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2057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2057U
CN213692057U CN202022571862.3U CN202022571862U CN213692057U CN 213692057 U CN213692057 U CN 213692057U CN 202022571862 U CN202022571862 U CN 202022571862U CN 213692057 U CN213692057 U CN 213692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layer
display
organic insula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18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佳
彭菲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18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2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2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2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透光区的第一发光器件;位于过渡显示区且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的信号走线层;沿由过渡显示区到显示透光区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器件之间的第一走线层,第一走线层与信号走线层部分重叠;位于第一走线层与信号走线层之间的电容阻挡层,电容阻挡层包括至少一有机绝缘层,以改善显示透光区因寄生电容导致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改善显示透光区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屏下摄像头(Camera Under Panel,CUP)技术中,为了提升CUP区光线的透过率,可将驱动CUP区像素的驱动电路设置在CUP区的外围,并利用多条引线将CUP区外围的驱动电路与CUP区内的像素进行电性连接,但数量多、排布密集、跨线距离长的引线易产生寄生电容,导致CUP区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显示透光区因寄生电容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透光区、主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和所述主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
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光;
信号走线层,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第一走线层,沿由所述过渡显示区到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之间,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部分重叠;
电容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所述电容阻挡层包括至少一有机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3.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3.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5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括溶剂、添加剂、光聚合反应引发剂,以及,以选自聚酰亚胺前体结构、聚苯并恶唑前体结构、硅基前体结构、聚丙烯酸前体结构及酚醛树脂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阻挡层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至少一侧的无机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和/或,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走线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和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的制备材料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的制备材料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走线层包括与第一电压端连接的电源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及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所述信号走线层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连接;
平坦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器件通过所述平坦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走线层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透光区、主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和所述主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光;信号走线层,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走线层,沿由所述过渡显示区到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之间,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部分重叠;电容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所述电容阻挡层包括至少一有机绝缘层,以改善所述显示透光区因寄生电容导致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改善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C~图1H为图1A中显示面板沿B-B’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流变化率与寄生电容变化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具体地,请参阅图1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其为图1A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C~图1H,其为图1A中显示面板沿B-B’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流变化率与寄生电容变化关系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透光区100a、主显示区100c及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和所述主显示区100c之间的过渡显示区100b,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
第一发光器件101,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
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发光;
信号走线层103,位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的一侧,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
第一走线层104,位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远离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一侧,沿由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到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之间,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部分重叠;
电容阻挡层105,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所述电容阻挡层105包括至少一有机绝缘层1051,以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从而降低寄生电容Cp对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发光的驱动电流I1的影响,实现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均一显示。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F,由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产生的寄生电容Cp=Sε/4πkd;其中,S为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的交叠面积,ε为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相对介电常数,d为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厚度,k为静电力常量。因此,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产生的寄生电容Cp受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的交叠面积S、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的介质层(即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厚度d及相对介电常数ε的影响,故可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交叠面积S和/或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厚度d、相对介电常数ε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产生的寄生电容Cp。
即在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交叠面积S越小,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越小。但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的交叠面积S受显示面板高分辨率的要求及布线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必然会存在大小不一的交叠面积S,因此可通过调整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参数进一步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
具体地,通过降低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相对介电常数ε,和/或,增大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厚度d以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
进一步地,通过降低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相对介电常数,以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如在频率为100kHz的测试条件下,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相对介电常数可以小于或等于3.8。更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3.3,以更好的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
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包括弱极性材料或非极性材料;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包括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括溶剂、添加剂、光聚合反应引发剂,以及,以选自聚酰亚胺前体结构、聚苯并恶唑前体结构、硅基前体结构、聚丙烯酸前体结构及酚醛树脂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可通过选择低极性的聚合物的主链结构,并在主链上接枝大体积、低极性侧链,以降低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相对介电常数。
具体地,通过增大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厚度,以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其中,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微米。如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厚度可等于0.5微米、0.55微米、0.7微米、0.85微米、1.2微米、1.4微米、1.8微米、2.2微米、2.5微米、2.8微米、2.9微米、2.98微米、3微米等。
更进一步地,为保证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透光率,所述第一走线层104的厚度一般均较薄,而所述电容阻挡层105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下,若所述电容阻挡层105的厚度较薄,所述电容阻挡层105上易存在段差,极易造成所述第一走线层104出现裂纹、断线等问题,影响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正常显示。因此,使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消除所述电容阻挡层105上的段差,避免所述第一走线层104出现裂纹、断线等问题。但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厚度过大又会增加所述显示面板100在制程中的膜层应力匹配难度,造成所述显示面板100出现翘曲或破片等问题。因此,一方面为使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1起到膜层平坦化的作用的同时,降低膜层应力匹配难度,防止所述显示面板100出现翘曲或破片等问题,另一方面为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厚度可大于或等于1.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5微米。如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厚度可等于1.5微米、1.55微米、1.7微米、1.85微米、1.9微米、1.94微米、2微米、2.2微米、2.35微米、2.4微米、2.5微米等。
此外,为避免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对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透光率造成影响,可使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5%。如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等于85%、88%、90%、93%、95%、98%、99%等。
请继续参阅图1D,为在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的同时,保证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仍具有较好的透光率,保持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各性能的平衡,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可采用多层结构设计。
具体地,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和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的制备材料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的制备材料不同,以在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的同时,使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透光率,或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界面附着力等性能得到改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和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具有不同的透光率。如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和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的介电常数相近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的透光率优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的透光率,则可将使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的厚度,以降低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对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透光率的影响的同时,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1052和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1053包括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可以理解的,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还可以包括第三有机绝缘层、第四有机绝缘层等,以对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透光性等性能进行进一步调整,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E~图1H,所述电容阻挡层105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至少一侧的无机绝缘层1054,以保持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各性能的平衡。
具体地,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和/或,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之间。
可以理解的,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还可位于两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和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可呈周期设置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和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即所述电容阻挡层105可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和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相互层叠设置的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和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可以呈周期重复设置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和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
由于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较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具有较好的水氧阻隔性,因此,将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设置于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的至少一侧可以阻隔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在制程工艺中释放出的气体或水汽对所述第一走线层104和所述信号走线层103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避免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位于所述无机绝缘层1054下时,所述有机绝缘层1051在制程工艺中释放出的气体或水汽导致所述显示面板100出现部分区域凸起的现象,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较好的平整性。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H,所述信号走线层103包括与第一电压端VDD连接的电源信号线。进一步地,如图1G所示,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包括多个晶体管109,所述电源信号线与至少一所述晶体管109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至少一所述晶体管109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在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驱动下发光。通过所述电容阻挡层105降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的产生的寄生电容Cp,从而降低寄生电容Cp对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发光的驱动电流I1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显示均一性。
其中,多个所述晶体管109包括氧化物晶体管、硅晶体管中的至少一种。多个所述晶体管109包括场效应晶体管;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晶体管109包括薄膜晶体管。可以理解的,多个所述晶体管109的结构不限于图1G所示的双栅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选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如单栅结构等,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2,当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p从300fF(飞法)减小至50fF时,即寄生电容Cp降低了6倍,则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发光的驱动电流I1的变化率从50.4%减小至13.2%,所述寄生电容Cp对所述驱动电流I1的影响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有利于实现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均一显示。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H,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106,位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及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所述信号走线层103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106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连接;
平坦层107,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通过所述平坦层107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包括:
第一阳极1011,位于所述平坦层107远离所述第一走线层104的一侧,所述第一阳极1011的制备材料包括透明导电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阳极1011的制备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锡锌等中的一种,或氧化铟锡、氧化铟锡锌与银等的组合。
第一阴极1013,位于所述第一阳极1011远离所述平坦层107的一侧;以及,
第一发光层1012,位于所述第一阳极1011和所述第一阴极101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层1012还包括量子点材料、钙钛矿材料、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包括红色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白色发光器件等。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H,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衬底110,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位于所述衬底110上,所述衬底110包括刚性衬底和柔性衬底。所述衬底110的制备材料包括玻璃、石英、陶瓷、塑料或聚合物树脂等;聚合物树脂包括聚醚砜、聚丙烯酸酯、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烯丙基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三乙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像素定义层108,位于所述第一阳极1011及所述平坦层107上,所述第一发光层1012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08的像素定义区内。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缓冲层、封装层、彩膜层等未示出部分。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H所示,所述第一走线层104包括位于不同层的多条连接走线1041,多条所述连接走线104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042,多条所述连接走线1041通过所述绝缘层1042上的过孔电性连接,以降低布线密度。多条相互连接的所述连接走线1041从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延伸至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以实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的电性连接。在图1B中,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仅示出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的部分,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部分未示出。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B,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第二发光器件200,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所述第二发光器件200通过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驱动发光;
第三发光器件300,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c;
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c,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发光器件300发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发光器件300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的发光面积;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发光器件300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200的发光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内的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每一所述第一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由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形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和四个所述第三子像素。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及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白色子像素等。具体地,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第二像素单元,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多个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包括多个过渡子像素,所述过渡子像素由所述第二发光器件200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像素包括的所述过渡子像素的个数及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一像素包括的所述子像素的个数及排布方式相同。
第三像素单元,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c,所述第三像素单元包括多个第三像素,所述第三像素包括多个主子像素,所述主子像素由所述第三发光器件300形成。其中,所述第三像素包括的所述主子像素的个数及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一像素包括的所述子像素的个数及排布方式相同,以使所述主显示区100c、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及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多个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多个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正对所述显示透光区,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实现指纹识别、摄像、光线感测、距离感测等功能。
具体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结构光传感器、飞行时间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以使所述传感器可以通过所述显示透光区采集信号,从而使所述显示装置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屏下摄像头、屏下面部识别、屏下距离感知等屏下传感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以内置式或外挂式的方式与所述显示面板结合,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具有触控功能。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固定终端如电视、台式电脑,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手环、VR(虚拟显示)设备、AR(增强显示)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透光区100a、主显示区100c及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和所述主显示区100c之间的过渡显示区100b,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发光器件101,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发光;信号走线层103,位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的一侧,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第一走线层104,位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远离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一侧,沿由所述过渡显示区100b到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01之间,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部分重叠;电容阻挡层105,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104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之间,所述电容阻挡层105包括至少一有机绝缘层1051,以改善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因寄生电容Cp导致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改善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透光区、主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和所述主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
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光;
信号走线层,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第一走线层,沿由所述过渡显示区到所述显示透光区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之间,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部分重叠;
电容阻挡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所述电容阻挡层包括至少一有机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3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5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括溶剂、添加剂、光聚合反应引发剂,以及,以选自聚酰亚胺前体结构、聚苯并恶唑前体结构、硅基前体结构、聚丙烯酸前体结构及酚醛树脂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阻挡层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至少一侧的无机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和/或,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一走线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和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的制备材料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的制备材料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走线层包括与第一电压端连接的电源信号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及所述信号走线层之间,所述信号走线层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连接;
平坦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器件通过所述平坦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走线层连接。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2571862.3U 2020-11-09 2020-11-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692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1862.3U CN213692057U (zh) 2020-11-09 2020-11-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1862.3U CN213692057U (zh) 2020-11-09 2020-11-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2057U true CN213692057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9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1862.3U Active CN213692057U (zh) 2020-11-09 2020-11-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2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17310B2 (ja) 発光装置
CN109817672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装置
US20220140292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770485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US2024010783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4856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8147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32906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2882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369205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U2720080C1 (ru) Экран дисплея на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х диодах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067094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sensing display panel
US2022015806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16808A1 (zh) 绑定背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305951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21035543A1 (zh) 发光装置、制备发光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810280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WO202308735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40059731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52747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810280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