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2805A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2805A
CN118102805A CN202410217217.1A CN202410217217A CN118102805A CN 118102805 A CN118102805 A CN 118102805A CN 202410217217 A CN202410217217 A CN 202410217217A CN 118102805 A CN118102805 A CN 118102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panel
photosensitiv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172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172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02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02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2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像素定义层、多个感光器件,像素定义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内设置有层叠的发光材料层和阴极,阴极设置于发光材料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多个感光器件设置于像素定义层背离衬底的一侧,感光器件包括感光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感光层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口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感光层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本申请通过将感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从而使经物体反射后的光线不必经过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从而减少反射光线经过的膜层数量,减小反射光线的衰减,进而提升感光器件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显示技术,以其低功耗、高饱和度、快响应时间及宽视角等独特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面板显示技术领域占据一定地位。
显示面板可以集成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特征(指纹、人脸、血液、瞳孔等)反射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通过显示面板中的感光器件识别反射光线的差异来辨识反射物。但是,相关技术中,反射光线经过多层膜层后入射至感光器件中,光线的衰减较为严重,导致感光器件的灵敏度较差。
因此,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以解决反射光线经过多层膜层后入射至感光器件中,光线的衰减较为严重,导致感光器件的灵敏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有层叠的发光材料层和阴极,所述阴极设置于所述发光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多个感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感光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感光层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感光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阴极连续,所述感光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金属抑制层,所述金属抑制层包括异层设置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设置于所述感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感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感光层内,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子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多个所述感光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多个所述感光器件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层,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材料层包括设置于不同的所述第一开口内的第一颜色层和第二颜色层,所述第一颜色层的最大亮度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层的最大亮度,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一颜色层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二颜色层的最小间距。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感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间距小于所述发光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间距。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感光层的材料包括光敏电阻。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像素定义层、多个感光器件,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有层叠的发光材料层和阴极,所述阴极设置于所述发光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多个感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感光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感光层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感光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本申请通过将感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从而使经物体反射后的光线不必经过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从而减少反射光线经过的膜层数量,减小反射光线的衰减,进而提升感光器件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A-A处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A-A处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面板1、出光面19、子像素100、衬底10、像素定义层11、发光材料层12、第一颜色层121、第二颜色层122、阴极13、阳极15、感光器件20、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感光层23、显示区AA、非显示区NA、第一信号端31、第二信号端32、薄膜晶体管40、源极41、漏极42、封装结构17、金属抑制层18、第一子部181、第二子部182、显示终端2、终端主体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如图1至图4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衬底10、像素定义层11、多个感光器件20,像素定义层11设置于衬底10的一侧,像素定义层11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内设置有层叠的发光材料层12和阴极13,阴极13设置于发光材料层12背离衬底10的一侧;多个感光器件20设置于像素定义层11背离衬底10的一侧,感光器件20包括感光层23、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感光层23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口之间,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分别与感光层23连接,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同层且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可以为OLED面板、Mini-LED面板、Micro-LED面板等。
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0可以为刚性衬底或者柔性衬底。柔性衬底的材料可以为无色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降冰片烯(PNB)、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刚性衬底可以为玻璃等。
在本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11设置于衬底10上,像素定义层11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每一个第一开口对应显示面板1的一个子像素100。第一开口对应设置有依次层叠的阳极15、发光材料层12和阴极13。阳极15注入空穴,阴极13注入电子,空穴和电子在发光材料层12中复合以发光。
发光材料层12可以为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从而实现不同的子像素100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发光材料层12可以包括红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蓝色发光材料,从而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
进一步地,衬底10上还设置有阵列层,阵列层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40,一个薄膜晶体管40的漏极42可以与一个子像素100的阳极15电连接,从而控制阳极15的驱动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感光器件20设置于像素定义层11背离衬底10的一侧。感光器件20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感光层23。
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分别与感光层23连接,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以为感光层23提供电压。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同层是指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感光层23的同一侧,即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之间在厚度方向上未由其他膜层隔开。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绝缘设置,从而为感光层23提供不同的电压。
感光层23可以为光敏电阻。感光器件20的工作原理为,当感光层23无光线照射时,感光层23电阻较大,几乎不导电。当感光层23受光线照射时,感光层23的电阻迅速减小,感光层23可以导电。
具体地,从显示面板1的发光材料层12发射的光线S1经物体反射后,反射光线S2入射至感光层23,感光层23感应到反射光线S2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光线探测。反射光线S2的光强影响光敏电阻的电阻,不同的物体对入射光线S1的反射程度不同,从而实现生物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同层,可以采用同一道工艺形成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简化显示面板1的制作工艺。同时,由于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同层,反射光线S1可以不必经过第一电极21或第二电极22入射至感光层23,从而可以减少反射光线S2经过的膜层数量,减小反射光线S2的衰减,进而提升感光器件20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AA和设置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用于显示画面,显示区AA设置有多个子像素100,非显示区NA可以设置有驱动电路等。感光器件20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整个显示区AA,或者仅设置于显示区AA内的局部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与感光层23相邻的第一开口内的发光材料层12的发射光线S1照射到感光层23,而干扰到感光器件20的灵敏度,可以在像素定义层11上设置多个凹槽,使感光层23位于凹槽内,且使感光层2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深度,从而避免感光器件20受到发射光线S1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包括封装结构17,封装结构17可以为交替地层叠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层和一个或多个无机层形成。封装结构17可以设置于阴极13远离衬底10的一侧。其中,无机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的单层或多层,例如,氮化硅、氧化铝、氧化硅等。有机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乙烯、以及聚丙烯酸酯中等。
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种显示面板1的A-A处的剖面结构。在第一种显示面板1中,第一电极21与阴极13连续,感光层23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电极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和阴极13连续是指第一电极21和阴极13连接,且第一电极21与阴极13的材料相同。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采用同一道工艺形成第一电极21和阴极13,从而可以简化显示面板1的制作工艺。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金属抑制层18,金属抑制层18包括异层设置的第一子部181和第二子部182,第一子部181设置于感光层23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一子部181在感光层23上的正投影位于感光层23内,第二子部182与第二电极22同层设置,且第二子部182设置于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抑制层18可以为有机材料,金属抑制层18可以实现金属层的图案化。例如,可以先形成感光层23,然后在感光层23上形成金属抑制层18,然后再在金属抑制层18上形成整层的金属层。金属层不会形成在设置有金属抑制层18的区域,因而金属层可以实现图案化,以形成对应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81和第二子部182可以采用同一道图案化工艺形成。第一子部181在感光层23上的正投影位于感光层23内,这也就是说,第一子部181覆盖部分或者全部的感光层23,在未设有第一子部181的区域,第一电极21可以覆盖感光层23,第二电极22可以覆盖感光层23,从而实现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与感光层23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中,如图2和图3所示,感光层23与第一电极21同层设置,多个感光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电连接,多个感光器件20的第二电极2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感光器件20的第一电极21可以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同一走线为多个感光器件20提供驱动电压。多个感光器件20的第二电极22可以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另一条走线为多个感光器件20提供驱动电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简化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的驱动电路的制作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以为透明电极,从而减少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对发光材料层12发发射的光线S1的阻挡。
例如,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的材料可以为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IZTO(氧化铟锌锡)、IAZO(氧化铟铝锌)、IGZO(氧化铟镓锌)、IGTO(氧化铟镓锡)、AZO(氧化铝锌)、ATO(氧化锑锡)、IGZTO(氧化铟镓锌锡)等。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中,如图1和图3所示,非显示区NA设置有第一信号端31和第二信号端32,第一信号端31与第一电极21电连接,第二信号端32与第二电极22电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信号端31可以与第一电极21同层设置或者异层设置。
当第一信号端31与第一电极21同层设置时,第一信号端31可以通过同层的金属走线与第一电极21连接。当第一信号端31与第一电极21异层设置时,第一信号端31可以通过过孔连接于第一电极21,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第二信号端32也可以与第二电极22同层设置或者异层设置,其设置方式与第一信号端31类似,此处不再重述。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中,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种显示面板1的A-A处的剖面结构。第二种显示面板1与第一种显示面板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电极22的设置。在第二种显示面板1中,显示面板1包括阵列层,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40,第二电极22通过过孔与薄膜晶体管40的漏极42电连接,第二信号端32与薄膜晶体管40的源极4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器件20可以仅在需要进行生物识别时工作,而在其他时间段不工作。通过将第二电极22与薄膜晶体管40的漏极42电连接,第二信号端32与薄膜晶体管40的源极41电连接,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40控制第二电极22信号的通断,从而可以在不需要进行生物识别时使感光器件20断开,以降低显示面板1的功耗。
应当理解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以交换,即第二电极22可以与第二信号端32同层设置,第一电极21可以与第一信号端31异层设置。这也就是说,第一电极21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40与第一信号端31连接,而第二电极22可以通过金属走线与第二信号端32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中,如图2和图4所示,发光材料层12包括设置于不同的第一开口内的第一颜色层121和第二颜色层122,第一颜色层121的最大亮度大于第二颜色层122的最大亮度,感光层23与第一颜色层121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感光层23与第二颜色层122的最小间距。
显示面板1中的白光是通过红光、绿光、蓝光这三种颜色的光进行配比而形成的,三种光的亮度并不相同。在白光中,绿光的亮度占比为70%左右,因而,绿光的亮度大于红光的亮度和蓝光的亮度。为了使感光层23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反射光线S2,可以将第一颜色层121设置为绿色发光材料,第二颜色层122设置为红色发光材料或者蓝色发光材料。同时,使感光层23与第一颜色层121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感光层23与第二颜色层122的最小间距,从而增加感光层23接收到的绿光的光通量。相应地,感光层23的材料可以为对绿光波长敏感的材料。
应当理解的是,感光层23与第一颜色层121的最小间距可以为感光层23的中心至第一颜色层121的中心的最小间距。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中,如图2和图4所示,感光层23背离衬底10的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19的间距小于发光材料层12背离衬底10的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19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感光层23背离衬底10的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19的间距小于发光材料层12背离衬底10的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19的间距,因此,感光层23相对于发光材料层12更靠近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19,从而可以使反射光线S2的光程小于发射光线S1的光程,从而减少反射光线S2的衰减,从而提升感光器件20的灵敏度。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2,显示终端2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终端2包括显示面板1和终端主体3,显示面板1和终端主体3组合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终端2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有层叠的发光材料层和阴极,所述阴极设置于所述发光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多个感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感光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感光层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感光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阴极连续,所述感光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金属抑制层,所述金属抑制层包括异层设置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设置于所述感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感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感光层内,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子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多个所述感光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多个所述感光器件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层,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过孔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材料层包括设置于不同的所述第一开口内的第一颜色层和第二颜色层,所述第一颜色层的最大亮度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层的最大亮度,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一颜色层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二颜色层的最小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间距小于所述发光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层的材料包括光敏电阻。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410217217.1A 2024-02-27 2024-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ending CN1181028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7217.1A CN118102805A (zh) 2024-02-27 2024-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7217.1A CN118102805A (zh) 2024-02-27 2024-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2805A true CN118102805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6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17217.1A Pending CN118102805A (zh) 2024-02-27 2024-02-27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28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932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9104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652572B1 (ko) 플렉서블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5005146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36442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1258910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18367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411319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2666703B1 (ko)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CN113555517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4789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RU2720080C1 (ru) Экран дисплея на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х диодах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3903769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810280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KR102640017B1 (ko) 협-베젤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589905B1 (ko) 협 베젤 플렉서블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810280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KR102660306B1 (ko) 폴더블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CN11811923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KR20210033233A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1823430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2024021540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2104367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35963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f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