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8169U -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8169U
CN213588169U CN202022075428.6U CN202022075428U CN213588169U CN 213588169 U CN213588169 U CN 213588169U CN 202022075428 U CN202022075428 U CN 202022075428U CN 213588169 U CN213588169 U CN 213588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iece
peripheral surface
sleeve
hole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54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54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8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8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8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该滚刷组件包括滚刷体,滚刷体上设置有刷毛;套筒,套设在滚刷体的外侧,套筒开设有用于容纳刷毛的第一通孔;偏心轴承,偏心轴承包括外周面和内周面,外周面的轴线与内周面的轴线平行并相距预设距离,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二通孔;其中,滚刷体穿过第二通孔与内周面连接,套筒与所述外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有效提高了滚刷组件装配和拆卸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扫地机、吸尘器等清洁设备通过设置的滚刷组件对待清洁的表面进行清扫。滚刷组件包括滚刷体和设置在滚刷体上的刷毛,滚刷体带动刷毛一起转动进行清扫作业。由于刷毛易附着毛发而影响清扫性能,相关的滚刷组件在滚刷体外设置有刮套,在清扫过程中,刷毛在刮套中来回运动从而清理附着的毛发以防止缠绕。但是,该相关的滚刷组件拆装复杂,不利于滚刷的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以解决如何提升防缠绕滚刷组件装配和拆卸的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刷组件,包括:滚刷体,所述滚刷体上设置有刷毛;套筒,套设在所述滚刷体的外侧,所述套筒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刷毛的第一通孔;偏心轴承,所述偏心轴承包括外周面和内周面,所述外周面的轴线与所述内周面的轴线平行并相距预设距离,所述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二通孔;其中,所述滚刷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周面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外周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套筒的内壁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具有多个,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凸起具有多个,沿所述套筒的内壁面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轴承包括:第一内圈件,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内圈件的内表面为所述内周面;外圈件,围绕所述第一内圈件设置,所述外圈件的外表面为所述外周面;第一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轴承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圈件和所述第一内圈件之间的保持架,所述第一滚动体与所述保持架可滚动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轴承包括:第一内圈件,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内圈件的内表面为所述内周面;第二内圈件,围绕所述第一内圈件设置;外圈件,围绕所述第二内圈件设置,所述外圈件的外表面为所述外周面;第一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二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均连接;第二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第二内圈件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第二内圈件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滚刷体包括:滚筒,所述滚筒上设置有所述刷毛,所述滚筒开设第三通孔;转动轴,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滚筒固定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方向,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并与所述内周面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套设在所述滚筒外侧并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套筒本体与所述偏心轴承的所述外周面连接;端盖,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套筒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端盖开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端盖远离所述套筒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滚刷组件还包括:定位轴承,套设在所述端盖的所述凸块上并抵靠所述端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滚刷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滚刷组件包括滚刷体、套筒和偏心轴承,偏心轴承包括外周面和内周面,外周面的轴线与内周面的轴线平行并相距预设距离,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二通孔;其中,滚刷体穿过第二通孔与内周面连接,套筒与外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偏心轴承即可实现滚刷体与套筒的偏心设置,使滚刷体能够带动刷毛相对套筒偏心转动,套筒在转动过程中来回刮蹭滚刷体上的刷毛以防止缠绕。本申请的滚刷组件通过偏心轴承实现了滚刷体与套筒的偏心设置,在能够防止滚刷组件被缠绕的基础上,有效简化滚刷组件的装配和拆卸,并能够将滚刷体拆出清洁,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吸尘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相关吸尘器的滚刷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刷体和刷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刷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偏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a为另一种偏心轴承的凹槽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9b为另一种偏心轴承的凹槽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9c为另一种偏心轴承的凹槽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9d为另一种偏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尘器,11-滚刷体,111-滚筒,1111-第三通孔,112-转动轴,12-刷毛,13-套筒,131-第一通孔,132-凸起,133-套筒本体,134-端盖,1341-通孔,1342-凸块,14-轴承组件,15-偏心轴承,151-外周面,1511-凹槽,152-内周面,1521-第二通孔,153-第一内圈件,154-外圈件,155-第一滚动体,156-保持架,157-第二内圈件,158-第二滚动体,16-定位轴承,O'-外周面的轴线,O''-内周面的轴线,S-偏心轴承的对称轴线,d-外周面轴线与内周面轴线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滚刷组件,其可作为清洁工具应用在清洁设备中,例如扫地机、吸尘器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滚刷组件产生限定。
以下以滚刷组件10应用在吸尘器1为例,对滚刷组件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1所示,滚刷组件10包括滚刷体11、刷毛12、套筒13和轴承组件14。刷毛12位于滚刷体11的外表面,可围绕滚刷体11螺旋式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套筒13具有中空的容纳腔,用于容纳滚刷体1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滚刷体11能够相对套筒13转动,并带动刷毛12随之转动,部分刷毛12与待清洁表面接触,并将待清洁表面的灰尘卷起,随气流进入吸尘器1中,完成清扫过程。清扫过程中,刷毛12易附着毛发,需要人工清理,并且毛发的堵塞也会降低吸尘器1的清扫效率。为解决毛发附着问题,可以将滚刷体11与套筒13偏心设置,即,滚刷体11的中心轴线与套筒13的中心轴线非共线,相关的滚刷组件通过轴承组件14将滚刷体11与套筒13偏心连接。相关的轴承组件14包括同心轴承141、连接件142和卡环143,同心轴承141与套筒13同心设置,卡环143套设于同心轴承141,并与套筒13固定连接,同心轴承141套设于连接件142,连接件142开设有用于滚刷体11的转轴穿过的轴孔,通过同心轴承141、连接件142和卡环143的装配,使滚刷体11能够相对套筒13偏心设置,从而刷毛12也能够相对套筒13偏心设置,并且能够随滚刷体11相对套筒13偏心旋转。由于偏心设置,一部分刷毛12就能够从套筒13的通孔伸出以突出于套筒13的外壁面,随着滚刷体11的旋转,这部分刷毛12与待清洁的表面接触,并将灰尘卷起。随着滚刷体11的继续旋转,突出于套筒13外壁面的这部分刷毛12从通孔逐渐收回至套筒13的容纳腔的过程中,刷毛12会与通孔的外缘刮擦,使附着于刷毛12上的毛发脱落,这样就能够将刷毛12上的毛发自动清理下来,并由吸尘器吸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滚刷组件10包括滚刷体11、套筒13和偏心轴承15。具体的,如图4所示,滚刷体11上设置有刷毛12,滚刷体11可以是大致的柱体型结构,柱身表面可以设置突出的凸筋,且围绕柱身螺旋型布置,刷毛12也沿凸筋螺旋型设置。如图5所示,套筒13套设在滚刷体11的外侧,套筒13开设有用于容纳刷毛12的第一通孔131。具体的,套筒13可以是圆筒形的,具有用于容纳滚刷体11的容纳腔。如图6所示,沿套筒13的外壁面开设有与容纳腔贯通的第一通孔131,第一通孔131可与刷毛12在滚刷体11上设置的位置对应,沿套筒13的筒身螺旋型布置。如图5所示,第一通孔131可以用于容纳刷毛12,需要说明的是,容纳刷毛12可以是容纳刷毛12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在某个时间内容纳刷毛12而下一个时间刷毛12并不在第一通孔131内。从而,在工作状态下,滚刷体11带动刷毛12转动,由于套筒13与滚刷体11非共轴线设置,刷毛12能够在从第一通孔131伸出以与待清洁的表面接触以及缩回第一通孔131中来回交替,从而刮去刷毛12上粘附的毛发。
如图7所示,偏心轴承15包括外周面151和内周面152,内周面152围合形成第二通孔1521,外周面151的轴线O'与内周面152的轴线O''平行并相距预设距离d。具体的,内周面152为闭合的圆周面,外周面151是围绕内周面152设置的闭合的大致圆周面,两个圆的圆心相距的距离为d,即,内周面152相对外周面151偏心设置。外周面151的圆心和内周面152的圆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为偏心轴承15的对称轴线S。偏心轴承1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偏心轴承15,套筒13的每一端均设置一个偏心轴承15,通过偏心轴承15使滚刷体11与套筒13连接。
如图5所示,滚刷体11穿过第二通孔1521与内周面152连接,套筒13与外周面151连接。具体的,滚刷体11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521与偏心轴承15可转动地连接,套筒13套设于偏心轴承15的外周面151与偏心轴承15固定连接。滚刷体11通过穿设于内周面152,使滚刷体11相对于套筒13偏心设置,并通过将偏心轴承15与套筒13固定连接,从而使滚刷体11与套筒13连接,进而使滚刷体11能够相对套筒13转动。在套筒13的一端,通过设置一个偏心轴承15既可以实现滚刷体11与套筒13的偏心设置,也能发挥轴承的支撑作用和降低零部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零部件之间的装配会存在装配误差,形成装配体所采用的零部件越多,所累积的装配误差也越大。相较于多个零部件组合装配的方式使滚刷体与套筒偏心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一个偏心轴承零件即可实现滚刷体与套筒的偏心设置,使滚刷体能够带动刷毛相对套筒偏心转动,通过设置一个零件代替组件形式实现滚刷体偏心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装配误差,提高滚刷体工作状态下旋转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简化滚刷组件的装配和拆卸过程,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外周面151开设有凹槽1511,套筒13的内壁面具有凸起132,凸起132与凹槽1511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卡合是指两个部件之间紧密接触,无相对运动且不会脱开的连接方式。具体的,偏心轴承15的外周面开设凹槽1511,套筒13的内壁面设置有凸起132,凸起132位于凹槽1511内,凹槽1511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需要说明的是,截面是指与偏心轴承15长度延伸方向垂直的面,具体的,可以是图8所示的纵截面。例如,凹槽151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U型槽,也可以是圆弧形的槽。凸起的形状尺寸与凹槽1511相适应,这样凸起132就能够与凹槽1511较好的适配,从而使偏心轴承15卡合于套筒13不掉落。通过卡合的方式偏心轴承15的外周面151能够相对套筒13静止,即,外周面151不会相对套筒13转动或者偏移,可以进一步提高滚刷体11相对套筒13转动的稳定性。通过在偏心轴承的外周面开设凹槽,套筒内壁面设置凸起,凹槽与凸起的卡合即可实现偏心轴承与套筒的连接,该结构简单易行,同时也方便滚刷组件的装配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511具有多个,沿外周面151的周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51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即,凹槽1511的数量任意,可以是如图9a所示的设置一个凹槽1511,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设置两个凹槽1511,还可以如图9c所示的设置四个凹槽1511,可以是等间距设置,也可以非等间距设置。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凹槽1511的数量越多,与套筒13的凸起132卡合连接也就越紧密,但是,工艺成本也越高。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外周面151设置两个凹槽1511继续做后续阐述。具体的,两个凹槽1511的位置任意,可以是如图7所示沿偏心轴承15的对称轴线S方向布置,也可以是如图9b所示在非直径的方向任意布置。优选的,采用将两个凹槽1511沿偏心轴承15的对称轴线S方向布置,这样,偏心轴承15的受力更对称均匀,连接更可靠。
如图5所示,凸起132具有多个,沿套筒13的内壁面周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13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凸起132的数量与凹槽1511的数量相对应,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可以沿套筒13的内壁面设置两个凸起132,且沿套筒13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凹槽1511与凸起132一一对应卡合。具体的,一个凸起132对应的位于一个凹槽1511内,实现偏心轴承15与套筒13的连接。
通过设置多组凹槽和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偏心轴承与套筒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零件设置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d所示,偏心轴承15包括第一内圈件153、外圈件154和第一滚动体155。第一内圈件153开设有第二通孔1521,第一内圈件153的内表面为内周面152。具体的,第一内圈件153可以是大致的圆柱体型结构,第一内圈件153开设第二通孔1521,第二通孔1521的圆心偏离第一内圈件153的圆心预设距离。与第二通孔1521相邻的面即所述的内周面152。圆柱体的中心与第二通孔1521的中心连线即为对称轴线S。
如图9d所示,外圈件154围绕第一内圈件153设置,外圈件154的外表面为外周面151。具体的,外圈件154类似圆环件,环绕第一内圈件153设置,外圈件154的外侧壁面即所述的外周面151。外圈件154与套筒13相配合,起支撑作用。第一滚动体155位于第一内圈件153和外圈件154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内圈件153和外圈件154均连接。具体的,第一滚动体155可以是钢球、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或者滚针等,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滚动体155选用钢球。第一滚动体155均匀地分布在外圈件154和第一内圈件153之间,形成滚动轴承,第一滚动体155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影响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滚动轴承可以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少零部件之间的磨损。
通过将偏心轴承设置成第一内圈件、外圈件和第一滚动体。结构简单,并且滚动轴承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零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滚刷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d所示,偏心轴承15还包括位于外圈件154和第一内圈件153之间的保持架156,第一滚动体155与保持架156可滚动的连接。具体的,保持架156可以是圆环形的薄壁件,开设有与第一滚动体155数量对应的通孔,用于放置第一滚动体155,保持架156可以使第一滚动体155均匀分布,并引导第一滚动体155旋转起润滑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偏心轴承15具有另一种结构形式。如图7所示,偏心轴承15包括第一内圈件153、第二内圈件157、外圈件154、第一滚动体155和第二滚动体158。第一内圈件153开设有第二通孔1531,第一内圈件153的内表面为内周面152。具体的,第一内圈件153可以是大致的圆环件,围绕形成第二通孔1521,与第二通孔1521相邻的面所述的内周面152。第二内圈件157围绕第一内圈件153设置。具体的,第二内圈件157可以是大致的圆柱体型结构,第二内圈件157开设有与第二通孔1521同心的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521的直径,第一内圈件153位于通孔内,并且第一内圈件153的圆心偏离圆柱体的圆心预设距离。外圈件154围绕第二内圈件157设置,外圈件154的外表面为外周面151。具体的,外圈件154可以是圆环件,环绕第二内圈件157设置,外圈件154的外侧壁面即所述的外周面151。
如图7所示,第一滚动体155位于第二内圈件157和外圈件154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二内圈件157和外圈件154均连接。具体的,第一滚动体155可以是钢球、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或者滚针等。第一滚动体155均匀地分布在外圈件154和第二内圈件157之间,形成滚动轴承。第二滚动体158位于第一内圈件153和第二内圈件157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第一内圈件153和第二内圈件157均连接。具体的,第二滚动体158可以是钢球、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或者滚针等,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内圈件153和第二内圈件157之间。第一滚动体155和第二滚动体158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影响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滚动轴承可以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少零部件之间的磨损。
通过在偏心轴承设置两圈滚动体,可以进一步减少零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滚刷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0所示,滚刷体11包括滚筒111和转动轴112。如图10所示,滚筒111上设置有刷毛12,滚筒111开设第三通孔1111。具体的,滚筒111可以是大致的柱体型结构,沿该柱体的轴线方向开设第三通孔1111。如图4所示,转动轴112延伸穿过第三通孔1111并与滚筒111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三通孔1111用于容纳转动轴112,转动轴112与滚筒111过盈配合形成固定连接,这样转动轴112就可以带动滚筒111随之共同转动。如图5所示,沿第二通孔1521的轴线方向,转动轴112伸入偏心轴承15的第二通孔1521内并与内周面152可转动地连接。具体的,转动轴112穿设于第二通孔1521内与偏心轴承15连接,这样转动轴112就能够相对于套筒13偏心设置,从而使滚筒111和刷毛12相对于套筒13偏心设置。通过将滚刷体分设成滚筒和转动轴两个部件,转动轴可以带动滚筒转动,并且还可以节约零件更换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套筒13包括套筒本体133和端盖134。如图5和图6所示,套筒本体133套设在滚筒111外侧并开设有第一通孔131,套筒本体133与偏心轴承15的外周面151连接。具体的,套筒本体133可以是圆筒形,围合形成容纳腔,两端均为开口端,其外壁面开设有螺旋形分布的第一通孔131。滚筒111位于容纳腔内,第一通孔131用于容纳刷毛12。
如图6所示,端盖134设置在套筒本体133的一端并与套筒本体133固定连接,端盖134开设有供转动轴112穿过的通孔1341。具体的,端盖134可以是大致的圆柱体型,外径与套筒本体133大致相同,端盖134设置在套筒本体133的一端,并过盈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端盖134开设有用于容纳转动轴112的通孔1341。端盖134远离套筒本体133的一端设置有凸块1342。具体的,凸块1342可以是大致的圆柱凸台,凸块1342的外径小于端盖134的外径。滚刷组件10在与其他部件装配的过程中,凸块1342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
通过将套筒分设为套筒本体和端盖两个部件,并在端盖上设置凸块,端盖可以防止滚刷体从套筒一端滑出,并且滚刷组件在与其它组件进行装配时,凸块还能够起到定位作用,结构也简单易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滚刷组件10还包括定位轴承16,套设在端盖134的凸块1342上并抵靠端盖134。具体的,定位轴承16可以是同心滚珠轴承,具有内圈和外圈,内圈的内径与凸块1342的外径大致相同。定位轴承16的一端与端盖134抵接,定位轴承16相对的另一端与吸尘器1的其它相邻组件抵接,定位轴承16可以将套筒13与相邻的其它组件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以降低部件之间的磨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刷体,所述滚刷体上设置有刷毛;
套筒,套设在所述滚刷体的外侧,所述套筒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刷毛的第一通孔;
偏心轴承,所述偏心轴承包括外周面和内周面,所述外周面的轴线与所述内周面的轴线平行并相距预设距离,所述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滚刷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周面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外周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套筒的内壁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多个,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凸起具有多个,沿所述套筒的内壁面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一一对应卡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承包括:
第一内圈件,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内圈件的内表面为所述内周面;
外圈件,围绕所述第一内圈件设置,所述外圈件的外表面为所述外周面;
第一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均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承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圈件和所述第一内圈件之间的保持架,所述第一滚动体与所述保持架可滚动的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承包括:
第一内圈件,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内圈件的内表面为所述内周面;
第二内圈件,围绕所述第一内圈件设置;
外圈件,围绕所述第二内圈件设置,所述外圈件的外表面为所述外周面;
第一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二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内圈件和所述外圈件均连接;
第二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第二内圈件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内圈件和所述第二内圈件均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体包括:
滚筒,所述滚筒上设置有所述刷毛,所述滚筒开设第三通孔;
转动轴,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滚筒固定连接;
其中,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方向,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并与所述内周面可转动地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
套筒本体,套设在所述滚筒外侧并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套筒本体与所述偏心轴承的所述外周面连接;
端盖,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套筒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端盖开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端盖远离所述套筒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凸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组件还包括:
定位轴承,套设在所述端盖的所述凸块上并抵靠所述端盖。
10.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滚刷组件。
CN202022075428.6U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Active CN213588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5428.6U CN213588169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5428.6U CN213588169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8169U true CN213588169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5428.6U Active CN213588169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81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9746A (zh) * 2021-05-10 2021-08-1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地刷总成和吸尘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9746A (zh) * 2021-05-10 2021-08-1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地刷总成和吸尘器
CN113229746B (zh) * 2021-05-10 2022-04-1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地刷总成和吸尘器
WO2022237235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地刷总成和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5451A (en) Brushroll
US5435038A (en) Brush roller assembly for vacuum cleaner sweeper
CN105380571B (zh) 清洁头
CN110897551A (zh) 地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FI57206C (fi) Anordning foer att saekra en borststrimla i en dammsugarvalsborste mot laengdfoerskjutning
US8069530B2 (en) Triple-bearing bristled roller with comprehensive thread guard system
CN213588169U (zh) 一种滚刷组件及清洁装置
CN113229744B (zh) 用于吸尘器的地刷总成和吸尘器
CN211961925U (zh) 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0623595A (zh) 一种一键式更换滚刷体的清洁用地刷的更换方法
CN211796206U (zh) 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JP2017023708A (ja) 回転可能に装着された掃除ローラを有する掃除機
JPS63105730A (ja) 吸込み式掃除機等のブラシロール装置
CN112535435B (zh) 滚刷清洁装置及自移动清洁装置
JP7099959B2 (ja) 医療機器
WO2022014079A1 (ja) ブラシローラ
CN216167240U (zh) 地刷组件和清洁设备
GB2299262A (en) Cleaning roller for the suction head of a vacuum cleaning device
CN219126220U (zh) 一种滚刷
AU2004237868B2 (en) Drum-brush and a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215650915U (zh) 滚筒组件
CN115969263A (zh) 滚刷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20557929U (zh) 滚刷组件、地刷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9109304U (zh) 滚刷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19461039U (zh) 一种具有支撑胶件的滚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