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255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2550U
CN213692550U CN202022397430.5U CN202022397430U CN213692550U CN 213692550 U CN213692550 U CN 213692550U CN 202022397430 U CN202022397430 U CN 202022397430U CN 213692550 U CN213692550 U CN 213692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ben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74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甫
游胜男
林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gang Electronics Xuzhou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gang Electronics Xuzhou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gang Electronics Xuzhou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gang Electronics X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74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2550U/zh
Priority to US17/342,520 priority patent/US1147660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2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2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电源端子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弯折臂,两所述弯折臂一端均设有一连接部,所述基板的前端形成至少一第一弹性臂,两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形成至少两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设置于两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臂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二弹性臂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有一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弹性臂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一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两所述第二触点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可降低成本且增加大电流的稳定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M584027号揭露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柱状的承载部及位于承载部外侧的环形收容槽,所述承载部具有对接面,其中所述承载部设置有纵长的电源端子槽及针孔状的讯号端子槽,所述讯号端子槽位于所述电源端子槽的两侧,所述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电源端子槽内的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讯号端子槽内的讯号端子。
然,上述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端子是由两根端子片相对组成的,因此制作成本高且电流稳定度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别于上述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提供一种一体成型,降低成本且增加大电流稳定度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及多个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电源端子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臂,两所述弯折臂一端分别朝向彼此弯折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基板的前端倾斜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弹性臂,两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分别倾斜延伸形成至少两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两所述第二弹性臂朝向彼此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弹性臂设置于两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臂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二弹性臂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有一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弹性臂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一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两所述第二触点部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板、两所述弯折臂、两所述连接部组成一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基部同一侧且为对称设计,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延伸于所述基部的前端。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板后端延伸形成一焊尾部,两所述连接部后端分别朝向所述焊尾部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一端弯折后沿着所述焊尾部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焊尾部与两所述延伸部相互平行,两所述连接部、两所述弯曲部及两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缝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倒刺,所述倒刺设置在所述弯折臂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及多个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电源端子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臂,两所述弯折臂一端分别朝向彼此弯折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基板的前端两侧倾斜延伸形成一第一弹性臂与一第二弹性臂,两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分别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以及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朝向彼此倾斜延伸,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对应于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弹性臂前端设有一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二弹性臂前端设有一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分别设至于不同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所述第一触点部,两所述第一触点部设置于同一直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所述第二触点部与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所述第二触点部,两所述第二触点部设置于同一直线,两所述第一触点部所构成的直线与两所述第二触点部所构成的直线分别呈一前一后设置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插接方向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臂的长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斜率小于第二弹性臂的斜率。
如上所述,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屏蔽效果,隔绝外部信号干扰所述信号端子。当所述对接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相对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相对应,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能确保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插入所述电源端子时不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降低成本且增加大电流的稳定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沿着图1中Ⅲ-Ⅲ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沿着图4中Ⅵ-Ⅵ线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对接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对接连接器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端子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电源端子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端子与第一电源端子的对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电源端子与第一电源端子的对接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连接器组 100 对接面 101
连接面 102 对接连接器 10
第一绝缘本体 11 第一主体部 110
对接部 111 第一凹槽 112
凸出部 113 第一电源端子槽 114
第一信号端子槽 115 第一包覆壁 116
第二凹槽 117 第一凹面 118
第一挡壁 119 第一信号端子 12
第一接触部 121 第一焊接部 122
第一电源端子 13 第二接触部 131
第二焊接部 132 第一背盖 14
第一穿孔 141 第一胶体 15
开槽 151 密封圈 16
电连接器 20 对接面 201
连接面 202 绝缘本体 21
主体部 210 承载部 211
收容槽 212 对接凹口 213
电源端子槽 214 信号端子槽 215
包覆壁 216 凹槽 217
凹面 218 信号端子 22
接触部 221 焊接部 222
电源端子 23、23’ 基部 230
基板 231 弯折臂 232
第一弹性臂 2310、2310’
第二弹性臂 2320、2320’
第一弯折部 2311 第一触点部 2312
第二弯折部 2321 第二触点部 2322
连接部 233 弯曲部 234
延伸部 235 缝隙 236
焊尾部 237 倒刺 238
背盖 24 凹陷面 241
挡壁 242 穿孔 243
第一通槽 244 第一凸块 245
固定部 246 胶体 25
第二通槽 251 第二凸块 2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20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20与一对接连接器10组合构成一电连接器组100。
请参阅图3至图8,所述对接连接器10设有一第一绝缘本体11、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2、多个第一电源端子13、一第一背盖14、一第一胶体15及一密封圈16。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所述第一背盖14及所述第一胶体15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内,所述密封圈16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之间,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具有屏蔽效果,隔绝外部信号干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所述第一背盖14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所述第一胶体15具有防水功能。请参阅图3,所述对接连接器10与所述电连接器20对接,所述密封圈16位于所述对接连接器10与所述电连接器20之间,所述密封圈16用于防止水流入所述对接连接器10或所述电连接器2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的数量为八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数量为三个。三支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可传递电源信号与接地信号。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设有一第一主体部110、一对接部111、一第一凹槽112、一凸出部113、多个第一电源端子槽114、多个第一信号端子槽115、一第一包覆壁116、一第二凹槽117、一第一凹面118及多个第一挡壁119。所述第一主体部110设有一对接面101及一连接面102。所述第一主体部110的所述对接面101设有向所述电连接器20延伸形成的所述对接部111,所述密封圈16套设于所述对接部111的外表面,所述对接部111设有向所述第一主体部110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凹槽112,所述第一凹槽112与所述电连接器20的对应机构相对应,所述第一主体部110的所述对接面101设有向所述电连接器20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凸出部113,所述凸出部113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12内,所述凸出部113用于与所述电连接器20的对应机构对接,使所述对接连接器10与所述电连接器20对接时容易对位,保护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在装配时不易损伤。所述第一主体部110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110的所述对接面101与所述连接面102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设置于所述对接部111内,所述凸出部113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之间,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数量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相对应,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的位置并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前端外露于所述第一凹槽112内。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的数量为三个且平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0上。所述凸出部113设有贯穿所述凸出部113前侧与所述第一本体部110的所述连接面102的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槽115,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的前端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槽115内,并被所述凸出部113包覆,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的后端穿出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槽115并外露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10的所述连接面102。
所述第一主体部110的所述连接面102设有凸出的所述第一包覆壁116,所述第一背盖14与所述第一胶体15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壁116内,所述第一包覆壁116用于点胶及保护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所述第一包覆壁116设有向所述第一主体部110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二凹槽117,所述第一主体部110的所述连接面102设有向所述对接部111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凹面118,所述第一凹面118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壁116内,所述第一凹面118形成于所述第二凹槽117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背盖14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面118的位置,使所述第一背盖14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内。所述第一主体部110的所述连接面102设有凸出的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壁116内,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17内,所述第一凹面118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之间,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内侧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的外侧,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之间,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的数量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相对应,所述第一挡壁119用于减少焊线搭接与增加爬电距离。多个所述第一挡壁119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后端相邻设置。
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均设有一第一接触部121与一第一焊接部12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前端为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向所述电连接器20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一接触部121,所述第一接触部121设置于所述凸出部113内,所述第一接触部121与所述电连接器20的对应机构相对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后端为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向所述第一包覆壁116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122,所述第一焊接部122用于焊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122外露于所述第一胶体15的一侧面。
每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均设有一第二接触部131与一第二焊接部132,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前端为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向所述电连接器20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31,所述第二接触部131外露于所述第一凹槽112的位置,所述第二接触部131与所述电连接器20的对应机构相对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后端为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向所述第一包覆壁116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焊接部132,所述第二焊接部132用于焊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1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焊接部132的宽度,所述第二焊接部132外露于所述第一胶体15的外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呈圆筒状,所述第一接触部121呈夹持结构,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呈平板状,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彼此不互相平行也不互相垂直,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延伸方向呈现多边形。
所述第一背盖14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面118的位置,所述第一背盖14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所述第一背盖14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背盖14前后表面的多个第一穿孔141,多个所述第一穿孔141、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槽115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的所述第一焊接部122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41并外露于所述第一胶体15的外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穿孔141的数量为八个。
所述第一胶体15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壁116内并包覆所述第一背盖14,且填塞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及所述第一挡壁119的空隙,所述第一胶体15用于防水,所述第一胶体15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胶体15前后表面的多个开槽151,多个所述开槽151、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槽114及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数量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槽151的数量为三个且平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胶体1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的所述第一焊接部122、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所述第二焊接部132及部分所述第一挡壁119外露于所述第一胶体15外侧面。
请参阅图3至图6、图9与图10,所述电连接器20设有一绝缘本体21、多个信号端子22、多个电源端子23、一背盖24及一胶体25。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2、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所述背盖24及所述胶体25均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21内。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2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之间,所述电源端子23具有屏蔽效果,隔绝外部信号干扰所述信号端子22,所述背盖24用于固定所述信号端子22,所述胶体25具有防水功能。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2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相对应,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2的数量为八个,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绝缘本体21设有一主体部210、一承载部211、一收容槽212、一对接凹口213、多个电源端子槽214、多个信号端子槽215、一包覆壁216、一凹槽217及一凹面218。所述主体部210设有一对接面201及一连接面202。所述主体部210的所述对接面201凹陷形成有所述收容槽212,所述收容槽212内设有所述承载部211,所述第一凹槽112对应所述承载部211,所述对接部111对应所述收容槽212,所述承载部211凹陷形成所述对接凹口213,所述凸出部113对应所述对接凹口213,使所述对接连接器10与所述电连接器20对接时容易对位,且保护所述信号端子22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在装配时不易损伤。所述信号端子22的前端外露于所述对接凹口213的位置。所述承载部211设有贯穿所述承载部211前表面与所述主体部210的所述连接面202的多个所述电源端子槽214,所述对接凹口213设置多个所述电源端子槽214之间,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的数量与多个电源端子槽214相对应,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源端子槽214内。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源端子槽214的数量为三个且平均设置于所述承载部211上。
所述主体部210的所述连接面202设有凸出的所述包覆壁216,所述背盖24与所述胶体25设置于所述包覆壁216内,所述包覆壁216设有向所述主体部210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凹槽217。所述主体部210的所述连接面202凹陷形成所述凹面218,所述凹面218设置于所述包覆壁216内,所述凹面218形成于所述凹槽217内表面,所述凹面218与所述背盖24的对应机构相对应,使所述背盖24固定于所述包覆壁216内。
每一所述信号端子22均设有一接触部221与一焊接部222。所述信号端子22对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所述信号端子22前端为所述信号端子22向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接触部221,所述接触部221外露于所述对接凹口213的位置,所述接触部22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121相对应。所述信号端子22后端为所述信号端子22向所述包覆壁216延伸形成的所述焊接部222,所述焊接部222用于焊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222外露于所述胶体25一侧面。
请参阅图11、图12与图15,所述电源端子23对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每一所述电源端子23均设有一基板231、两弯折臂232、两连接部233、两弯曲部234、两延伸部235、一缝隙236、一焊尾部237、至少一第一弹性臂2310及至少二第二弹性臂23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31、两所述弯折臂232、两所述连接部233组成一基部23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彼此不互相平行也不互相垂直,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的延伸方向呈现多边形。
所述基板23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所述信号端子22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弯折臂232,所述弯折臂232一端向所述基板231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233,两所述弯折臂232一端朝向彼此弯折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2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31、两所述弯折臂232与两所述连接部233围成一口字形结构。所述连接部233后端向所述基板231弯折后延伸再弯折形成所述弯曲部234,所述弯曲部234一端沿着所述基板231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235,所述基板231与所述延伸部235相互平行,所述延伸部235用于焊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235外露于所述胶体25的外侧面。两所述连接部233、两所述弯曲部234及两所述延伸部235之间设有所述缝隙236。所述缝隙236用于预留公差裕度。所述基板231后端为所述电源端子23向所述包覆壁216延伸形成的所述焊尾部237,所述焊尾部237用于焊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尾部237外露于所述胶体25的外侧面。所述基板2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倒刺238,所述倒刺238设置在所述弯折臂232的一侧,所述倒刺238用于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1内。
所述基板231前端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两所述连接部233的前端分别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在所述基部230同一侧且为对称设计,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延伸于所述基部230的前端,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朝向彼此延伸并弯曲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之间,单支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提供的正向力等于两支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正向力的总和,确保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插入所述电源端子23后不变形。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前端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后向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方向弯折形成的所述第一弯折部2311,所述第一弯折部2311设有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31接触。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前端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后向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方向弯折形成的所述第二弯折部2321,所述第二弯折部2321设有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31接触。请参阅图15,由所述电源端子23的侧面观之,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与两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在同一直线上,当所述电源端子23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接合后,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与两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分别接触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相对两面并设置于同一剖面在线。
所述背盖24设置于所述凹面218的位置,所述背盖24用于固定所述信号端子22,所述背盖24设有一凹陷面241、多个挡壁242、多个穿孔243、多个第一通槽244、一第一凸块245及多个固定部246。所述背盖24的外侧面设有向所述绝缘本体21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凹陷面241,所述背盖24外侧面凸出设有多个所述挡壁242,所述凹陷面241设置于多个所述挡壁24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壁242的数量为三个且平均设置于所述背盖24上,所述挡壁242用于减少焊线搭接与增加爬电距离。所述背盖24设有贯穿所述背盖24前后表面的多个所述穿孔243,所述信号端子22的所述焊接部222穿过所述穿孔243并外露于所述胶体25的一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穿孔243的数量、多个所述信号端子槽215及多个所述信号端子22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243的数量为八个。所述背盖24设有贯穿所述背盖24前后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一通槽2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244的数量为三个且平均设置于所述背盖24,多个所述第一通槽244与多个所述挡壁242位置相对应,多个所述第一通槽244设置于多个所述挡壁242的外侧。多个所述挡壁242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通槽244与多个所述穿孔243之间。多个所述穿孔243形成于所述凹陷面241内。
所述背盖24前表面设有向所述绝缘本体21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一凸块245,所述第一凸块245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1的所述凹面218,使所述背盖24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1内。所述背盖24后表面设有向所述绝缘本体21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所述固定部246,所述第一通槽244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46一侧,多个所述固定部246的数量与多个电源端子23相对应,所述固定部246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端子23的位置,所述电源端子23的所述基板231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槽244后卡固于所述固定部2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46的数量为三个。多个所述固定部246填塞于多个所述电源端子槽214内。
所述胶体25设置于所述包覆壁116内并包覆所述背盖24,且填塞所述信号端子22、所述电源端子23及所述挡壁242的空隙,所述胶体25用于防水,所述胶体25设有多个第二通槽251及一第二凸块252。所述胶体25设有贯穿所述胶体25前后表面的多个第二通槽251,多个所述第二通槽251、多个所述电源端子槽214及多个所述电源端子23数量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通槽251的数量为三个,且平均设置于所述胶体25上。所述胶体25前表面设有向所述背盖24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凸块252,所述第二凸块252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通槽251之间,所述第二凸块252卡合于所述凹陷面241使所述胶体25固定于所述背盖24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端子22的所述焊接部222、所述电源端子23的所述焊尾部237及部分所述挡壁119外露于所述胶体25外侧面。
请参阅图13、图14与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20第二实施例。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20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位置及数量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23’均设有一所述基板231、两所述弯折臂232、两所述连接部233、两所述弯曲部234、两所述延伸部235、一所述缝隙236、一所述焊尾部237、至少二第一弹性臂2310’及至少二第二弹性臂2320’。
所述基板231前端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及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长度。
其中之一所述连接部233的前端分别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另一所述连接部233的前端分别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33一端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与设置于所述基板231一端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呈相对且互补的设计,可降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插入所述电源端子23’时的力量,避免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变形。
每一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前端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后弯折形成的所述第一弯折部2311,所述第一弯折部2311设有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31接触。每一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前端设有向所述对接连接器10方向延伸后弯折形成的所述第二弯折部2321,所述第二弯折部2321设有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31接触。多个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在同一直线上,多个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在同一直线上。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31的前端两侧分别倾斜延伸有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斜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斜度,当所述电源端子23’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接合后,请参阅图16,由所述电源端子23’的侧面观之,所述基板231前端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与所述基板231前端的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分别接触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同一面并设置于不同剖面在线。两所述连接部233的前端两侧分别倾斜延伸有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斜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斜度,当所述电源端子23’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接合后,由所述电源端子23’的侧面观之,两所述连接部233前端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与两所述连接部233前端的第二弹性臂2320’的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分别接触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另一面并设置于不同剖面在线。再者,所述基板231前端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分别对应两所述连接部233前端的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与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当所述电源端子23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接合后,由所述电源端子23’的侧面观之,所述基板231前端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与两所述连接部233前端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的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分别接触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相对两面并设置于同一剖面在线,所述基板231前端的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与两所述连接部233前端的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的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分别接触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相对两面并设置于同一剖面在线。由所述电源端子23’的侧面观之,所述第一触点部2312与所述第二触点部2322所构成的两剖面线分别呈一前一后设置于所述电源端子23’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的插接方向上。
承上所述,所述电源端子23,23’具有屏蔽效果,隔绝外部信号干扰所述信号端子22。当所述对接连接器10与所述电连接器20对接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与所述信号端子22相对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与所述电源端子23,23’相对应,所述第一弹性臂2310,2310’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20,2320’能确保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3插入所述电源端子23,23’时不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20具有降低成本且增加大电流的稳定度的优点。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及多个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每一电源端子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臂,两所述弯折臂一端分别朝向彼此弯折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基板的前端倾斜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弹性臂,两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分别倾斜延伸形成至少两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两所述第二弹性臂朝向彼此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弹性臂设置于两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臂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二弹性臂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有一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弹性臂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有一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两所述第二触点部在同一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两所述弯折臂、两所述连接部组成一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基部同一侧且为对称设计,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延伸于所述基部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后端延伸形成一焊尾部,两所述连接部后端分别朝向所述焊尾部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一端弯折后沿着所述焊尾部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焊尾部与两所述延伸部相互平行,两所述连接部、两所述弯曲部及两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缝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倒刺,所述倒刺设置在所述弯折臂的一侧。
5.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及多个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电源端子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臂,两所述弯折臂一端分别朝向彼此弯折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基板的前端两侧倾斜延伸形成一第一弹性臂与一第二弹性臂,两所述连接部的前端分别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以及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朝向彼此倾斜延伸,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对应于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前端设有一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二弹性臂前端设有一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分别设至于不同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所述第一触点部,两所述第一触点部设置于同一直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所述第二触点部与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所述第二触点部,两所述第二触点部设置于同一直线,两所述第一触点部所构成的直线与两所述第二触点部所构成的直线分别呈一前一后设置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插接方向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臂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斜率小于第二弹性臂的斜率。
CN202022397430.5U 2020-10-23 2020-10-2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3692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7430.5U CN213692550U (zh) 2020-10-23 2020-10-23 电连接器
US17/342,520 US11476608B2 (en) 2020-10-23 2021-06-08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terminals surrounding the signal termina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7430.5U CN213692550U (zh) 2020-10-23 2020-10-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2550U true CN213692550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60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7430.5U Active CN213692550U (zh) 2020-10-23 2020-10-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6608B2 (zh)
CN (1) CN21369255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4542B1 (en) * 2001-07-19 2002-10-1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mall profile
US6780027B2 (en) * 2003-01-28 2004-08-24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Power connector with vertical male AC power contacts
CN2682644Y (zh) * 2003-11-21 2005-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072836Y (zh) * 2007-06-15 2008-06-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160133Y (zh) * 2008-01-17 2008-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905790B2 (en) * 2008-10-24 2014-12-09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s with power and signal contact structures
US10627090B2 (en) * 2017-11-30 2020-04-2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Power contacts for a light sensor assembly
CN207925721U (zh) * 2018-01-30 2018-09-28 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TWI733507B (zh) * 2020-06-30 2021-07-11 映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單向斜插式連接器
CN213692402U (zh) * 2020-10-23 2021-07-13 富港电子(徐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76608B2 (en) 2022-10-18
US20220131297A1 (en)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5533B2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09411957B (zh) 高速互连组件
CN107453064B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193B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5614955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101499574B (zh) 电连接器
CN20986027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2652906B (zh) 插接模组以及线缆连接器
CN114498200B (zh) 电连接器
CN110098505B (zh)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US5135417A (en) Dual usage electrical/electronic pin terminal system
CN110896177A (zh) 电连接器
US8870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JP5315912B2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CN113948924B (zh) 电连接器
CN21369240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JP486622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並びに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CN213692550U (zh) 电连接器
US20050009411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cable assembly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JP2002008765A (ja) 細径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TWM608526U (zh) 電連接器
CN219659023U (zh) 线缆连接器
CN215989558U (zh) 电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