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0775U - 一种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0775U
CN213620775U CN202022340788.4U CN202022340788U CN213620775U CN 213620775 U CN213620775 U CN 213620775U CN 202022340788 U CN202022340788 U CN 202022340788U CN 213620775 U CN213620775 U CN 213620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shell
packaging
opening
access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07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407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0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0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0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开口;包装壳,包装壳可转动设置于盒体内,包装壳可从开口转动至盒体外;附件壳,附件壳插设于盒体内,附件壳的一侧与盒体内壁相抵触、另一侧与包装壳相抵触。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结构设计合理,打开方式简单新颖易操作,可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隔包装,且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实用性强,可以避免包装盒分离丢失的缺陷。附件壳对包装壳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避免包装壳任意转动打开。当需要打开包装壳时,先将附件壳抽出,以解除对包装壳的限位,然后再转动包装壳,使其从开口转动至盒体外,从而可以使得包装壳外露打开,以便于对产品进行取放。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包装盒作为包装智能手环的附带产品,可以使智能手环在运输、携带和传递过程中更加安全和方便,并且也可以向人们展示手环的美观性。
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环的包装盒通常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的打开方式比较单一。盒体与盒盖是连接在一起不能分开的,通常铰链连接在一起,打开时盒盖位于盒体的后侧上方,它的缺点是在销售、陈列时不便于摆放。或者,盒体和盒盖是可以分开的,这种包装盒在打开的时候,盒体和盒盖不在一起,这样盒盖往往容易张冠李戴,甚至丢失。盒体内通常会配备有容纳产品的包装腔,包装腔通常是与盒体分开的单独件,当将包装腔从盒体内取出时,很容易造成包装腔以及产品的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打开方式简单新颖易操作,可以避免包装盒分离丢失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开口;包装壳,所述包装壳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包装壳可从所述开口转动至所述盒体外;附件壳,所述附件壳插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附件壳的一侧与所述盒体内壁相抵触、另一侧与所述包装壳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盒体内设有转轴,所述包装壳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包装壳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优选的,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一开口或者所述第二开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
优选的,所述盒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相垂直且相邻设置;所述附件壳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盒体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包装壳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附件壳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包装壳和所述附件壳的宽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盒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包装壳的上表面设有包装凹槽。
优选的,所述包装壳的内部设有包装内腔,所述包装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包装壳的一个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附件壳与所述包装内腔开口所在的所述包装壳的侧面相抵触。
优选的,还包括罩壳,所述盒体设置于所述罩壳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开口;包装壳,所述包装壳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包装壳可从所述开口转动至所述盒体外;附件壳,所述附件壳插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附件壳的一侧与所述盒体内壁相抵触、另一侧与所述包装壳相抵触。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结构设计合理,打开方式简单新颖易操作,可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隔包装,且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实用性强,可以避免包装盒分离丢失的缺陷。附件壳插设于盒体内,附件壳的一侧与盒体内壁相抵触、另一侧与包装壳相抵触,从而可以使得附件壳对包装壳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避免包装壳任意转动打开。当需要打开包装壳时,先将附件壳抽出,以解除对包装壳的限位,然后再转动包装壳,使其从开口转动至盒体外,从而可以使得包装壳外露打开,以便于对产品进行取放。盒体为一体件,不存在单独的盖体,从而可以保证盒体的完整性,不存在盖体分离丢失的情况。包装壳可转动连接在盒体上,不存在包装壳以及包装壳内包装产品的脱离、丢失的情况。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包装壳转动至盒体外)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盒体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罩壳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盒包括盒体10,盒体10上设有开口;包装壳20,包装壳20可转动设置于盒体10内,包装壳20可从开口转动至盒体20外;附件壳30,附件壳30插设于盒体10内,附件壳30的一侧与盒体10内壁相抵触、另一侧与包装壳20相抵触。
本实施例的包装盒结构设计合理,打开方式简单新颖易操作,可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隔包装,且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实用性强,可以避免包装盒分离丢失的缺陷。附件壳30插设于盒体10内,附件壳30的一侧与盒体10内壁相抵触、另一侧与包装壳20相抵触,从而可以使得附件壳30对包装壳20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避免包装壳20任意转动打开。当需要打开包装壳20时,先将附件壳30抽出,以解除对包装壳20的限位,然后再转动包装壳20,使其从开口转动至盒体20外,从而可以使得包装壳20外露打开,以便于对产品进行取放。本实施例中,盒体10可以对包装壳20、附件壳30以及包装的产品起到容纳保护作用,包装壳20可以对产品主体进行包装,附件壳30可以对产品的附件进行包装。盒体10为一体件,不存在单独的盖体,从而可以保证盒体10的完整性,不存在盖体分离丢失的情况。包装壳20可转动连接在盒体10上,不存在包装壳20以及包装壳20内包装产品脱离、丢失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包装盒可以对各种产品进行包装,可以包装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产品、首饰等,例如手环40、手表、耳机、头戴设备、手链、项链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的包装盒可以重复循环使用,可以一盒多用,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的包装盒的材质可以纸板,纸板材料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且质地相对柔软,可以对包装的产品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包装盒的材质还可以为塑料或者其他材质,在此不做具体。
盒体10内设有转轴11,包装壳20与转轴11连接,包装壳20通过转轴11可转动设置于盒体10内。
包装壳20上设有转动通孔21,转轴11可转动穿设于转动通孔21内,从而可以使得包装壳20可转动设置于盒体10内。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通过一根转轴11将传统开盒方式变更,通过空间的利用将包装壳20和附件壳30集中到一个盒体10的空腔中,做到了开盒体验优化及空间的最大利用化,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盒体验,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好感度。
本实施例中,盒体10为长方体状结构,盒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2和底板13,转轴11垂直固定于顶板12和底板13之间。转轴11的上端固定在顶板12上、下端固定在底板13上,固定方式可以为本技术领域通用的固定方式,例如螺纹连接固定、粘结固定,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盒体10还包括垂直设置于顶板12和底板13之间的两个侧板14,两个侧板14相垂直且位于盒体10上相邻的两个侧面,开口设置于盒体10上相邻的另外两个侧面。
本实施例中,盒体10的开口包括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分别设置在盒体10上相邻的另外两个侧面。转轴11靠近第二开口16设置,以便于包装壳20自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转动至盒体10外。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转轴11还可以靠近第一开口15设置,以便于包装壳20自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16转动至盒体10外,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盒体10为长方体状结构,包装壳20为长方体状结构,附件壳30为长方体状结构,包装壳20的宽度M和附件壳30的宽度N之和不大于盒体10的宽度T,从而可以保证包装壳20和附件壳30能够容纳在盒体10内。
包装壳20的上表面设有包装凹槽22,包装凹槽22的形状结构可以和待包装产品的形状结构相适配,以便于对产品进行有效的限位包装。本实施例中,包装盒对手环40进行包装,包装凹槽22为环形凹槽,以便与手环40的形状相适配。
包装壳20的内部设有包装内腔23,包装内腔23的开口位于包装壳20的一个侧面上,可以在包装内腔23内包装容纳产品的说明书、保修卡等附件。
当包装壳20和附件壳30都容纳于盒体10内时,附件壳30的一个侧面与盒体10上的一个侧板14相抵触、附件壳30的另一个侧面与包装内腔23开口所在的侧面相抵触。一方面,可以使得附件壳30对包装壳2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包装壳20任意转动打开;另一方面,可以里面包装内腔23的开口外露,从而可以避免包装内腔23内包装的附件脱离滑出。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盒还可以包括罩壳50,罩壳50为长方体状,其具有一个罩壳开口51,通过罩壳开口51可以将盒体10放进罩壳50内;罩壳50的内侧面可以对盒体10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进行封堵,盒体10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不外露;从而使得罩壳50可以对盒体10、包装壳20和附件壳30起到限位保护作用,且可以避免附件壳30随意脱离滑出盒体10。罩壳50的长度稍微大于盒体10的长度,罩壳50的宽度稍微大于盒体10的宽度,罩壳50的高度稍微大于盒体10的高度,以便盒体10刚好可以容纳在罩壳50内,避免盒体10在罩壳50内任意晃动位移。
或者,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附件壳30与盒体10之间粘结有可连续开合粘结的标签,以防止附件壳30随意脱离滑出盒体1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下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下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开口;
包装壳,所述包装壳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包装壳可从所述开口转动至所述盒体外;
附件壳,所述附件壳插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附件壳的一侧与所述盒体内壁相抵触、另一侧与所述包装壳相抵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内设有转轴,所述包装壳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包装壳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一开口或者所述第二开口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相垂直且相邻设置;所述附件壳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相抵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包装壳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附件壳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包装壳和所述附件壳的宽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盒体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壳的上表面设有包装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壳的内部设有包装内腔,所述包装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包装壳的一个侧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件壳与所述包装内腔开口所在的所述包装壳的侧面相抵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罩壳,所述盒体设置于所述罩壳内。
CN202022340788.4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包装盒 Active CN213620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0788.4U CN213620775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0788.4U CN213620775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0775U true CN21362077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1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0788.4U Active CN213620775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0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0775U (zh) 一种包装盒
US20110056936A1 (en) Tongue-lid package
KR101982803B1 (ko) 다중 밀폐구조를 가지는 방수팩
MX2007008536A (es) Paquete de bolsillo de productos de confiteria.
KR200322606Y1 (ko) 종이박스형 물티슈 케이스
JP2019017897A (ja) バッグ
CN220577904U (zh) 包装盒
KR20090081743A (ko) 설명서가 부착된 포장상자
WO2016168981A1 (zh) 包装盒
CN215437370U (zh) 一种趣味包装盒
CN215362318U (zh) 一种包装盒内托及具有锁止机构的包装盒
CN218908399U (zh) 月饼盒
CN217497098U (zh) 一种多功能包装盒
CN216187394U (zh) 一种下落式包装条盒
CN218142927U (zh) 包装结构
CN216187090U (zh) 一种立体场景包装条盒
CN212830334U (zh) 一种蛋糕包装盒
CN211002328U (zh) 一种易展示的包装盒
CN215923810U (zh) 包装盒及电子设备包装组件
CN217456760U (zh) 阶梯式双层结构的卷烟包装盒
CN116835135A (zh) 包装盒
CN216103608U (zh) 一种卡扣式包装条盒
CN213169167U (zh) 旋转式手环包装盒
CN213229553U (zh) 一种包装盒
JP2536644Y2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