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3233U - 灭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灭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3233U
CN213663233U CN202022319528.9U CN202022319528U CN213663233U CN 213663233 U CN213663233 U CN 213663233U CN 202022319528 U CN202022319528 U CN 202022319528U CN 213663233 U CN213663233 U CN 213663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osquito
blades
shell
mosquito erad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195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权
杨广
李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195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3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3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323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4159 priority patent/WO202207850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蚊装置,包括壳体和风扇,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诱捕风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诱捕风道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设置于所述上壳,所述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下壳,所述风扇设于所述上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所述风扇包括回转部、连接环、若干内层扇叶及若干外层扇叶,所述回转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运转的电机,所述连接环围设于所述回转部外侧并与所述回转部同轴设置,所述内层扇叶自所述回转部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所述外层扇叶自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向外延伸。

Description

灭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灭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生活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灭蚊方法,例如蚊香、喷雾剂等灭蚊方法都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因此,利用蚊虫的趋光性灭蚊的物理方法及其对应的产品如灭蚊灯一经使用便广受好评。现有的灭蚊灯是采用特殊频率的光源引诱蚊子,在蚊子被引诱至灭蚊灯顶部的诱捕口位置时,通过风扇的风力将蚊子吸入并电击从而达到灭蚊的效果。然而,现有的灭蚊灯使用的风扇为常规风扇,风力分散,吸力小,灭蚊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灭蚊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蚊装置,包括壳体和风扇,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诱捕风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诱捕风道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设置于所述上壳,所述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下壳,所述风扇设于所述上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所述风扇包括回转部、连接环、若干内层扇叶及若干外层扇叶,所述回转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运转的电机,所述连接环围设于所述回转部外侧并与所述回转部同轴设置,所述内层扇叶自所述回转部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所述外层扇叶自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向外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扇叶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外层扇叶的延伸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扇叶与所述连接环外侧壁的连接面积大于所述内层扇叶与所述连接环内侧壁的连接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外层扇叶分为上、下两层,且上层的所述外层扇叶与下层的所述外层扇叶上下错开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扇叶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外层扇叶的倾斜角度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扇叶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外层扇叶的倾斜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内层扇叶的面积总和与若干所述外层扇叶的面积总和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内层扇叶的面积总和大于若干所述外层扇叶的面积总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部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机,所述壳体内设有内座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卡固于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内座和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方,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伸入所述容纳腔用于安装所述电机,所述内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风扇的收容腔,所述内座的一侧设有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对应所述进风通道设有诱捕口,所述进风通道处设有与所述工作电路电连接的诱捕灯,所述下壳内形成储蚊室,所述下壳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灭蚊装置的底座;和/或
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开关及指示灯,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指示灯分别与所述工作电路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蚊装置,风扇采用内外双层扇叶结构,风扇运转时,内层扇叶产生的内圈风和外层扇叶产生的外圈风相互掺混后,使得风扇最终吹出的风更为集中且均匀,增大吸力,从而更为高效地将蚊虫经由进风通道向下吸入,提高灭蚊装置的灭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灭蚊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灭蚊装置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灭蚊装置的内部结构在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灭蚊装置的内部结构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灭蚊装置的上壳、内部结构及下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灭蚊装置的上壳与下壳在分解状态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灭蚊装置的上壳与下壳扣合在一起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风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蚊装置10,包括壳体12、设置于壳体12内的内座14、风扇16、安装架18、电击网20、固定架22和诱蚊剂24。本实施例中,壳体12整体呈圆筒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2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壳体1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12a和下壳12b,上壳12a与下壳12b呈上下方向排布。壳体12内设有用以诱捕蚊虫的诱捕风道26,诱捕风道26沿壳体12的上下方向延伸,内座14、风扇16、安装架18、电击20、固定架22及诱蚊剂24均位于诱捕风道26内。
上壳12a对应诱捕风道26设有诱捕口2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诱捕口28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壳12a的顶部相对两侧,且两个诱捕口28沿上壳12a径向对称设置形成贯穿上壳12a的贯穿孔,贯穿孔与诱捕风道26连通。下壳12b内形成用于储存蚊虫尸体的储蚊室30。诱捕风道26具有进风通道26a和出风通道26b,进风通道26a设置于上壳12a,出风通道26b设置于下壳12b。
更具体地,进风通道26a处对应诱捕口28设有诱捕灯32,诱捕灯32例如为紫外灯等可以引诱蚊虫的灯体。两个诱捕口28之间的贯穿孔内侧壁上固定设有环形栅格件,诱捕灯32固定设置于环形栅格件上位于两个诱捕口28之间的中央位置,环形栅格件的若干栅格孔形成进风通道26a。且环形栅格件的环绕延伸方向与诱捕口28的环绕方向大致相同,使得诱捕灯32发出的光从两诱捕口28照射而出,增大灭蚊装置10的诱捕面积,能够吸引更多的蚊虫,从而提高灭蚊装置10的灭蚊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诱捕口28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2的其他位置,诱捕口28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于两个。下壳12b的底板设计呈栅格状,防止储蚊室30内的蚊虫尸体从底板掉出,底板的若干栅格孔形成出风通道26b。
内座14固定于上壳12a内,例如,内座14与上壳12a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内座14设有用于收容风扇16的收容腔34,收容腔34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位于诱捕风道26内。风扇16用于产生吸力以将被诱捕灯32引诱至贯穿孔内的蚊虫吸入壳体12内经诱捕风道26进入储蚊室30。
内座14的一侧设有工作电路36和抵推件38,工作电路36通过螺栓固定于上壳12a或者内座14,工作电路36分别与用于驱动风扇16运转的电机和电击网20电连接以为其提供电力,且电击网20设于风扇16下方。工作电路36还连接有控制开关40,控制开关40用于控制工作电路36的连通和断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开关40为微动开关。抵推件38可相对内座14上下移动,当下壳12b安装至上壳12a时,下壳12b推动抵推件38向上移动并触发控制开关40,使得控制开关40闭合以接通工作电路36;当下壳12b与上壳12a分离时,抵推件38向下复位并停止触发控制开关40,使得控制开关40打开以切断工作电路36。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座14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部42,安装部42设有穿孔44,穿孔44沿上下方向延伸。抵推件38包括一体连接的杆部38a和头部38b,杆部38a上套设有弹性件46,弹性件46例如为弹簧。杆部38a可上下移动地穿设于穿孔44,且杆部38a的两端分别伸出于穿孔44的两端外,弹性件46位于安装部42的底端与头部38b的顶端之间,弹性件46对头部38b施加使其向下移动的弹性偏压。控制开关40设置于穿孔44的上方以供杆部38a抵压,从而实现控制开关40的开启和关闭。内座14的侧壁底部对应安装部42的位置设有限位槽48,抵推件38的头部38b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48,也即抵推件38的头部38b可沿限位槽48上下移动,同时,限位槽48可对抵推件38进行限位,防止抵推件38被下壳12b过分推动压坏控制开关40。
安装架18安装于内座14的底部并与下壳12b卡扣固定,安装架18与内座14之间例如为卡扣连接。安装架18对应抵推件38的顶端位置设有容置槽50,抵推件38的头部38b容置于容置槽50,安装架18可起到支撑抵推件38的作用。且抵推件38的头部38b的外侧端凸出于安装架18的外表面以供下壳12b推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壳12a与下壳12b扣合连接。具体来说,上壳12a的底端内侧设有卡槽52,抵推件38的头部38b凸出于安装架18外表面的部分位于卡槽52内,下壳12b的顶端内侧设有凸起54,当下壳12b扣合安装至上壳12a时,凸起54卡入卡槽52并推动抵推件38的头部38b沿卡槽52向上移动,以带动杆部38a向上移动进而触发控制开关40,使得控制开关40闭合以接通工作电路36,此时抵推件38的头部38b的顶端抵靠在限位槽48的顶壁上以对抵推件38进行限位。当用户打开下壳12b时,由于电击网20位于风扇16下方,方便用户清理附着在电击网20上的蚊虫尸体,并且抵推件38在弹性件46的弹性偏压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结束触发控制开关40,切断工作电路,避免用户在清理电击网20时发生触电的危险。
安装架18包括安装座56、环设于安装座56外侧的环体部58及连接于安装座56与环体部58之间的若干连接杆60,连接杆60设有用于安置电击网20的若干槽口62,例如,若干槽口62设置于连接杆60的底部且开口向下,电击网20自下而上安装卡固于槽口62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击网20呈环形盘绕状,若干槽口62以安装座56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布,电击网20的多层盘绕体分别对应卡固于多层槽口62内。电击网20的中心位置形成通孔,电击网20通过通孔环设于安装座56外。
固定架22安装于安装架18的底部且位于电击网20的下方,以用于限制电击网20向下移动,固定架22与安装架18之间例如为卡扣连接或者螺栓连接。具体而言,固定架22包括内环部64、环设于内环部64外侧的外环部66及连接于内环部64与外环部66之间的若干连接筋68。其中,内环部64环设于安装座56外,外环部66与安装架18的环体部58卡扣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若干连接筋68分别与若干连接杆60对齐,且连接筋68位于连接杆60的底部以封住槽口62,避免电击网20向下脱落。
风扇16安装于安装架18的上方,风扇16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腔70,容纳腔70用于容纳驱动风扇16运转的电机(图未示出),电机与工作电路36电连接。安装架18具有安装腔72、分隔部74、进风口76及出风口78,安装腔7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位于诱捕风道26内,诱蚊剂24安装于安装腔72且位于风扇16的下方,诱蚊剂24包括容器及放置于容器内的诱蚊材料,诱蚊材料可以是液态或者固态的,且诱蚊材料具有挥发性,可以散发能够吸引到蚊虫的气味。分隔部74位于容纳腔70与诱蚊剂24之间,用于隔离容纳腔70和诱蚊剂24,避免风扇16在非工作状态时,诱蚊剂24向上散发的香味腐蚀容纳腔70内的电机。进风口76和出风口78分别连通于安装腔72,风扇16产生的风向下吹入进风口76并经由安装腔72自出风口78吹出,以加速带动诱蚊剂24的香味经由出风口78向下散发。
更具体地,安装腔72沿上下方向贯穿安装座56形成,分隔部74设置于安装座56的顶端开口处,分隔部74与连接杆6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分隔部74相对安装架18固定。分隔部74与安装座56的顶端之间形成进风口76,诱蚊剂24与安装座56的底端之间形成出风口78。分隔部74上设有安装柱80,安装柱80例如与分隔部74一体连接,装配时,安装柱80伸入容纳腔70,用于安装驱动风扇16运转的电机。
安装架18与下壳12b卡扣固定,具体而言,环体部58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地间隔设有若干卡块82,下壳12b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若干卡槽84,卡槽84呈L型,包括互相连通并垂直连接的第一槽部84a和第二槽部84b。卡块82的顶端设有卡位,第二槽部84b的顶侧壁上对应设有用以与卡位卡扣配合的凸起。装配时,卡块82沿第一槽部84a向下移动继而沿周向旋转使得卡块82卡入第二槽部84b,此时,凸起卡入卡位,使得卡块82卡固于卡槽84,并可防止安装架18在非外力作用下相对下壳12b转动。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卡位和凸起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互换,例如,在卡块82上设置凸起,在第二槽部84b内设置与凸起卡扣配合的卡位;或者卡块82与第二槽部84b之间设置其他卡扣结构。
诱蚊剂24与安装座56卡扣连接,具体来说,安装座56的底端设有若干扣合臂86,若干扣合臂86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且具有一定弹性,扣合臂86向内延伸并呈钩状,诱蚊剂24的外侧壁上设有台阶87,使得诱蚊剂24的上侧横截面大于下侧横截面。装配时,诱蚊剂24自下而上安装于安装座56,诱蚊剂24的上侧外壁挤压扣合臂86使其向外微移,至台阶87处时,扣合臂86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向内收缩扣合在台阶87上以支撑卡住诱蚊剂24,从而实现诱蚊剂24相对安装座56固定。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56与诱蚊剂24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卡扣结构卡扣连接。
风扇16设于上壳12a内且位于进风通道26a与出风通道26b之间,风扇16包括回转部88、连接环94、若干内层扇叶90及若干外层扇叶92,回转部88为底端开口,回转部88内形成开口向下的容纳腔70,容纳腔70用于容纳驱动风扇16运转的电机。连接环94围设于回转部88外侧并与回转部88同轴设置。其中,若干内层扇叶90沿周向均匀地间隔设于回转部88外侧并与回转部88同轴设置,若干外层扇叶92沿周向均匀地间隔设于连接环94外侧并与回转部88同轴设置。风扇16采用内外双层扇叶结构,风扇16运转时,内层扇叶90产生的内圈风和外层扇叶92产生的外圈风相互掺混后,使得风扇16最终吹出的风更为集中且均匀,增大吸力,从而更为高效地将蚊虫经由进风通道26a向下吸入,提高灭蚊装置10的灭蚊效果。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层扇叶90自回转部88的外侧壁延伸至连接环94的内侧壁,也即内层扇叶90连接在回转部88与连接环94之间,使得连接环94相对回转部88固定,当电机驱动回转部88转动时回转部88带动连接环94随之转动。外层扇叶92自连接环94的外侧壁向外延伸。
在如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若干外层扇叶92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的外层扇叶92的弯曲弧度一致,且上层的外层扇叶92与下层的外层扇叶92错开设置,如此设置可增加外层扇叶92的出风面积,增大外圈风风力。优选地,内层扇叶9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与外层扇叶92的倾斜角度不同。进一步地,内层扇叶9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大于外层扇叶92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内层扇叶90产生的内圈风和外层扇叶92产生的外圈风能够更集中地汇合掺混,以增强内圈风和外圈风的混合效果。
在如图10-11所示的实施例中,若干外层扇叶92为单层扇叶。优选地,内层扇叶90的延伸长度大于外层扇叶92的延伸长度。如此设置,可使得内层扇叶90产生的内圈风主要集中在靠近连接环94的位置,且外层扇叶92产生的外圈风也能够更加靠近连接环94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内圈风与外圈风的混合效果。
由于外层扇叶92的线速度大于内层扇叶90的线速度,外层扇叶92受空气阻力更大,更容易损坏。优选地,外层扇叶92与连接环94外侧壁的连接面积大于内层扇叶90与连接环94内侧壁的连接面积,如此设置可使得外层扇叶92与连接环94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优选地,若干内层扇叶90的面积总和设置为与若干外层扇叶92的面积总和不同。进一步地,若干内层扇叶90的面积总和设置为大于若干外层扇叶92的面积总和,从而使内层扇叶90产生的内圈风的风力大于外层扇叶92产生的外圈风的风力,两种不同风力的风相互掺混,以增强内圈风和外圈风的混合效果。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下壳12b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灭蚊装置10的底座96,底座96可将壳体12支撑在一表面上。壳体12上还设有电源开关98和指示灯100,电源开关98和指示灯100例如设置在上壳12a的诱捕口28的底侧区域,电源开关98和指示灯100分别与工作电路36电连接,电源开关98用于控制灭蚊装置10的启停,指示灯100用于指示灭蚊装置10的工作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开关98和指示灯100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2的其他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蚊装置,在风扇与安装架之间设置分隔部,分隔部可避免风扇在非工作状态时,诱蚊剂散发的香味腐蚀容纳腔中的电机,提高灭蚊装置的使用寿命。风扇工作时产生的风向下吹入进风口中,且经由安装腔自出风口吹出,以加速散发诱蚊剂的香味,从而提高灭蚊装置的诱蚊效果。风扇采用内外双层扇叶结构,风扇运转时,内层扇叶产生的内圈风和外层扇叶产生的外圈风相互掺混后,使得风扇最终吹出的风更为集中且均匀,增大吸力,从而更为高效地将蚊虫经由进风通道向下吸入,提高灭蚊装置的灭蚊效果。当用户打开下壳时,由于电击网位于风扇下方,方便用户清理附着在电击网上的蚊虫尸体,并且抵推件在弹性件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结束触发控制开关,切断工作电路,避免用户在清理电击网时发生触电的危险。本实用新型的灭蚊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风扇,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诱捕风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诱捕风道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设置于所述上壳,所述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下壳,所述风扇设于所述上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所述风扇包括回转部、连接环、若干内层扇叶及若干外层扇叶,所述回转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运转的电机,所述连接环围设于所述回转部外侧并与所述回转部同轴设置,所述内层扇叶自所述回转部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所述外层扇叶自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向外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扇叶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外层扇叶的延伸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扇叶与所述连接环外侧壁的连接面积大于所述内层扇叶与所述连接环内侧壁的连接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外层扇叶分为上、下两层,且上层的所述外层扇叶与下层的所述外层扇叶上下错开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扇叶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外层扇叶的倾斜角度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扇叶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外层扇叶的倾斜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内层扇叶的面积总和与若干所述外层扇叶的面积总和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内层扇叶的面积总和大于若干所述外层扇叶的面积总和。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机,所述壳体内设有内座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卡固于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内座和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方,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伸入所述容纳腔用于安装所述电机,所述内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风扇的收容腔,所述内座的一侧设有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对应所述进风通道设有诱捕口,所述进风通道处设有与所述工作电路电连接的诱捕灯,所述下壳内形成储蚊室,所述下壳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灭蚊装置的底座;和/或
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开关及指示灯,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指示灯分别与所述工作电路电连接。
CN202022319528.9U 2020-10-16 2020-10-16 灭蚊装置 Active CN213663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9528.9U CN213663233U (zh) 2020-10-16 2020-10-16 灭蚊装置
PCT/CN2021/124159 WO2022078507A1 (zh) 2020-10-16 2021-10-15 灭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19528.9U CN213663233U (zh) 2020-10-16 2020-10-16 灭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3233U true CN213663233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5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19528.9U Active CN213663233U (zh) 2020-10-16 2020-10-16 灭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32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507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灭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507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灭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2971B2 (en) Slim insect trap using UV LED
US5205064A (en) Device for attracting and destroying insects
KR100810051B1 (ko) 휴대용 해충 퇴치기
KR100632277B1 (ko) 포충기
KR101349733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KR101123248B1 (ko) 해충 박멸장치
CA2543218A1 (en) Bug-vac light
KR101854414B1 (ko) 해충 유인형 포충기
CN213663233U (zh) 灭蚊装置
CN213663232U (zh) 灭蚊装置
CN213663231U (zh) 灭蚊装置
WO2022078507A1 (zh) 灭蚊装置
KR100538043B1 (ko) 전자 포충기
KR200402319Y1 (ko) 흡입식 포충기
CN213663234U (zh) 灭蚊装置
KR100976119B1 (ko) 해충퇴치장치
CA2773657C (en) Flying insect trap
KR100863352B1 (ko) 해충을 유인하는 축사용 송풍기
KR200467175Y1 (ko) 선풍기를 이용한 해충 퇴치기
CN214385682U (zh) 灭蚊装置
KR100632278B1 (ko) 포충기
KR100537635B1 (ko) 해충 포집장치
KR20100079275A (ko) 살충기
WO2001001768A1 (en) Lamp with insect catcher
KR200221518Y1 (ko) 해충 제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