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4419U -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4419U
CN213584419U CN202022443844.7U CN202022443844U CN213584419U CN 213584419 U CN213584419 U CN 213584419U CN 202022443844 U CN202022443844 U CN 202022443844U CN 213584419 U CN213584419 U CN 213584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shaped structure
contact piece
fix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38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南
张平红
陈焕毅
陈拥华
刘磊
朱芳
左洋慧
瞿秀春
周杰
刘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ts Com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ts Com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ts Comm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ts Com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438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4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4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4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电流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大电流连接端子包括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第一弹性卡片、第二弹性卡片和连接主体;连接主体包括焊接部和固定部,第一接触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弹性部,第二接触片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卡片和第二弹性卡片抵压于固定部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弹性卡片、第二弹性卡片和连接主体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一起;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均延伸出固定部之外,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或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至少有部分结构抵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长久而较强的夹持弹力,避免接触失效。

Description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电流连接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背景技术
大电流连接端子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电力设备,连接设备内部和外部,实现高压电气传输。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中的连接器实现电连接的母端子,一般为弧形的弹片接触,在传输电流时,弹片接触处与外部公端子接触产生接触电阻,在长时间传输大电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的温度的升高,弹片的弹性逐渐降低,使弹片施加给公端子的压力减少,从而导致发热量不断增加,这样影响电气设备的电流传输,甚至造成设备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电流端子容易因为弹性力降低而导致连接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电流连接端子,包括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第一弹性卡片、第二弹性卡片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所述第二接触片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主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连接主体包括焊接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接触片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片和所述第二弹性卡片抵压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卡片、所述第二弹性卡片和所述连接主体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一起;
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均延伸出所述固定部之外,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或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至少有部分结构抵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侧表面的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弹性卡片上设置有第一外孔,所述第二弹性卡片上设置有第二外孔,所述紧固件为铆钉,所述铆钉穿设所述第一外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二外孔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卡片、所述第二弹性卡片和所述连接主体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一起。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两列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各所述固定孔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弹性卡片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连接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外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各所述固定孔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弹性卡片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二连接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外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接触针,所述第一接触针靠近其末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外V型结构,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接触针,所述第二接触针靠近其末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外V型结构,所述第一外V型结构的尖端与所述第二外V型结构的尖端相面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针还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内V型结构,所述第二接触针还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内V型结构,所述第一内V型结构的尖端与所述第二内V型结构的尖端相背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V型结构、所述第一内V型结构、所述第二外V型结构和所述第二内V型结构的尖端的外表面均为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卡片贴设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弹性卡片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外表面重合;所述第二弹性卡片贴设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弹性卡片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外表面重合。
可选地,所述焊接部的表面设置有焊接纹路。
可选地,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形成相对布置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连接端子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连接端子中,通过紧固件将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第一弹性卡片、第二弹性卡片和连接主体固定在一起,并采用第一弹性卡片与第一接触片配合,以及采用第二弹性卡片和第二接触片配合的方式,使得第一弹性卡片施加压力在第一接触片上,第二弹性卡片施加压力在第二接触片上,这样,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产生一个方向相互靠近的抵压力,这样结构组成的母端子,保证了其电连接外部的公端子能够充分、紧密接触,且能保持长久而较强的夹持弹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公端子或母端子之间长期接触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组件,其包括线材和上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所述线材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部通过超声波工艺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组件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由于其使用有上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通过该大电流连接端子,可以保证其电连接外部的公端子能够充分、紧密接触,且能保持长久而较强的夹持弹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公端子或母端子之间长期接触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线束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连接端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接触片 11—第一连接部 12—第一弹性部
12a—第一接触针 20—第二接触片 21—第二连接部
22—第二弹性部 22a—第二接触针 30—第一弹性卡片
31—第一外孔 40—第二弹性卡片 41—第二外孔
50—连接主体 51—焊接部 52—固定部
60—紧固件 70—公端子 80—线材
111—第一连接孔 121—第一外V型结构 122—第一内V型结构
211—第二连接孔 221—第二外V型结构 222—第二内V型结构
511—焊接纹路 512—第一台阶 521—固定孔
522—第二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电流连接端子,包括第一接触片10、第二接触片20、第一弹性卡片30、第二弹性卡片40和连接主体50,所述第一接触片10和所述第二接触片20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主体50的相对两侧;第一接触片10和第二接触片20为金属片,而第一弹性卡片30和第二弹性卡片40则优选为钢片,这样利用其弹性力分别作用在第一接触片10和第二接触片20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主体50包括焊接部51和固定部52,焊接部51和固定部52沿着长度方向布置,优选地,焊接部51和固定部52一体成型而制成连接主体50。所述第一接触片10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弹性部12,所述第二接触片20包括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弹性部22;同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弹性部12沿着长度方向布置,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弹性部12一体成型而制成第一接触片10。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弹性部22沿着长度方向布置,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弹性部22一体成型而制成第二接触片20。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和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抵压于所述固定部52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和所述连接主体50通过紧固件60固定于一起;通过紧固件60,将各个部件均固定练连接在一起,组成母端子结构。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弹性部12和所述第二弹性部22均延伸出所述固定部52之外,所述第一弹性部12与所述第二弹性部2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或所述第一弹性部12与所述第二弹性部22之间至少有部分结构抵接。如此,夹持空间或是相互抵接的结构可以用于夹持公端子70,即使频繁、长期使用,在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的压力作用下,组成的母端子结构也不会轻易失去弹性力,依然保持对母端子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连接端子中,通过紧固件60将第一接触片10、第二接触片20、第一弹性卡片30、第二弹性卡片40和连接主体50固定在一起,并采用第一弹性卡片30与第一接触片10配合,以及采用第二弹性卡片40和第二接触片20配合的方式,使得第一弹性卡片30施加压力在第一接触片10上,第二弹性卡片40施加压力在第二接触片20上,这样,第一接触片10和第二接触片20产生一个方向相互靠近的抵压力,这样结构组成的母端子,保证了其电连接外部的公端子70能够充分、紧密接触,且能保持长久而较强的夹持弹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公端子70或母端子之间长期接触失效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固定部52上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侧表面的固定孔52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1,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上设置有第一外孔31,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上设置有第二外孔41,所述紧固件60为铆钉,所述铆钉穿设所述第一外孔31、所述第一连接孔111、所述固定孔521、所述第二连接孔211和所述第二外孔41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和所述连接主体50通过紧固件60固定于一起。具体地,各个孔结构位置和数量均匹配,这样便于作为紧固件60的铆钉的穿设,并通过铆钉的铆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和所述连接主体50通过紧固件60固定于一起,组成母端子结构,如此的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良好,频繁和长期使用均不易松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部52上设置有至少两列所述固定孔521,例如可以是三个固定孔521或者两个固定孔521形成一列,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与各所述固定孔521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对应地,第一连接孔111也形成至少两列,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位置对应的第一外孔31,第一外孔31也形成至少两列;同理,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与各所述固定孔521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211,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二连接孔211位置对应的第二外孔41。如此,通过多个铆钉分别对应穿设各列的孔结构,而实现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和所述连接主体50通过紧固件60铆接固定于一起,形成的母端子的结构稳定性极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性部12包括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接触针12a,所述第一接触针12a靠近其末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外V型结构121,所述第二弹性部22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接触针22a,所述第二接触针22a靠近其末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外V型结构221,所述第一外V型结构121的尖端与所述第二外V型结构221的尖端相面对设置。具体地,通过第一外V型结构121和第二外V型结构221相面对设置的尖端对公端子70进行夹持,并且在第一弹性卡片30和第二弹性卡片40的弹性力抵压下,第一外V型结构121和第二外V型结构221始终牢固地夹持公端子70,稳定性良好,进而可以保证连接的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接触针12a还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内V型结构122,所述第二接触针22a还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第二内V型结构222,所述第一内V型结构122的尖端与所述第二内V型结构222的尖端相背对设置。具体地,第一内V型结构122和第二内V型结构222的设置可以分别使得第一外V型结构121和第二外V型结构221形成一个朝向彼此的方向力或者趋势力,即有利于其对公端子70的夹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外V型结构121、所述第一内V型结构122、所述第二外V型结构221和所述第二内V型结构222的尖端的外表面均为弧形面。具体地,弧形面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存在毛刺或者锥刺,而对所连接接触的公端子70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贴设于所述第一接触片10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弹性卡片30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触片10的外表面重合;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贴设于所述第二接触片20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弹性卡片40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触片20的外表面重合。即,第一弹性卡的外部形状和结构与第一接触片10的外部形状和结构相适配或者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同样,第二弹性卡的外部形状和结构与第二接触片20的外部形状和结构相适配或者相同或者基本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焊接部51的表面设置有焊接纹路511。具体地,焊接纹路511的设置,有利于焊料的存放,进而有利于与线材80通过超声波焊接,保证焊接的稳定性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焊接部51与所述固定部52的连接处形成相对布置的第一台阶512和第二台阶522,所述第一连接部11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512,所述第二连接部21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522。具体地,第一台阶512和第二台阶522分别用于对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进行限位和定位,保证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的位置的准确,这样可以方便采用紧固件60穿设位置对应的各个孔结构,进而将各部件锁紧连接在一起,形成母端子。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组件,其包括线材80和上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所述线材80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部51通过超声波工艺焊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由于其使用有上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通过该大电流连接端子,可以保证其电连接外部的公端子70能够充分、紧密接触,且能保持长久而较强的夹持弹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公端子70或母端子之间长期接触失效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第一弹性卡片、第二弹性卡片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所述第二接触片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主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连接主体包括焊接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接触片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弹性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卡片和所述第二弹性卡片抵压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卡片、所述第二弹性卡片和所述连接主体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一起;
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均延伸出所述固定部之外,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或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至少有部分结构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侧表面的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弹性卡片上设置有第一外孔,所述第二弹性卡片上设置有第二外孔,所述紧固件为铆钉,所述铆钉穿设所述第一外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二外孔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卡片、所述第二弹性卡片和所述连接主体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两列所述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各所述固定孔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弹性卡片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连接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外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各所述固定孔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弹性卡片上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二连接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外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接触针,所述第一接触针靠近其末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外V型结构,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接触针,所述第二接触针靠近其末端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外V型结构,所述第一外V型结构的尖端与所述第二外V型结构的尖端相面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针还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内V型结构,所述第二接触针还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内V型结构,所述第一内V型结构的尖端与所述第二内V型结构的尖端相背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V型结构、所述第一内V型结构、所述第二外V型结构和所述第二内V型结构的尖端的外表面均为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片贴设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弹性卡片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外表面重合;所述第二弹性卡片贴设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弹性卡片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外表面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的表面设置有焊接纹路。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形成相对布置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
10.一种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材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电流连接端子,所述线材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部通过超声波工艺焊接。
CN202022443844.7U 2020-10-28 2020-10-28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Active CN213584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3844.7U CN213584419U (zh) 2020-10-28 2020-10-28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3844.7U CN213584419U (zh) 2020-10-28 2020-10-28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4419U true CN21358441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3844.7U Active CN213584419U (zh) 2020-10-28 2020-10-28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4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80619U (zh) 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
CN213584419U (zh) 大电流连接端子及线束组件
CN208782088U (zh) 电源连接器端子
CN214337041U (zh) 一种汽车电路导通连接器
CN201185294Y (zh) 电池连接器
CN215008598U (zh) 一种数据中心母线卡装连接器
CN211556212U (zh) 10PIN型Type-C插座连接器
CN220456709U (zh) 一种载流端子
CN211655135U (zh) 一种新型导电插套
CN211017428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CN209641888U (zh) 一种车用连接端子
CN112201975A (zh) 电连接器、双极板及控制器组件
JPS5934064Y2 (ja) 板フユ−ズ装置用中継端子
CN221262862U (zh) 用于充电桩的接线端子的插头、插座、接线端子及充电桩
CN216598079U (zh) 弹片及连接器
CN201312013Y (zh) 具有前金属壳的电连接器
CN214280260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端子
CN213366851U (zh) 端子
CN218770168U (zh) 一种高稳定性ffc端子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CN211655127U (zh) 一种新型导电插套
CN214845394U (zh) 一种电池针
CN215343206U (zh) 一种卡接精准的汽车连接线插接件
CN220797010U (zh) 连接片
CN217983772U (zh) 连接性能更好的插座连接器端子
CN204333362U (zh) 具有缆线的探针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