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7808U -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7808U
CN211957808U CN202020638551.1U CN202020638551U CN211957808U CN 211957808 U CN211957808 U CN 211957808U CN 202020638551 U CN202020638551 U CN 202020638551U CN 211957808 U CN211957808 U CN 211957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elding
cup
metal slee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385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海涛
苏盛
叶永锋
张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Yanping District Nanping Fujian
Original Assignee
Nan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Yanping District Nanping Fuj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Yanping District Nanping Fujian filed Critical Nanf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Yanping District Nanping Fujian
Priority to CN2020206385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7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7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7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正、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为:一金属套杯通过第一焊点固定设置于任一极壳的内表面上,该金属套杯的杯底压抵在极壳的内表面上,且所述金属套杯杯底与极壳之间设置有绝缘片,绝缘片的宽度小于金属套杯的宽度,第一焊点的数量≥1对,同一对的两第一焊点错位设置,所有第一焊点均位于绝缘片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套杯杯底上;极耳通过第二焊点与金属套杯杯底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焊点位于绝缘片覆盖区域内的金属套杯杯底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且极壳表面完好无损,金属套杯可起到固定电芯和集流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button cell)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相对于柱状电池如市场上的5号AA等电池),纽扣电池是从外形上来对电池来分,同等对应的电池分类有柱状电池、方形电池、异形电池等。
纽扣电池包括有叠层式和卷绕式的。卷绕式纽扣电池的基本结构为:包括第一极壳、第二极壳、绝缘密封圈和电芯,第一极壳与第二极壳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第一极壳与第二极壳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填满该缝隙将第一极壳与第二极壳电性隔绝,所述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间隔,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卷绕制成电芯,电芯的中心形成有轴向腔体,第一极片上设有第一输出导体,第一输出导体从电芯伸出并与第一极壳焊接,第二极片上设有第二输出导体,第二输出导体从电芯伸出并与第二极壳焊接。在制作现有的这种卷绕式纽扣电池时,先将电芯的第一输出导体弯折使第一输出导体紧贴电芯的下表面设置,且第一输出导体延伸至轴向腔体的正下方;然后将电芯垂直装入第一极壳内;接着通过将焊针垂直向下插入轴向腔体内并将第一输出导体压紧在第一壳体上通过电阻焊的方式实现第一输出导体与第一极壳焊接在一起,或者通过从第一极壳的下方对着第一极壳的与第一输出导体上下重叠的区域发射激光通过激光焊的方式实现第一极壳与第一输出导体焊接在一起;再将电芯的第二输出导体焊接在第二极壳上,第二极壳外套装有绝缘密封圈;最后将第二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一起盖合在第一极壳的上端开口处,进行封口。所述第一极壳和第二极壳中的其中一极壳与对应的输出导体和对应的电芯极片构成电池的电池正极回路,另一极壳与对应的输出导体和对应的电芯极片构成电池的电池负极回路,由于第一输出导体与第一极壳焊接时,电阻焊的电流和激光焊的激光束均会穿透第一极壳,连接第一极壳与第一输出导体的焊点是贯穿第一极壳设置的,破坏了第一极壳的表面平整度和稳定性,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第一极壳的焊点位置容易出现电解液的漏液以及表面鼓包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该纽扣电池结构稳定,且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表面平整完好,进而避免电解液的漏液以及表面鼓包等现象。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负极壳、绝缘密封圈和电芯,正极壳和负极壳均呈杯状,正极壳与负极壳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正极壳与负极壳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填满该缝隙将正极壳与负极壳电性隔绝,所述正极壳、负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主要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层状叠加或卷绕而成,正极片与一正极极耳电连接,该正极极耳再与正极壳电连接,负极片与一负极极耳电连接,该负极极耳再与负极壳电连接;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为:一金属套杯通过第一焊点固定设置于所述极壳的内表面上,该金属套杯的杯底压抵在极壳的内表面上,电芯套装于该金属套杯内,且所述金属套杯杯底与极壳之间设置有绝缘片,绝缘片的宽度小于金属套杯的宽度,第一焊点的数量≥1对,不同对的第一焊点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第一焊点错位设置,所有第一焊点均位于绝缘片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套杯杯底上;所述极耳(也称作“电极极耳”)通过第二焊点与金属套杯杯底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焊点位于绝缘片覆盖区域内的金属套杯杯底上。
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电池的无痕焊接结构中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均位于极壳的内侧,极壳的外表面保持平整完好,并且,金属套杯与极壳之间形成至少1 对的第一焊点,金属套杯与极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同时,金属套杯与极壳之间焊点数量多,鉴于极壳与金属套杯之间焊接位置的内阻通常小于极壳与金属套杯之间物理接触位置的内阻,因此极壳与金属套杯之间的整体接触内阻更小,而接触内阻越小,对电池放电越有利;与此同时,金属套杯可起到增加起到集流和固定电芯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所有第一焊点以极壳的中心为圆心绕圆周均匀分布。金属套杯与极壳的连接最为牢靠。更优选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每对的第一焊点对称分布,焊接效率更高,也更有利于进行自动化焊接。
优选的,所述电芯主要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卷绕制成,电芯的中心形成有轴向腔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第二焊点位于金属套杯杯底上的电芯轴向腔体垂直投影区域之内。此时,可在电芯放置于极壳内的金属套环内之后,通过将第二焊接电极插入电芯的轴向腔体内将电极极耳顶压在金属套杯杯底上进行焊接,操作更方便,此时,电极极耳的长度也无需太长,节约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绝缘片位于电芯轴向腔体的端面区域,确保在电芯放置于极壳内的金属套环内之后,通过将第二焊接电极插入电芯的轴向腔体内进行电极极耳与金属套杯之间的焊接作业时,第二焊点只会在金属套杯杯底的绝缘片覆盖区域之内。
优选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绝缘片固定设置于金属套杯杯底的外侧,更好的避免绝缘片移位。
优选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正极金属套杯的杯壁的截面形状呈“┐”形或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21972360000031
形。
优选的,当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时,另外一个连接结构为:在极壳的内侧,通过平行焊的电阻焊方式将电极极耳直接焊接在对应极壳的内表面上,即极壳的内表面与电极极耳之间通过第三焊点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焊点的数量≥1对,且同一对的两第三焊点错位设置。相对于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均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来说,这种结构更为简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进一步优选,所述正、负极壳在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叠,所述负极壳的开口端壁位于正极壳的开口端壁内侧,负极壳的开口端壁与正极壳的开口端壁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绝缘密封圈夹设于该缝隙内,且绝缘密封圈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弯折部,该弯折部将负极壳的开口端壁包裹在其内,正极壳、电芯、绝缘密封圈弯折部三者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金属套杯的杯壁嵌置在所述环形腔体内,且金属套杯的杯壁上端与绝缘密封圈弯折部的底部抵接。一般来说,纽扣电池的正极壳、负极壳、绝缘密封圈装配好之后,还要通过向内挤压正极壳的开口端壁进行最后的封口工序。在此封口工序中,正极壳开口端壁向内弯折过程中会给正极的金属套杯的杯壁传递向下的压紧力,使得该金属套杯的杯底与正极壳之间的物理接触更为紧密,提高电接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与金属套杯之间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极壳、金属套杯、绝缘片为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无痕焊接结构的电极极耳与金属套杯之间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极壳、金属套杯、绝缘片为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纽扣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的俯视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3中无痕焊接结构的极壳的俯视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4中纽扣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3、图5、图6中标号50’指示的是第一焊点的点位。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3,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包括极壳10和电极极耳20,所述极壳10呈杯状,所述极壳10内安装有电芯30,所述电芯30主要由正极片31、负极片32、隔膜33层状叠加或卷绕而成,正、负极片(31、32)均分别与一电极极耳20电连接,一金属套杯40通过第一焊点50固定设置于任一极壳10的内表面上,该金属套杯的杯底40a压抵在极壳10的内表面上,电芯30套装于该金属套杯40内,且所述金属套杯的杯底40a与极壳10之间设置有绝缘片80,绝缘片80的宽度小于金属套杯杯底40a的宽度,第一焊点50的数量为1对,不同对的第一焊点50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第一焊点50错位设置,所有第一焊点50均位于绝缘片80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套杯杯底40a上;与该任一极壳10的电极极耳20通过第二焊点60与金属套杯杯底40a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焊点60位于绝缘片80覆盖区域内的金属套杯杯底40a上。
本实用新型只会在极壳10的内侧形成熔池和焊点,从而保持极壳10外观完整,杜绝因焊点破裂造成电池漏液的风险;并且,金属套杯40与极壳10 之间形成1对第一焊点,金属套杯40与极壳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同时,金属套杯40与极壳10之间焊点数量多,也能够减小金属套杯40与极壳10之间的接触内阻,利于提升电池的放电性能;另外,金属套杯还可起到增加起到集流和固定电芯的作用。
实施例1的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中,极壳10为正极壳 11,与该极壳对应电连接的电极极耳20是与正极片31电连接的正极极耳21;当然,若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和焊接结构中,极壳10为负极壳12时,与极壳对应电连接的的电极极耳20就会是与负极片32电连接的负极极耳22。
如图4所示,实施例1还提供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11、负极壳12、绝缘密封圈70和电芯30,正极壳11和负极壳12均呈杯状,正极壳11与负极壳12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正极壳11与负极壳12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70填满该缝隙将正极壳11与负极壳12电性隔绝,所述正极壳11、负极壳12和绝缘密封圈70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30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30主要由正极片31、负极片32、隔膜33层状叠加或卷绕而成,正极片31与一正极极耳21电连接,该正极极耳21再与正极壳11电连接,负极片32与一负极极耳22电连接,该负极极耳22再与负极壳 12电连接;所述负极壳12与负极极耳22之间的连接结构和正极壳11与正极极耳21之间的连接结构中仅正极壳11与正极极耳21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实施例 1的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具体如下:
所述正极壳11与正极极耳2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一正极金属套杯41通过正极第一焊点51固定设置于所述正极壳11的内表面上,该正极金属套杯41具有杯底41a和杯壁41b,正极金属套杯的杯底41a压抵在正极壳11的内表面上,且正极金属套杯的杯底41a与正极壳11之间设置有正极绝缘片81,正极绝缘片81 的宽度小于正极金属套杯杯底41a的宽度,正极第一焊点51的数量为1对,不同对的正极第一焊点51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正极第一焊点51错位设置,所有正极第一焊点51均位于正极绝缘片81覆盖区域之外的正极金属套杯杯底 41a上;正极极耳21通过正极第二焊点61与正极金属套杯4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正极第二焊点61位于正极绝缘片81覆盖区域内的负极金属套杯杯底 41a上;
所述负极壳12与负极极耳22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在负极壳12的内侧,通过平行焊的电阻焊方式将负极极耳22焊接在负极壳12的内表面上,即负极壳12的内表面与负极极耳22之间通过第三焊点300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焊点300 的数量为1对,且相邻第三焊点300错位设置。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其与实施例1的焊接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焊点50的数量为2对,且不同对的第一焊点50中有两个第二焊点50重叠,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其与实施例1的焊接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焊点50的数量为3对,且不同对的第一焊点50均不重叠,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实施例4提供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该纽扣电池与实施例1的纽扣电池不同的是:所述负极壳12与负极极耳22之间的连接结构和正极壳11与正极极耳21之间的连接结构均采用实施例1的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所述负极壳12与负极极耳22之间的连接结构为:
一负极金属套杯42通过负极第一焊点52固定设置于所述负极壳12的内表面上,该负极金属套杯42具有杯底42a和杯壁42b,负极金属套杯的杯底42a压抵在负极壳12的内表面上,且负极金属套杯的杯底42a与负极壳12之间设置有负极绝缘片82,负极绝缘片82的宽度小于负极金属套杯杯底42a的宽度,负极第一焊点52的数量为1对,不同对的负极第一焊点52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负极第一焊点52错位设置,所有负极第一焊点52均位于负极绝缘片82 覆盖区域之外的负极金属套杯杯底42a上;负极极耳22通过负极第二焊点62 与负极金属套杯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负极第二焊点62位于负极绝缘片82覆盖区域内的负极金属套杯杯底42a上。
通常来说,所述电极极耳20为能够随意弯折的金属箔片。
实施例1~3的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均可做如下改进:
(1)如图2、图5、图6所示,所有第一焊点50以极壳10的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匀分布,此时,金属套杯40与极壳10的连接最为牢靠。更优选的,每对的第一焊点50对称分布,焊接效率更高,也更有利于进行自动化焊接;
(2)如图3所示,所述电芯30由第一极片31、第二极片32和隔膜33卷绕制成,电芯30的中心形成有轴向腔体34。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焊点60位于金属套杯40上的电芯轴向腔体34垂直投影区域之内。此时,可在电芯30放置于极壳10内的金属套杯40内之后,通过将第二焊接电极300插入电芯的轴向腔体34内将电极极耳20顶压在金属套杯40上进行焊接,操作更方便,此时,电极极耳20的长度也无需太长,节约成本。当然,第二焊点60也可以位于电芯轴向腔体34垂直投影区域之外的金属套杯40上,此时,需要在电芯 30装入极壳10之前先将电极极耳20焊接在金属套杯40上,然后再将电芯30 翻转至极壳10内的金属套杯40内。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绝缘片80位于电芯轴向腔体34的端面区域,确保在电芯30放置于极壳10内的金属套杯40 内之后,通过将第二焊接电极300插入电芯的轴向腔体34内将电极极耳20顶压在金属套杯40上进行焊接时,第二焊点60只会在金属套杯40上的绝缘片80 覆盖区域之内;
(3)所述绝缘片80固定设置于金属套杯杯底40a的外侧,更好的避免绝缘片移位;
(4)如图4、图7所示,所述金属套杯40的杯壁40b的截面形状呈“┐”形或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21972360000071
形。当然,所述正极金属套杯40的杯壁40b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呈“┐”形或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721972360000072
形,其也可以呈T形等其他常见的形状或异形形状均可。
实施例1和实施例4的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还均可作如下改进:如图4、图7所示,所述正极壳11与正极极耳21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上述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进一步优选,如图4、图7所示,所述正、负极壳(11、12)在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叠,所述负极壳12的开口端壁位于正极壳11的开口端壁内侧,负极壳12的开口端壁与正极壳11的开口端壁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绝缘密封圈70夹设于该缝隙内,且绝缘密封圈70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弯折部71,该弯折部71将负极壳12的开口端壁包裹在其内,正极壳11、电芯30、绝缘密封圈弯折部71三者之间形成环形腔体500;所述正极金属套杯41 的杯壁41b嵌置在所述环形腔体500内,且正极金属套杯41的杯壁41b上端与绝缘密封圈弯折部71的底部抵接。一般来说,纽扣电池的正极壳11、负极壳12、绝缘密封圈70装配好之后,还要通过向内挤压正极壳11的开口端壁进行最后的封口工序。在此封口工序中,正极壳11开口端壁向内弯折过程中会给正极金属套杯41的杯壁41b传递向下的压紧力,使得金属套杯41的杯底41a与正极壳 11之间的物理接触更为紧密,提高电接触稳定性。
结合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对应的焊接方法如下:
S1:先在杯状极壳10的内表面设置一能够容置电芯30的金属套杯40,金属套杯40的杯底40a压抵在极壳10的内表面上,金属套杯的杯底40a与极壳之间设置有绝缘片80,绝缘片80的宽度D小于金属套杯杯底40a的宽度D’;
S2:然后准备第一电阻焊设备,所述第一电阻焊设备包括两根第一焊接电极(100、200),将该两根第一焊接电极(100、200)分别顶压在金属套杯杯底40a的内表面上的不同位置处,两根第一焊接电极(100、200)与金属套杯40的接触位置均位于绝缘片80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套杯杯底40a上,接着对两根第一焊接电极(100、200)进行通电,实现极壳10与金属套杯40的焊接固定连接,步骤 S2的焊接连续进行1次以上,在极壳10与金属套杯40之间形成至少1对的第一焊点50,不同次步骤S2中金属套杯40与极壳10的焊接位置可存在重叠;
S3:然后将电极极耳顶压在金属套杯杯底40a的内表面上,准备第二电阻焊设备,所述第二电阻焊设备包括两根第二焊接电极(300、400),其中一根第二焊接电极400为柱状电极,所述极壳10开口向上放置在该柱状电极400上,该柱状电极400与极壳10的外表面之间面接触,且金属套杯杯底40a上该柱状电极400 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400’位于绝缘片80覆盖区域的外轮廓线80’之外,另外一根第二焊接电极300在金属套杯40内侧顶压在电极极耳20的外表面上,该第二焊接电极300的顶压位置位于绝缘片80覆盖区域内的金属套杯杯底40a上;然后对该两根第二焊接电极(300、400)进行通电,在电极极耳20与金属套杯40之间形成第二焊点6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壳10内表面设置一能够容置电芯30的金属套杯40,金属套杯40的杯底40a压抵在极壳10的内表面上,并通过将该两根第一焊接电极(100、200)分别顶压在金属套杯杯底20a的内表面上的不同位置处,通过平行焊的电阻焊方式,实现金属套杯40与极壳10之间的焊接固定,由于在两根第一焊接电极(100、200)之间会形成环形焊接电流通道,使得焊接电流不会贯穿极壳10,只会在极壳10内侧形成焊点熔池和第一焊点50;同时,通过在金属套杯杯底40a与极壳10之间设置绝缘片80,使得两第二焊接电极(300、400)在绝缘片80的金属套杯40侧形成环形焊接电流,从而在绝缘片80的金属套杯40 侧形成第二焊点60,或第二电阻焊设备的焊接电流绕开绝缘片80并穿过第一焊点50实现极壳10与金属套杯40之间的电流连接,此时由于第一焊点50处电阻较低,不易产生电阻热和形成新的熔池,而会在电极极耳20与金属套杯40的连接位置产生电阻热并形成新的熔池和焊点(即第二焊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焊接方法能够保持极壳10外观完整,杜绝因焊接点破裂造成电池漏液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当正极壳11与正极极耳21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12与负极极耳22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结构采用上述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时,另外一个连接结构也可以为先将电极极耳焊接在金属套杯上,再在极壳的内侧通过平行焊的电阻焊方式或涂抹导电胶的方式将金属套杯固定在对应极壳的内表面上,或直接将电极极耳通过平行焊的电阻焊方式或涂抹导电胶的方式固定在对应极壳的内表面上等任意一种现有的能够实现电极极耳与相应极壳之间电连接的连接方式均可。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焊点50也不限于附图中的1个焊点,其也可以为2个或多于2个焊点均可。本实用新型的电芯 30结构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具体结构,其可以是任意的电芯结构均可。

Claims (11)

1.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负极壳、绝缘密封圈和电芯,正极壳和负极壳均呈杯状,正极壳与负极壳上下开口相对对扣形成圆柱形纽扣电池外壳;正极壳与负极壳之间留有缝隙,绝缘密封圈填满该缝隙将正极壳与负极壳电性隔绝,所述正极壳、负极壳和绝缘密封圈之间形成容置腔;电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电芯主要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层状叠加或卷绕而成,正极片与一正极极耳电连接,该正极极耳再与正极壳电连接,负极片与一负极极耳电连接,该负极极耳再与负极壳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所述无痕焊接结构为:一金属套杯通过第一焊点固定设置于所述极壳的内表面上,该金属套杯的杯底压抵在极壳的内表面上,电芯套装于该金属套杯内,且所述金属套杯杯底与极壳之间设置有绝缘片,绝缘片的宽度小于金属套杯的宽度,第一焊点的数量≥1对,不同对的第一焊点之间可重叠,同一对的两第一焊点错位设置,所有第一焊点均位于绝缘片覆盖区域之外的金属套杯杯底上;所述极耳通过第二焊点与金属套杯杯底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焊点位于绝缘片覆盖区域内的金属套杯杯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所有第一焊点以极壳的中心为圆心绕圆周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每对的第一焊点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要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卷绕制成,电芯的中心形成有轴向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第二焊点位于金属套杯杯底上的电芯轴向腔体垂直投影区域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绝缘片位于电芯轴向腔体的端面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绝缘片固定设置于金属套杯杯底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痕焊接结构的正极金属套杯的杯壁的截面形状呈“┐”形或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721972350000011
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和负极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中的其中一个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时,另外一个连接结构为:在极壳的内侧,通过平行焊的电阻焊方式将极耳直接焊接在对应极壳的内表面上,即极壳的内表面与极耳之间通过第三焊点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焊点的数量≥1对,且同一对的两第三焊点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壳与正极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无痕焊接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壳在垂直方向上部分重叠,所述负极壳的开口端壁位于正极壳的开口端壁内侧,负极壳的开口端壁与正极壳的开口端壁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绝缘密封圈夹设于该缝隙内,且绝缘密封圈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弯折部,该弯折部将负极壳的开口端壁包裹在其内,正极壳、电芯、绝缘密封圈弯折部三者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金属套杯的杯壁嵌置在所述环形腔体内,且金属套杯的杯壁上端与绝缘密封圈弯折部的底部抵接。
CN202020638551.1U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Active CN211957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8551.1U CN211957808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8551.1U CN211957808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7808U true CN211957808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3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8551.1U Active CN211957808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7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910A (zh) * 2020-04-24 2020-06-30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910A (zh) * 2020-04-24 2020-06-30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CN111354910B (zh) * 2020-04-24 2023-12-05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0636A (zh)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的生产方法及所制得的纽扣电池
CN111370635B (zh)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的生产方法及所制得的纽扣电池
CN111463371B (zh) 一种纽扣电池的防渗液焊接方法和焊接结构及其应用
CN111354912B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电连接方法及电连接结构和产品
CN111463395B (zh) 一种降低虚焊率的纽扣电池生产方法及所制得纽扣电池
CN111354910B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CN111354914B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CN111370637B (zh)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的生产方法及所制得的纽扣电池
US11850673B2 (en) Button cell and method for welding electrode tabs to a pole shell of the button cell
CN211578865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CN111354909B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CN211578867U (zh)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
CN211629210U (zh)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
CN211957808U (zh)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CN111354911A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CN211957776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JP2001052756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578868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CN111354916A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电连接方法及电连接结构和产品
CN211578866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CN211789307U (zh)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CN211789242U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CN111370638B (zh) 一种无焊接痕迹纽扣电池的生产方法及所制得的纽扣电池
CN211700458U (zh)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CN211578902U (zh) 一种具有无痕焊接结构的纽扣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