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16595U - 部件组装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部件组装工作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16595U CN213616595U CN202022667275.4U CN202022667275U CN213616595U CN 213616595 U CN213616595 U CN 213616595U CN 202022667275 U CN202022667275 U CN 202022667275U CN 213616595 U CN213616595 U CN 2136165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 plate
- assembled
- component
- main body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部件组装工作台,包括:主体,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支撑件,支撑件位于顶板的上方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支撑件用于支撑待组装部件;限位件,限位件位于顶板上方并与顶板固定连接,限位件与支撑件在主体的宽度方向的投影间隔设置,待组装部件的底部位于限位件与支撑件之间;固定件,待组装部件直立设置时,固定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件顶端与待组装部件的顶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在组装待组装部件的过程中可以使待组装部件悬空,待组装部件翻转较为容易,进而提高待组装部件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的维护人员在进行部件组装时所使用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部件组装工作台。
背景技术
电器部件在组装的过程中,例如空调机组中的接触器组件,为了避免挤压损坏接触器组件上的零部件,在接触器组件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将接触器组件悬空。通常情况下,采用支撑工装支撑待组装部件从而进行组装。
现有技术中,支撑工装包括四个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待组装部件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孔,将支撑杆的顶端旋入待组装部件的螺纹孔中,支撑杆的底端放置在地面上,从而使待组装部件悬空。
然而,一些电器部件例如空调机组中的接触器组件的正反面均需要组装零部件,当正面完整组装后需要进行反面组装时,需要将支撑杆从待组装部件上卸下,翻转待组装部件后重新与支撑杆进行固定,组装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部件组装工作台,以克服现有的支撑工装支撑带组装部件时,当待组装部件需要翻面时,过程较为复杂,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部件组装工作台,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待组装部件;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顶板上方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待组装部件的底部的容纳空间;
固定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件顶端与所述待组装部件的顶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直角边与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角边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限位件包括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一直角边沿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挡块、顶板与所述第一直角边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待组装部件的底部的容纳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当待组装部件直立时,可以使用第二直角边顶部的第一通孔与固定件连接,利用固定件固定待组装部件避免待组装部件翻倒。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斜边,所述斜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边的中部以及所述第二直角边的中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当待组装部件正面组装时,避免斜边挤压待组装部件背部的线缆对待组装部件背部的线缆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均设置有钩形部,所述固定件一端的钩形部插设在所述第二直角边顶部的第一通孔内,所述固定件另一端的钩形部用于插设在所述待组装部件的第二通孔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待组装部件直立时不会翻倒,另外,使用固定件固定待组装部件的过程较为容易。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顶板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待组装部件正面组装时,可以保证支撑件能够稳定支撑待组装部件。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板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位于所述第二顶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包括内圈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圈转动的外圈;所述转盘的外圈顶面与第一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内圈底面与所述第二顶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件与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在待组装部件组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作业的需要随意旋转第一顶板,进而改变待组装部件的方向。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梁、纵梁与竖梁,所述横梁沿所述主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纵梁沿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竖梁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隔板将主体分隔成多层结构,进而可以在多层结构中放置待组装部件组装过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避免工作人员来回取拿零部件,提高待组装部件的组装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与所述竖梁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容纳盒放置一部分组装工具,例如扎带,方便工作人员取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还设置有附加梁,所述附加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两个竖梁固定连接,所述附加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平行,所述附加梁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附加梁固定另一部分组装工具例如螺丝刀,螺丝刀的刀杆自上向下穿过附加梁的第三通孔,螺丝刀的刀柄与附加梁相抵,方便工作人员取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脚轮。通过在主体的底部设置脚轮,方便工作人员移动待组装部件工作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包括主体、支撑件、限位件与固定件。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支撑件位于顶板的上方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支撑件用于支撑待组装部件。限位件位于顶板上方并与顶板固定连接,限位件与支撑件沿主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限位件和支撑件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待组装部件的底部的容纳空间。固定件用于连接支撑件顶端与待组装部件的顶端。这样,当需要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时,可以将待组装部件放置在限位件与支撑件之间,使待组装部件的顶端与支撑件相抵、待组装部件的底端与限位件相抵。当需要反面组装待组装部件时,可以将待组装部件直立,此时,待组装部件的重心位于待组装部件朝向限位件一侧,使用固定件连接支撑件的顶端与待组装部件的顶端,避免待组装部件翻倒,从而可以组装待组装部件的反面,待组装部件不与支撑件紧固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待组装部件的翻转较为容易,从而提高待组装部件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组装待组装部件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组装待组装部件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中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体;
110-顶板;
111-第一顶板;
112-第二顶板;
120-隔板;
130-底板;
140-竖梁;
150-容纳盒;
160-附加梁;
161-第三通孔;
200-支撑件;
210-第一直角边;
220-第二直角边;
230-第一通孔;
240-斜边;
300-限位件;
400-固定件;
410-钩形部;
500-转盘;
510-内圈;
520-外圈;
600-脚轮;
700-待组装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使用支撑工装支撑待组装部件,使待组装部件悬空从而避免待组装部件组装的过程中,待组装部件上的零部件被挤压损坏。支撑工装包括四个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待组装部件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孔,将支撑杆的顶端旋入待组装部件的螺纹孔中,支撑杆的底端放置在地面上,从而使待组装部件悬空。然而,一些正反面均需要组装的部件,当需要翻面进行组装时,需要先将支撑杆从待组装部件上卸下,翻转带组装部件后重新与支撑杆进行固定。翻转的过程较为费时费力,影响组装的效率。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发明人发现,如果设置部件组装工作台,当需要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时,将待组装部件放置在部件组装工作台的台面上,利用部件组装工作台的支撑件支撑待组装部件使待组装部件悬空;当需要反面组装待组装部件时,可以将待组装部件直立设置,利用固定件将待组装部件的顶部固定,从而进行反面组装。由于待组装部件并不与部件组装工作台的支撑件紧固连接,故而,当翻转待组装部件时不需要拆卸支撑件,相较于现有技术,待组装部件的翻转较为容易,从而可以提高组装的效率。
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部件组装工作台,包括主体、支撑件、限位件与固定件。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支撑件位于顶板的上方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支撑件用于支撑待组装部件。限位件位于顶板上方并与顶板固定连接,限位件与支撑件沿主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限位件和支撑件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待组装部件的底部的容纳空间。固定件用于连接支撑件的顶端与待组装部件的顶端。当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时,将待组装部件放置在支撑件上,待组装部件的底端与固定件相抵。待组装部件不与支撑件紧固连接。当需要反面组装待组装部件时,将待组装部件竖直放置,待组装部件的顶端与支撑件的顶端通过固定件连接。翻转待组装部件时节省了拆卸支撑件的过程,进而待组装部件翻转较为容易,提高部件组装的效率。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组装待组装部件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组装待组装部件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中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包括主体100、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位于主体100的顶部并分别与主体100固定连接,示例性地,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位于主体100的上方并与主体100的顶板110固定连接。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沿主体100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此处主体100的第一方向为图1中左右方向,也即是说,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沿图1中左右方向存在间距。本实施例此处对于主体10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200用于当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支撑待组装部件700,示意性地,支撑件20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与主体100的顶板110固定连接,当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待组装部件700的底部设置在主体100的顶板110上,待组装部件700的顶部背面搭靠在长方体的顶部棱边,进而使待组装部件700倾斜放置,方便工作人员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紧固螺栓与接线。
如图1-2所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2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直角边210与第二直角边220,第一直角边210与顶板110固定连接,第二直角边220沿竖直方向设置。当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待组装部件700的背面与第二直角边220的顶部相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直角边210与第二直角边220的长度。
图1示出了,支撑件200还包括斜边240,斜边2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角边210的中部以及第二直角边220的中部连接。容易理解,斜边240能够增加支撑件200的结构强度,即支撑件200为稳定的三角支架进而延长支撑件200的使用寿命。通过将斜边2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角边210的中部以及第二直角边220的中部连接,当待组装部件700正面组装时,避免斜边240挤压待组装部件700背部的线缆对待组装部件700背部的线缆造成损坏。
容易理解,支撑件200的数量是非限制性的,其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余两个,当支撑件20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撑件200分别位于主体100的顶板110的前后两侧;当支撑件200的数量多余两个时,多个支撑件200沿顶板110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顶板110的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即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前后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支撑件20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当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多个支撑件200能够稳定支撑待组装部件700。
如图1-2所示,限位件300设置在支撑件200的左侧并与支撑件200间隔设置。限位件300和支撑件200限定出用于容纳待组装部件700的底部的人容纳空间,也即是说,待组装部件700的底部位于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之间。当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待组装部件700的底部与限位件300相抵,即限位件300能够对待组装部件700的底部进行限位,避免待组装部件700沿顺时针方向倾倒。示意性地,限位件300可以为竖直设置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长度方向沿顶板110的第二方向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限位件300为挡块,容易理解的是,挡块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当挡块的数量为一个时,挡块位于顶板110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当挡块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挡块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地,挡块与支撑件200的第一直角边210沿主体100的第一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挡块、顶板110与第一直角边210限定出用于容纳待组装部件700的底部的容纳空间。
如图2所示,当需要反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可以将待组装部件700直立设置,此时,待组装部件700位于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之间的间隙。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待组装部件700的重心位于待组装部件700的左侧,为了防止待组装部件700向左侧翻倒,可以设置固定件400,使固定件40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200的顶端以及待组装部件700的顶端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固定件400为长条形结构且固定件400的两端均设置有钩形部410,例如,钩形部410为长条形结构靠近端部的位置弯折90度而成。相应地,支撑件200的第二直角边2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230,待组装部件70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当待组装部件700直立设置时,固定件400左端的钩形部410插设在待组装部件700的第二通孔内,固定件400右端的钩形部410插设在第二直角边220顶部的第一通孔230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待组装部件700直立时不会翻倒,另外,固定件400在装配过程中只需将固定件400的钩形部410插入第一通孔230和第二通孔即可,使用固定件400固定待组装部件700的过程较为容易。
如图4所示,主体100的顶板110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顶板111与第二顶板112,也即是说,主体100的顶板110为双层结构,第一顶板111位于第二顶板112的上方。图4示出了,第一顶板111与第二顶板112之间设置有转盘500。示例性地,转盘500为圆环结构,转盘500包括内圈510以及套设在内圈510上的外圈520,外圈520能够相对内圈510转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内圈510与外圈520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转盘500的外圈520顶面与第一顶板111的底面固定连接,转盘500的内圈510底面与第二顶板1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外圈520的底面与第二顶板112的顶面固定连接,将内圈510的顶面与第一顶板111的底面固定连接。
容易理解,支撑件200与限位件300位于第一顶板111的上方并与第一顶板111固定连接。第一顶板111与第二顶板112通过转盘500连接,使第一顶板111能够相对第二顶板112转动,转盘500可以保证旋转流畅、旋转过程中没有噪音。在待组装部件700组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作业的需要随意旋转第一顶板111,进而改变待组装部件700的方向,方面工作人员组装待组装部件700。
本实施例提供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当需要正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可以将待组装部件700放置在限位件300与支撑件200之间,使待组装部件700的顶端与支撑件200相抵、待组装部件700的底端与限位件300相抵。当需要反面组装待组装部件700时,可以将待组装部件700直立,使用固定件400连接支撑件200的顶端与待组装部件700的顶端,避免待组装部件700翻倒,从而可以组装待组装部件700的反面。待组装部件700不与支撑件200紧固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待组装部件700的翻转较为容易,从而可以提高待组装部件700的组装效率。
如图1、2与4所示,主体100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梁、纵梁与竖梁140,横梁沿主体100的第二方向延伸,纵梁沿主体100的第一方向延伸,竖梁140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即是说,主体100为横梁、纵梁与竖梁140构成的框架式结构,示例性地,主体100的形状为长方体,可以采用角钢作为主体的横梁、纵梁与竖梁14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主体100的中部设置有隔板120,隔板120沿水平方向设置,示例性地,隔板120的边缘与主体100的竖梁14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隔板120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当隔板1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隔板1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隔板120将主体100分隔成多层结构,进而可以在多层结构中放置待组装部件700组装过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方便工作人员取用,避免工作人员来回取拿零部件,提高待组装部件700的组装效率。
如图2所示,主体100的竖梁140与容纳盒150固定连接,较佳的,容纳盒150与主体100左侧的竖梁140固定连接,也即是说,在待组装部件700组装的过程中,容纳盒150朝向工作人员。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容纳盒150为顶部开口的箱型结构。本实施例对于箱型结构的大小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容纳盒150可以作为工具放置盒,即在组装待组装部件700的过程中,可以将工具例如扎带放置在容纳盒150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2所示,容纳盒1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容纳盒150的高度大小不同,进而能够根据工具种类的不同放置在不同的容纳盒150中。在主体100的竖梁140上固定容纳盒150,使用容纳盒150放置一部分组装工具,方便工作人员取用,避免工作人员来回去拿工具,提高待组装部件700的组装效率。
如图1-2所示,主体100设置有附加梁160,附加梁160的长度方向与主体100的第一方向平行,即附加梁160的长度方向沿图2中左右方向延伸。图1-2示出了,附加梁160的两端分别与主体100的两个竖梁140固定连接,例如,附加梁160的两端与主体100的竖梁14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附加梁160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161,多个第三通孔161沿附加梁16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对于第三通孔161的大小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附加梁160固定另一部分组装所需工具例如螺丝刀,螺丝刀的刀杆自上向下穿过附加梁160的第三通孔161,螺丝刀的刀柄与附加梁160相抵,方便工作人员取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待组装部件700的效率。
如图1-2所示,主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30,底板130的下方安装有脚轮600,脚轮600与底板130固定连接,例如,脚轮600与底板130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连接。示例性地,脚轮60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脚轮600分别位于主体100底部的四角位置。本实施例对于脚轮600的结构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合适的脚轮600,当然,也可以选择市面上现有的脚轮600。容易理解,在主体100的底部设置脚轮600,方便工作人员在底面上移动部件组装工作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待组装部件;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顶板上方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待组装部件的底部的容纳空间;
固定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件顶端与所述待组装部件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直角边与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角边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限位件包括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一直角边沿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挡块、顶板与所述第一直角边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待组装部件的底部的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斜边,所述斜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边的中部以及所述第二直角边的中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均设置有钩形部,所述固定件一端的钩形部插设在所述第二直角边顶部的第一通孔内,所述固定件另一端的钩形部用于插设在所述待组装部件的第二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顶板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位于所述第二顶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包括内圈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圈转动的外圈;所述转盘的外圈顶面与第一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内圈底面与所述第二顶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件与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梁、纵梁与竖梁,所述横梁沿所述主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纵梁沿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竖梁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与所述竖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设置有附加梁,所述附加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两个竖梁固定连接,所述附加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第一方向平行,所述附加梁上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部件组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脚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67275.4U CN213616595U (zh) | 2020-11-17 | 2020-11-17 | 部件组装工作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67275.4U CN213616595U (zh) | 2020-11-17 | 2020-11-17 | 部件组装工作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16595U true CN213616595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3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67275.4U Active CN213616595U (zh) | 2020-11-17 | 2020-11-17 | 部件组装工作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16595U (zh) |
-
2020
- 2020-11-17 CN CN202022667275.4U patent/CN2136165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321525A1 (en) | Integration cell for seismic electronic equipment rack | |
US20200150140A1 (en) | Transport device unit for a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 |
EP3420367B1 (en) | Transport device with base plate modules | |
US9185975B2 (en) | Modular stackable shelving framework and equipment storage system | |
CA1324651C (en) | Computer system module assembly | |
CN213616595U (zh) | 部件组装工作台 | |
WO2023024610A1 (zh) | 一种储能系统 | |
KR200446496Y1 (ko) | 프레스가공 부품용 이동대차 | |
CN220021390U (zh) | 支撑组件和储能装置 | |
CN216161832U (zh) | 电池包支架群结构 | |
JP2008269924A (ja) | 蓄電池用ラック | |
CN215042213U (zh) | 充电仓组件、模块化换电站及储能站 | |
JP2018067636A (ja) | 電気機器収納用キャビネット | |
CN216354491U (zh) | 一种电池架 | |
CN207852850U (zh) | 一种多组电芯充电上架工具及其充电柜 | |
CN219498043U (zh) | 一种电池包托架 | |
CN220109758U (zh) | 监护台车 | |
CN217241105U (zh) | 一种机架及组合原型验证板的装置 | |
CN221176514U (zh) | 电池安装架 | |
CN216422530U (zh) | 收纳支架 | |
CN216958286U (zh) | 储能供电设备 | |
CN217591392U (zh) | 开放式通信机柜 | |
CN218587495U (zh) | 一种服务器机柜 | |
CN218101484U (zh) | 电池安装架 | |
CN220640781U (zh) | 一种可堆叠的电池周转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