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7083U -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7083U
CN213687083U CN202022599112.7U CN202022599112U CN213687083U CN 213687083 U CN213687083 U CN 213687083U CN 202022599112 U CN202022599112 U CN 202022599112U CN 213687083 U CN213687083 U CN 213687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lectric cabinet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91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佳伟
刘振邦
周建峰
迟亚玲
吴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5991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7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7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7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2),所述室外机(2)包括:外机壳体(4),设有进风口(12)和排风口;外机换热器(9),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12)至所述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外机风机(5),配置成使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2)朝所述排风口流动;以及第一电控箱(10),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12)至所述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将第一电控箱(10)安装在外机壳体(4)的内部并位于进风口(12)至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因此不仅改善了安置电控箱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为电控箱(10)冷却降温。

Description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背景技术
移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项目主要用于应对类似新冠状病毒这样的疫情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研制符合防护要求的移动防护装备意义重大,设备需要满足精准控制实验舱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等特定需求。针对室外机的开发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机组外传感器多(20多个传感器),外部走线复杂
2、车体尺寸限制,电控箱在外机无位置放置。
3、外机整机结构全新开发,一种新空调变频制冷室外机。
室内机机组采用模块式结构,电控箱多。一个段采用一个电控箱,如电加热段一个电控箱、风机段一个接线排、电极加湿器一个电控箱,此方案机组只用使用大只能用于大型车间,进行空气处理。对于移动的车上则不能使用,移动式工作舱是一种可移动的实验室,就比如一个小型医院,在车上可进行移动。因此对空调的空气处理要求较高,传统的组合式空调机组不能使用到车体上。
针对车体和室内机开发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车体结构限制,室内机和室外机均采用EC风机;
2、空调系统含加热、加湿、制冷,风速可调,且可随移动车体移动;
3、室内机组结构为全新开发,含电加热管、电极加湿器、EC电机,结构,内机电控箱落地外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由于空间的限制而导致的电控箱不易安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
外机壳体,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
外机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风口至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
外机风机,配置成使空气由进风口朝排风口流动;以及
第一电控箱,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风口至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设在外机壳体的第一侧壁上,外机换热器与进风口相对并与第一侧壁的距离由上至下渐增,第一电控箱位于第一侧壁和外机换热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控箱包括:
弱电器件层,包括第一基板和安装在第一基板上的弱电器件;以及
强电器件层,包括与第一基板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二基板和安装在第二基板上的强电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上安装有散热片;和/或
第二基板上安装有散热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控箱包括:
箱体,设有多个过线孔;
多个电子器件,安装在箱体中;以及
第一线缆,两端分别与两个电子器件连接,第一线缆由一个过线孔延伸至箱体的外部,并由另一过线孔延伸至箱体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线缆的固定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控箱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电缆,第二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电子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
压缩机,安装在外机壳体的内部;
第二电控箱,包括与压缩机电连接的电抗器,第二电控箱设置在外机壳体内并位于压缩机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第二电控箱位于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控箱的箱体上设有散热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外机壳体内的隔板,壳体包括位于隔板上方的第一腔室和位于隔板下方的第二腔室,
外机换热器和第一电控箱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压缩机和第二电控箱设置在第二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外机壳体外部的第三电控箱,第三电控箱内的电子器件与第一电控箱内的电子器件通过强电线缆和/或弱电线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
内机壳体,包括用于引入空气的回风口和用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
加热部件,设置在内机壳体中,并位于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流路中;
内机换热器,设置在内机壳体中,并位于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流路中;
内机风机,设置在壳体中,并配置成使空气由回风口流向出风口;
加湿器,设置在内机壳体中,并位于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流路中;以及
第四电控箱,用于容纳与加热部件连接的电子器件、与内机风机连接的电子器件和与加湿器连接的电子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机壳体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回风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上部,出风口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上部,第一腔室的底部和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内机换热器设置在第一腔室中,内机风机设置在第二腔室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电控箱设置在内机壳体的外侧,内机壳体上设置有允许连接所示第四电控箱的线缆穿过的第一线缆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用于承载内机风机的承载板,承载板上设有允许连接内机风机和第四电控箱的线缆穿过的第二线缆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机风机为多个,多个内机风机沿回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空气流路依次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包括两个内机换热器,两个内机换热器呈V型布置,V型的尖端朝向设有回风口的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布置,加热部件水平布置,室内机还包括V型支架,V型支架包括与加热部件的表面连接的第一支架和与换热器的表面连接的第二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工作舱,移动式工作舱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第一电控箱安装在外机壳体4的内部并位于进风口至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因此不仅改善了安置电控箱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为电控箱冷却降温。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去除室内机处的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去除后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一电控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一电控箱的弱电器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一电控箱的强电器件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一电控箱的强电器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一电控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一电控箱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二电控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外机的第二电控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内机的第四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内机的第四电控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内机的加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室内机的V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工作舱包括舱体1和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安装在舱体1的外部的室外机2和安装在舱体1的内部的室内机3。
结合图3至9所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2包括外机壳体4、外机换热器9、外机风机5和第一电控箱10。外机壳体4设有进风口12和排风口;外机换热器9设置在壳体4内并位于进风口12至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外机风机5配置成使空气由进风口12朝排风口流动;第一电控箱10,设置在壳体4内,并位于进风口12至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控箱10安装在外机壳体4的内部并位于进风口12至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因此不仅改善了安置电控箱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为电控箱10冷却降温。
进风口12设在外机壳体4的第一侧壁上,外机换热器9与进风口12相对并与第一侧壁的距离由上至下渐增,第一电控箱10位于第一侧壁和外机换热器9之间。
外机风机5安装在外机壳体4的顶部,在外机风机5的作用下,空气由进风口12进入到外机壳体4的内部,与外机换热器9换热后由外机壳体4的顶部排出。
第一电控箱10位于设置有进风口12的第一侧壁和外机换热器9之间,流经第一电控箱10的空气为未经与外机换热器9换热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因此有利于更好的为第一电控箱10降温。
如图10至15所示,第一电控箱10包括弱电器件层15和强电器件层16,其中,弱电器件层15包括第一基板和安装在第一基板上的弱电器件;强电器件层16包括与第一基板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二基板和安装在第二基板上的强电器件。
第一电控箱10的下层放置弱电器件和驱动板。第一电控箱10的上层放置强电控制器件,强电控制器件用于控制外机风机制冷变频压缩机。
弱电器件层15主要负载为感温包及相关控制信号弱电信号。强电器件包括控制器件、交流接触器和空气开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上安装有散热片;第二基板上安装有散热片。
第一电控箱10包括箱体、多个电子器件和第一线缆,箱体设有多个过线孔13;多个电子器件安装在箱体中;第一线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电子器件连接,第一线缆由一个过线孔13延伸至箱体的外部,并由另一过线孔13延伸至箱体的内部。第一电控箱10中的电子器件包括强电器件和弱电器件。箱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线缆的固定部件17。
本实施例中,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控箱内的走线复杂的问题,提出了连接第一电控箱10内的两个电子器件第一线缆在箱体外部走线的方案,有利于改善电控箱内部线路复杂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控箱10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电缆,第二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电子器件,从而使得第一电控箱10使用了外部走线和内部走线相结合的方式。
如图6和9所示。室外机3还包括压缩机6和第二电控箱7,压缩机6安装在外机壳体4的内部;第二电控箱7包括与压缩机6电连接的电抗器,第二电控箱7设置在外机壳体4内并位于压缩机6的一侧。
压缩机6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第二电控箱7位于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之间。
如图16至17所示,第二电控箱7的箱体上设有散热孔14。
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在外机壳体4内的隔板11,壳体4包括位于隔板11上方的第一腔室和位于隔板11下方的第二腔室,
外机换热器9和第一电控箱10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压缩机6和第二电控箱7设置在第二腔室内。
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在外机壳体4外部的第三电控箱8,第三电控箱8内的电子器件与第一电控箱8内的电子器件通过强电线缆和/或弱电线缆连接。第三电控箱8用于给第一电控箱10和第二电控箱7提供电源及控制线。
如图18和19所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3,室内机3包括内机壳体18、加热部件20、内机换热器19、内机风机22、加湿器21、加湿器21和第四电控箱23。
内机壳体18包括用于引入空气的回风口25和用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28。加热部件20设置在内机壳体18中,并位于回风口25和出风口28之间的流路中。内机换热器19设置在内机壳体18中,并位于回风口25和出风口28之间的流路中。
内机风机22设置在壳体18中,并配置成使空气由回风口25流向出风口28。
加湿器21设置在内机壳体18中,并位于回风口25和出风口28之间的流路中。
第四电控箱23用于容纳与加热部件20连接的电子器件、与内机风机22连接的电子器件和与加湿器21连接的电子器件。
本实施例中,室内机3的内机风机22、加热部件20和加湿器21等多个工作单元的控制器件均集成在第四电控箱23中。
内机壳体18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回风口25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上部,出风口28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上部,第一腔室的底部和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内机换热器19设置在第一腔室中,内机风机22设置在第二腔室中。
加热部件20设置在第一腔室中,并位于内机换热器19的下方。加湿器21设在第二腔室中,并位于内机风机22的下方。回风口25位于第一腔室的上部,出风口28位于第二腔室的上部。在内机风机22的作用下,回风口25引入的空气依次流经内机换热器19、加热部件20和加湿器21。
第四电控箱23设置在内机壳体18的外侧,内机壳体18上设置有允许连接所示第四电控箱23的线缆穿过的第一线缆孔27。图20和2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四电控箱23的结构示意图。
第四电控箱23安装在内机壳体18的外侧,并位于外机壳体18的底部。第四电控箱2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过线孔,与第四电控箱23相连的线缆经过设置在第四电控箱23底部的过线孔和第一线缆孔27与外机壳体18内部的工作单元连接。
室内机3还包括用于承载内机风机的承载板26,承载板26上设有允许连接内机风机22和第四电控箱23的线缆穿过的第二线缆孔。
内机风机22为多个,多个内机风机22沿回风口25和出风口28之间的空气流路依次布置。
室内机3包括两个内机换热器19,两个内机换热器19呈V型布置,V型的尖端朝向设有回风口25的侧壁。
结合图18和23所示,换热器19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布置,加热部件20水平布置,室内机3还包括V型支架24,V型支架24包括与加热部件20的表面连接的第一支架和与换热器19的表面连接的第二支架。
如图22所示,加热部件20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多层电加热部件,每层电加热部件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电加热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机风机22为风速可调的风机。内机风机22为EC风机。EC风机是采用EC电机的轴流风机组件。EC电机是三相交流永磁同步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工作舱,该移动式工作舱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2),所述室外机(2)包括:
外机壳体(4),设有进风口(12)和排风口;
外机换热器(9),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12)至所述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
外机风机(5),配置成使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2)朝所述排风口流动;以及
第一电控箱(10),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12)至所述排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设在所述外机壳体(4)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外机换热器(9)与所述进风口(12)相对并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由上至下渐增,所述第一电控箱(10)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外机换热器(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箱(10)包括:
弱电器件层(15),包括第一基板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弱电器件;以及
强电器件层(16),包括与第一基板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二基板和安装在第二基板上的强电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上安装有散热片;和/或
所述第二基板上安装有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箱(10)包括:
箱体,设有多个过线孔(13);
多个电子器件,安装在所述箱体中;以及
第一线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子器件连接,所述第一线缆由一个所述过线孔(13)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并由另一所述过线孔(13)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线缆的固定部件(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箱(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第二电缆,所述第二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电子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
压缩机(6),安装在所述外机壳体(4)的内部;
第二电控箱(7),包括与所述压缩机(6)电连接的电抗器,所述第二电控箱(7)设置在所述外机壳体(4)内并位于所述压缩机(6)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6)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电控箱(7)位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控箱(7)的箱体上设有散热孔(14)。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机壳体(4)内的隔板(11),所述壳体(4)包括位于所述隔板(11)上方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隔板(11)下方的第二腔室,
所述外机换热器(9)和所述第一电控箱(1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压缩机(6)和所述第二电控箱(7)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机壳体(4)外部的第三电控箱(8),所述第三电控箱(8)内的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一电控箱(10)内的电子器件通过强电线缆和/或弱电线缆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机(3),所述室内机(3)包括:
内机壳体(18),包括用于引入空气的回风口(25)和用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28);
加热部件(20),设置在所述内机壳体(18)中,并位于所述回风口(25)和所述出风口(28)之间的流路中;
内机换热器(19),设置在所述内机壳体(18)中,并位于所述回风口(25)和所述出风口(28)之间的流路中;
内机风机(22),设置在所述内机壳体(18)中,并配置成使空气由所述回风口(25)流向所述出风口(28);
加湿器(21),设置在所述内机壳体(18)中,并位于所述回风口(25)和所述出风口(28)之间的流路中;以及
第四电控箱(23),用于容纳与所述加热部件(20)连接的电子器件、与所述内机风机(22)连接的电子器件和与所述加湿器(21)连接的电子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壳体(18)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回风口(25)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所述出风口(28)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内机换热器(19)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内机风机(2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控箱(23)设置在所述内机壳体(18)的外侧,所述内机壳体(18)上设置有允许连接所示第四电控箱(23)的线缆穿过的第一线缆孔(27)。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3)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内机风机的承载板(26),所述承载板(26)上设有允许连接所述内机风机(22)和所述第四电控箱(23)的线缆穿过的第二线缆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风机(22)为多个,多个所述内机风机(22)沿所述回风口(25)和所述出风口(28)之间的空气流路依次布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3)包括两个所述内机换热器(19),两个所述内机换热器(19)呈V型布置,所述V型的尖端朝向设有所述回风口(25)的侧壁。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9)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布置,所述加热部件(20)水平布置,所述室内机(3)还包括V型支架(24),所述V型支架(24)包括与所述加热部件(20)的表面连接的第一支架和与所述换热器(19)的表面连接的第二支架。
20.一种移动式工作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022599112.7U 2020-11-11 2020-11-11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Active CN213687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9112.7U CN213687083U (zh) 2020-11-11 2020-11-11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9112.7U CN213687083U (zh) 2020-11-11 2020-11-11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7083U true CN213687083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9112.7U Active CN213687083U (zh) 2020-11-11 2020-11-11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7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2031B (zh) 制冷装置
JP5173344B2 (ja) 車載空調装置用電動圧縮機
EP2108897B1 (en) Heat source unit installed into ceiling and air conditioner
EP2040008A2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101782774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내기
CN104080314B (zh) 冷却印刷电路板上发热元件的电子组件和方法
CN104930603A (zh) 空调的室外单元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EP3667187A1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WO2001016532A1 (fr) Climatiseur
JP201305025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04042287A1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室外ユニットの電装品箱
CN112228989A (zh)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CN110785613A (zh) 制冷机室外单元
JP201410594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3687083U (zh) 移动式工作舱的空调系统和移动式工作舱
JP2015103045A (ja) 発熱機器を収容した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JP2004158641A (ja) 電子機器筐体
WO2001016531A1 (fr) Climatiseur
KR10116638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RU2239267C2 (ru) Шкаф для стан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ми
JP2015183658A (ja) パッケージ収納型エンジン発電機
EP3346199B1 (en) Outdoor unit
JP4317740B2 (ja) 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冷却構造
CN210840372U (zh) Plc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