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0574U -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0574U
CN213630574U CN202020504033.0U CN202020504033U CN213630574U CN 213630574 U CN213630574 U CN 213630574U CN 202020504033 U CN202020504033 U CN 202020504033U CN 213630574 U CN213630574 U CN 213630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late
plate
annular
cooking pot
annula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40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华
胡学彬
赵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40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0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0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0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自适应面板和电磁加热器具,该自适应面板包括:中心加热板,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围绕着中心加热板,每个加热板内均固定有电磁线圈;中心加热板和每个环形加热板的底部都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支架,加热板下的可伸缩支架在伸缩时带动加热板上下运动;在面板上放置烹饪锅具时,烹饪锅具对可伸缩支架施加压力,可伸缩支架被压缩带动相应的加热板向下运动,使得加热板形成与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包围烹饪锅具的底面和部分侧面。本技术方案可以对各种锅底形状的烹饪锅具的底部和侧部同时加热,加热均匀,且对烹饪锅具形成立体加热,提高对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可以利用电磁线圈让烹饪锅具的锅底产生热量从而对烹饪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烹饪,目前的电磁炉常用的都是平面设计,这样对锅具就有要求,必须是平底锅才行,对于市场上弧形锅底的锅具就无法适应,而且平面电磁炉只能加热平底锅,使得食材只有底部受热,烹饪时加热速度慢,受热不均匀,且容易糊底。
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凹型电磁炉,但是因为电磁炉的凹型加热面是固定形状的,只能适应相应尺寸和规格的锅具,无法做到同时兼容市面上的平底锅和具有各种弧度的弧形底锅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适应面板,包括:
中心加热板,所述中心加热板内固定有电磁线圈;所述中心加热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支架,所述中心加热板下的可伸缩支架在伸缩时带动所述中心加热板上下运动;
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围绕着所述中心加热板,任意相邻两个加热板之间相接触,每个所述环形加热板内均固定有电磁线圈;每个所述环形加热板的底部都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支架,所述环形加热板下的可伸缩支架在伸缩时带动所述环形加热板上下运动;
其中,在面板上未放置烹饪锅具时,所述中心加热板和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的上表面为一平面;在所述面板上放置烹饪锅具时,所述烹饪锅具对所述可伸缩支架施加压力,所述可伸缩支架被压缩带动相应的加热板向下运动,使得所述中心加热板和所述环形加热板形成与所述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所述凹陷腔体包围所述烹饪锅具的底面和部分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加热板包括一体的第一凹槽和倾斜板,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所述倾斜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倾斜板的另一端悬空,所述倾斜板的倾斜方向使得所述倾斜板的部分位于内侧相邻的加热板下;所述环形加热板的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中心加热板包括第二凹槽,所述中心加热板的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可伸缩支架包括第一弹簧,针对最外侧的第一环形加热板,所述第一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加热板的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面板上的固定板;针对其他的第二环形加热板,所述第二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本环形加热板的第二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本环形加热板的外侧相邻的加热板的倾斜板;针对中心加热板,所述中心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中心加热板的外侧相邻的环形加热板的倾斜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支架包括:套筒,限位件和第二弹簧;
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所用下沿着所述限位件滑动实现所述可伸缩支架的伸缩运动;
其中,所述套筒和所述限位件中的一个与相应的加热板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自适应面板所属的电磁加热器具的底壳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面板还包括:
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上表面,用于密封相邻加热板之间的缝隙,所述密封层为弹性密封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面板还包括:
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层的上表面,围绕在最外侧的环形加热板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加热板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中心加热板的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环形加热板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环形加热板的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包括
底壳;上述的自适应面板,所述自适应面板盖设在所述底壳上;供电电路,位于所述自适应面板和所述底壳之间的空腔内,电连接所述自适应面板上的电磁线圈,用于在接通电源后为所述电磁线圈通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面板和电磁加热器具,设置有在可伸缩支架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的中心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在面板上放置任意锅底形状的锅具后,该中心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可以向下移动,并在可伸缩支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支撑住烹饪锅具,适应性地形成与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所述凹陷腔体包围所述烹饪锅具的底面和部分侧面,如此,位于烹饪锅具底部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底部加热,位于烹饪锅具侧部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侧面加热,从而可以同时加热任意锅底形状的烹饪锅具的底部和侧部,加热均匀,且可以对烹饪锅具形成立体加热,提高对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适应面板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加热器具的剖面示意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被放置弧形锅底时的面板形状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被放置弧形锅底时的面板内部形状侧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在放置有平底锅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适应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适应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伸缩支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适应面板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该自适应面板包括中心加热板10和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11,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11围绕着所述中心加热板10,任意相邻两个加热板之间相接触,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相邻加热板之间的紧密地挨在一起,不存在可视的间隙,且相邻加热板之间可以相对地上下运动运动。该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形成面板上的加热区域。如图1所示,在面板上未放置烹饪锅具时,所述中心加热板10和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11的上表面为一平面。
这里,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都是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对面板上的烹饪锅具进行加热的,该中心加热板10和每个环形加热板11内均固定有电磁线圈,这些电磁线圈均连接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供电电路,这样在这些电磁线圈被供电电路供电后,就会产生无数的封闭磁场,当磁场的磁力线通过加热板上的烹饪锅具的锅体时,就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自行高速发热,加热烹饪锅具内的食物。
这里,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加热器具的剖面示意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的底部都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支架12,该可伸缩支架12可以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加热器具的底壳13,一端连接相应的加热板(中心加热板10或相应的环形加热板11)。所述中心加热板10下的可伸缩支架12在伸缩时带动所述中心加热板10上下运动;环形加热板11下的可伸缩支架12在伸缩时带动所述环形加热板11上下运动。
在使用本公开提供的自适应面板时,可以将烹饪锅具放置在上述面板上由中心加热板10和各个环形加热板11构成的加热区域,在重力作用下,该烹饪锅具可以对支撑各加热板的可伸缩支架12施加压力,所述可伸缩支架12就会被压缩带动相应的加热板向下运动。示例的,在烹饪锅具为弧形锅底的烹饪锅具时,各加热板在可伸缩支架1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支撑住烹饪锅具底部和侧部。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被放置弧形锅底时的面板形状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被放置弧形锅底时的面板内部形状侧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中心加热板10和所述环形加热板11就会形成与所述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20,所述凹陷腔体20可以包围所述烹饪锅具的底面和部分侧面;这样,位于底部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底面加热,位于侧面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侧面加热,从而可以同时加热烹饪锅具的底部和侧部,加热均匀,且可以对烹饪锅具形成立体加热,提高对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或者,示例的,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在放置有平底锅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烹饪锅具为平底锅30时,在重力作用下,该平底锅30可以对支撑各加热板的可伸缩支架12施加压力,所述可伸缩支架12就会被压缩带动相应的加热板向下运动,如此,就会如图4所示,各加热板可以在可伸缩支架1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支撑住平底锅的底部和侧部,这样,锅底下方的加热板处于同一平面支撑柱平底锅30的底部,锅侧部下方的加热板位于较高平面支撑住平底锅30的侧部,所述中心加热板10和所述环形加热板11形成与所述平底锅30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21,所述凹陷腔体21可以包围所述平底锅30的底面和部分侧面;这样,位于锅底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底面加热,位于锅侧部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侧部加热,从而可以同时加热烹饪锅具的底部和侧部,加热均匀,且可以对烹饪锅具形成立体加热,提高对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这里,在烹饪锅具从该面板上拿走之后,在可伸缩支架1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该面板上的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就可以恢复至原位,重新在面板上形成一平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面板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中心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在面板上放置任意锅底形状的锅具后,该中心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可以向下移动,并在可伸缩支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支撑住烹饪锅具,适应性地形成与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所述凹陷腔体包围所述烹饪锅具的底面和部分侧面,如此,位于烹饪锅具底部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底部加热,位于烹饪锅具侧部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侧面加热,从而可以同时加热任意锅底形状的烹饪锅具的底部和侧部,加热均匀,且可以对烹饪锅具形成立体加热,提高对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适应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环形加热板11包括一体的第一凹槽111和倾斜板112,所述第一凹槽111包括第一侧壁1111和第二侧壁1112,所述第一侧壁1111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112的内侧,所述倾斜板11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11,所述倾斜板112的另一端悬空,所述倾斜板112的倾斜方向使得所述倾斜板112的部分位于内侧相邻的加热板下;示例的,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适应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环形加热板的电磁线圈113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内。
所述中心加热板10包括第二凹槽(图中未显示),所述中心加热板的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可伸缩支架12包括第一弹簧,如图6所示,针对最外侧的第一环形加热板,所述第一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加热板的第二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面板上的固定板14;如此,最外侧的第一环形加热板就会被固定板14和第一弹簧支撑,当第一弹簧被烹饪锅具的重力压缩后,由于倾斜板一侧悬空,第一环形加热板会随着该第一弹簧向下运动,同时第一环形加热板的倾斜板也会向下运动;针对其他的第二环形加热板,所述第二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本环形加热板的第二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本环形加热板的外侧相邻的加热板的倾斜板;如此,外侧相邻加热板的倾斜板会支撑其上的第一弹簧,烹饪锅具的重力会使该第二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带着相应的第二环形加热板向下运动;针对中心加热板,所述中心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中心加热板的外侧相邻的环形加热板的倾斜板,如此,外侧相邻加热板的倾斜板会支撑其上的第一弹簧,烹饪锅具的重力会使该中心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带动中心加热板向下运动。
这样,在烹饪锅具放置在面板上后,烹饪锅具会对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施加压力,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为了支撑该烹饪锅具,就会压缩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下的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带动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向下运动,该中心加热板10和环形加热板11稳定支撑住该烹饪锅具后,就会在面板上形成一适应于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的凹陷腔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8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伸缩支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可伸缩支架12包括:套筒121,限位件122,第二弹簧123,所述第二弹簧1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21,所述第二弹簧1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122,所述套筒121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所用下沿着所述限位件滑动实现所述可伸缩支架的伸缩运动;其中,所述套筒121和所述限位件122中的一个与相应的加热板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这样,将烹饪锅具放置在上述面板上由中心加热板10和各个环形加热板11构成的加热区域,在重力作用下,该烹饪锅具可以对支撑各加热板的可伸缩支架12施加压力,所述可伸缩支架12中的第二弹簧被压缩就会带动相应的加热板向下运动,各加热板会在可伸缩支架12的第二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支撑住烹饪锅具的底部和侧部,这样,所述中心加热板10和所述环形加热板11就可以形成与所述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所述凹陷腔体可以包围所述烹饪锅具的底面和部分侧面;这样,位于锅底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底面加热,位于锅侧部下方的加热板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对烹饪锅具的侧部加热,从而可以同时加热烹饪锅具的底部和侧部,加热均匀,且可以对烹饪锅具形成立体加热,提高对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适应面板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上表面,用于密封相邻加热板之间的缝隙,所述密封层为弹性密封层。
示例的,该密封层可以是具有弹性较好的、具有一定耐热性和耐磨损能力的橡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适应面板还包括:
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层的上表面,围绕在最大的环形加热板外。该定位圈可以指示用户将烹饪锅具准确地放置在中心加热板和环形加热板形成的加热区域,方便用户使用本自适应面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加热板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中心加热板的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环形加热板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环形加热板的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如此,可以保护电磁线圈,防止线圈受进入电磁炉内的液体侵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上开孔用于走线,将其内的电磁线圈连接至供电电路。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器具,该电磁加热器具可以是电磁炉,该电磁加热器具包括:底壳;上述的任一种自适应面板,所述自适应面板盖设在所述底壳上;供电电路,位于所述自适应面板和所述底壳之间的空腔内,电连接所述自适应面板上的电磁线圈,用于在接通电源后为所述电磁线圈通电。
当然,该自适应面板和所述底壳之间的空腔内还会设置有该电磁加热器具工作需要的各种器件如主机板、风机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5)

1.一种自适应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加热板,所述中心加热板内固定有电磁线圈;所述中心加热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支架,所述中心加热板下的可伸缩支架在伸缩时带动所述中心加热板上下运动;
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围绕着所述中心加热板,任意相邻两个加热板之间相接触,每个所述环形加热板内均固定有电磁线圈;每个所述环形加热板的底部都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支架,所述环形加热板下的可伸缩支架在伸缩时带动所述环形加热板上下运动;
其中,在面板上未放置烹饪锅具时,所述中心加热板和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加热板的上表面为一平面;在所述面板上放置烹饪锅具时,所述烹饪锅具对所述可伸缩支架施加压力,所述可伸缩支架被压缩带动相应的加热板向下运动,使得所述中心加热板和所述环形加热板形成与所述烹饪锅具的锅底形状相应的凹陷腔体,所述凹陷腔体包围所述烹饪锅具的底面和部分侧面;
其中,所述环形加热板包括一体的第一凹槽和倾斜板,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所述倾斜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倾斜板的另一端悬空,所述倾斜板的倾斜方向使得所述倾斜板的部分位于内侧相邻的加热板下;所述环形加热板的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中心加热板包括第二凹槽,所述中心加热板的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可伸缩支架包括第一弹簧,针对最外侧的第一环形加热板,所述第一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加热板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面板上的固定板;针对其他的第二环形加热板,所述第二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本环形加热板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环形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本环形加热板的外侧相邻的加热板的倾斜板;针对中心加热板,所述中心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所述中心加热板下的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中心加热板的外侧相邻的环形加热板的倾斜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面板还包括:
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上表面,用于密封相邻加热板之间的缝隙,所述密封层为弹性密封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面板还包括:
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层的上表面,围绕在最外侧的环形加热板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加热板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中心加热板的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环形加热板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环形加热板的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5.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面板,所述自适应面板盖设在所述底壳上;
供电电路,位于所述自适应面板和所述底壳之间的空腔内,电连接所述自适应面板上的电磁线圈,用于在接通电源后为所述电磁线圈通电。
CN202020504033.0U 2020-04-08 2020-04-08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Active CN213630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4033.0U CN213630574U (zh) 2020-04-08 2020-04-08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4033.0U CN213630574U (zh) 2020-04-08 2020-04-08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0574U true CN213630574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1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4033.0U Active CN213630574U (zh) 2020-04-08 2020-04-08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05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299A (zh) * 2021-07-29 2021-10-08 佛山市正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电磁加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299A (zh) * 2021-07-29 2021-10-08 佛山市正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电磁加热装置
CN113490299B (zh) * 2021-07-29 2023-12-19 佛山市正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电磁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52327B1 (ko) 조리기구
AU2012242101A1 (en) Grill and/or frying plate for the use on cooking hobs
CN213630574U (zh) 自适应面板及电磁加热器具
CN108449820B (zh) 一种超声波电磁烹饪器具
KR101334076B1 (ko) 유도가열 방식의 구이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장치
CN104799708A (zh) 机械波不粘锅装置及具有其的灶具
CN210493785U (zh) 一种厚膜加热的食物处理机
KR102166418B1 (ko) 인덕션 렌지용 스크래치 방지 패드
CN210688336U (zh) 一种多功能电磁炉
CN210951416U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环保炉具
CN210471942U (zh) 新型电饼铛
KR20140131757A (ko) 조리용기 가열부가 별도로 구성된 전기그릴
CN208113006U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15914133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5765250U (zh) 一种商用方便翻炒电磁炉
KR101854835B1 (ko) 인덕션 레인지용 불판
CN208510696U (zh) 烹饪器具
CN214664637U (zh) 电磁感应节能双头小炒炉
CN204636053U (zh) 机械波不粘锅装置及具有其的灶具
CN215738366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13656852U (zh) 一种新型四头煲仔炉装置
CN219889599U (zh) 一种电热围炉
CN20946386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的全玻璃烤盘
CN102406430A (zh) 一种电热烹饪器具
CN218651372U (zh) 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