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1016U -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01016U
CN213601016U CN202022430717.3U CN202022430717U CN213601016U CN 213601016 U CN213601016 U CN 213601016U CN 202022430717 U CN202022430717 U CN 202022430717U CN 213601016 U CN213601016 U CN 213601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sourc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07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李锦亮
文妙清
汤占刚
魏先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intaif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07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01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01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01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包括液晶屏,液晶屏的背面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设有导光板,在第二区域设有扩散板;在导光板的表面设有网点,在导光板的背面设有第一反射板,在导光板的边侧设有第一LED光源组;在扩散板的背面设有第二反射板,在扩散板与第二反射板之间设有第二LED光源组。本实用新型实现同一液晶屏下的分屏显示,在同一液晶屏下集成了导光板和扩散板并利用不同的背光模组实现区别分屏显示;其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屏背光结构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背光模组主要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源是将线形或点状光源设置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导光板的侧边做成的背光源。导光板原理是利用导光压克力板(PMMA)底的网点分布(pattern)破坏光的干涉现象,将线光源均匀转换成面光源,其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让光的分布更加均匀使从正面看不到反射点的影子,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导光板的优良对背光影响甚大,导光板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又可做成双边式、三边式甚至四边式。侧入式背光可以做到很薄,但背光源的光利用率较小,且越薄利用率越小。侧光式LED背光源应用在中大尺寸的LCD上时,导光板重量和成本会随着尺寸增加而增加,并且发光亮度和均匀性不很理想,同时侧光式LED背光液晶电视因为采用导光板不能实现液晶电视的区域动态控制,只能实现简单的一维调光,而直下式LED背光源表现则比较好,可以实现液晶电视的区域动态控制。直下式背光源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导光板,是将光源(LED晶片阵列)及PCB置于背光源底部,光线从LED射出后,通过底部的反射片,再通过表面的扩散板、增亮膜均匀地射出。背光源的厚度主要由反射膜与散射板之间的腔体高度决定。
目前的电视都不存在分屏显示,不存在通过主屏和副屏的的组合来实现分屏显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包括液晶屏,液晶屏的背面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设有导光板,在第二区域设有扩散板;在导光板的表面设有网点,在导光板的背面设有第一反射板,在导光板的边侧设有第一LED光源组;在扩散板的背面设有第二反射板,在扩散板与第二反射板之间设有第二LED光源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间的比例为1:4。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为玻璃导光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扩散板为玻璃扩散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璃导光板和玻璃扩散板成型于同一玻璃基板上,该玻璃基板的一部分通过膜层组合构成所述的玻璃导光板,玻璃基板的另一部分通过膜层组合构成所述的玻璃扩散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LED光源组、第二LED光源组由控制系统控制点亮和熄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变压转换输出为供第一LED光源组和第二LED光源组供电的工作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根据控制指令输出对于第一LED光源组和第二LED光源组的驱动指令,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驱动指令驱动第一LED光源组和第二LED光源组实现全部或局部的点亮或熄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点为球面网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包括液晶屏,液晶屏的背面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设有导光板,在第二区域设有扩散板;在导光板的表面设有网点,在导光板的背面设有第一反射板,在导光板的边侧设有第一LED光源组;在扩散板的背面设有第二反射板,在扩散板与第二反射板之间设有第二LED光源组。实现同一液晶屏下的分屏显示,在同一液晶屏下集成了导光板和扩散板并利用不同的背光模组实现区别分屏显示;其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1、液晶屏;2、导光板;3、扩散板;4、第一反射板;5、第二反射板;6、网点;7、第一LED光源组;8、第二LED光源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如图1所示,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包括液晶屏1,液晶屏1的背面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设有导光板2,在第二区域设有扩散板3;在导光板2的表面设有网点6,在导光板2的背面设有第一反射板4,在导光板2的边侧设有第一LED光源组7;在扩散板3的背面设有第二反射板5,在扩散板3与第二反射板5之间设有第二LED光源组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间的比例为1:4。也就是说第一区域通过导光板2和第一LED光源组7占有1/5的显示区域,第二区域通过扩散板3和第二LED光源组8占有4/5的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2为玻璃导光板。扩散板3为玻璃扩散板。玻璃导光板和玻璃扩散板成型于同一玻璃基板上,该玻璃基板的一部分通过膜层组合构成的玻璃导光板,玻璃基板的另一部分通过膜层组合构成的玻璃扩散板。例如:在玻璃基板上粘贴导光膜构成玻璃导光板,在玻璃基板上粘贴扩散膜构成玻璃扩散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LED光源组7、第二LED光源组8由控制系统控制点亮和熄灭。其中,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变压转换输出为供第一LED光源组7和第二LED光源组8供电的工作电压,控制模块用于将根据控制指令输出对于第一LED光源组7和第二LED光源组8的驱动指令,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驱动指令驱动第一LED光源组7和第二LED光源组8实现全部或局部的点亮或熄灭。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点6为球面网点,网点均匀分布,有助于光的导向,增强导光板的出光亮度。
如图2所示,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步骤1:控制系统获取上位机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转换为驱动指令;
步骤2:该驱动指令包括第一LED光源组7调光指令、第二LED光源组8调光指令和第一LED光源组7及第二LED光源组8同步调光指令;控制系统内部根据调光指令驱动第一LED光源组7及第二LED光源组8执行调光,实现分屏显示或全屏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分屏显示,以电视为例:第二区域的作为电视画面的显示,第一区域作为天气预报的显示等等。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屏,液晶屏的背面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设有导光板,在第二区域设有扩散板;在导光板的表面设有网点,在导光板的背面设有第一反射板,在导光板的边侧设有第一LED光源组;在扩散板的背面设有第二反射板,在扩散板与第二反射板之间设有第二LED光源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间的比例为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玻璃导光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为玻璃扩散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光板和玻璃扩散板成型于同一玻璃基板上,该玻璃基板的一部分通过膜层组合构成所述的玻璃导光板,玻璃基板的另一部分通过膜层组合构成所述的玻璃扩散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光源组、第二LED光源组由控制系统控制点亮和熄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变压转换输出为供第一LED光源组和第二LED光源组供电的工作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根据控制指令输出对于第一LED光源组和第二LED光源组的驱动指令,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驱动指令驱动第一LED光源组和第二LED光源组实现全部或局部的点亮或熄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球面网点。
CN202022430717.3U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Active CN213601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0717.3U CN213601016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0717.3U CN213601016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01016U true CN213601016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92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0717.3U Active CN213601016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010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0641A (zh) * 2020-10-28 2021-01-05 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0641A (zh) * 2020-10-28 2021-01-05 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730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1061091B (zh) 一种光学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488863B2 (en) Lighting device
JP2005310611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0928036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备方法
WO2011066692A1 (zh) 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CN20999278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096494A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087651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80203300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3601016U (zh)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
JP2010123551A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7505771A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7340644A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JP2009224030A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3159686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51864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JP2010108601A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5599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3601017U (zh) 一种侧入式与直下式混合分区调光的背光模组
KR2013001925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35845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12180641A (zh) 一种导光板与扩散板一体化背光结构及控制方法
KR10054153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JP2010055999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