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5358U -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5358U
CN213645358U CN202021880010.6U CN202021880010U CN213645358U CN 213645358 U CN213645358 U CN 213645358U CN 202021880010 U CN202021880010 U CN 202021880010U CN 213645358 U CN213645358 U CN 213645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oxidant
purification
steam
construc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00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德超
张璐
孙营军
刘珂
邵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yi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yi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yi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yi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800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5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5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5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土壤修复系统包括蒸气发生装置,用于存储氧化剂的存储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接的预热室、混合室和注入井管的集成式注入井。来自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一路蒸气在预热室与来自存储装置的氧化剂换热,预热后的氧化剂在混合室内与第二路蒸气混合后经由注入井管进入土壤;抽提井布置于施工区域内;喷射泵带有与抽提井连通的污染物吸入口,第三路蒸气进入喷射泵并作为喷射泵的动力介质;后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喷射泵的排出物。本申请提供的土壤修复系统,能够减少污染土壤散发的恶臭气味,方便后续异位修复。

Description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物是能够对土壤环境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损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可划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酚类物质、氰化物、石油类物质、多环芳烃等,其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等难降解物质容易积累并造成危害。
热脱附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属于物理修复技术范畴。常用的原位热脱附技术有:电阻热脱附、热传导热脱附及蒸汽热脱附技术。蒸汽热脱附技术(SteamEnhanced Extraction,SEE)通过向土壤中注入蒸汽,加热土壤,使土壤中半挥发性和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分离、挥发出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蒸汽热脱附技术一般适用于渗透系数大于10-4m/s的土壤,对存在地下水且渗透速度较快的土壤环境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但鲜见在治理有机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实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系统,能够减少污染土壤散发的恶臭气味,方便后续异位修复。
本申请提供的土壤修复系统,包括:
蒸气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蒸气;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氧化剂;
集成式注入井,布置在施工区域边缘,所述集成式注入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接的预热室、混合室和注入井管;
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一路蒸气在所述预热室与来自所述存储装置的氧化剂换热,预热后的氧化剂在所述混合室内与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二路蒸气混合后经由注入井管进入土壤;
抽提井,布置于施工区域内,用于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的抽出;
喷射泵,带有与所述抽提井连通的污染物吸入口,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三路蒸气进入所述喷射泵并作为所述喷射泵的动力介质;
后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喷射泵的排出物。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预热室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所述混合室的顶部与所述预热室的底部等径对接,所述混合室的底部收口并与所述注入井管对接。
可选的,所述混合室内设有分布板,所述分布板的中部呈球冠状隆起,在所述分布板邻近边缘的部位开设多个引流孔。
可选的,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施工区域内用于降低地下水位的降水井。
可选的,所述施工区域具有一长度方向和相对的宽度方向,所述施工区域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单元区;
针对每个单元区,在中部配置有一抽提井,在四角分别配置一集成式注入井。
可选的,所述单元区的长宽范围均在8~20米。
可选的,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喷射泵的气液分离装置,喷射泵的排出物经过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为气相污染物和液相污染物,所述气相污染物经过真空泵进入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液相污染物经过油水分离装置分为污水和油污,污水经过污水泵进入污水处理站,油污进入收集箱。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土壤施工系统,包括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以及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所述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包括:
封闭罩设在施工区域的防护棚;
喷雾装置,设置于防护棚内的顶部,用于向所述防护棚内喷洒氧化剂;
氧化剂供应系统,用于储存、调配所述氧化剂,并通过氧化剂管路与所述喷雾装置连通,所述氧化剂供应系统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氧化剂罐和连通所述氧化剂管路的氧化剂均化罐;
净化模块,设置于防护棚内且处在施工区域外围,所述净化模块包括:
立柱,成对布置且各立柱上设有安装槽;
支撑框,活动插接在各对立柱的对应安装槽内;
净化布,铺设于所述支撑框上;
所述支撑框的顶杆为空心结构且带有滴孔,所述滴孔用于向所述净化布输送用于净化的生物菌液;所述净化模块设有多个且相互连接以围绕施工区域;
生物菌液供应系统,用于储存、调配所述生物菌液并通过生物菌液管路连通所述顶杆,所述生物菌液供应系统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菌剂罐、营养罐以及连通所述生物菌液管路的生物菌液均化罐。
可选的,所述净化布包括相对布置的两层防护层,以及位于两层防护布之间的净化层,所述净化层用于承接并挂载所述滴孔输送的生物菌液以实现净化功能;
所述顶杆和净化布之间按照如下方式设置:
所述净化布的中部搭置于所述顶杆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或
所述净化布的一侧边通过柔性连接件挂载于所述顶杆,其余侧边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或
所述净化层的中部搭置于所述顶杆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所述防护层贴附于所述净化层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防护棚的骨架包括:
支撑柱,在施工区域内设有多根且延伸至施工区域的上方;
架空桁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喷雾装置;所述架空桁架在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立柱和所述支撑柱为一体或分体结构,所述净化模块贴靠于所述防护棚或与所述防护棚间隔设置。
通过防护棚的封闭,配合喷雾装置和净化模块的配合,在防止污染物扩散的同时持续进行防护棚内的污染物放置,提高土壤修复效率的同时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土壤修复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成式注入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井管在施工区域中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井管在施工区域中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多个净化模块装配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净化模块示意图;
图7a为一实施例中顶杆和净化布装配示意图;
图7b为另一实施例中顶杆和净化布装配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氧化剂供应系统和生物菌液供应系统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蒸气发生装置;11、第一路蒸气;12、第二路蒸气;13、第三路蒸气;
2、存储装置
3、集成式注入井;31、预热室;311、导热管;32、混合室;321、分布板;322、引流孔;33、注入井管;
4、抽提井;
5、喷射泵;
6、降水井;
7、单元区;
8、气液分离装置;81、真空泵;82、气体处理装置;83、油水分离装置;84、污水泵;85、污水处理站;86、收集箱;
91、防护棚;92、喷雾装置;93、氧化剂供应系统;931、氧化剂罐;932、氧化剂均化罐;933、氧化剂管路;934、基液罐;94、净化模块;941、立柱;9411、插接脚;942、支撑框;9421、顶杆;9422、滴孔;943、净化布;9431、净化层;9432、防护层;944、软管;95、生物菌液供应系统;951、菌剂罐;952、营养罐;953、生物菌液均化罐;954、生物菌液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
目前,有机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化学法,且采用生物法治理的实例较多。原位生物处理是向施工区域输入营养液和氧气,促进微生物繁殖,以降解有机污染物。然而,原位生物处理的时间往往要一年甚至几年。土壤异位修复的处理时间较短,但对于重度污染的土壤,挖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对挖掘工人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土壤修复系统,包括蒸气发生装置1、存储装置2、集成式注入井3、抽提井4、喷射泵5和后处理装置。
蒸气发生装置1用于产生蒸气,存储装置2用于存储氧化剂。集成式注入井3布置在施工区域边缘,集成式注入井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接的预热室31、混合室32和注入井管33。
来自蒸气发生装置1的第一路蒸气11在预热室31与来自存储装置2的氧化剂换热,预热后的氧化剂在混合室32内与来自蒸气发生装置1的第二路蒸气12混合后经由注入井管33进入土壤。
抽提井4布置于施工区域内,用于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的抽出。喷射泵5带有与抽提井4连通的污染物吸入口,来自蒸气发生装置1的第三路蒸气13进入喷射泵5并作为喷射泵5的动力介质。后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喷射泵5的排出物。
施工过程中,注入井管33埋设于施工区域的土壤边缘。注入井管33向土壤中注入蒸气和氧化剂的混合物。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蒸气加热作用下与土壤介质发生热脱附,以减少后续挖掘时土壤中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避免挥发性有机物在挖掘时挥发并引起恶臭。
为了防止热脱附产生的气相有机物直接挥发到施工区域的大气环境中,对人体造成危害,本申请还将氧化剂同蒸气一起注入土壤中。热脱附形成的气相有机污染物可进一步与氧化剂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减少蒸气注入过程中产生恶臭。通过集成式注入井3,能够使蒸气和氧化剂同时注入到土壤中,缩短施工周期。
具体的,氧化剂进入预热室31内,在预热室31内被第一路蒸气11加热而升高温度。加热过程可通过中间介质传导热量,使氧化剂与第一路蒸气11相互隔离。通过设置预热室31,对氧化剂的加热过程不完全在混合室32内进行,从而在保证氧化剂充分雾化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氧化剂与蒸气的配比可调空间,以便选出处理效率最高的配比,缩短施工周期。
蒸气除了具有高温特性之外,还具有高压特性。高压蒸气一方面经由第二路蒸气12进入混合室32,在混合室32内产生射流,使从预热室31进入到混合室32内的氧化剂充分雾化,以增大氧化剂与土壤中污染物的接触面积,缩短氧化反应的时间。
经由注入井管33喷出的是高压蒸气与氧化剂的混合物,注入井管33处为正压,抽提井4处为负压,两者间的压力梯度驱使蒸汽在土壤中流动,以增加蒸气和氧化剂对土壤的作用范围。将注入井管33设置为多个,并布置在施工区域的边缘,抽提井4布置于施工区域内,可以避免出现死角,确保施工区域内的污染土壤均被有效除臭。
喷射泵5以第三路蒸气13为动力,使本申请的土壤修复系统能够在离电网较远的区域展开施工,灵活方便。
有机污染的土壤经过本申请的土壤修复系统的预处理,降低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方便后续挖掘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蒸气为水蒸气,氧化剂可采用在蒸汽环境下性质相对稳定的品类,例如K2S2O8溶液。
注入井管33和抽提井4均采用PVC材质,直径为15~30cm,且下端设有直径为0.5cm的细孔。在地下水较丰富的场地环境中,抽提井4的深度大于注入井管33的深度。在干燥的地下环境中,抽提井4的深度小于注入井管33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预热室31采用列管式换热器或;混合室32的顶部与预热室31的底部等径对接,以减少应力集中,混合室32的底部收口并与注入井管33对接。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预热室31内固定多根立置的导热管311,蒸气的热量通过导热管311的管壁传导至导热管311内的氧化剂,导热管311的下端伸进混合室32内。
为了保证氧化剂与蒸气混合均匀,在一实施例中,混合室内设有分布板321,分布板321的中部呈球冠状隆起,在分布板321邻近边缘的部位开设多个引流孔322。
高压状态下的第二路蒸气12进入混合室32内后形成射流,射流在分布板321的引导下倾斜向上流动,受阻于分布板321的中部,并在相应侧形成涡流,涡流卷带导热管311下端流出的氧化剂。进一步的,各导热管311的下端靠近分布板321的顶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土壤修复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施工区域内用于降低地下水位的降水井6。通过降水井6降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位,使土壤含水率下降到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有机物从土壤中脱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施工区域具有一长度方向(图2中X方向)和相对的宽度方向(图2中Y方向),施工区域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单元区7。针对每个单元区7,在中部配置有一抽提井4,在四角分别配置一集成式注入井3。
为确保土壤治理效率,在一实施例中,单元区的长宽范围均在8~20米。
在一实施例中,后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喷射泵的气液分离装置8,喷射泵5的排出物经过气液分离装置8分为气相污染物和液相污染物,气相污染物经过真空泵81进入气体处理装置82,液相污染物经过油水分离装置83分为污水和油污,污水经过污水泵84进入污水处理站85,油污进入收集箱86。
上述各实施例中土壤修复系统具有下列优点之一:
1、耦合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注入井管不仅仅注入蒸汽,同时也可以注入化学氧化药剂,进一步达到削减污染物浓度的目的;
2、节约能源,抽提时采用喷射泵进行驱动,喷射泵以蒸气作为动力,减少修复成本;
3、管理简单,本土壤修复系统涉及的设备、装置数量少,具有管理简单、易操作的特点;
4、运行周期短,根据实施经验,本土壤修复系统运行20天后,可实现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达到30%以上,土壤有机物去除后,开挖过程中异味浓度有明显削减。
实施案例:
在某危废填埋区域应急清理项目中,采用的修复路线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拟开挖基坑深度为5.5m。场地污染类型为有机物污染,主要污染物是乙苯、1,2,4-三氯苯、3-硝基苯胺及六氯苯。污染土中乙苯浓度达到92.3mg/kg、1,2,4-三氯苯超标点位浓度达到475mg/kg、3-硝基苯胺超标浓度达到132mg/kg、六氯苯超标浓度达到2mg/kg,污染场地恶臭明显。
基坑开挖前,需要进行异味控制,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实施过程中利用厂区多余的蒸汽对污染土壤进行加热,在1200m2的“T”字型区域设置了5个抽提井及15个集成式注入井。氧化药剂选用的是K2S2O8溶液,K2S2O8溶液经热活化后,能快速降解苯系物、氯苯类、苯胺类有机物,实验室去除率可达80%以上。
在蒸汽、药剂注入的同时,利用蒸汽喷射泵进行多相抽提,抽提出的废气经UV光解和活性炭吸附后达标排放,抽提出的废水经气浮、过滤处理后经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蒸汽压力设置为6kg,流量设置为1.5t/h。
连续使用20天后,经检测,污染物乙苯、1,2,4-三氯苯、3-硝基苯胺及六氯苯浓度下降幅度均达到了30%以上,现场异味明显降低,施工环境得到了改善,此后即可进入现场开挖作业。
在现场开挖的过程中,需要在现场设置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以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图5至图10,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土壤施工系统,包括针对施工区域不同阶段依次配置的土壤修复系统以及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其中土壤修复系统可采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方案,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包括封闭罩设在施工区域的防护棚91,还包括:
喷雾装置92,设置于防护棚91的内部的顶部,用于向防护棚91内喷洒氧化剂;
氧化剂供应系统93,用于储存、调配氧化剂,并通过氧化剂管路933与喷雾装置92连通;
净化模块94,设置于防护棚91的内部且处在施工区域外围,包括:
立柱941,成对布置且各立柱941上设有安装槽;
支撑框942,活动插接在各对立柱941的对应安装槽内;
净化布943,铺设于支撑框942上;
支撑框942的顶杆9421为空心结构且带有滴孔9422,滴孔9422用于向净化布943输送用于净化的生物菌液;净化模块94设有多个且相互连接以围绕施工区域;
生物菌液供应系统95,用于储存、调配生物菌液并通过生物菌液管路954连通顶杆9421;
氧化剂供应系统93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氧化剂罐931和连通氧化剂管路933的氧化剂均化罐932;生物菌液供应系统95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菌剂罐951、营养罐952以及连通生物菌液管路954的生物菌液均化罐953。
防护棚91能够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封闭,从而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密闭施工。在防护棚91内,通过喷雾装置92和净化模块94分别实现化学氧化除臭及生物氧化除臭。其中喷雾装置92通过喷洒氧化剂供应系统93的氧化剂来实现化学氧化除臭。净化装置通过生物菌液供应系统95提供的生物菌液实现生物氧化除臭。生物氧化是通过雾化喷头向围挡板喷洒微生物菌剂及营养液,使微生物附着在围挡板上形成微生物膜。微生物膜以臭气分子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生长,将臭气分子分解为无毒无害的CO2,H2O,H2SO4,HNO3等简单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
氧化剂均化罐932和生物菌液均化罐953用于配置混合药剂,避免提前配置对药剂产生的影响。参考一实施例中,为避免药剂腐蚀罐体及管道,各罐体、各均化罐、各阀门、各搅拌器均使用塑料材质。
在防护棚91的搭建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防护棚91的骨架包括:
支撑柱(图未示),在施工区域内设有多根且延伸至施工区域的上方;
架空桁架(图未示),与支撑柱连接且用于安装喷雾装置92;架空桁架在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
支撑柱能够形成骨架,在支撑柱上覆盖遮蔽材料即可实现施工区域的封闭。架空桁架能够实现喷雾装置92的安装以及位置的调整,从而根据不同施工进度调整喷雾装置92和施工区域之间的距离。
在立柱941和支撑柱的设置细节上,参考一实施例中,立柱941和支撑柱为一体或分体结构,净化模块94贴靠于防护棚91或与防护棚91间隔设置。
一体化的立柱941和支撑柱的能够节省设置材料,方便储运。在一些情况中,土壤治理设备的搭建速度非常重要,可以选择一体化的立柱941和支撑柱。分体化的立柱941和支撑柱能够调节净化装置相对于防护棚91的距离,从而根据现场情况灵活的调节净化装置的位置,甚至针对某一位置进行重点净化作业,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在立柱941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相邻的净化模块94之间共用或者分别设置立柱941。共用立柱941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省立柱941的材料和运输成本,便于快速布置。独立立柱941的优点在于能够更灵活的布置净化模块94,例如针对重点位置重复布置净化模块94来克服该问题。
在立柱941和支撑框942的搭配关系上,参考一实施例中,立柱941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或小于支撑框942的高度。
立柱941和支撑框942之间的配合主要通过安装槽来实现,安装槽可以通过附图中将立柱941设置为工字钢的方式实现,也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卡槽,例如附图5中位于转角位置的立柱941。在高度上的配合主要考虑现场的施工情况,具体的阐述可以按需调整。立柱94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高强度的塑料,通过铆钉或电焊的方式固定在施工区域边缘地面上。也可以参考图5所示,采用插接脚9411安装在土壤中,插接脚9411上设有用于抓握土壤的凸筋,保证安装强度和效果。在一般情况下,立柱941的高度与相邻立柱941之间的间距选择相等设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立柱941高度及两根立柱941之间的间距均为3m。
在各净化模块94的连接关系上,还需要考虑到生物菌液管路954的连接。参考一实施例中,各净化模块94的顶杆9421相互连通,顶杆9421上设有供生物菌液流通的流入接口和流出接口,多个净化模块94中,相邻的顶杆9421的流入接口和流出接口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软管944连通。
软管944连接的管路便于布置,各净化模块94的顶杆9421相连能够方便施工区域的统一关系,简化管路关系。
净化模块94主要通过净化布943上的生物菌液来实现净化效果。参考一实施例中,净化布943包括相对布置的两层防护层9432,以及位于两层防护布之间的净化层9431,净化层9431用于承接并挂载滴孔9422输送的生物菌液以实现净化功能。
在具体的产品汇总,净化布943由3层纤维布组成,中间净化层9431是活性炭纤维布,防护层9432为土工布。土工布具有防尘不防水,透气的作用,可以阻挡灰尘。活性炭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孔径小的特性,对于有机废气、无机废气等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在净化布943的具体设置方式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顶杆9421和净化布943之间按照如下方式设置:
净化布943的中部搭置于顶杆9421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支撑框942(参见图7b);或
净化布943的一侧边通过柔性连接件(图未示)挂载于顶杆9421,其余侧边固定于支撑框942;或
净化层9431的中部搭置于顶杆9421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支撑框942,防护层9432贴附于净化层9431的表面(参见图7a)。
不同的设置方式在连接强度,净化效率,成本上略有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选择。
在化学氧化除臭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喷雾装置92包括与氧化剂管路933连接的多个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在架空桁架上阵列布置,雾化喷头的喷雾方向避让所述净化模块。避免对净化布上的生物挂膜造成不利影响,根据需要还可以改变雾化喷头位置,例如设置在立柱顶部,喷雾方向朝向施工区域内部,或选择合适的氧化剂-生物菌液组合。
喷雾装置92包括构成氧化剂管路933的主管、支管、连接管和用于喷洒的雾化喷头,管材均为PPR材质。在参数上,主管上的增压泵的压力设置为1-2Mpa,扬程设置为30m(可根据施工区域大小及喷头数量增大设计扬程)。支管尽头用管帽封闭,雾化喷头与支管通过连接管连接,通过改变连接管的方向可将喷头调整至对着施工区域。
在喷洒药剂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通过雾化喷头向施工区域上方喷洒芬顿试剂,达到削减恶臭的目的。但是芬顿试剂本身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对施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参考一实施例中,氧化剂罐931至少包括两个不同成分的氧化剂罐931,氧化剂供应系统93还包括基液罐934,基液罐934分别连通氧化剂均化罐932和生物菌液均化罐953。
两个不同成分的氧化剂罐931能够克服芬顿试剂本身的不稳定性会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影响。基液罐934在具体产品中可以装填水,用于稀释、调配氧化剂供应系统93和生物菌液供应系统95输送的药剂。
同时,氧化剂供应系统93和生物菌液供应系统95均设有水泵、流量计。各罐体的体积均可以设置为1-2立方米,分别用于存放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营养液、水、过氧化氢及硫酸亚铁。
实施案例:
在上述某危废填埋区域应急清理项目中,使用本申请中的防护系统后,施工现场恶臭及TSP浓度均下降了5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气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蒸气;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氧化剂;
集成式注入井,布置在施工区域边缘,所述集成式注入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对接的预热室、混合室和注入井管,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一路蒸气在所述预热室与来自所述存储装置的氧化剂换热,预热后的氧化剂在所述混合室内与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二路蒸气混合后经由注入井管进入土壤;
抽提井,布置于施工区域内,用于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的抽出;
喷射泵,带有与所述抽提井连通的污染物吸入口,来自所述蒸气发生装置的第三路蒸气进入所述喷射泵并作为所述喷射泵的动力介质;
后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喷射泵的排出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室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所述混合室的顶部与所述预热室的底部等径对接,所述混合室的底部收口并与所述注入井管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内设有分布板,所述分布板的中部呈球冠状隆起,在所述分布板邻近边缘的部位开设多个引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施工区域内用于降低地下水位的降水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区域具有一长度方向和相对的宽度方向,所述施工区域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单元区;
针对每个单元区,在中部配置有一抽提井,在四角分别配置一集成式注入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区的长宽范围均在8~20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喷射泵的气液分离装置,喷射泵的排出物经过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为气相污染物和液相污染物,所述气相污染物经过真空泵进入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液相污染物经过油水分离装置分为污水和油污,污水经过污水泵进入污水处理站,油污进入收集箱。
8.土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土壤修复系统以及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所述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包括:
封闭罩设在施工区域的防护棚;
喷雾装置,设置于防护棚内的顶部,用于向所述防护棚内喷洒氧化剂;
氧化剂供应系统,用于储存、调配所述氧化剂,并通过氧化剂管路与所述喷雾装置连通,所述氧化剂供应系统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氧化剂罐和连通所述氧化剂管路的氧化剂均化罐;
净化模块,设置于防护棚内且处在施工区域外围,所述净化模块包括:
立柱,成对布置且各立柱上设有安装槽;
支撑框,活动插接在各对立柱的对应安装槽内;
净化布,铺设于所述支撑框上;
所述支撑框的顶杆为空心结构且带有滴孔,所述滴孔用于向所述净化布输送用于净化的生物菌液;所述净化模块设有多个且相互连接以围绕施工区域;
生物菌液供应系统,用于储存、调配所述生物菌液并通过生物菌液管路连通所述顶杆,所述生物菌液供应系统至少包括独立设置的菌剂罐、营养罐以及连通所述生物菌液管路的生物菌液均化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土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布包括相对布置的两层防护层,以及位于两层防护布之间的净化层,所述净化层用于承接并挂载所述滴孔输送的生物菌液以实现净化功能;
所述顶杆和净化布之间按照如下方式设置:
所述净化布的中部搭置于所述顶杆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或
所述净化布的一侧边通过柔性连接件挂载于所述顶杆,其余侧边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或
所述净化层的中部搭置于所述顶杆的外周,两侧相互贴靠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所述防护层贴附于所述净化层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土壤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棚的骨架包括:
支撑柱,在施工区域内设有多根且延伸至施工区域的上方;
架空桁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喷雾装置;所述架空桁架在所述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立柱和所述支撑柱为一体或分体结构,所述净化模块贴靠于所述防护棚或与所述防护棚间隔设置。
CN202021880010.6U 2020-09-01 2020-09-01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Active CN213645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0010.6U CN213645358U (zh) 2020-09-01 2020-09-01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0010.6U CN213645358U (zh) 2020-09-01 2020-09-01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5358U true CN213645358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4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80010.6U Active CN213645358U (zh) 2020-09-01 2020-09-01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5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2566A (zh) * 2021-12-07 2022-03-18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2566A (zh) * 2021-12-07 2022-03-18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2915B (zh) 一种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循环井方法与装置
CN114195283B (zh) 一种渐次循环式污染地下水修复装置及应用
CN203715452U (zh) 一种用于去除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循环井系统
CN110064646B (zh) 移动式集成土壤修复系统
CN213645358U (zh)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CN105417769A (zh) 一种实验室四氯化碳分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4724818A (zh) 一种四氯化碳分离系统及其分离工艺
KR101691425B1 (ko) 유류오염 지하수의 물리적 및 화학적 복합정화시스템
KR101691424B1 (ko) 유류오염 지하수의 물리적 및 생물학적 복합정화시스템
CN111468526A (zh) 一种多相抽提与生物方法联合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系统
CN113732031A (zh) 土壤修复系统和土壤施工系统
CN214422314U (zh) 一种采用电芬顿处理污染地下水的装置
CN214289987U (zh) 一种针对含水层napl污染的热强化多相抽提的系统
CA24202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sulphur dioxide into aqueous solutions
CN213613318U (zh) 用于生物通风的水平抽提注气井
CN113290035A (zh) 一种用于土壤地下水污染的原位低耗组合接力修复装置
CN210010306U (zh) 移动式集成土壤修复系统
CN213492974U (zh) 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
CN212264148U (zh) 一种多相抽提与生物方法联合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系统
CN215467024U (zh) 有机物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系统
CN112429864B (zh) 修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系统和方法
CN210825511U (zh) VOCs污染土壤与废水的联合处理装置
CN211946631U (zh) 一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处理装置
CN113750770A (zh) 土壤修复开挖现场的防护系统
CN212916997U (zh) 一种基于水平定向钻孔工艺综合修复土壤与地下水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