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6198U -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6198U
CN213586198U CN202021803599.XU CN202021803599U CN213586198U CN 213586198 U CN213586198 U CN 213586198U CN 202021803599 U CN202021803599 U CN 202021803599U CN 213586198 U CN213586198 U CN 213586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arphone
cavity
negative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35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汝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035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6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6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6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充电座中设置有与耳机本体结构相仿的腔体以供放入,充电PCB板设置在充电座的腔体中,耳机本体中设置有腔体,耳机PCB板水平放置在该腔体中且靠近腔体的底部,耳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外露的耳机充电片,耳机充电片的正极、负极分别与耳机PCB板的充电引脚连接,充电座的腔体中还设置有正、负充电端,充电PCB板的充电引脚分别与正充电端、负充电端连接,充电PCB板的取电引脚分别从外部取电,在耳机本体放入充电座的腔体内的情况下,耳机充电片的正极、负极与充电座的腔体中的正、负充电端接触从而给耳机PCB板供电。本实用新型能避免耳机的充电位置与充电座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TWS耳机的充电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TWS耳机充电结构如专利文献CN201821467592所示,包括充电盒、两个充电槽和两个PCB板,所述充电槽的内部插接有耳机,PCB板插接在耳机底部开设的充电插口中,两个PCB板相对背离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金属孔,所述金属孔的内部电镀有镀金层,所述PCB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充电主板,所述充电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所述充电槽的下方且位于充电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板。该TWS耳机充电铜针用PCB镀金,节约了传统铜针较高的生产成本,避免了铜针在装配时出现焊接歪斜的情况,使TWS耳机充电盒的装配方式更加的简单方便,且使PCB板在安装或使用时更加的方便且稳定,有效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但是这种充电铜针的充电结构,因为其充电插口凹陷入耳机的壳体内,充电铜针置于充电插口中,污染物容易进入充电插口,导致充电铜针与充电盒内的充电段接触不良,从而无法对耳机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使其能避免污染物进入耳机的充电位置,导致的耳机的充电位置与充电座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为此,提供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包括耳机本体、耳机PCB板、充电座、充电PCB板,充电座中设置有与耳机本体结构相仿的腔体以供放入,充电PCB板设置在充电座的腔体中,耳机本体中设置有腔体,耳机PCB板水平放置在该腔体中且靠近腔体的底部,耳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外露的耳机充电片,耳机充电片的正极、负极分别与耳机PCB板的充电引脚连接,充电座的腔体中还设置有正充电端和负充电端,充电PCB板的充电引脚分别与正充电端、负充电端连接,充电PCB板的取电引脚分别从外部取电,在耳机本体放入充电座的腔体内的情况下,耳机充电片的正极与充电座的腔体中的正充电端接触,耳机充电片的负极与充电座的腔体中的负充电端接触从而给耳机PCB板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充电片具有腔体,在腔体中对应正极的位置设置有正极充电柱,在腔体中对应负极的位置设置有负极充电柱,在耳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孔,任意一个孔的阴影面积比正极充电柱或负极充电柱的截面面积大以供正极充电柱或负极充电柱嵌入,正极充电柱、负极充电柱嵌入耳机本体中与耳机PCB板的充电引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本体包括耳机底座、耳机顶部,耳机顶部设置在耳机底座的顶部且与耳机底座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支架,所述正充电端为多片正充电弹片,所述负充电端为多片负充电弹片,充电支架设置在充电座的腔体的底部,充电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孔,充电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贯穿孔的型腔,其中一对负充电弹片和正充电弹片对称固定在任意一个腔体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正充电弹片、负充电弹片的一端均与充电PCB板的充电引脚连接,另一端伸向型腔并悬空。
进一步地,充电座还包括充电盒盖、充电盒座、耳机座、嵌套盖,充电盒盖设置在充电盒座的顶部且两者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耳机座的底部的结构与充电支架顶部的结构相仿以嵌套在充电支架的顶部,耳机座的顶部设置有孔,耳机座的中部开有贯穿孔的型腔,且该型腔与耳机本体的结构相仿以供耳机本体放入,充电盒盖的中部设置有腔体,充电盒盖的底部设置有开口,腔体与嵌套盖的顶部的结构相仿以供嵌入,嵌套盖的中部开有型腔且该型腔贯穿设置在嵌套盖的底部的开口,嵌套盖的型腔结构与耳机顶部的顶部结构相仿以供嵌入。
进一步地,耳机底座还包括底座突块和多个充电凹槽,底座突块设置在耳机底座的底部,充电凹槽设置在耳机底座的底部且设置在底座突块的旁侧。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充电片包括正耳机充电片、负耳机充电片,正耳机充电片或负耳机充电片的内腔结构与充电凹槽的形状相仿以供嵌入。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PCB板中分别开有两个通孔,任意一个通孔的外周设置有与耳机PCB板中的引脚P-连接的焊盘,另外一个通孔的外周与耳机PCB板中的引脚P+连接的焊盘,对应引脚P+的通孔嵌套在正极充电柱的外壁并进行焊接固定,对应引脚P-的通孔嵌套在负极充电柱的外壁并进行焊接固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通过耳机的底部与充电座的充电弹片接触进行充电,使其能避免污染物进入耳机的充电位置,而导致的耳机的充电位置与充电座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的耳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的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耳机本体;2-充电座;11-耳机底座;12-耳机顶部;13-正耳机充电片;14-负耳机充电片;15-耳机PCB板;16-充电凹槽;17-底座突块;131-正极充电柱;141-负极充电柱;21-充电盒盖;22-充电盒座;211-嵌套盖;221-耳机座;222-充电支架;223-充电PCB板;224-正充电弹片;225-负充电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4,本实施例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包括耳机本体1、充电座2,将耳机本体1放置在充电座2中进行充电。其中,耳机本体1包括耳机底座12、耳机顶部11、正耳机充电片13、负耳机充电片14、蓄电池、底座突块17、耳机PCB板15,耳机顶部11设置在耳机底座12的顶部且与耳机底座12通过螺纹连接构成耳机本体1。耳机底座1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突块17,充电凹槽16设置在耳机底座12的底部且设置在底座突块17的两侧。正耳机充电片13或负耳机充电片14的内腔与充电凹槽16的形状相仿以供充电凹槽16嵌入,使得正耳机充电片13和负耳机充电片14均外露于耳机本体1。在正耳机充电片13的内腔中设置有正极充电柱131,在负耳机充电片14的内腔中设置有负极充电柱141,两侧充电凹槽16的中部各开有一个阴影面积比正极充电柱131或负极充电柱141的截面面积大的孔,以供正极充电柱131或负极充电柱141穿过。耳机本体1具有内腔,耳机PCB板15的形状与耳机本体1的横截面相仿,耳机PCB板15略小于耳机本体1的横截面积,使耳机PCB板15能水平放置在耳机底座12的顶部,耳机PCB板15中分别开有两个通孔,任意一个通孔的外周设置有与耳机PCB板15中的引脚P-连接的焊盘,另外一个通孔的外周与耳机PCB板15中的引脚P+连接的焊盘,将对应引脚P+的通孔嵌套在正极充电柱131的外壁并进行焊接固定,使正极充电柱131与耳机PCB板15中的引脚P+连接,将对应引脚P-的通孔嵌套在负极充电柱141的外壁并进行焊接固定,使负极充电柱141与耳机PCB板15中的引脚P-连接,从而使耳机PCB板15固定在耳机底座12的上方。蓄电池固定设置在耳机本体1的内腔中,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耳机PCB板15的引脚B+、B-连接,以实现蓄电池给耳机PCB板15供电。耳机PCB板15能水平放置在耳机底座12的顶部,使得正极充电柱131和负极充电柱141能直接嵌入耳机PCB板15所对应的引脚P+的焊盘及引脚P-的焊盘中进行焊接,使得正耳机充电片13和负耳机充电片14能够直接地和耳机PCB板15的充电引脚进行连接,避免通过电线将正耳机充电片13、负耳机充电片14、耳机PCB板15之间的线路连接,降低线材的损耗,降低制造成本。
见图2,充电座2包括充电盒盖21、充电盒座22、嵌套盖211、耳机座221、充电支架222、充电PCB板223、正充电弹片224、负充电弹片225,其中,充电盒座22设置有内腔,充电PCB板223固定在充电盒座22的内腔中,充电支架222设置在充电盒座22的内腔的底部,在其顶部开有两个孔,充电支架222的中部设置有两个贯通孔的型腔,正充电弹片224和负充电弹片225设置为两对,任意一对正充电弹片224和负充电弹片22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充电支架222的孔的内周且相互对称设置,正充电弹片224和负充电弹片225的另一端均伸向型腔并悬空。负充电弹片225与充电PCB板223的引脚P-连接,正充电弹片224与充电PCB板223的引脚P+连接,充电PCB板223的引脚B+、B-分别从外部取电,在充电PCB板223通电的情况下,可给正充电弹片224和负充电弹片225供电。耳机座221的底部的结构与充电支架222顶部的结构相仿以嵌套在充电支架222的顶部,耳机座221的顶部设置有孔,耳机座221的中部开有贯穿孔的型腔,且该型腔与耳机本体1的结构相仿以供耳机本体1从上往下放入。充电盒盖21与充电盒座22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使充电盒盖21可转动地设置在充电盒座22上,充电盒盖21中设置有腔体,该腔体与嵌套盖211的顶部的结构相仿以供嵌入,嵌套盖211的中部开有型腔并贯穿设置在嵌套盖211的底部的开口,嵌套盖211的型腔结构与耳机顶部11的顶部结构相仿以供嵌入。
具体的工作过程为:
在正耳机充电片13对准正充电弹片224、负耳机充电片14对准负充电弹片225的情况下,给充电PCB板223通电,使正充电弹片224和负充电弹片225通电,进而给耳机本体1内的蓄电池供电。
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不同于现有的通过铜针充电的结构,使其能避免污染物进入耳机的充电位置,而导致的耳机的充电位置与充电座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包括耳机本体、耳机PCB板、充电座、充电PCB板,所述耳机本体包括耳机底座、耳机顶部,耳机顶部设置在耳机底座的顶部且与耳机底座通过螺纹连接,充电座中设置有与耳机本体结构相仿的腔体以供放入,充电PCB板设置在充电座的腔体中,其特征在于:耳机本体中设置有腔体,耳机PCB板水平放置在该腔体中且靠近腔体的底部,耳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外露的耳机充电片,耳机充电片的正极、负极分别与耳机PCB板的充电引脚连接,充电座的腔体中还设置有正充电端和负充电端,充电PCB板的充电引脚分别与正充电端、负充电端连接,充电PCB板的取电引脚分别从外部取电,在耳机本体放入充电座的腔体内的情况下,耳机充电片的正极与充电座的腔体中的正充电端接触,耳机充电片的负极与充电座的腔体中的负充电端接触从而给耳机PCB板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片具有腔体,在腔体中对应正极的位置设置有正极充电柱,在腔体中对应负极的位置设置有负极充电柱,在耳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孔,任意一个孔的阴影面积比正极充电柱或负极充电柱的截面面积大以供正极充电柱或负极充电柱嵌入,正极充电柱、负极充电柱嵌入耳机本体中与耳机PCB板的充电引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支架,所述正充电端为多片正充电弹片,所述负充电端为多片负充电弹片,充电支架设置在充电座的腔体的底部,充电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孔,充电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贯穿孔的型腔,其中一对负充电弹片和正充电弹片对称固定在任意一个腔体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正充电弹片、负充电弹片的一端均与充电PCB板的充电引脚连接,另一端伸向型腔并悬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充电座还包括充电盒盖、充电盒座、耳机座、嵌套盖,充电盒盖设置在充电盒座的顶部且两者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耳机座的底部的结构与充电支架顶部的结构相仿以嵌套在充电支架的顶部,耳机座的顶部设置有孔,耳机座的中部开有贯穿孔的型腔,且该型腔与耳机本体的结构相仿以供耳机本体放入,充电盒盖的中部设置有腔体,充电盒盖的底部设置有开口,腔体与嵌套盖的顶部的结构相仿以供嵌入,嵌套盖的中部开有型腔且该型腔贯穿设置在嵌套盖的底部的开口,嵌套盖的型腔结构与耳机顶部的顶部结构相仿以供嵌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耳机底座还包括底座突块和多个充电凹槽,底座突块设置在耳机底座的底部,充电凹槽设置在耳机底座的底部且设置在底座突块的旁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片包括正耳机充电片、负耳机充电片,正耳机充电片或负耳机充电片的内腔结构与充电凹槽的形状相仿以供嵌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PCB板中分别开有两个通孔,任意一个通孔的外周设置有与耳机PCB板中的引脚P-连接的焊盘,另外一个通孔的外周与耳机PCB板中的引脚P+连接的焊盘,对应引脚P+的通孔嵌套在正极充电柱的外壁并进行焊接固定,对应引脚P-的通孔嵌套在负极充电柱的外壁并进行焊接固定。
CN202021803599.X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Active CN213586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3599.XU CN213586198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3599.XU CN213586198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6198U true CN213586198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3599.XU Active CN213586198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61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93491A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及装配方法
CN208336334U (zh) 二次电池
CN213586198U (zh) 一种tws耳机尾塞充电结构
CN201219111Y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2909440A (zh) 带照明的充电电池
CN207818646U (zh) 电池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2323125U (zh) 一种优化生产及品质的Type-C接口充电电池结构
CN214254567U (zh) 一种聚合物电芯无需焊接装配结构的圆柱电池
CN211578866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CN211789107U (zh) 一种焊接外壳实现保护板与电池正负极接触的充电电池
CN211957776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CN211957808U (zh)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CN109671878A (zh) 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1578868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CN21064033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卷芯极耳焊接结构
CN216529236U (zh) 电芯的连接端子和电芯
CN211376870U (zh) 一种提高装配效率的可充电圆柱电池
KR100601522B1 (ko)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CN219717057U (zh) 电池壳体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CN216389533U (zh) 一种新型软包锂电池
CN216213907U (zh) 一种无需焊接的电容电池转干电池的分板结构
CN220156632U (zh) 一种易装配的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组件
CN211295458U (zh) 一种耳机充电连接器
CN211208597U (zh) 电池
CN216980814U (zh) 电池及电池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