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0135U - 吸顶灯 - Google Patents
吸顶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30135U CN213630135U CN202022620686.8U CN202022620686U CN213630135U CN 213630135 U CN213630135 U CN 213630135U CN 202022620686 U CN202022620686 U CN 202022620686U CN 213630135 U CN213630135 U CN 2136301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positioning
- ceiling lamp
- light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顶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缘,第二连接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外缘,第一壳体套设在第二壳体的外部;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一基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基部的端部连接,第一定位部与第一基部连接,第一定位部朝所述第一基部的侧部凸出,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置第一连接体的定位空间,第一壳体能够相对第二壳体转动,以使第一连接体越过第一定位部并进入或离开定位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顶灯,组装简便,组装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不易发生相对偏移或松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顶灯。
背景技术
吸顶灯具是一种用于室内的灯具,其安装面与天花板紧贴,用于为室内环境提供基础照明。现有的一些吸顶灯,在组装后,外壳之间容易发生松动或偏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顶灯,其外壳组装完成后不易松动或偏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吸顶灯,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缘;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缘,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一基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基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基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连接处朝所述第一基部的侧部凸出,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置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定位空间,且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位于所述定位空间中的所述第一连接体不同的端部抵持;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体越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并进入或离开所述定位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顶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顶灯,主要通过第一连接体进出定位空间,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组装或拆卸;当第一连接体进入定位空间后,第二连接体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会从不同的两侧阻碍第一连接体离开定位空间,从而阻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偏移和松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光源、透镜和反光杯,所述光源能够发出光线,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透镜用于使所述光线折射,所述透镜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透镜安装在所述光源的出光侧;所述反光杯用于反射所述光线,所述反光杯连接在所述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镜包括多个镜片,所述反光杯包括多个杯体,所述镜片用于使所述光线折射,所述杯体的壁面用于反射所述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定位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吸顶灯还包括壳体紧固件,所述壳体紧固件能够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二基部和多个避位部,多个所述避位部均与所述第二基部连接,相邻所述避位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定位空间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避位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顶灯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检测环境亮度,所述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透光孔,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透光孔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顶灯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可透光,所述罩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罩体能够覆盖所述透光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顶灯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密封容置槽,所述第一密封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罩体能够覆盖在所述第一密封容置槽的开口侧,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罩体抵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顶灯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密封定位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密封容置槽,所述密封定位体能够伸入所述第二密封容置槽中并抵持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容置槽内的第二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吸顶灯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吸顶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吸顶灯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第二壳体);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反光杯的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透镜的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第二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第一壳体,102-透镜,103-反光杯,104-罩体,105-反光腔,201-第二壳体,202-光源,203-第一密封件,204-第二密封件,205-壳体紧固件,206-第一连接孔,301- 第一密封容置槽,401-杯体,402-卡勾,501-镜片,502-卡合孔,601-第一连接体,602-透光孔,701-感应器,702-第二密封容置槽,801-第二连接体,802-缺口,901-灯珠,1001-第二基部,1002-避位部,1101-第一基部,1102-第一定位部,1103-第二定位部,1104-定位空间,1105- 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2和图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的吸顶灯的分解示意图,吸顶灯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201、光源202、透镜102和反光杯103。其中,光源202和透镜102均安装在第一壳体101上,且透镜102位于光源202的出光侧(以图2为例,透镜102位于光源202的下侧),反光杯103则连接在透镜102远离光源202的一侧。光源202能够发出光线,参照图 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02通过螺钉与第一壳体101连接,光源202设置为灯板,光源 202包括多个可发光的灯珠901,灯珠901分布在靠近光源202外缘的区域,且灯珠901的分布区域呈环形;考虑到亮度、眩光值等灯具设计因素,光源202的中心区域可不设置灯珠901。参照图1、图3和图5,透镜102与第一壳体101通过螺钉进行连接,透镜102用于使光源 202发出的光线折射,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102包括多个镜片501,光线穿过镜片501后,由于镜片501的具有一定的曲率,光线会发生折射。参照图1至图4,反光杯103连接在透镜102的下侧,反光杯103包括多个杯体401,杯体401设有反光腔105,杯体401沿上下方向贯通,镜片501从杯体401的上方伸入至反光腔105中,反光腔105的侧壁能够反射光线。
参照图1至图3,基于光源202、透镜102和反光杯103之间的位置关系,灯珠901发出的光线先经过透镜102;穿过透镜102并发生折射后的光线继续穿过反光杯103并向外界射出,其中部分光线经折射后,会先射向反光腔105的侧壁,被反光腔105的侧壁反射后再向外界射出。通过透镜102先调整光线的射出角度,将光线的射出角度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再通过反光杯103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其向外界射出,可以控制灯具的光线的射出角度,实现均匀出光,避免光线汇聚在某一区域,从而防止出现眩光。
参照图4和图5,透镜102可包括多个镜片501,反光杯103可包括多个杯体401,以降低透镜102和反光杯103的设计制造难度;在这种设置基础上,镜片501可伸入至反光腔105中(可参考图1所示状态),使折射后的光线都能够直接向外界射出或经反光杯103反射后向外界射出,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亮度损失。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镜片501沿透镜102 的周向分布,以及多个杯体401沿反光杯103的周向分布,以适配光源202上的灯珠901的分布区域。
透镜102和反光杯103之间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参照图4和图5,透镜102和反光杯103均呈圆环状,反光杯103的外周和内周均设有多个卡勾402,对应的,透镜102的外周和内周均设有多个卡合孔502,卡勾402可以自上而下地穿过卡合孔502,并勾住围设形成卡合孔502的其中一个侧壁的顶部。
下面结合图6至图8以及图10至图11,说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均用于安装灯具的其他零部件,其中,在吸顶灯安装到室内空间的过程中,可先将第二壳体201安装到天花板上,随后再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组装起来。第一壳体101包括第一连接体601,第二壳体201包括第二连接体801,第一连接体601设置在第一壳体101的内缘,第二连接体801设置在第二壳体201的外缘,第一壳体101能够套设在第二壳体201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 围合形成一空腔,对于某一壳体,更靠近该空腔的一侧为该壳体内侧,远离该空腔的一侧为该壳体的外侧。参照图8和图11,第二连接体801包括第一基部1101、第一定位部1102和第二定位部1103。第一基部1101呈长条状,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定位部1103与第一基部 1101的右端连接。第一定位部1102与第一基部1101连接,且连接在靠近第一基部1101中部的位置,第一定位部1102基于自身与第一基部1101的连接处朝第一基部1101的侧部凸出,具体来说,第一定位部1102朝第一基部1101的上侧凸出。第一定位部1102和第二定位部1103 之间形成能够容置第一连接体601的定位空间1104。
参照图8和图11,第二壳体201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体801,多个第二连接体801位于第二壳体201的外缘;第一基部1101、第一定位部1102和第二定位部1103位于第二连接体801的其中一端,第二连接体801的另一端呈阶梯状,形成一个向上方凹陷的缺口802,缺口802与另一相邻的第二连接体801的定位空间1104连通,第一连接体601可以先移动至缺口802,再从缺口802移入定位空间1104中。
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组装的步骤大致如下:使用者手持第一壳体101,移动第一壳体101直至第一连接体601移动至如图8所示的缺口802的位置(可以是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沿上下方向相互靠拢);然后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发生相对转动(例如转动第一壳体101),使第一连接体601相对第二连接体801向右运动,直至第一连接体601完全越过第一定位部1102进入定位空间1104中,随后使第一连接体601的下侧与第二连接体801的上侧贴合(例如解除对第一壳体101的扶持,第一连接体60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下,第二连接体801从下方支撑第一连接体601)。若第一连接体601有相对第二连接体801向左运动的趋势,第一定位部1102会与第一连接体601的一端抵持,阻碍第一连接体601向左运动离开定位空间1104;若第一连接体601有相对第二连接体801向右运动的趋势,第二定位部1103会与第一连接体601的另一端抵持,阻碍第一连接体601向右运动。若要使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201分离,可将第一壳体101向上托起直至第一定位部 1102无法阻挡第一连接体601后,反方向(与上述组装步骤中的旋转方向相反)转动第一壳体101直至第一连接体601移动至C位置,再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顶灯,主要通过第一连接体601进出定位空间1104,实现第一壳体 10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的组装或拆卸;当第一连接体601进入定位空间1104后,第二连接体801的第一定位部1102和第二定位部1103会从不同的两侧阻碍第一连接体离开定位空间 1104,从而阻碍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少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的相对偏移和松动。
参照图2、图8、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设有第一连接孔206,第二壳体201设有第二连接孔1105,吸顶灯包括壳体紧固件205,壳体紧固件205穿设于第一连接通206和第二连接孔1105中,以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连接。具体来说,第二连接孔1105可以设置为螺纹孔,第一连接孔206设置为普通的通孔,壳体紧固件205可以设置为螺钉之类的螺纹紧固件,壳体紧固件205与第二连接孔1105螺纹连接。设置第一连接孔206、第二连接孔1105和壳体紧固件205,能够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组装完成后对两者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1105会设置在定位空间1104中,为了对壳体紧固件205 进行避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601会设置为如图10所示的形式。即第一连接体 601包括第二基部1001和避位部1002,多个避位部1002均与第二基部1001连接,相邻的避位部1002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壳体101上的第一连接孔206的位置可以设在某两个相邻的避位部1002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顶灯,通过透镜102和反光杯103的组合控制灯具的光线的射出角度,能够实现均匀出光,避免光线汇聚在某一较小区域,从而防止出现眩光;此外,通过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相对旋转,即可使第一连接体601和第二连接体801相互卡合或相互脱离,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的组装或拆卸,吸顶灯组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顶灯可设置为当环境亮度较低时自动开启;为此,吸顶灯设置有可检测环境亮度的感应器701,感应器701可以安装在第二壳体201上,光源202中部开设的孔用于避让感应器701;第一壳体101设有透光孔602,感应器701与透光孔602相对,外界光线可以穿过透光孔602射向感应器701。吸顶灯还包括罩体104,罩体104可供光线穿过,罩体104与第一壳体101连接,罩体104覆盖透光孔602;设置罩体104可以在保证感应器701能够接收光线的同时,避免感应器701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提高感应器701的使用寿命。与感应器701和光源202进行电连接的电控零部件亦可以安装在第二壳体201上。感应器701 的具体原理以及灯具中的控制电路属于公知技术,此处不详细展开。
罩体104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与第一壳体101连接,为了避免水分从罩体104和第一壳体101之间的间隙进入吸顶灯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顶灯会设置第一密封件203防水。具体来说,第一壳体101包括第一密封容置槽301,第一密封容置槽301用于容置第一密封件203,罩体104能够覆盖在第一密封容置槽301的开口侧。第一密封件203由橡胶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形变能力,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密封件203可以比第一密封容置槽301的侧壁略高,当罩体104与第一壳体101连接后,罩体104和第一壳体101从上下两侧夹持第一密封件203,第一密封件203的顶部与罩体104抵持,从而阻碍水分从第一壳体101和罩体104之间的间隙通过。
与之类似,为了避免水分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的间隙进入吸顶灯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顶灯会设置用于防水的第二密封件204。第一壳体101包括密封定位体 302,第二壳体201包括第二密封容置槽702,第二密封容置槽702用于容置密封定位体302 和第二密封件204;密封定位体302为一环形筋,第二密封件204呈圆环状,密封定位体302 能够伸入第二密封容置槽702中并抵持位于第二密封容置槽702内的第二密封件20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缘;
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缘,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一基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基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基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连接处朝所述第一基部的侧部凸出,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能够容置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定位空间,且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位于所述定位空间中的所述第一连接体不同的端部抵持;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体越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并进入或离开所述定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透镜和反光杯,所述光源能够发出光线,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透镜用于使所述光线折射,所述透镜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透镜安装在所述光源的出光侧;所述反光杯用于反射所述光线,所述反光杯连接在所述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多个镜片,所述反光杯包括多个杯体,所述镜片用于使所述光线折射,所述杯体的壁面用于反射所述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定位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吸顶灯还包括壳体紧固件,所述壳体紧固件能够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二基部和多个避位部,多个所述避位部均与所述第二基部连接,相邻所述避位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定位空间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避位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灯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检测环境亮度,所述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透光孔,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透光孔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灯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能够透光,所述罩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罩体能够覆盖所述透光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灯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密封容置槽,所述第一密封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罩体能够覆盖在所述第一密封容置槽的开口侧,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罩体抵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灯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密封定位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密封容置槽,所述密封定位体能够伸入所述第二密封容置槽中并抵持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容置槽内的第二密封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20686.8U CN213630135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吸顶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20686.8U CN213630135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吸顶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30135U true CN213630135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33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20686.8U Active CN213630135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吸顶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30135U (zh) |
-
2020
- 2020-11-12 CN CN202022620686.8U patent/CN2136301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94688B2 (ja) | 照明装置 | |
US9551478B2 (en) | Lighting device | |
US10690322B2 (en) | Lamp assembly with improved assembly convenience an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 |
CN203275853U (zh) | 电子装置 | |
CN112136001A (zh) | 灯具 | |
KR20160082834A (ko) | 차량용 램프 | |
JP5525095B1 (ja) | Led照明装置 | |
CN213630135U (zh) | 吸顶灯 | |
CN211574870U (zh) | 照明灯具及照明安装盘 | |
CN210891175U (zh) | 射灯 | |
CN210462745U (zh) | 一种天花灯 | |
JP2011249091A (ja) | 照明器具 | |
CN210050636U (zh) | 投光灯 | |
CN211010965U (zh) | 一种投光灯 | |
CN213019549U (zh) | 一种红外透镜结构及灯具 | |
CN213453077U (zh) | 投光灯 | |
WO2018171307A1 (zh) |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 |
CN111256071A (zh) | 低顶灯 | |
CN216591573U (zh) | 灯头盖、灯头组件及照明设备 | |
CN220749927U (zh) | 一种双投壁装照明灯 | |
CN215982385U (zh) | 一种照明装置 | |
CN218849015U (zh) | 一种消防应急吸顶灯 | |
CN217273631U (zh) | 警示灯组件 | |
CN221743987U (zh) | 一种灯具 | |
CN217584255U (zh) | 一种蜡烛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