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0425U -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0425U
CN213660425U CN202022261614.9U CN202022261614U CN213660425U CN 213660425 U CN213660425 U CN 213660425U CN 202022261614 U CN202022261614 U CN 202022261614U CN 213660425 U CN213660425 U CN 213660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grid line
unit
front electrode
conn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616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强
李懋鸿
徐宏正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616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0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0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0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包括主栅线、与主栅线垂直的副栅线和设于主栅线上的焊盘;副栅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焊盘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焊盘内的第一连接单元和靠近副栅线的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焊盘的长度,第二连接单元靠近第一连接单元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线一端的宽度。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多主栅电池。实施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副栅线与主栅线、焊盘之间的搭接偏移概率,提升多主栅电池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背景技术
多主栅技术是指将现有的5主栅提升至10~20条主栅,其主栅线比较密集、电池片遮光面积小,可以显著降低银浆耗量和电池总串联电阻,并通过增加入射光线来提高电池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多主栅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多主栅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一般包括主栅线、副栅线和设在主栅线上的焊盘,焊盘永远实现焊带焊接和电池串联。在采用多主栅技术后,可将副栅线的宽度由60μm降低至15~20μm,节省了银浆,同时缩短了副栅线上电流的传输路径,降低了副栅功率损耗,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然而,也正是由于副栅线的宽度大幅降低,导致主栅与副栅、焊盘与副栅之间的偏移增大。
另一方面,分步印刷技术是太阳能电池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其采用不同浆料、网版分别对主栅线和副栅线进行印刷,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升转化效率的目的。而采用分布印刷时,必然需要设计一种搭接方式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搭接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分步印刷的质量。而采用多主栅技术以后,栅线尺寸进一步变小,电极搭接偏移成为了影响太阳能电池良率的主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可有效降低搭接偏移概率,提升多主栅电池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主栅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包括主栅线、与所述主栅线垂直的副栅线和设于所述主栅线上的焊盘;
所述副栅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焊盘内的第一连接单元和靠近所述副栅线的第二连接单元;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焊盘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所述副栅线一端的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焊盘两侧设有搭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一侧与所述搭接单元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副栅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焊盘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为50~30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搭接单元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一侧至所述副栅线一侧逐渐减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矩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长方形,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等腰梯形;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长边的宽度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长边的宽度为80~200μm,高为300~100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栅线和所述副栅线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贯穿所述主栅线。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多主栅电池,其包括上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包括主栅线、副栅线和焊盘;其中,副栅线与焊盘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焊盘内的第一连接单元和靠近所述副栅线的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焊盘的长度。上述结构的第一连接部部分或全部贯穿焊盘,由于焊盘尺寸较大,因此大幅度降低了搭接偏移的概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主栅线与副栅线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完全贯穿主栅线,有效降低了副栅线与主栅线的搭接偏移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适用于分布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包括设置在硅片1表面的主栅线2、副栅线3、焊盘4、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主栅线2和副栅线3相互垂直设置,焊盘4沿主栅线2长度方向设置,主栅线2与副栅线3通过第二连接部6实现电连接,副栅线3和焊盘4通过第一连接部5实现电连接。
第一连接部5包括第一连接单元51和第二连接单元52。其中,第一连接单元51设置在焊盘4内,第二连接单元52靠近副栅线3设置。由于焊盘4尺寸较大,将第一连接单元51设置在焊盘4内,可大幅度降低搭接偏移的概率。
具体的,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连接单元51完全贯穿焊盘4,即第一连接单元51的长度l与焊盘4的长度L相同。此种结构的第一连接部5可更有效地改善搭接偏移效果。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之中,第一连接单元51部分贯穿焊盘4,即第一连接单元51的长度l小于焊盘4的长度L。这种结构的第一连接部5不仅可降低偏移概率,也可确保焊接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焊盘4内设置第一连接单元51会增加焊盘4本身的厚度(或高度),容易引起焊接不牢固,导致组件焊接失效;而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51采用部分贯穿结构,不仅可以改善搭接偏移,也可满足焊接需求,综合效果良好。
更具体的,当采用部分贯穿的结构时,第一连接单元51的长度l为50~300μm。当其长度<50μm时,其与焊盘的搭接稳定性差,难以有效改善横向的搭接偏移;当其长度>300μm时,对焊接影响大。优选的,第一连接单元51的长度l为200~300μm。
进一步的,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之中,焊盘4的两侧设有搭接单元41,第二连接单元52一端与搭接单元41连接,另一端与副栅线3连接。并且,搭接单元41的宽度w1大于第二连接单元52的最大宽度w2。采用此种结构,可有效降低横向偏移的概率。
当采用此结构时,第一连接单元51部分贯穿焊盘4。具体的,第一连接单元51的长度l为50~300μm。优选的,第一连接单元51的长度l为50~150μm。在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后,可有效降低焊盘4内第一连接单元51的长度,从而提升焊盘4焊接时的连接稳固性。
其中,第一连接单元51的形状为矩形或椭圆形,但不限于此。优选的,第一连接单元51的形状为长方形,其方便印刷,且可一定程度上节省浆料。第二连接单元52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梯形,但不限于此。优选的,第二连接单元52为等腰梯形,其方便印刷。搭接单元41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但不限于此。优选的,搭接单元41的形状为矩形。
第二连接单元52靠近第一连接单元51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线3一端的宽度。此种结构的第二连接单元52可确保第一连接单元51、第二连接单元52、副栅线3连接稳固,降低偏移概率。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单元52的宽度由第一连接单元51一侧至靠近副栅线3一侧逐渐减小。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连接单元51为长方形,第二连接单元52为等腰梯形。第二连接单元52的长边(等腰梯形的长边)宽度w2(与第一连接单元51的宽度w3(长方形的宽度)相等。具体的,第二连接单元52的长边的宽度w2为80~200μm,高h为300~1000μm;优选的,第二连接单元52的长边的宽度w2为100~150μm,高h为400~600μm。
优选的,当在焊盘4两侧设置搭接单元41时,搭接单元41采用矩形结构,第二连接单元52采用等腰梯形结构,第二连接单元52的长边的宽度w2小于搭接单元41的宽度w1。采用此结构时,第二连接单元52、第一单元51与搭接单元41三者的中轴线重合。
具体的,主栅线2与副栅线3通过第二连接部6实现电连接。第二连接部6完全贯穿主栅线2。采用上述结构后,无论网版如何形变、机台精度如何变化,都不会存在大姐偏移问题。具体的,第二连接部6贯穿主栅线2的部分呈矩形形状,位于主栅线2外部的呈等腰梯形形状,且其等腰梯形的长边位于主栅线2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连接部6的形状不限于此,亦可为椭圆形、圆形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之中,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的印刷工艺为:先将主栅线2和焊盘4一次印刷至硅片1,然后将副栅线3、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印刷至硅片1,使得副栅线3与主栅线2、焊盘4形成稳固的搭接。
相应的,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主栅电池,其包括上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电极。其副栅线、主栅线、焊盘之间的偏移概率小,强化了三者的连接效果,提升了印刷质量,提升了电池的外观质量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包括主栅线、副栅线和焊盘;其中,副栅线与焊盘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焊盘内的第一连接单元和靠近所述副栅线的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焊盘的长度。上述结构的第一连接部部分或全部贯穿焊盘,由于焊盘尺寸较大,因此大幅度降低了搭接偏移的概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主栅线与副栅线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完全贯穿主栅线,有效降低了副栅线与主栅线的搭接偏移概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栅线、与所述主栅线垂直的副栅线和设于所述主栅线上的焊盘;
所述副栅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焊盘内的第一连接单元和靠近所述副栅线的第二连接单元;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焊盘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所述副栅线一端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两侧设有搭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一侧与所述搭接单元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副栅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焊盘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为50~300μ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单元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一侧至所述副栅线一侧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矩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圆形、椭圆形或梯形。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长方形,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等腰梯形;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长边的宽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长边的宽度为80~200μm,高为300~1000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栅线和所述副栅线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贯穿所述主栅线。
10.一种多主栅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
CN202022261614.9U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Active CN213660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1614.9U CN213660425U (zh)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1614.9U CN213660425U (zh)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0425U true CN213660425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700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61614.9U Active CN213660425U (zh) 2020-10-12 2020-10-12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04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0523A (zh) * 2022-06-29 2022-09-06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US11764313B2 (en) 2021-08-27 2023-09-19 Shanghai Jinko Green Energy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hotovoltaic solar cell,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64313B2 (en) 2021-08-27 2023-09-19 Shanghai Jinko Green Energy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hotovoltaic solar cell,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115020523A (zh) * 2022-06-29 2022-09-06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5020523B (zh) * 2022-06-29 2023-09-12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60425U (zh) 适用于分步印刷的多主栅电池正面电极及多主栅电池
CN207338394U (zh) 一种新型的多主栅电池片背面电极结构
CN207068875U (zh) 一种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CN112420853B (zh) 多主栅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
CN21345975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栅线结构、光伏组件
CN108717950B (zh) 一种防断栅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电池组件
CN210805806U (zh) 一种可靠性高的多主栅单晶高效电池印刷网版
CN10856529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图形分步印刷工艺及其图形结构
CN211828804U (zh) 太阳能电池、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10123741U (zh) 多主栅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
CN210123736U (zh) 多主栅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
CN21236597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CN113690333B (zh) 太阳能电池、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14984058U (zh) 一种无主栅太阳能电池印刷网版图形结构
CN20806206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分步印刷工艺图形结构
CN213988898U (zh) 一种节约银浆耗量的电池电极
CN203521446U (zh) 双面电极太阳能电池片smt贴片用极片
CN206471338U (zh) 可切割太阳能无主栅线晶硅电池片
CN210897297U (zh) 太阳能电池
CN21345975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
CN210349848U (zh) 一种防断栅光伏电池片
CN114823961A (zh) 光伏组件结构
CN202534657U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
CN208460772U (zh) 一种多主栅太阳电池背电极结构
CN209561424U (zh) 一种正面无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