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8812U -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8812U
CN213628812U CN202022376231.6U CN202022376231U CN213628812U CN 213628812 U CN213628812 U CN 213628812U CN 202022376231 U CN202022376231 U CN 202022376231U CN 213628812 U CN213628812 U CN 213628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ifferential
half shaft
differential mechanism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62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家宗
常星宇
李思诚
潘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762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8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8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8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半轴孔分为外段的等径孔和内段孔径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一;在外段的等径孔设置有螺旋油道,在差速器壳体内设置有从内孔端面至行星齿轮区域内的通星油道。所述内孔为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二。所述半轴孔的锥形孔一的内锥面有凸起的导油筋,导油筋能够与差速器壳体一起沿半轴周向转动。其优点是利用离心力原理,通过改变相关部件的形面,使得构建在壳体内部的流道在差速器壳体高速旋转(每分钟数百至上千转)时产生类似于负压作用下的泵吸力,从而使差速器内部需要润滑的部件获得更充足的供油量。

Description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润滑,具体涉及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属于变速器润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按照纯电动新能源减速器试验标准QC/T1022中的要求,新能源减速器开发验证阶段必须做差速可靠性试验,试验要求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纯电动新能源减速器差速器耐久试验工况相对传统燃油车工况较严格,传统差速器进行该试验时无法通过此试验标准,主要表现为半轴齿轮、平垫片、差速器壳体之间烧死。
通过对故障件分析,垫片烧死的主要原因是在高转速差,高扭矩的工况下,差速器内部齿轮产生很大的轴向压力,在高压力、大转速作用下半轴齿轮、平垫片、差速器壳体之间的运动副产生剧烈摩擦,且半轴齿轮、平垫片、差速器壳体之间的运动副在差速器壳体内部,存才润滑困难,热量不易散发的状况。差速器内部润滑设计不合理,运动副进油不充分,热量无法通过润滑油带走,最终形成局部高温,当温度超过极限值时,运动副之间的平垫片产生变形,平垫片已起不到止推、减磨的效果。严重时半轴齿轮、平垫片、差速器壳体之间烧死,导致差速器无法工作,进而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
为改善差速器内部润滑环境,业内研发人员开始注重从差速器半轴孔到差速器壳体内部的油道构建。试图在不采取强制润滑的前提下,通过集纳变速箱内飞溅油和利用构建的半轴孔到差速器壳体内部油道来为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垫片、行星轴、半轴齿轮、平垫片,半轴齿轮外圆柱面等部件提供足量的润滑油。但是,从已经公开的文献和从其他途径掌握的技术信息看,这些改进方案基本限于构建流道及使流道变得通畅。而本实用新型则在构建通畅内部流道的基础上使油道具备泵吸效果,以为差速器内部润滑提供更大供油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现有技术通过构建流道和使流道变得通畅依然难以为差速器壳体内部润滑体供足量润滑油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半轴孔分为外段的等径孔和内段孔径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一;在外段的等径孔设置有螺旋油道,在差速器壳体内设置有从内孔端面至行星齿轮区域内的通星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内孔为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二。
进一步地,位于锥形孔二内的差速器齿轮短柄为锥形柄,其外锥面与锥形孔二的内锥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位于半轴孔内的半轴为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半轴孔的锥形孔一的内锥面有凸起的导油筋,导油筋能够与差速器壳体一起沿半轴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筋在锥形孔一的内锥面上斜向设置,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油道的旋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离心力原理,通过改变相关部件的形面,使得构建在壳体内部的流道在差速器壳体高速旋转(每分钟数百至上千转)时产生类似于负压作用下的泵吸力,从而使差速器内部需要润滑的部件获得更充足的供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变速箱剖视示意图,图中略去了输出轴和中间轴及其齿轮等相关部件;
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去掉半轴及半轴齿轮的示意图;
图5为半轴齿轮的剖是示意图;
图6为差速器壳体端部内窥立体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2、差速器壳体;3、半轴;4、半轴齿轮;41、短柄;5、行星齿轮区域;6、等径孔;7、锥形孔一;71、导油筋;8、锥形孔二;9、内孔端面;10、端口导入油道;11、螺旋油道;12、通星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基本结构:差速器位于变速箱1内,差速器具有差速器壳体2,差速器壳体2两端具有半轴孔,两个半轴3从差速器壳体2两端的半轴孔相对伸入差速器壳体2内,从半轴孔向内是内孔,从内孔再向内是差速器壳体空腔,两个半轴3在差速器壳体空腔内均安装有半轴齿轮4,半轴齿轮4向外一侧具有套装在半轴3上的短柄41,短柄41位于内孔中,在差速器壳体2空腔内的两个半轴齿轮4之间的两侧分别是与两个半轴齿轮4啮合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轴安装在差速器壳体2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通过构建流道及改变相关部件的形面,将变速箱内飞溅的润滑油更多的输送到需要润滑的半轴3、半轴齿轮垫片(即平垫片)、半轴齿轮4、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垫片、行星齿轮等。为便于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垫片、行星齿轮所在的区域统称为行星齿轮区域5。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要利用差速器壳体的高速旋转每分钟一千转左右使构建在差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流道产生类似于负压作用下的泵吸效果。
如图2—6所示,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包括在差速器壳体2的半轴孔外端面设置的从变速箱向半轴孔导入润滑油的端口导入油道10,半轴孔分为外段的等径孔6和内段孔径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一7,等径孔6用于限制半轴3,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一7是利用差速器壳体的高转速,使锥形孔一7的内锥面上的润滑油能够受到强大的离心力,使其由锥形孔一7的小端快速向大端流动;在外段的等径孔6设置有螺旋油道11,在差速器壳体2内设置有从内孔端面9至行星齿轮区域5内的通星油道12。螺旋油道11的外端与端口导入油道10接通,利用旋转将端口导入油道10导入的润滑油推进到锥形孔一7内,同时也对半轴3与等径孔6孔壁之间的润滑提供润滑油。通星油道12是要将推进到锥形孔一7内的润滑油输送到行星齿轮区域5,对行星齿轮区域5的相关部件的润滑提供润滑油,同时,通星油道12也对沿途经过的平垫片、半轴齿轮短柄41及半轴齿轮4的润滑提供润滑油。通过上述设置,利用离心力原理,通过改变半轴孔的形面,使得构建在壳体内部的流道在差速器壳体高速旋转每分钟数百至上千转时产生类似于负压作用下的泵吸力,从而使差速器内部需要润滑的部件获得更充足的供油量。
下面是进一步的改进。
如图4、6所示,所述内孔为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二8。这样设置同样是让进入锥形孔二8内锥面的润滑油在高速旋转状态下获得离心力,使通星油道12在内孔段再次产生泵吸效果,进一步块通星油道12内润滑油的流速。
如图4、5所示,位于锥形孔二8内的差速器齿轮短柄41为锥形柄,其外锥面与锥形孔二8的内锥面相配合。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使短柄41的外锥面与锥形孔二8的内锥面小间隙配合,将润滑油尽量限制在内孔段的通星油道12内,能够在差速器高速旋转时获得更理想的离心效果。
如图3所示,位于半轴孔内的半轴3为圆柱体。这样设置是便于半轴3从差速器壳体外插入半轴孔内。
所述半轴孔的锥形孔一7的内锥面有凸起的导油筋71,导油筋71能够与差速器壳体2一起沿半轴3周向转动。由于锥形孔一7的内锥面与圆柱形的半轴3之间形成越来越大的间隙,为了避免锥形孔一7的内锥面高速旋转而其上的润滑油不能同步跟随旋转,故设置导油筋71迫使锥形孔一7内锥面上的润滑油与内锥面一起高速旋转,以最大限度获得离心力。
如图4、6所示,所述导油筋71在锥形孔一7的内锥面上斜向设置,其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油道11的旋向一致。这样是在旋转时能够使斜向设置的导油筋71象螺旋推进器一样给润滑油提供一个向前推进的分力,从而进一步加快锥形孔一7内锥面上的润滑油向差速器壳体内运行的速度。
上述实施例只用于更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任何等价形式的修改都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半轴孔分为外段的等径孔(6)和内段的孔径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一(7);在外段的等径孔(6)设置有螺旋油道(11),在差速器壳体(2)内设置有从内孔端面(9)至行星齿轮区域(5)内的通星油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为向内由小变大的锥形孔二(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位于锥形孔二(8)内的差速器齿轮短柄(41)为锥形柄,其外锥面与锥形孔二(8)的内锥面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半轴孔内的半轴(3)为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孔的锥形孔一(7)的内锥面有凸起的导油筋(71),导油筋(71)能够与差速器壳体(2)一起沿半轴(3)周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筋(71)在锥形孔一(7)的内锥面上斜向设置,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油道(11)的旋向一致。
CN202022376231.6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Active CN213628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6231.6U CN213628812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6231.6U CN213628812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8812U true CN213628812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6231.6U Active CN213628812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8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7164B (zh) 涡轮式鼓风机及用于该鼓风机的高速旋转体
CN108087121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离心通风器
US11976786B2 (en) Oil restrictor for emergency lubrication of a component for an aircraft turbine engine
WO2024087599A1 (zh) 一种行星排润滑结构、混合动力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06195136A (zh) 一种齿轮驱动风扇(gtf)发动机齿轮传动装置
CN102678546B (zh) 涡旋压缩机
CN213628812U (zh) 一种带泵吸润滑结构的新能源差速器
CN202402575U (zh) 非圆行星齿轮机构
CN112943901A (zh) 一种齿轮传动结构
CN112128358A (zh) 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
CN209430737U (zh)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减速箱润滑系统
CN110081150B (zh) 风电齿轮箱及其行星轮轴承润滑固定结构
CN206468753U (zh) 行星齿轮减速器
CN115585255A (zh) 一种电控式分动箱总成
CN210290702U (zh) 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
CN207364244U (zh) 一种采用螺旋泵进行润滑的取力器、变速箱或液力缓速器
CN214741941U (zh) 曲轴、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7782587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减速装置
JP2008522115A (ja) 歯車装置
CN202660203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机油泵
CN111396197A (zh) 一种燃气轮机空气分离器
CN102748576B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机油泵
CN107435633B (zh) 一种气密型带水泵的小型罗茨风机设备
CN213929385U (zh) 一种变速箱差速器的内部润滑油道
CN110594366A (zh) 一种油液动润滑及冷却的摆线针轮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