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6886U -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 Google Patents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6886U
CN213696886U CN202022099774.8U CN202022099774U CN213696886U CN 213696886 U CN213696886 U CN 213696886U CN 202022099774 U CN202022099774 U CN 202022099774U CN 213696886 U CN213696886 U CN 213696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ip
cpu control
internal fistula
wrist strap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997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璟
赵养俊
周思颖
李嘉豪
何玮
闫亚妮
王玲
邵宝香
芮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0997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6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6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6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包括表壳和环形腕带,环形腕带为中空内腔且其内部环形均布有多个声音传感器;表壳内部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CPU控制芯片,多个声音传感器分别与CPU控制芯片电连接;电路板上设有与CPU控制芯片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4G/5G通讯模块和报警模块,4G/5G通讯模块内设有eSIM卡,eSIM卡与CPU控制芯片连接;表壳内设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CPU控制芯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携带和穿戴方便,能够直接对内瘘血管通畅状态进行监测,戴上后,不需要调节传感器精确位置就能准确的监测到内瘘血管;并能够实现4G/5G的独立上网,可实时上传监测结果至云服务器,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监测。

Description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说明:长期是指终身,每周必须进行2~3次透析治疗,否则,患者无法生存)患者而言,位于上肢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简称内瘘血管/内瘘)被视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血管的通畅是确保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透析治疗期间监测内瘘血管是否通畅,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干预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透析间期监测内瘘血管通畅与否,常见方式依赖患者或其亲属每日用手触摸或借助听诊器检查,且只能做到间断性监测。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内瘘血管在堵塞数小时后、甚至患者到医院透析治疗时才发现的情形(未能及时发现异常而导致的内瘘堵塞发生率80-98%),此时,医护必须先解决血管通路问题,之后才能进行透析治疗,大大增加了患者医疗风险。
专利号为CN201520614174.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动静脉内瘘血流监测仪,包括腕带和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固定在腕带上,监测装置包括超声波探头、控制器、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超声波探头设置在腕带内侧,使用时紧贴内瘘血管上方皮肤,超声波探头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相连;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采集到的内瘘的血流量。该专利通过在一腕带上设置超声波探头来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检测,具有体积小、可携带和穿戴、可直接得到数据的优点。该专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以下缺显:1、单一探头的设计并不能保证腕带随意佩戴就能对患者内瘘血管血流量的准确监测;2、关于内瘘中血流量的评估,应由专科有经验的医生使用大型专业B超机实施完成,简单凭借单一便携监测设备参数评价,容易出现误差或误报警;3、未将监测数据与其它服务端同步,不能使医护人员或病患家属快速便捷的得到监测情况,在患者疏漏情形下容易出现贻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瘘血管监测腕带,本实用新型在一环形腕带上均匀设置多个声音传感器来进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畅状态的监测,不仅具有体积小、携带和穿戴方便、直接得到数据的优点,而且通过多传感器的共同作用,腕带戴上后,不需要调节传感器精准位置,就能准确的监测到内瘘血管;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G/5G通讯模块、eSIM卡的设置实现4G/5G的独立上网,可实时上传监测结果至云服务器,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监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包括表壳和环形腕带,所述环形腕带具有两端且分别与表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腕带为中空内腔且其内部环形均布有多个声音传感器;所述表壳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CPU控制芯片,所述多个声音传感器分别与CPU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4G/5G通讯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4G/5G通讯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CP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4G/5G通讯模块内设有eSIM卡,所述eSIM卡与CP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表壳内设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CPU控制芯片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环形腕带采用具有中空内腔的松紧带结构,所述多个声音传感器均匀排布在环形腕带的中空内腔中,所述声音传感器通过弹性电线与CPU控制芯片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环形腕带与患者手腕皮肤接触的内侧面上设有硅胶防滑凸起。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防滑凸起为均匀排布的条纹状凸起结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防滑凸起为均匀分布的凸点状凸起结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CP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表壳一侧面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CPU控制芯片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表壳表面上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与 CP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按键设有两个且分别为开关按键和音量按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方案通过在一环形腕带上均匀设置多个声音传感器,来进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畅状态的监测,不仅具有体积小、携带和穿戴方便、直接得到数据的优点,而且腕带戴上后,不需要调节传感器精准位置,就能准确的监测到内瘘血管,保证对内瘘血管通畅状态的实时监测不间断性;
2、本方案中环形腕带采用弹性松紧带,具有扩大和缩紧的功能,便于患者佩戴;环形腕带与患者手腕皮肤接触的内侧面上设有硅胶防滑凸起,具有良好的防滑性,避免腕带在使用监测过程中位移;
3、本方案中在表壳内设有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采集到的内瘘的血管通畅状态,可以方便使用者和医护人员实时的观察变化量,同时还设置了报警模块,一旦内瘘血管通畅性出现异常,则自动进行报警提醒,监测更加高效;
4、通过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和4G/5G通讯模块,在4G/5G通讯模块内设有 eSIM卡,实现4G/5G的独立上网,可使患者个人专用的内瘘血管监测腕带上传实时监测结果及异常监测信息、警报信息等至云服务器,形成个人信息,实现透析中心医护不间断的远程实时监护,而且eSIM卡的设置使该设备更轻、更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向结构的实施方式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向结构的实施方式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表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上的结构原理图。
其中,1—表壳,2—环形腕带,3—声音传感器,4—弹性电线,5—防滑凸起,6—条纹状凸起结构,7—凸点状凸起结构,8—电路板,9—CPU控制芯片,10—4G/5G通讯模块,11—eSIM卡,12—无线通讯模块,13—报警模块, 14—显示模块,15—电源模块,16—USB接口,17—存储模块,18—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请参阅图1-5,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如图1所示,包括表壳1和环形腕带2,所述环形腕带2具有两端且分别与表壳1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腕带2为中空内腔且其内部环形均布有多个声音传感器3。通过在一环形腕带2上均匀设置多个声音传感器3来进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畅状态的监测,(内瘘血管是经过外科手术,将动脉血引入到表浅静脉内,即内瘘血管是表浅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动脉血流具有流速快、血压高、流量大的特征,因此动脉血液在表浅静脉内的湍流,会产生震颤或血流杂音。利用动脉血在表浅静脉内湍流产生的震颤或血流杂音,通过声音传感器来监测内瘘血管的通畅性。内瘘有明显的血流杂音,提示血液流量大血管通畅;血流杂音微弱或消失,提示血管堵塞或血流缓慢形成不了湍流),不仅具有体积小、携带和穿戴方便、直接得到数据的优点,而且腕带戴上后,不需要调节传感器精准位置,就能准确的监测到内瘘血管,保证对内瘘血管通畅状态的实时监测不间断性。
优选的,所述环形腕带2采用具有中空内腔的松紧带结构,具有扩大和缩紧的功能,方便患者佩戴。所述多个声音传感器3均匀排布在环形腕带2 的中空内腔中,所述声音传感器3通过弹性电线4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弹性电线4能够随着环形腕带2的松紧而伸缩,防止在佩戴过程中扯断。
所述环形腕带2与患者手腕皮肤接触的内侧面上设有硅胶防滑凸起5。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防滑凸起5为均匀排布的条纹状凸起结构6,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防滑凸起5为均匀分布的凸点状凸起结构7。防滑凸起5具有良好的防滑性,避免腕带在使用监测过程中位移,以免造成监测不准确。
所述表壳1内部设有电路板8,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CPU控制芯片9,所述多个声音传感器3分别与CPU控制芯片9电连接,并将监测的数据传输给 CPU控制芯片9进行处理。
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12、4G/5G通讯模块10和报警模块13,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2、4G/5G通讯模块10和报警模块13均与CPU控制芯片9 连接,所述4G/5G通讯模块10内设有eSIM卡11,所述eSIM卡11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通过设置无线通讯模块12和4G/5G通讯模块10,在4G/5G通讯模块10内设有eSIM卡11,实现4G/5G的独立上网,可上传实时监测结果及异常监测信息、警报信息等至云服务器,而且eSIM卡11的设置使该设备更轻、更薄。报警模块13可采用振动声光报警器,当血管通畅状态出现异常,报警模块13则自动进行报警提醒,使用更加便捷、高效。
服务器端设置在医护人员处,可对各个监测腕带的日常监测及主动监测历史数据进行查看,并在监测警报发出后同期提醒。患者家属也可通过手机终端与腕带匹配对应,实时接收监测结果及异常监测信息、警报信息。
所述表壳1内设有显示模块14,所述显示模块14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该显示模块14采用小型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采集到的内瘘血管通畅状态,可以方便使用者和医护人员实时的观察变化量。
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电源模块15,所述电源模块15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电源模块15为整个装置供电。所述表壳1一侧面设有USB接口16,所述 USB接口16与电源模块15连接,便于设备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行充电,USB接口16可采用与智能手表、手环类似的触点式充电口结构。
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存储模块17,所述存储模块17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便于对装置监测数据的储存。
所述表壳1表面上设有按键18,所述按键18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所述按键18设有两个且分别为开关按键和音量按键。开关按键用于装置的开关,可使装置整体关闭,在非监测情况下可避免误报警(如摘除充电时),开启后可对腕带下方内瘘血管杂音分贝实时值进行正常测量,从而判断血管通畅状态。音量按键用于调节报警等声音的大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1)和环形腕带(2),所述环形腕带(2)具有两端且分别与表壳(1)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腕带(2)为中空内腔且其内部环形均布有多个声音传感器(3);所述表壳(1)内部设有电路板(8),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CPU控制芯片(9),所述多个声音传感器(3)分别与CPU控制芯片(9)电连接;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无线通讯模块(12)、4G/5G通讯模块(10)和报警模块(13),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2)、4G/5G通讯模块(10)和报警模块(13)均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所述4G/5G通讯模块(10)内设有eSIM卡(11),所述eSIM卡(11)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所述表壳(1)内设有显示模块(14),所述显示模块(14)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腕带(2)采用具有中空内腔的松紧带结构,所述多个声音传感器(3)均匀排布在环形腕带(2)的中空内腔中,所述声音传感器(3)通过弹性电线(4)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腕带(2)与患者手腕皮肤接触的内侧面上设有硅胶防滑凸起(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5)为均匀排布的条纹状凸起结构(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5)为均匀分布的凸点状凸起结构(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电源模块(15),所述电源模块(15)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所述表壳(1)一侧面设有USB接口(16),所述USB接口(16)与电源模块(15)连接;所述电路板(8)上设有存储模块(17),所述存储模块(17)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瘘血管监测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1)正面上设有按键(18),所述按键(18)与CPU控制芯片(9)连接,所述按键(18)设有两个且分别为开关按键和音量按键。
CN202022099774.8U 2020-09-23 2020-09-23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Active CN213696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9774.8U CN213696886U (zh) 2020-09-23 2020-09-23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9774.8U CN213696886U (zh) 2020-09-23 2020-09-23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6886U true CN213696886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4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99774.8U Active CN213696886U (zh) 2020-09-23 2020-09-23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6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03859A1 (en) Systems, Devices, and/or Methods for Managing Patient Monitoring
US6440069B1 (e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CN204192596U (zh) 智能健康监护仪
RU91838U1 (ru) Носимый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мониторинга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человека
CN204520675U (zh) 一种腕式运动与健康管理手表
WO2013134845A1 (en) Wearable miniatur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6462988U (zh) 腕式动静脉内瘘监测器
Rotariu et al. Telemedicine system for remot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monitoring
US20230301529A1 (en) Continuous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WO2019015595A1 (zh) 血压检测手表
KR20150092465A (ko) 손목시계형 혈압계
KR101485717B1 (ko) 손목시계형 혈압계
CN206434308U (zh)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CN102831327A (zh) 一种移动式血压管理系统
CN213696886U (zh) 内瘘血管监测腕带
JP7461952B2 (ja) 患者における脳卒中を検出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6923842B (zh) 一种血糖监测系统
Wu et al. A mobile-phone-base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N212630755U (zh) 一种远程医疗监测救助平台
JP2000333918A (ja) 連続血圧測定方法と連続健康管理システム
CN211355439U (zh) 一种带血流量监测功能和报警功能的血管内瘘护腕
Prakash et al. Arm Based Health Care Monitoring Services Using Wireless Network
KR101849857B1 (ko) 웨어러블 생체 진단 장치
CN205548520U (zh) 一种人体体征动态监测手表
CN110507298A (zh) 血压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