第一连接座 211的安装方向,使得第一探针21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二探针31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调整第二连接座311的安装方向,使得第三针体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四针体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当需要对较大的插件进行检测时,调整第一连接座211的安装方向,使得第二探针31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一探针21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调整第二连接座311的安装方向,使得第四针体外漏处于被使用的状态,第三针体收纳处于未使用状态。由于第一连接座211 和第二连接座311的安装方向可调,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探针21和第二探针31 的直径的调节,进而有效满足了不同检测环境中对探针直径的要求,使得检测操作顺利进行。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针体212的直径小于第二针体213的直径,第三针体 312的直径小于第四针体313的直径,第一针体212的直径和第三针体312的直径满足较小的插件的检测要求。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针体212和第二针体213 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11的两端,第一探测笔22上设有第一插孔221,第一连接座211与第一插孔221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具体地,第一连接座211通过与第一插孔221插接配合实现第一探针21与第一探测笔22的连接,第一针体212和第二针体213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11的两侧,当第一连接座211与第一插孔221插接配合时,第一针体212和第二针体213中的一个位于第一插孔 221内(处于收纳状态),另一个位于第一插孔221外(处于使用状态),当需要对两个针体进行调整时,将第一连接座211与第一插孔221分离,调整第一连接座211的安装方向且再次与第一插孔221配合,从而实现了两个针体的切换,进而满足了实际检测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插孔221的深度能够容纳第一针体212和第二针体213,从而有效保证了第一针体212或第二针体213的收纳。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第三针体312和第四针体313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座311的两端,第二探测笔32上设有第二插孔321,第二连接座311与第二插孔321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具体地,第二连接座311通过与第二插孔321插接配合实现第三针体与第四探测笔的连接,第三针体312和第四针体313设置在第二连接座311的两侧,当第二连接座311与第二插孔321 插接配合时,第三针体312和第四针体313中的一个位于第二插孔321内(处于收纳状态),另一个位于第二插孔321外(处于使用状态),当需要对两个针体进行调整时,将第二连接座311与第二插孔321分离,调整第二连接座311 的安装方向且再次与第二插孔321配合,从而实现了两个针体的切换,进而满足了实际检测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插孔321的深度能够容纳第三针体312和第四针体313,从而有效保证了第三针体312或第四针体313的收纳。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表体10上设有第一收纳结构11,第一探测笔22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第一收纳结构11配合。具体地,第一收纳结构11设置在表体10上,第一探测笔22在未使用时,第一探测笔22与第一收纳结构 11配合,从而实现第一探测笔22的收纳。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收纳结构11为第一卡持件,通过将第一探测笔22卡入到第一卡持件内,从而实现第一探测笔22的收纳。另外,第一卡持件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卡持件在表体10上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卡持件,从而提高了对第一探测笔22的卡持强度,避免出现第一探测笔22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表体10上设有第二收纳结构12,第二收纳结构12与第一收纳结构11位于表体10的相对两侧,第二探测笔32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第二收纳结构12配合。具体地,第二收纳结构12设置在表体10上,第二探测笔32在未使用时,第二探测笔32与第二收纳结构12配合,从而实现第二探测笔32的收纳。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收纳结构12为第二卡持件,通过将第二探测笔32卡入到第二卡持件内,从而实现第二探测笔32的收纳。另外,第二卡持件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卡持件在表体10上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卡持件,从而提高了对第二探测笔32的卡持强度,避免出现第二探测笔32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探测组件20还包括第一连接线26和第一卷线器27,第一连接线26的一端与第一探测笔2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接线26的另一端与表体1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卷线器27设在表体10上,第一连接线26卷收于第一卷线器27。具体地,第一卷线器27设置在表体10上,第一连接线26卷收在第一卷线器27上,当需要进行检测时,将第一探测笔22与第一收纳结构11分离,再将第一连接线26的一端与表体10 连接,第一连接线26的另一端与第一探测笔22连接,调整好第一探针21的安装方向,并且将第一探针21与第一探测笔22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一探测组件 20的装配,第一探测组件20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另外,第一连接线26设置在第一卷线器27上,当第一连接线26不使用时,第一卷线器27将第一连接线 26卷收,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线26的整洁性,避免第一连接线26折弯断裂的情况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在表体1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01,第一连接线26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头,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头,在第一探测笔22 远离第一插孔22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102,第一插头与第一连接孔101插接配合,第二插头与第二连接孔102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探测组件30还包括第二连接线34和第二卷线器35,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与第二探测笔3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二连接线34的另一端与表体1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二卷线器35设在表体10上,第二连接线34卷收于第二卷线器35。具体地,第二卷线器35设置在表体10上,第二连接线34卷收在第二卷线器35上,当需要进行检测时,将第二探测笔32与第二收纳结构12分离,再将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与表体10 连接,第二连接线34的另一端与第二探测笔32连接,调整好第二探针31的安装方向,并且将第二探针31与第二探测笔32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二探测组件 30的装配,第二探测组件30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另外,第二连接线34设置在第二卷线器35上,当第二连接线34不使用时,第二卷线器35将第二连接线 34卷收,从而提高了第二连接线34的整洁性,避免第二连接线34折弯断裂的情况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图4和图8所示,在表体10上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设有第三插头,另一端设有第四插头,在第二探测笔32 远离第二插孔321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孔,第三插头与第三连接孔插接配合,第四插头与第四连接孔插接配合。
另外,在表体10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安装位14和第二安装位15,第一卷线器27设置在第一安装位14上,第二卷线器35设置在第二安装位15上,从而使得万用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探测组件20还包括第一开关24和第一照明件25,第一开关24设置在第一探测笔22上,第一照明件25设置在第一探测笔22上,第一照明件25能够通过第一开关24和第一连接线26与表体 10电连接。具体地,第一开关24和第一照明件25分别设置在第一探测笔22 上,第一照明件25的照射方向朝向第一探针21,第一照明件25通过第一开关 24和第一连接线26与表体10连接,当进行检测时,通过打开第一开关24,使得第一照明件25通电,从而为第一探针21提供光源,从而避免了光线不足对检测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照明件25为第一照明灯,通过第一照明灯的照射,有效为第一探针21的检测位置补充了光线,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探测组件20还包括播报开关23,播报开关23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线26与表体10电连接。具体地,在表体10上设有显示屏16,当进行检测时,第一探针21和第二探针31分别与被检测件接触,显示屏16上对检测的数据进行显示,通过打开播报开关23,从而实现了检测数据的播报,进而提高了检测过程的便捷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表体10上设有扬声器13,当播报开关23打开时,扬声器13将检测的结果进行播报,使得检测人员能够快速获得检测数据,从而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表体10上还设有按键17和旋钮18,通过操控按键17和旋钮18,从而实现万用表100不同检测功能的切换,进而满足了不同的检测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探测组件30还包括第二开关36和第二照明件33,第二开关36设置在第二探测笔32上,第二照明件33设置在第二探测笔32上,第二照明件33能够通过第二开关36和第二连接线34与表体 10电连接。具体地,第二开关36和第二照明件33分别设置在第二探测笔32 上,第二照明件33的照射方向朝向第二探针31,第二照明件33通过第二开关 36和第二连接线34与表体10连接,当进行检测时,通过打开第二开关36,使得第二照明件33通电,从而为第二探针31提供光源,从而避免了光线不足对检测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照明件33为第二照明灯,通过第二照明灯的照射,有效为第二探针31的检测位置补充了光线,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上述万用表的其它的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用表包括:
表体;
第一探测组件,所述第一探测组件包括第一探测笔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探测笔上的第一探针,所述第一探测笔与所述表体电连接,所述第一探针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一针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针体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座能够调整在所述第一探测笔上的安装方向,以使所述第一针体或所述第二针体切换为使用状态;
第二探测组件,所述第二探测组件包括第二探测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探测笔上的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测笔与所述表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探针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三针体和第四针体,所述第三针体和所述第四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所述第三针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针体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座能够调整在所述第二探测笔上的安装方向,以使所述第三针体或所述第四针体切换为使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所述第一探测笔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插孔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针体和所述第四针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端,所述第二探测笔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插孔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上设有第一收纳结构,所述第一探测笔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收纳结构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上设有第二收纳结构,所述第二收纳结构与所述第一收纳结构位于所述表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探测笔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收纳结构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探测笔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表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第一卷线器,所述第一卷线器设在所述表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线卷收于所述第一卷线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探测笔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表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第二卷线器,所述第二卷线器设在所述表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线卷收于所述第二卷线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探测笔上;
第一照明件,所述第一照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探测笔上,所述第一照明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表体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组件还包括播报开关,所述播报开关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表体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测组件还包括: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探测笔上;
第二照明件,所述第二照明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探测笔上,所述第二照明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表体电连接。
CN202021332367.0U 2020-07-09 2020-07-09 万用表 Active CN213715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2367.0U CN213715305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万用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2367.0U CN213715305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万用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5305U true CN213715305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6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2367.0U Active CN213715305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万用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5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137310A1 (en) Remote viewing screen for test instrument
CN213715305U (zh) 万用表
CN209946352U (zh) 一种HiL线束测试装置
CN106199146B (zh) 验电器
US11300636B2 (en) Testing device for determin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atus
CN205643595U (zh) 线路通断检测装置
CN217385795U (zh)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导通测试装置
CN215180606U (zh) 电气检测辅助工具
CN212255561U (zh) 一种检测治具及点灯检测设备
CN109085391B (zh) 电子设备测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606533U (zh) 微型变压器高压测试机
CN216209783U (zh) 配线检测装置
CN208432693U (zh) 一种射频芯片测试装置
CN212872727U (zh) 检测设备
JP3805304B2 (ja) 回路試験ライト
CN108549044B (zh) 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绝缘选线试验仪
CN219496582U (zh) 测试治具
CN216526161U (zh) 一种机箱双显线路检测仪
CN111595375A (zh) 便携式建筑空气质量检测器
CN2884206Y (zh) 检测显示面板像素单元的探针
CN106324410B (zh) 触摸屏测试装置
CN220399409U (zh) 一种水质检测用便携式水质检测装置
CN218445658U (zh) 一种高稳定性四线测试探针
CN218122226U (zh) 一种针座类治具校验装置
CN219266372U (zh) 一种快拆式探针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