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2109U -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2109U
CN213662109U CN202022473203.6U CN202022473203U CN213662109U CN 213662109 U CN213662109 U CN 213662109U CN 202022473203 U CN202022473203 U CN 202022473203U CN 213662109 U CN213662109 U CN 213662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ver plate
groove
plat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732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732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2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2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2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测试机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盖板、与所述上盖板相对的下盖板、设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安装柱,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上隐藏槽,所述下盖板上朝向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下隐藏槽,所述上隐藏槽和所述下隐藏槽内具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柱锁定的锁定件。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上隐藏槽和下隐藏槽将锁定件隐藏,实现了壳体外表面无装配孔和装配痕迹,壳体外表平整且美观,同时不易发生装配孔和装配件被损坏会锈蚀、刮伤桌面或工作人员的情况。

Description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测试装置用于对一种或多种部件进行检测,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机箱和设在测试机箱内的电路组件,机箱上具有接口,待测件通过接口接通机箱内的电路组件。为了避免外部干扰,测试装置整体封闭,但外壳组装完成后,通常在外壳上具有多个裸露的安装孔、螺钉或螺母,不仅外形不够美观,同时裸露的螺钉和螺母容易刮伤桌面或工作人员,长时间使用后,裸露的安装部件或安装孔中容易堆积污物,难以清理或导致螺钉螺母锈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测试机箱,测试机箱壳体外表平整且美观,无装配孔和装配痕迹,同时不易发生装配孔和装配件被损坏会锈蚀、刮伤桌面或工作人员等情况。
一种测试机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盖板、与所述上盖板相对的下盖板、设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安装柱,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上隐藏槽,所述下盖板上朝向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下隐藏槽,所述上隐藏槽和所述下隐藏槽内具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柱锁定的锁定件。
上述测试机箱,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上隐藏槽和下隐藏槽将锁定件隐藏,实现了壳体外表面无装配孔和装配痕迹,壳体外表平整且美观,同时不易发生装配孔和装配件被损坏会锈蚀、刮伤桌面或工作人员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隐藏槽内包括:上固定位、上插入位、连接在所述上固定位和所述上插入位之间的上滑动部,所述锁定件自所述上插入位通过所述上滑动部进入所述上固定位内,所述锁定件于所述上固定位内与所述安装柱锁定。体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侧板通过安装柱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隐藏锁定件的设置,实现了壳体外表面无装配孔和装配痕迹,壳体外表平整且美观,同时不易发生装配孔和装配件被损坏会锈蚀等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位上开设限位槽,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部。限位槽和限位部的设置可以避免异型螺栓在上固定位内转动,方便上盖板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呈多边形设置,所述安装柱的数量与所述侧板的数量相同,任意一个安装柱在朝向相邻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安装槽,相邻两个安装柱的滑动安装槽相对,形成供所述侧板插入的安装轨道。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包括上述测试机箱和电路组件,各所述侧板围成壳体的内部空间,测试装置还包括:
电路组件,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设有散热风扇,其他侧板中至少三个上开设有散热孔。在散热风扇开启时,外部空气从第一板体的散热孔以及两个侧板的侧板散热孔,形成三个风道,三个风道的风汇集至第二板体出流出,多个风道对壳体内的电路组件进行降温,大大提升了降温效率和降温效果,延长电路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源模块和电路板模块,所述电路板模块横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风扇之间形成走风通道,所述走风通道位于所述电路板模块的一侧。电路板模块横置在壳体内,走风通道内的气流从第一板体流向第二板体时,通过电路板模块的上方或者下方,对电路板模块进行降温,电路板模块横置不会阻挡气流流动,保证降温的顺利进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形成有四个,任意两个相邻的侧板相互垂直,开设有侧板散热孔的侧板与所述电路板模块垂直。电路板模块横置,则竖直设置的侧板上开设侧板散热孔,若水平设置的上下两个侧板上开设侧板散热孔,则电路板模块会阻挡气流通过,导致风道无法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模块包括:电路板、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核心板,所述壳体内设有核心散热件,所述核心散热件的散热口朝向所述核心板。散热风扇运行时,三个风道的气流从电路板下方流过,难以对电路板上方的核心板进行降温,核心板发热量较大,如果不能及时降温,会影响测试效果以及元件寿命。核心散热件安装在壳体内,且核心散热件的散热口朝向核心板,用于向核心板吹出气流,对核心板进行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核心散热件包括:风扇和导流件,所述风扇设在所述导流件内,所述散热口设在所述导流件上。导流件用于将风扇输出的风引导至散热口出输出,将风扇输出的风力集中输出,引导散热风向,提升风扇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核心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散热口吹出的气流进入所述间隙中。散热口吹出的气流穿过间隙,通过核心板下侧和电路板下侧,同时对核心板和电路板的上侧进行降温,进一步提升了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测试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上盖板和下盖板与安装柱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图2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安装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上隐藏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异型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电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电路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风扇和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电路板背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壳体;110、第一板体;120、第二板体;130、侧边板;140、上盖板;141、上固定位;142、上插入位;143、上滑动部;144、限位槽;150、下盖板;151、通槽;111、散热孔;121、散热风扇;131、侧板散热孔;200、电源模块;210、电源电路板;211、电路板本体;212、主板连接口;213、外接电源口;214、处理模块;、电路板模块;310、电路板;311、主板;312、支撑板;313、电源板;320、核心板;400、风扇;410、导流件500、电路板散热组件;510、散热鳍片510;520、电路板风扇;600、安装柱;610、安装槽;620、装配槽;630、滑动安装槽;640、安装部;700、异型螺柱;710、限位部;800、内六角沉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涉及了一种测试机箱,为测试装置的机壳,包括壳体100,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上盖板140、与上盖板140相对的下盖板150、连接在上盖板140与下盖板150之间的多个侧板。侧板包括:第一板体110、与第一板体110相对的第二板体120,连接在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之间的若干个侧边板130,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和多个侧边板130围成壳体100的内部空间,电路组件设在壳体100的内部空间中,电路组件用进行检测工作。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为长方体型设置,侧边板130形成有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侧边板130可以形成有多个,侧边板130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壳体100的各个板体由铝合金制成,质量较轻且具有出色的耐腐蚀能力;本申请的壳体100还采用了外表面无孔设计,壳体100整体外形平整美观。其中结合图1、图2和图3,第一板体110和侧边板130、第二板体120和侧边板130之间通过安装柱600连接,各安装柱600表面均呈弧形,四个安装柱600将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和两个侧边板130连接,且安装柱600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或侧边板130的连接方式为卡接或滑动连接,安装柱600朝向相邻安装柱600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安装槽630,相邻两个安装柱600的滑动安装槽630相对,形成供侧板插入的安装轨道。本实施例中安装柱600和侧板均设有四个,结合图1与图4,其每个安装柱600上均开设有两个滑动安装槽630,且两个滑动安装槽630的深度方向相互垂直,安装侧板时,可以将侧板从两个安装柱600上方插入,使侧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安装槽630对齐后向下插入,进入安装轨道,实现侧板的插接安装,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安装柱600在侧板内侧凸起有安装部,侧边板130与安装部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连接,使螺栓隐藏在壳体100内,使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侧边板130和安装柱600的表面均平整,无装配孔或装配痕迹。上盖板140和下盖板150分别与四个安装柱600可拆卸连接,其中,上盖板140朝向安装柱600的一侧,即底面上开设有上隐藏槽,上隐藏槽未贯穿上盖板140,上隐藏槽用于安装锁定件,锁定件安装在上隐藏槽中,与上盖板140下方的安装柱600连接,下盖板150朝向安装柱600的一侧,即上表面上开设有下隐藏槽,锁定件安装在下隐藏槽中,与下盖板150上方的安装柱600连接。壳体100的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和侧边板130通过安装柱600连接,上盖板140和下盖板150隐藏锁定件的设置,实现了壳体100外表面无装配孔和装配痕迹,壳体100外表平整且美观,同时不易发生装配孔和装配件被损坏会锈蚀等情况。
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上隐藏槽包括:上固定位141、上插入位142,连接在上固定位141和上插入位142的上滑动部143,固定件从上插入位142进入上隐藏槽,自上插入位142通过上滑动部143进入上固定位141内,并在上固定位141内与安装柱600锁定,其中,上插入位142的开口尺寸大于上固定位141,上插入位142的开口尺寸较大可以保证固定件的顺利插入,上固定位141的开口尺寸较小可以避免固定件从上固定位141中脱离,安装柱600在与上固定位141对应的位置设有上安装槽610,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为异型螺柱700,异型螺柱700插入上安装槽610内,上安装槽610的另一侧设有内六角沉头螺栓800,内六角沉头螺栓800进入安装槽610内与异型螺柱700锁紧配合。下隐藏槽与上隐藏槽的结构相同,包括:下固定位、下插入位和连接在下固定位和下插入位的下滑动部,异型螺柱700从下插入位通过下滑动部滑至下固定位处,安装柱600与下固定位对应的位置设有下安装槽610,异型螺柱700进入下安装槽610内与内六角沉头螺栓800锁定连接。其中,安装柱600中具有设置内六角沉头螺栓800的装配槽,装配槽贯穿安装柱600,在安装上盖板140或下盖板150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工具进入装配槽,将内六角沉头螺栓800锁紧,工具可以为六角扳手或六角螺丝刀等,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实际安装过程中,安装上盖板140时,工作人员使用工具进入与上固定位141对应的装配槽中,工具从安装柱600下方进入;安装下盖板150时,工作人员使用工具进入与下固定位对应的装配槽中,工具从安装柱600上方进入。上盖板140和下盖板150分别安装,如先安装下盖板150,后安装上盖板140,则先安装的下盖板150会将安装柱600的底部封堵,导致无法进行上盖板140的安装。有鉴于此,上盖板140或下盖板150其中一只上开设有通槽151,通槽151可以供工具进入进行另一盖板的安装,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下盖板150上开设通槽151,通槽151与上固定位141相对应,安装上盖板140和下盖板150时,首先进行下盖板150的安装,然后进行四个侧板的安装,最后再进行上盖板140的安装,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盖板140和下盖板150卡接,无需固定件进行装配,无装配痕迹,进行上盖板140的安装时可以使用工具穿过下盖板150的通槽151进入装配槽内完成上盖板140的安装。壳体100放置在桌面上时,下盖板150被隐藏,不会将通槽151裸露,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值得注意的是,图5和图6所示,上固定位141上还开设有限位槽144,锁定件,即异型螺柱700上设有与限位槽144配合的限位部710,异型螺柱700在进入上固定位141时与限位槽144配合,限位槽144和限位部710的设置可以避免异型螺栓在上固定位141内转动,方便上盖板140的安装。下固定位上也可以开设限位槽144,大体结构与上固定位141的限位槽144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做赘述。
在进行壳体100装配时,首先将电路组件在下盖板150上安装,再用销钉在下盖板150上定位四个安装柱600,用沉头螺栓将安装柱600锁定在下盖板150上;然后将侧边板130、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安装在安装柱600之间,沿着两个安装柱600的滑动安装槽630插入安装到两个安装柱600之间,最后安装上盖板140。在壳体100的外表面涂漆,增加测试机箱整体的美观性,避免表面,摩擦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如第一实施例中的测试机箱和设在测试机箱内的电路组件,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为高清屏幕检查机,电路组件用于进行屏幕测试,当然测试准装置也可以进行其他类型的测试,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其中之一上设有散热风扇121,其中另一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1,第一板体110上具有多个连接口,屏幕的接线通过第一板体110上的连接口与电路组件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120上设置散热风扇121,第一板体110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11,散热风扇121开启时,空气从第一板体110的散热孔111进入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再通过散热风扇121从第二板体120中流出,形成走风通道,走风通道的气流对内部空间中的电路组件进行降温。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支架内的两个侧边板130中的上开设有散热孔,侧边板130上开设的散热孔为侧板散热孔131,在散热风扇121开启时,外部空气从第一板体110的散热孔111以及两个侧边板130的侧板散热孔131,形成三个风道,三个风道的风汇集通过第二板体120的散热风扇121流出壳体100外,多个风道对壳体100内的电路组件进行降温,大大提升了降温效率和降温效果,延长电路组件的使用寿命。在侧边板130的数量大于二时,至少有两个侧边板130上开设有侧板散热孔131。
结合图1、图7和图8,其中电路组件包括电源模块200和电路板模块,电源模块200设在电路板模块的下方,用于向电路板模块供电,电路板模块横置在壳体100内,走风通道内的气流从第一板体110流向第二板体120时,通过电路板模块的上方或者下方,对电路板模块进行降温,电路板模块横置不会阻挡气流流动,保证降温的顺利进行。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呈长方体设置,侧边板130形成有四个,任意两个相邻的侧边板130相互垂直。电路板模块横置,则竖直设置的侧边板130上开设侧板散热孔131,若水平设置的上下两个侧边板130上开设侧板散热孔131,则电路板模块会阻挡气流通过,导致风道无法形成。故本实施例中开设侧板散热孔131的侧边板130与电路板模块垂直,为左右两个侧边板130。电源模块200安装在壳体100的底板上,三个风道的气流均穿过电路板模块和电源模块200之间,对电源模块200和电路板模块进行降温。其中侧板散热孔131靠近第一板体110设置,远离第二板体120,以延长风道的长度,增大降温面积,提升降温的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电路板模块包括:电路板310、设在电路板310上的核心板320,核心板320的体积小于电路板310,且设在电路板310上方,电路板310与电源模块200连接,横置在壳体100中,电路板310具体包括:主板311和设在主板311下方的支撑板312,支撑板312上设置有接电源板313和固定板,固定件用于与壳体100的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将电路板310安装在壳体100中。电源板313设支撑板312的底部,与下方的电源模块200插接,实现电连接。
如图1、图7图8所示,电源模块200具体包括:电源预处理模块214和电源电路板210,电源预处理模块214与电源电路板210电连接,其中电源电路板210设在电路板310下方,电源预处理模块214接通外部电源,将外部电源的220V交流电转化为24V直流电,电源电路板210模块再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电源电路板210包括:电路板本体211、设在电路板本体211中部的处理模块214、设在电路板本体211一侧的外接电源口213、设在电路板本体211另一侧的主板311连接口212,其中处理模块214对来自电源处理模块214的电流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电流通过外接电源口213输出,外接电源口213与待测屏幕连接,为待测屏幕提供电力。主板311连接口212与支撑板312上的电源板313插接连接,将电力输送给电路板310和核心板320。电路板310和核心板320提供驱动信号将待测屏幕点亮,对屏幕画质进行检测和修复工作。
核心板320的体积较小,且设在电路板310上方,散热风扇121运行时,三个风道的气流从电路板310下方流过,难以对电路板310上方的核心板320进行降温,核心板320发热量较大,如果不能及时降温,会影响测试效果以及元件寿命。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内设有核心散热件,核心散热件安装在壳体100内,且核心散热件的散热口朝向核心板320,用于向核心板320吹出气流,对核心板320进行降温。结合图8与图9,核心散热件包括:风扇400和导流件410,风扇400安装在导流件410内,散热口开设在导流件410上,导流件410用于将风扇400输出的风引导至散热口出输出,其中风扇400输出的气流如图9中箭头所示,将风扇400输出的风力集中输出,引导散热风向,提升风扇400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的风扇400为涡扇,涡扇的动力较强,可以稳定输出较大的散热风力,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当然,风扇40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风扇,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结合图2与图9,上盖板140和下盖板150彼此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导流件410安装在下盖板150上,并在竖直方向上向上延伸,导流件410上设有一安装腔,风扇400安装在安装腔内,导流件410在安装腔上方形成一弧形的引导部,散热口开设在引导部上并朝向核心板320,安装腔的底部和侧边密封,仅与引导部连通,使风扇400吹出的气流稳定地通过引导部的引导从散热口吹出,对核心板320进行降温。其中核心板320与电路板310之间具有多个安装柱,使核心板320与电路板310之间形成一间隙,便于核心板320和电路板310的散热,散热口吹出的气流穿过间隙,通过核心板320下侧和电路板310下侧,同时对核心板320和电路板310的上侧进行降温,进一步提升了降温效率。对核心板320进降温的气流通过间隙后,朝第二板体120的方向流动,通过散热风扇121输出壳体100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和图10所示,电路板310背离核心板320的一侧,即电路板310的底部一侧安装有电路板散热组件500。具体地,电路板散热组件500安装在电路板310中支撑板312的下方,电路板散热组件500包括:安装在支撑板312上的散热鳍片510、安装在支撑板312上的电路板风扇520,其中散热鳍片510围成一矩形,电路板风扇520设在散热鳍片510围成的矩形中,电路板310的热量传递到散热鳍片510上,电路板风扇520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下,将散热鳍片510上的热量向下吹动至电路板310与电源模块200之间,走风通道中的气流以及侧边板130与第二板体120之间的气流可以将热量带走从散热风扇121中运出壳体100外,提升电路板310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的测试装置,通过第一板体110和两个侧边板130上均开设散热孔位,增加了散热风道和散热气流的流通,大大提升了电路板310组件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通过风扇400和导流件410的设置,对发热量较大的核心板320单独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延长了核心板320的寿命,保证电路组件的工作效率,同时在电路板310下方设置电路板散热组件500,将电路板310的热量输出至走风通道中,进一步提升了电路板310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盖板、与所述上盖板相对的下盖板、设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安装柱,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上隐藏槽,所述下盖板上朝向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下隐藏槽,所述上隐藏槽和所述下隐藏槽内具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柱锁定的锁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隐藏槽内包括:上固定位、上插入位、连接在所述上固定位和所述上插入位之间的上滑动部,所述锁定件自所述上插入位通过所述上滑动部进入所述上固定位内,所述锁定件于所述上固定位内与所述安装柱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位上开设限位槽,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多边形设置,所述安装柱的数量与所述侧板的数量相同,任意一个安装柱在朝向相邻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滑动安装槽,相邻两个安装柱的滑动安装槽相对,形成供所述侧板插入的安装轨道。
5.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试机箱和电路组件,其中,各所述侧板围成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电路组件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设有散热风扇,其他侧板中至少三个上开设有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源模块和电路板模块,所述电路板模块横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风扇之间形成走风通道,所述走风通道位于所述电路板模块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形成有四个,任意两个相邻的侧板相互垂直,开设有侧板散热孔的侧板与所述电路板模块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模块包括:电路板、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核心板,所述壳体内设有核心散热件,所述核心散热件的散热口朝向所述核心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散热件包括:风扇和导流件,所述风扇设在所述导流件内,所述散热口设在所述导流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散热口吹出的气流进入所述间隙中。
CN202022473203.6U 2020-10-30 2020-10-30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Active CN213662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73203.6U CN213662109U (zh) 2020-10-30 2020-10-30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73203.6U CN213662109U (zh) 2020-10-30 2020-10-30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2109U true CN213662109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705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73203.6U Active CN213662109U (zh) 2020-10-30 2020-10-30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2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0381B2 (en) Inverter with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rranged in a sealed housing
CN211790633U (zh) 一种快速组装式母线槽
CN213662109U (zh) 测试机箱和测试装置
WO2023016253A1 (zh) 接线座、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4959305U (zh) 一种挂壁式逆变器结构备电储能柜
JP6537700B2 (ja) 電装品モジュール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3937052U (zh) 一种电力计量箱进出表配线装置
JP201914388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10430701B (zh) 压缩机电机变频控制器
CN109089403B (zh) 一种励磁整流柜散热结构
CN219611070U (zh) 一种整体式测控柜
CN207560596U (zh) 一种工业散热、防尘、防潮插箱
CN206848387U (zh) 一种svg模组功率试验装置
CN22006321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仪表
CN2167007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风冷散热电机控制器
CN218443480U (zh) 一种带有防冲击效果的油气冷却器
CN217884325U (zh) 一种精准制冷送风装置
CN219329686U (zh) 一种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装置外壳
CN220066481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0201179U (zh) 一种新型高性能配电柜
CN21558000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孔防尘功能的中置式开关柜
CN218649092U (zh) 一种用于气体灭火的控制器电源盒
CN211063129U (zh) 一种隔离式配电箱
JP201914387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9555009U (zh) 一种物联网网络信息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