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0410U - 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 - Google Patents
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80410U CN213680410U CN202021384597.1U CN202021384597U CN213680410U CN 213680410 U CN213680410 U CN 213680410U CN 202021384597 U CN202021384597 U CN 202021384597U CN 213680410 U CN213680410 U CN 2136804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 film layer
- antireflection
- original sheet
- embos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该减反射镀膜玻璃包括压花玻璃原片、第一增透膜层和第二增透膜层,压花玻璃原片具有绒面,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小于等于2mm;第一增透膜层覆盖于绒面上,第一增透膜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4~1.5;第二增透膜层覆盖于第一增透膜层背向压花玻璃原片的表面,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25~1.28;由于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小于等于2mm,其厚度较薄,使得压花玻璃原片吸收的光线较少,提高了减反射镀膜玻璃的光线透过率,解决了透过率无法提高的技术瓶颈,满足了双玻组件更高的发电效率要求;另外,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较薄,使得双玻组件的厚度小,也顺应了双玻组件的高效化和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
背景技术
减反射镀膜玻璃,又叫AR(Anti-Reflection:减反射)镀膜玻璃或者增透射玻璃,其主要是在普通的钢化玻璃表面镀膜,从而提高了钢化玻璃表面的透光率;其中,减反射镀膜玻璃可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热、建筑、汽车玻璃等领域。
现有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分为单层减反射镀膜玻璃和双层减反射玻璃,而现有的单层减反射镀膜玻璃的透过率瓶颈在94%,而双层减反射玻璃的透过率瓶颈在94.25%,该透过率无法进一步地提升,根本无法满足双玻组件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反射镀膜玻璃的透过率无法进一步地提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反射镀膜玻璃,包括压花玻璃原片、第一增透膜层和第二增透膜层,所述压花玻璃原片具有绒面,所述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小于等于2mm;所述第一增透膜层覆盖于所述绒面上,所述第一增透膜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4~1.5;所述第二增透膜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增透膜层背向所述压花玻璃原片的表面,所述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25~1.28。
可选地,所述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范围为1.6mm~1.8mm。
可选地,所述绒面的粗糙度范围为20um~40um。
可选地,所述绒面的粗糙度范围为25um~35um。
可选地,在60°角度的光泽度仪的检测下,所述绒面的光泽度大于80%。
可选地,所述第一增透膜层的厚度范围为50nm~100nm。
可选地,所述第二增透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00nm~130nm。
可选地,所述第一增透膜层和所述第二增透膜层均为多孔二氧化硅膜层。
可选地,所述压花玻璃原片为超白压花玻璃原片。
本申请提供的减反射镀膜玻璃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减反射镀膜玻璃,由于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小于等于2mm,其厚度较薄,使得压花玻璃原片吸收的光线较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减反射镀膜玻璃的光线透过率;同时,覆盖在压花玻璃原片的第一增透膜层的折射率大于覆盖在第一增透膜层的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这样可以保证有更多的光线穿过第一增透膜层和第二增透膜层,进一步地,提高了减反射镀膜玻璃的透过率,如此便解决了现有的减反射镀膜玻璃透过率无法提高的技术瓶颈,可以满足双玻组件更高的发电效率要求;另外,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较小,也可以大大降低了双玻组件的厚度,顺应了双玻组件的高效化和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玻组件,包括玻璃背板、上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和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片,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均夹设于所述玻璃背板和所述减反射镀膜玻璃之间。
本申请的双玻组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而该减反射镀膜玻璃具有良好的透过率,这样太阳能电池片接受的光线量更大,整个双玻组件的发电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反射镀膜玻璃的截面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玻组件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反射镀膜玻璃与其他常规的减反射镀膜玻璃透过率结果对比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减反射镀膜玻璃 11—压花玻璃原片 12—第一增透膜层
13—第二增透膜层 20—双玻组件 21—太阳能电池片
22—玻璃背板 111—绒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减反射镀膜玻璃10,包括:压花玻璃原片11、第一增透膜层12和第二增透膜层13,压花玻璃原片11具有绒面111,压花玻璃原片11的厚度H1小于等于2mm;第一增透膜层12覆盖于绒面111上,第一增透膜层12的折射率范围为1.4~1.5;其中,第一增透膜层12的折射率可以为1.4、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或者1.5,该折射率的设置,可以保证有更多的光线透过第一增透膜层12,提高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进一步地,第二增透膜层13覆盖于第一增透膜层12背向压花玻璃原片11的表面,第二增透膜层13的折射率范围为1.25~1.28,其中,第二增透膜层13的折射率可以为1.25、1.26、1.27或1.28,这样更多光线穿过第二增透膜层13,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减反射镀膜玻璃10,由于压花玻璃原片11的厚度H1小于等于2mm,其厚度H1较薄,使得压花玻璃原片11吸收的光线较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光线透过率;同时,覆盖在压花玻璃原片11的第一增透膜层12的折射率大于覆盖在第一增透膜层12的第二增透膜层13的折射率,这样可以保证有更多的光线穿过第一增透膜层12和第二增透膜层13,进一步地,提高了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如此便解决了现有的减反射镀膜玻璃透过率无法提高的技术瓶颈,可以满足双玻组件20更高的发电效率要求;另外,压花玻璃原片11的厚度较小,也可以大大降低了双玻组件20的厚度,顺应了双玻组件20的高效化和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本实施例中,压花玻璃原片11的厚度H1可以为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或者1.9mm,该厚度H1设置合适,既可以保证该减反射玻璃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又可以保证该减反射玻璃具有良好的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压花玻璃原片11的厚度范围为1.6mm~1.8mm。
具体地,压花玻璃原片11的厚度H1可以为1.6mm、1.65mm、1.7mm、1.75mm、或者1.8mm,该厚度H1设置合适,既可以保证该减反射玻璃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又可以保证该减反射玻璃具有良好的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绒面111的粗糙度范围为20um~40um。具体地,绒面111的粗糙度可以为20um、22um、24um、26um、28um、30um、32um、34um、36um、38um或者40um,将压花玻璃原片11绒面111的粗糙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绒面111的粗糙度小,这样第一增透膜层12在绒面111上附着的均匀性更好,从而提高第一增透膜层12的透过率,进而使得该减反射玻璃可以获得更好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绒面111的粗糙度范围为25um~35um。具体地,绒面111的粗糙度可以为25um、26um、27um、28um、29um、30um、31um、32um、33um、34um或者35um,将压花玻璃原片11绒面111的粗糙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获得更好的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在60°角度的光泽度仪的检测下,绒面111的光泽度大于80%。具体地,利用60°角度的光泽度仪对绒面111的光泽度进行检测,得到绒面111的光泽度大于80%,而利用光泽度可以定量地分析绒面111的粗糙度,从而保证绒面111的粗糙度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而保证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具有更好的透过率。
本实施例中,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采用更低光吸收率的超薄压花玻璃原片11,同时优化压花玻璃原片11绒面111的粗糙度以及提高绒面111的光泽度,来改善第一增透膜层12的第二增透膜层13的透过率增益,从而有效地提升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第一增透膜层12的厚度范围为50nm~100nm。
具体地,第一增透膜层12的厚度H2可以为50nm、55nm、60nm、65nm、70nm、75nm、80nm、85nm、90nm、95nm或者100nm,第一增透膜层12的厚度H2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保证第一增透膜层12可以稳定粘附在压花玻璃原片11上,也可以避免膜层厚度过厚,而影响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第二增透膜层13的厚度范围为100nm~130nm。具体地,第二增透膜层13的厚度H3可以为100nm、105nm、110nm、115nm、120nm、125nm或者130nm,第二增透膜层13的厚度H3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保证第二增透膜层13可以稳定粘附在第一增透膜层12上,也可以避免膜层厚度过厚,而影响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第一增透膜层12和第二增透膜层13均为多孔二氧化硅膜层。具体地,多孔二氧化硅膜层上存在孔洞,光线可以直接通过孔洞进入到压花玻璃原片11上,如此实现增透的效果,增加了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
进一步地,二氧化硅溶液通过辊涂机涂布在压花玻璃原片11的绒面111上,再经过固化炉固化,以及冷却段的降温后,制得第一增透膜层12;再通过辊涂机把二氧化硅溶液涂布在第一增透膜层12的表面后,经过固化冷却后,得到第二增透膜层13。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压花玻璃原片11为超白压花玻璃原片。超白压花玻璃原片吸收光线较少,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也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上述一种减反射镀膜玻璃10制备方法进行说明,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01:获得所需厚度的压花玻璃原片11,并进行磨边、清洗和干燥;
S02:在压花玻璃原片11的绒面111上进行镀制第一增透膜层12,第一增透膜层12的折射率在1.46左右,膜层H2厚度在90nm,再经过200℃固化,第一增透膜层12的出炉温度为70℃以上,对第一增透膜层12进行膜层的固化,再经过风冷段对第一增透膜层12进行降温,降温后温度低于30℃;
S03:在第一增透膜层12的表面镀制第二增透膜层13,从而形成双层减反射镀膜玻璃10,再经过200℃固化,最后进入钢化炉对双层减反射镀膜玻璃10进行钢化,得到最终的双层减反射镀膜玻璃10产品。
以下再对其压花玻璃原片11的厚度H1为2mm的减反射镀膜玻璃10生产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具体步骤如下:
S01:将所需厚度2mm的压花玻璃原片11经切割成所需尺寸,再经磨边、清洗得到镀膜所需的压花玻璃原片11。
S02:将准备好的压花玻璃原片11经过清洗机清洗干燥进入第一辊涂机镀膜工段,利用第一辊涂机把二氧化硅溶液均匀涂布于压花玻璃原片11的绒面111上,完成第一增透膜层12的镀制后经过传送台进入固化炉,炉体加热设置为200℃,固化20s后出炉,出炉温度为75℃,再经过传送台进入风冷段,出风冷段后第一增透膜层12的温度在28℃;将镀有第一增透膜层12的压花玻璃原片11进入第二辊涂机,在第一增透膜层12的上表面上均匀涂布二氧化硅溶液,形成第二增透膜层13,第一增透膜层12和第二增透膜层13形成双层减反射膜系,如此便完成膜层镀制;然后,再将镀制有双层减反射膜系的压花玻璃原片11经过传送台进入固化炉,炉体加热设置为300℃,以使得双层减反射膜系完全固化,并且与压花玻璃原片11结合牢固,再传送进行钢化炉,钢化炉温度设置为700℃,加热时间120s,这样便完成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制备,最终,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94.45%。
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于工业化生产。
将常规的压花玻璃原片11厚度为3.2mm的单层减反射镀膜玻璃、常规的压花玻璃原片11厚度为3.2mm的双层减反射镀膜玻璃,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花玻璃原片11厚度为2mm的减反射镀膜玻璃10进行透过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结果;由图3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花玻璃原片11厚度为2mm的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远高于常规的减反射镀膜玻璃。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双玻组件20,包括玻璃背板22、上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10和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片21,各太阳能电池片21均夹设于玻璃背板22和减反射镀膜玻璃10之间;其中,太阳能电池片21的相对两侧面均通过胶片粘结在减反射镀膜玻璃10和玻璃背板22上。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双玻组件20,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10,而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具有良好的透过率,这样太阳能电池片21接受的光线量更大,整个双玻组件20的发电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用于制作双玻组件20中后,由于该减反射镀膜玻璃10的透过率较常规单层减反射镀膜玻璃高出0.5%,使得双玻组件20的功率可以平均提高1.5%。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花玻璃原片,具有绒面,所述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小于等于2mm;
第一增透膜层,覆盖于所述绒面上,所述第一增透膜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4~1.5;以及
第二增透膜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增透膜层背向所述压花玻璃原片的表面,所述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25~1.28;
所述绒面的粗糙度范围为20um~40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玻璃原片的厚度范围为1.6mm~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绒面的粗糙度范围为25um~35u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在60°角度的光泽度仪的检测下,所述绒面的光泽度大于80%。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透膜层的厚度范围为50nm~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透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00nm~130n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透膜层和所述第二增透膜层均为多孔二氧化硅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玻璃原片为超白压花玻璃原片。
9.一种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背板、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镀膜玻璃和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片,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均夹设于所述玻璃背板和所述减反射镀膜玻璃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84597.1U CN213680410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84597.1U CN213680410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80410U true CN213680410U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6725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84597.1U Active CN213680410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80410U (zh) |
-
2020
- 2020-07-14 CN CN202021384597.1U patent/CN2136804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98078A (zh) | 镀膜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966603A (zh) | 一种高透光率光伏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 | |
KR101194257B1 (ko) | 광대역 반사방지 다층코팅을 갖는 태양전지용 투명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9180020B (zh) | 可切割增透减反射镀膜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701398B (zh) | 高效率双玻太阳能电池模块 | |
CN201817401U (zh) | 可异地加工的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 |
CN111704370A (zh) | 减反射镀膜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6719957U (zh) | 一种光伏玻璃及光伏组件 | |
CN114436543A (zh) | 一种光伏组件用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789340B (zh) | 一种高强度双层减反膜的制备方法 | |
CN111416022A (zh) | 一种用于制备黑组件太阳能电池正膜的制备方法 | |
CN213680410U (zh) | 双玻组件及其减反射镀膜玻璃 | |
CN103441167B (zh) | 一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2137995U (zh) | 一种透明导电膜玻璃 | |
CN102837467A (zh) | 一种透明导电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093964A (zh) |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9906642U (zh) | 均匀性ag玻璃产品 | |
CN209216996U (zh) | 双面覆膜背板玻璃及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 |
CN212864579U (zh) | 中性色双层减反射镀膜及具有该镀膜的玻璃 | |
CN210103773U (zh) | 一种光学玻璃及电子设备 | |
CN205542823U (zh) | 低工作温度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 |
CN102347378B (zh) | 一种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3071158U (zh) | 太阳能电池的减反膜的镀膜装置 | |
CN110712404A (zh) | 一种可发电防弹玻璃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0620160A (zh) | 玻璃前板、玻璃前板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