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0181U -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0181U
CN213620181U CN202022225566.8U CN202022225566U CN213620181U CN 213620181 U CN213620181 U CN 213620181U CN 202022225566 U CN202022225566 U CN 202022225566U CN 213620181 U CN213620181 U CN 213620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 buoy
buoy body
carry
intelligent lif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55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Zhizhu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Zhizhu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Zhizhu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Zhizhu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55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0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0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0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救生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包括智能救生圈本体和驱动轮,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安装有驱动轮,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有搭载组件。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防滑套和转手,通过第一防滑套可以便于落水者抓住第二拉手,通过转手的转动和搭载架可以进一步便于落水者抓住智能救生圈本体,通过第二防滑套的转动可以取消螺纹杆和智能救生圈本体之间的固定,从而可以调节搭载板和第二拉手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年龄的落水者,提升救生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救生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救生圈也越发的智能,可以通过电力进行驱动游行,大大提升了救生的便捷性。
但是目前多数使用的智能救生圈结构简单,并且多数救生圈表面光滑且有一定的弧度,不容易搭载,同时有些落水者体力等各方面较差,同时落水者的体型大小不一,承托装置不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因此救生效率非常低,同时因此亟需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搭载和不具有调节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包括智能救生圈本体和驱动轮,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安装有驱动轮,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有搭载组件,所述搭载组件包括凹口、第一拉手、第二拉手、第一防滑套、第一凹槽和复位弹簧,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开设有凹口,且凹口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且第二拉手套有第一防滑套,所述第二拉手弹性连接有第一凹槽,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开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
优选的,所述搭载组件包括第二凹槽、第一转杆和回中弹簧,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弹性连接有回中弹簧,所述回中弹簧弹性连接有第一转杆。
优选的,所述搭载组件包括转手,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有转手,且转手设置为两组,所述两组转手和智能救生圈本体构成转动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搭载组件包括第一滑槽、搭载架和把手,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搭载架,所述搭载架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防滑槽、第二防滑套、第二转杆、转筒和螺纹杆,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开设有防滑槽,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套,且第二防滑套插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有转筒,且转筒啮合连接有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滑槽和搭载板,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有搭载板,所述搭载板和第二转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卡口,所述螺纹杆远离转筒一侧和卡口构成卡合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设置有第一防滑套和转手,通过第一防滑套可以便于落水者抓住第二拉手,通过转手的转动和搭载架可以进一步便于落水者抓住智能救生圈本体,通过第二防滑套的转动可以取消螺纹杆和智能救生圈本体之间的固定,从而可以调节搭载板和第二拉手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年龄的落水者,提升救生效率。
(1)该装置设置有第一防滑套和转手,通过第一防滑套可以便于落水者抓住第二拉手,通过转手的转动和搭载架可以进一步便于落水者抓住智能救生圈本体,避免体力不支时难以搭载到智能救生圈本体上。
(2)该装置通过第二防滑套的转动可以取消螺纹杆和智能救生圈本体之间的固定,从而可以调节搭载板和第二拉手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年龄的落水者,提升救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口和第二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救生圈本体;101、驱动轮;102、挡板;2、搭载组件;201、凹口;202、第一拉手;203、第二拉手;204、第一防滑套;205、第一凹槽;206、复位弹簧;207、第二凹槽;208、第一转杆;209、回中弹簧;210、转手;211、第一滑槽;212、搭载架;213、把手;3、调节组件;301、防滑槽;302、第二防滑套;303、第二转杆;304、转筒;305、螺纹杆;306、卡口;307、第二滑槽;308、搭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包括智能救生圈本体1和驱动轮101,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安装有驱动轮101,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挡板102,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搭载组件2,搭载组件2包括凹口201、第一拉手202、第二拉手203、第一防滑套204、第一凹槽205和复位弹簧206,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凹口201,且凹口201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202,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203,且第二拉手203套有第一防滑套204,第二拉手203弹性连接有第一凹槽205,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复位弹簧206,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3。
进一步的,搭载组件2包括第二凹槽207、第一转杆208和回中弹簧209,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第二凹槽207,且第二凹槽207弹性连接有回中弹簧209,回中弹簧209弹性连接有第一转杆208,便于转动转手210后将转手210复位,减小物体体积,避免影响速度。
进一步的,搭载组件2包括转手210,第一转杆208固定连接有转手210,且转手210设置为两组,两组转手210和智能救生圈本体1构成转动式结构,便于侧面的落水者的搭载。
进一步的,搭载组件2包括第一滑槽211、搭载架212和把手213,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第一滑槽211,且第一滑槽211滑动连接有搭载架212,搭载架212固定连接有把手213,便于放置落水者的物品以及急救用品。
进一步的,调节组件3包括防滑槽301、第二防滑套302、第二转杆303、转筒304和螺纹杆305,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防滑槽301,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套302,且第二防滑套302插有第二转杆303,第二转杆303固定连接有转筒304,且转筒304啮合连接有螺纹杆305,便于通过第二防滑套302的转动让两组螺纹杆305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调节组件3包括第二滑槽307和搭载板308,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第二滑槽307,且第二滑槽307滑动连接有搭载板308,搭载板308和第二转杆303固定连接,便于搭载板308的滑动。
进一步的,调节组件3包括卡口306,螺纹杆305远离转筒304一侧和卡口306构成卡合式结构,便于将搭载板308和智能救生圈本体1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根据附图1所示,当进行救人时,通过驱动轮101的驱动将智能救生圈本体1移动至落水者附近,通过抓住第一拉手202或者第二拉手203可以将落水者第一时间抓住智能救生圈本体1,通过转手210的拉动可以在在多人落水时提供多人进行搭载,通过将搭载架212拉出可以放置一定的物品或者急救用品对落水者进行处理,从而便于使用的同时也便于落水者进行搭载。
根据附图4所示,通过转动第二防滑套302,从而第二转杆303开始转动,由于转筒304和螺纹杆305互相啮合,从而随着第二转杆303的转动,两组转筒304进行转动,进而将两组螺纹杆305相向移动,从而螺纹杆305和卡口306不再卡合,通过滑动搭载板308,从而可以调节搭载板308和第二拉手203之间的距离,便于对身高不同的落水者的搭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包括智能救生圈本体(1)和驱动轮(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安装有驱动轮(101),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挡板(102),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搭载组件(2),所述搭载组件(2)包括凹口(201)、第一拉手(202)、第二拉手(203)、第一防滑套(204)、第一凹槽(205)和复位弹簧(206),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凹口(201),且凹口(201)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202),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203),且第二拉手(203)套有第一防滑套(204),所述第二拉手(203)弹性连接有第一凹槽(205),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复位弹簧(206),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组件(2)包括第二凹槽(207)、第一转杆(208)和回中弹簧(209),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第二凹槽(207),且第二凹槽(207)弹性连接有回中弹簧(209),所述回中弹簧(209)弹性连接有第一转杆(2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组件(2)包括转手(210),所述第一转杆(208)固定连接有转手(210),且转手(210)设置为两组,所述两组转手(210)和智能救生圈本体(1)构成转动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组件(2)包括第一滑槽(211)、搭载架(212)和把手(213),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第一滑槽(211),且第一滑槽(211)滑动连接有搭载架(212),所述搭载架(212)固定连接有把手(2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防滑槽(301)、第二防滑套(302)、第二转杆(303)、转筒(304)和螺纹杆(305),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防滑槽(301),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套(302),且第二防滑套(302)插有第二转杆(303),所述第二转杆(303)固定连接有转筒(304),且转筒(304)啮合连接有螺纹杆(3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二滑槽(307)和搭载板(308),所述智能救生圈本体(1)开设有第二滑槽(307),且第二滑槽(307)滑动连接有搭载板(308),所述搭载板(308)和第二转杆(30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卡口(306),所述螺纹杆(305)远离转筒(304)一侧和卡口(306)构成卡合式结构。
CN202022225566.8U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Active CN213620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5566.8U CN213620181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5566.8U CN213620181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0181U true CN213620181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5566.8U Active CN213620181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0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0181U (zh) 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
CN114987713A (zh) 一种水下船底清洁机器人
CN112874703B (zh) 一种水质表环境拍摄采集智能装备
CN217751489U (zh) 一种抓取效果稳定的机械手
CN211969697U (zh) 一种拆分组合式救生船
CN113428287A (zh) 一种水上救援工具的高度调节装置
CN108639277B (zh) 船用多功能救生设备
CN211305297U (zh) 封头内表面堆焊焊接装置
CN212862323U (zh) 带有示位灯的多功能救生圈防护箱
CN203793577U (zh) 新型远程遥控水上浮动救生器
CN207826554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损型擦窗无人机
CN208043474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水质采样器
CN202366374U (zh) 一种便携式哑铃
CN202320748U (zh) 方便携带的救生器
CN210332624U (zh) 一种clt酸合成罐
CN113286457B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平板显示器件
CN210054897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新型伞把
CN110508459B (zh) 一种方便移动携带的油墨涂料用工具包
CN214658576U (zh) 一种室内装潢用吊顶喷漆装置
CN220293224U (zh) 一种具备调节功能的矿用腰带
CN214486971U (zh) 一种细胞实验用培养皿定位架
CN214824001U (zh) 一种救援用救生圈输送装置
CN215851901U (zh) 一种运输无人机
CN210338246U (zh) 水上应急救援装置
CN217436377U (zh) 一种展览用玻璃展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