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5855U - 煮茶机 - Google Patents

煮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05855U
CN213605855U CN202022081618.9U CN202022081618U CN213605855U CN 213605855 U CN213605855 U CN 213605855U CN 202022081618 U CN202022081618 U CN 202022081618U CN 213605855 U CN213605855 U CN 213605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inner barrel
water
machine accord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16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树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Kater M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Kater M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Kater M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Kater Ma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16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05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05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05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煮茶机,包括机体,机体嵌设有内桶,内桶底部设置有发热件,内桶顶部设置有桶盖;喷淋头,喷淋头设置在机体上,喷淋头的出水端延伸至内桶上方,喷淋头与内桶之间连接有抽提组件;茶隔,茶隔安装在内桶内,茶隔底部向下延伸至内桶下部。本方案通过预先往茶粉淋洒适量热水,盖上桶盖,实现焗茶效果,内桶的清水被发热件加热后,循环喷淋以形成茶汤,实现撞茶效果,通过茶隔底部延伸至内桶下部,茶粉能够浸泡在被持续加热的茶汤里,实现煮茶效果,循环以上过程,直至撞茶完成后,发热件对制作完成的茶汤进行保温,能够改善茶汤的口感,从而有利于制得口味上佳的奶茶。

Description

煮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煮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煮茶机。
背景技术
港式奶茶因其口感爽滑、香醇浓厚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港式奶茶的口感取决于所使用的茶汤的品质,手工制作时,需要经过焗茶、撞茶、煮茶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优质的茶汤。许多餐厅和茶饮店为了能够快速、大量地制作奶茶,采用煮茶机替代手工制作茶汤,现有的煮茶机均采用直接往茶粉中注入热水的制作方式,但这种方式制作得到的茶汤口感不佳,影响成品奶茶的口感,无法得到口味正宗的港式奶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煮茶机,能够实现煮茶、撞茶和焗茶的效果,改善茶汤的口感,以制得口味上佳的奶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嵌设有内桶,所述内桶底部设置有发热件,所述内桶顶部设置有桶盖;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内桶上方,所述喷淋头与所述内桶之间连接有抽提组件;茶隔,所述茶隔安装在所述内桶内,所述茶隔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内桶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预先往装有茶粉的茶隔内淋洒适量热水,并盖上桶盖,实现焗茶效果,同时,内桶的清水被发热件加热后,通过抽提组件向上输送,经过喷淋头喷淋后回流至内桶,循环喷淋以形成茶汤,实现撞茶效果,通过茶隔底部延伸至内桶下部,茶粉能够浸泡在被持续加热的茶汤里,实现煮茶效果,循环以上过程,直至完成撞茶程序,发热件根据设定的保温温度调节发热功率,对制作完成的茶汤进行保温,能够改善茶汤的口感,从而有利于制得口味上佳的奶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桶盖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喷淋头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茶隔包括支撑线圈和滤袋,所述滤袋套设在所述支撑线圈上,所述支撑线圈连接有把手,所述桶盖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把手穿过所述第二缺口。通过滤袋套设在支撑线圈上,滤袋口被撑开,便于喷淋头喷出的水进入滤袋,与茶粉充分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线圈下方连接有缩口线圈,所述缩口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线圈的直径,所述滤袋穿设在所述缩口线圈以内。水从喷淋头落入滤袋中时,对茶粉的冲击力会使得茶粉飞溅至袋口,并粘附在滤袋内壁,甚至飞溅到滤袋外部,通过滤袋穿过直径较小的缩口线圈,滤袋上部收窄,避免茶粉飞溅四散,减少原料浪费,避免部分茶粉浸泡不完全,有利于茶粉与喷淋的水充分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桶顶部设置有定位台,所述把手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定位台适配。通过支撑线圈支撑滤袋,并放置在定位台上,弯折部与定位台配合定位,能够定位安装滤袋,保证滤袋内的茶粉位于在喷淋头的喷淋区域内,并且桶盖通过定位台盖设在内桶顶部,防止茶汤溅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淋头的出水端设置有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通过多个出水孔设置在弧面上,水能从不同的方向被喷出并淋洒到茶粉上,保证水与茶粉充分接触,茶粉能够得到充分冲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桶底部倾斜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末端连接有排水管。导流槽倾斜设置,引导内桶的茶汤流向排水管,使得茶汤能够完全流出,避免茶汤积存在内桶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触控组件,所述触控组件上方设置有防水凸缘。通过在触控组件上方设置防水凸缘,往内桶加水时,避免水流到触控组件上,保护触控组件,提高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抽提组件包括水泵和连接管,所述水泵两端通过所述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内桶和所述喷淋头。通过水泵抽水,能够将内桶的清水或茶汤向上输送至喷淋头,喷淋头喷洒后回流至内桶,循环喷淋,使得茶汤与氧气充分接触,实现不断“撞茶”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桶盖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通过排气孔排出蒸汽,实现泄压,保证内桶内部与环境气压一致,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煮茶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煮茶机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喷淋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体100、防水凸缘101、喷淋头110、弧面111、出水孔112、水泵120、连接管121、排水管130、水龙头140、水位尺141、触摸屏150、开关按键160、控制器170、蜂鸣器180、电源线190、
内桶200、导流槽201、定位台202、发热件210、桶盖220、第一缺口221、排气孔222、第二缺口223、水位感应器230、温度感应器240、
茶隔300、支撑线圈310、连杆311、缩口线圈320、滤袋330、把手340、弯折部341。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包括机体100,机体100嵌设有内桶200,内桶200底部设置有发热件210,内桶200顶部设置有桶盖220,机体100上设置有喷淋头110,喷淋头110的出水端延伸至内桶200上方,喷淋头110与内桶200之间连接有抽提组件,内桶200内安装有茶隔300,茶隔300底部向下延伸至内桶200下部。
具体地,桶盖220设置有第一缺口221,第一缺口221与喷淋头110适配,发热件210安装在内桶200底部外侧,避免茶渍或水垢附在发热件210表面,影响加热效率,也便于内桶200的清洗,发热件210设置为发热管,进一步地,发热管设置有两组,以适应煮茶、焗茶和保温三种状态下的加热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时,预先往装有茶粉的茶隔300内淋洒适量热水,茶粉被浸润,盖上桶盖220,使得蒸汽保留在内桶200中,实现焗茶效果,在焗茶的过程中,同时启动发热件210对内桶200的清水进行加热,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启动抽提组件向上输送热水,经过喷淋头110喷淋在茶粉上,喷淋后回流至内桶200,以待再次被抽提输送,如此循环喷淋以形成茶汤,实现撞茶效果,循环喷淋过程中,发热件210对内桶200的茶汤继续加热,茶隔300中的茶粉浸泡在茶汤中,实现煮茶效果,循环以上过程,直至完成撞茶程序,发热件210根据设定的保温温度调节发热功率,对制作完成的茶汤进行保温,能够改善茶汤的口感,从而有利于制得口味上佳的奶茶。
另外,还能通过抽提组件输送清水并循环喷淋清水,完成内桶200的清洗。
其中,机体100上设置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上方设置有防水凸缘101。使用过程中,需要往内桶200加水或取出茶隔300的时候,水滴或茶汤容易流到触控组件上,防水凸缘101向前凸出于触控组件表面,起保护触控组件作用,避免发生电路短路,提高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机体100内还设置有控制器170和蜂鸣器180,内桶200上设置有水位感应器230和温度感应器240,触控组件、发热件210、抽提组件、温度感应器240、水位感应器230和蜂鸣器180均与控制器170电连接,控制器170连接有电源线190,触控组件包括触摸屏150和开关按键160,能够用于控制煮茶机的启停、设定工作时间或加热温度等。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开关按键160启停煮茶机,采用触摸屏150设定相关参数并显示数值,采用温度感应器240检测水温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数值,水位感应器230检测内桶200的水位,当水位过低时,触摸屏150显示缺水,蜂鸣器180鸣叫报警,发热件210和抽提组件断电,保护电路器件,当茶汤制作完成后,蜂鸣器180鸣叫提醒用户。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抽提组件包括水泵120和连接管121,水泵120两端通过连接管121分别连接内桶200和喷淋头110。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喷淋头110的出水端设置有弧面111,弧面111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12。
具体地,弧面111倾斜设置,进一步扩大喷洒范围,保证水和茶粉充分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当内桶200中的清水加热至设定温度后,水泵120启动,将内桶200的水抽提输送至喷淋头110,水从弧面111的不同位置的出水孔112中喷出,喷洒的范围广,水被均匀地喷洒在茶粉上,与茶粉充分接触,使得茶粉被充分冲泡,喷洒后的水回流至内桶200,形成茶汤,循环抽提、喷淋过程,实现不断“撞茶”的效果,有效改善茶汤的品质和口感。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桶200底部倾斜设置有导流槽201,导流槽201末端连接有排水管130。进一步地,机体100设置有水龙头140,水龙头140与内桶200连接,水龙头140上连接有水位尺141。
可以理解的是,水龙头140设置在机体100外壁,排水管130贯穿机体100,两端连接水龙头140和导流槽201,排水管130上竖直连接有水位尺141,利用连通器原理,水位尺141能够实时显示内桶200的水位高度,直观清晰,导流槽201自上而下朝排水管130的方向倾斜,引导内桶200的茶汤流向排水管130,保证内桶200中的茶汤能够完全流出,避免茶汤积存在内桶200中。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茶隔300包括支撑线圈310和滤袋330,滤袋330套设在支撑线圈310上,支撑线圈310连接有把手340,桶盖220设置有第二缺口223,把手340穿过第二缺口223。进一步地,支撑线圈310下方连接有缩口线圈320,缩口线圈320的直径小于支撑线圈310的直径,滤袋330穿设在缩口线圈320以内。更进一步地,内桶200顶部设置有定位台202,把手340设置有弯折部341,弯折部341与定位台202适配。
具体地,弯折部341和定位台202的截均呈L型,支撑线圈310与缩口线圈320之间通过连杆311焊接连接,支撑线圈310安装在定位台202的水平部分上,把手340与支撑线圈310焊接,弯折部341设置在把手340与支撑线圈310连接的一端,安装茶隔300时,弯折部341与定位台202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滤袋330顶部套设在支撑线圈310上,网状部分从缩口线圈320中穿过,滤袋330口被撑开,便于喷淋头110喷出的水进入滤袋330,与茶粉接触,同时,折弯部和定位台202配合,滤袋330定位安装,保证滤袋330内的茶粉位于在喷淋头110的喷淋区域内。水或茶汤从喷淋头110落入滤袋330中时,对茶粉的冲击力会使得茶粉飞溅至袋口,并粘附在滤袋330内壁,甚至飞溅到滤袋330外部,直径较小的缩口线圈320能够收窄滤袋330上部,避免茶粉飞溅四散,减少原料浪费,避免部分茶粉浸泡不完全,有利于茶粉与喷淋的水充分接触。
下面参考图1至图4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包括机体100,机体100嵌设有内桶200,机体100顶部设置有喷淋头110,喷淋头110的出水端延伸至内桶200上方,喷淋头110与内桶200之间通过连接管121连接有水泵120,内桶200顶部安装有桶盖220,底部外侧设置有两组发热管,桶盖220设置有与喷淋头110适配的第一缺口221,桶盖220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222,内桶200内安装有茶隔300,茶隔300底部向下衍射至内桶200下部。
机体100前侧设置有触摸屏150和开关按键160,机体100顶部设置有防水凸缘101,防水凸缘101凸出于触摸屏150和开关按键160设置,机体100内设置有控制器170和蜂鸣器180,控制器170连接有电源线190,内桶200上设置有水位感应器230和温度感应器240,触摸屏150、开关按键160、发热管、水泵120、温度感应器240、水位感应器230和蜂鸣器180均与控制器170电连接。
机体100外侧设置有水龙头140,水龙头140通过排水管130与内桶200连接,内桶200底部倾斜设置有导流槽201,导流槽201朝向排水管130方向倾斜,末端与排水管130连接,水龙头140通过排水管130连接有竖直安装的水位尺141。
茶隔300包括支撑线圈310和滤袋330,支撑线圈310焊接连接有把手340,桶盖220设置有第二缺口223,把手340穿过第二缺口223,伸出机体100外,支撑线圈310下方通过连杆311焊接连接有缩口线圈320,缩口线圈320的直径小于支撑线圈310,滤袋330顶部套设在支撑线圈310上,网状部分从缩口线圈320中间穿过。内桶200顶部设置有定位台202,定位台202截面呈L型,把手340与支撑线圈31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341,安装茶隔300时,弯折部341与定位台202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煮茶机,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通过预先往装有茶粉的茶隔300内淋洒适量热水,浸润茶粉并盖上桶盖220,实现焗茶效果,同时,内桶200的清水被发热件210加热至设定温度后,通过水泵120输送至喷淋头110,喷淋后回流至内桶200,循环喷淋以形成茶汤,实现撞茶效果,茶隔300底部延伸至内桶200下部,茶粉能够浸泡在被持续加热的茶汤里,实现煮茶效果,循环以上过程,直至完成撞茶程序,发热件210根据设定的保温温度调节发热功率,对制作完成的茶汤进行保温,能够改善茶汤的口感,从而有利于制得口味上佳的奶茶。采用直径较小的缩口线圈320能够收窄滤袋330上部,避免茶粉飞溅四散,并粘附在滤袋330内壁,减少原料浪费,避免部分茶粉浸泡不完全,有利于茶粉与喷淋的水充分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煮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底部设置有发热件,所述内桶顶部设置有桶盖;
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内桶上方,所述喷淋头与所述内桶之间连接有抽提组件;
茶隔,安装在所述内桶内,所述茶隔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内桶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喷淋头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隔包括支撑线圈和滤袋,所述滤袋套设在所述支撑线圈上,所述支撑线圈连接有把手,所述桶盖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把手穿过所述第二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线圈下方连接有缩口线圈,所述缩口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线圈的直径,所述滤袋穿设在所述缩口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顶部设置有定位台,所述把手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定位台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的出水端设置有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底部倾斜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末端连接有排水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触控组件,所述触控组件上方设置有防水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提组件包括水泵和连接管,所述水泵两端通过所述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内桶和所述喷淋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
CN202022081618.9U 2020-09-21 2020-09-21 煮茶机 Active CN213605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1618.9U CN213605855U (zh) 2020-09-21 2020-09-21 煮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1618.9U CN213605855U (zh) 2020-09-21 2020-09-21 煮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05855U true CN21360585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1618.9U Active CN213605855U (zh) 2020-09-21 2020-09-21 煮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058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7977A (zh) * 2021-07-07 2021-09-17 南通超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煎药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7977A (zh) * 2021-07-07 2021-09-17 南通超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煎药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78854B1 (en) Coffee brewer
CN105615632B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US20040231522A1 (en) Coffee brewer
CN213605855U (zh) 煮茶机
NO322469B1 (no) Apparat for a fremstille en kaffeekstrakt med et finboblet skumlag ved anvendelse av en grov stotoverflate
US6708599B2 (en) Coffee maker
US11141036B2 (en) Electrical household appliance comprising a base having a gravity-fed boiling chamber
CN106801324A (zh) 一种衣物蒸熨器
CN106108643A (zh) 一种具有可拆洗内胆杯的电热水壶
CN106388600A (zh) 一种泡茶装置及其方法
US7552552B1 (en) Water fill assembly for a steam iron
CN2322489Y (zh) 泡茶机
CN206006854U (zh) 一种电饭锅
CN201360836Y (zh) 茶水自动冲泡机
CN109171473B (zh) 一种仿人工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
CN201602612U (zh) 防汽喷电热水壶
JP2018110697A (ja) 注出装置
CN205338582U (zh) 具有自动供水系统的锅具
CN219479832U (zh) 具有防滴漏功能的出水嘴及含有其的泡茶机
CN218738433U (zh) 一种电热壶的不锈钢发热结构
CN214712072U (zh) 组合式煮茶机
CN217161768U (zh) 一种分体式电热咖啡壶
CN215016077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CN109973680A (zh) 一种混液水龙头
CN210144489U (zh) 一种饮水机及其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