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4076U -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4076U
CN213584076U CN202022240780.0U CN202022240780U CN213584076U CN 213584076 U CN213584076 U CN 213584076U CN 202022240780 U CN202022240780 U CN 202022240780U CN 213584076 U CN213584076 U CN 213584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se
output pole
opening
fl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407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杨娇
杨秋立
马姜浩
张鹏
周游
安婷
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407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4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4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4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输出极构件包括输出极支撑件和输出极极耳。输出极支撑件包括接插在电池模组端板上的底座和扣合在底座上的盖体。底座上设置有两块侧板。侧板内侧设置有卡槽,顶部设置有凸块。盖体上设置有两块侧板,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底板向下延伸,并在底端设置有卡凸。盖体通过第二卡槽和凸块之间的卡合以及卡槽和卡凸的卡合实现盖体和底座的扣合。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结构装配简单,并能够保证连接的物理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特别涉及电池模组的输出极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的电池通常经由输出极巴片向外输出电流,为了保护输出极巴片,电池模组通常设有输出极保护组件,保护组件能够实现输出极片的固定和绝缘保护。然而,现有的保护组件的防护等级较低,且与端板的固定强度低,同时,输出极保护组件中各部件的连接强度较低,当电池模组震动时,保护组件的配合很容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电池模组输出极保护组件的防护等级,保护输出极组件中的部件连接,保证模组间铜排连接的有效性,同时强化输出极保护组件在电池模组上的固定强度,优化输出极保护组件的装配工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包括底座和盖体;底座包括底座块、接插座、两块第一侧护板和第一前护板;接插座设置在底座块的底部,用于固定底座;两块第一侧护板和第一前护板竖直设置底座块上,并高于底座块的顶面;两块第一侧护板相对设置于底座块两侧,第一前护板设置于底座块前方,使得底座块、两块第一侧护板和第一前护板围成顶部开口和后方开口的底座腔;底座块的顶面设有极耳安装孔;底座腔前方设有连接排开口;第一侧护板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顶部设置有凸块;盖体包括顶板、两块第二侧护板和第二前护板;两块第二侧护板相对设置于顶板的两侧,并竖直设置,第二前护板竖直设置于顶板的前方,使得顶板、两块第二侧护板和第二前护板围成底部卡口和后方开口的盖腔;第二侧护板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底板;卡槽底板向下延伸,使得卡槽底板的底部凸出于第二侧护板;卡槽底板底端外侧设置有卡凸;盖体扣在底座上时,第一侧护板连接第二侧护板,凸块卡在第二卡槽内,卡凸卡在第一卡槽内,第一前护板连接第二前护板;盖体扣在底座上时,所述底座腔和所述盖腔组成极耳容纳腔;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前方具有连接排开口。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支撑件,所述底座由绝缘材料整体加工而成;所述盖体由绝缘材料整体加工而成。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支撑件,还包括嵌件螺母;嵌件螺母设置于极耳安装孔,且嵌件螺母的顶面比底座块的顶面高,高出的高度为0.1~1.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出极构件,包括上述的输出极支撑件和输出极极耳;输出极极耳是由铝排或铜排折弯而成的Z形结构的板体,包括第一平板、竖直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相平行,并通过竖直板相连;第一平板设有安装孔;第一平板通过安装孔和嵌件螺母设置的螺栓连接底座,并平行于底座块的顶面;第二平板通过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伸出于所述极耳容纳腔之外。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构件,连接排开口是由第一前护板半封底座腔前方开口所形成,使得连接排开口和第一前护板分别位于两侧。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构件,极耳安装孔正对连接排开口。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构件,第二平板通过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的所述第一前护板的正后方部分伸出于所述极耳容纳腔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模组框架内的若干电池;所述模组框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端板;侧板和端板相连;端板上设置有上述的输出极支撑件;所述模组框架内的电池连接后所形成的正负极通过输出极极耳连接所述输出极支撑件;输出极极耳是由铝排或铜排折弯而成的Z形结构的板体,包括第一平板、竖直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相平行,并通过竖直板相连;第一平板设有安装孔;第一平板通过安装孔和嵌件螺母设置的螺栓连接底座;第二平板通过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伸出于所述极耳容纳腔之外,并连接所述模组框架内的电池连接后所形成的正极或者负极。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端板上设置有接插孔;输出极支撑件通过接插座插入接插孔与端板相固定。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连接排开口是由第一前护板半封底座腔前方开口所形成,使得连接排开口和第一前护板分别位于两侧;极耳安装孔正对连接排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输出极支撑件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在端板上,物理强度较高,且安装和卸载都较为方便。
2、盖体和底座采用扣合结构,安装时非常方便。
3、输出极极耳和外接连接排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在电池模组安装时较为方便,并且物理强度高。
4、盖体能够起到有效的防尘作用,以避免灰尘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出极构件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和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输出构件实施例前方视角和后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
1是底座,11是底座块,111是底座块的顶面,112是极耳安装孔,12是接插座,13是第一侧护板,131是第一卡槽,132是凸块,14是前护板,15是连接排开口;
2是盖体,21是顶板,22是第二侧护板,221是第二卡槽,23是第二前护板,24是卡槽底板,241是卡凸;
3是嵌件螺母;
4是输出极极耳,41是第一平板,42是竖直板,43是第二平板,411是安装孔;
800是输出极支撑件;
900是模组框架,910是侧板,920是端板,921是接插孔,930是模组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输出极构件。如图1、图2、图3所示,该输出极构件包括输出极支撑件800和输出极极耳4。输出极支撑件800包括底座1、盖体2和嵌件螺母3。
底座1由绝缘材料整体加工而成,包括底座块11、接插座12、两块第一侧护板13和第一前护板14。底座块11是方块体。接插座12设置在底座块11的底部,用于固定底座1。两块第一侧护板13和第一前护板14竖直设置底座块11上,并高于底座块11的顶面111。底座块11的顶面111呈水平。两块第一侧护板13相对设置于底座块11两侧,第一前护板14设置于底座块11前方,使得底座块11、两块第一侧护板13和第一前护板14围成顶部开口和后方开口的底座腔。底座块11的顶面111设有极耳安装孔112。嵌件螺母3设置在极耳安装孔112内。嵌件螺母3通常由金属制成。嵌件螺母3的顶面通常比底座块11的顶面111高,高出的高度为0.1-1mm,优选为0.6mm。
底座腔前方设有连接排开口15。具体而言,连接排开口15是由第一前护板14半封底座腔前方开口所形成,使得连接排开口15和第一前护板14分别位于两侧。也就是,第一前护板14一端连接其中一块第一侧护板13,第一前护板14的另一端与另一块第一侧护板13之间形成连接排开口15。极耳安装孔112正对连接排开口15。
第一侧护板13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31,顶部设置有凸块132。凸块132是第一侧护板13顶面中间凸出于第一侧护板13顶面的方形块。第一卡槽131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形槽体。
盖体2由绝缘材料整体加工而成,包括顶板21、两块第二侧护板22和第二前护板23。两块第二侧护板22相对设置于顶板21的两侧,并竖直设置,第二前护板23竖直设置于顶板21的前方,使得顶板21、两块第二侧护板22和第二前护板23围成底部卡口和后方开口的盖腔。第二侧护板22设有第二卡槽221。第二卡槽221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底板24,第二卡槽221的深度与第二侧护板22的厚度相同。卡槽底板24向下延伸,使得卡槽底板24的底部凸出于第二侧护板22。卡槽底板23底端外侧设置有卡凸241。卡凸241是条状体。
盖体2上的第二卡槽221和卡凸241以及底座1上的第一卡槽131和凸块132组成盖体2和底座1相互扣合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二侧护板22和第一侧护板13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两者具有相同的间距,凸块132的尺寸与第二卡槽221相匹配。盖体2和底座1扣合时,盖体2自上而下插入,使得两块第二侧护板22外侧的第二卡槽221自上而下分别卡入两个第一侧护板13的凸块132,当第二侧护板22的底面连接第一侧护板13的顶面时,卡凸241卡入第一卡槽131内。也就是,当盖体2扣在底座1上时,第一侧护板13连接第二侧护板22,凸块132卡在第二卡槽221内,卡凸241卡在第一卡槽131内。此时,第一前护板14连接第二前护板23,具体而言也就是,第一前护板14的顶面连接第二前护板23的底面。由此,当盖体2扣在底座1上时,底座1的底座腔和盖体2的盖腔相连,并组成极耳容纳腔。该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前方具有连接排开口15。
输出极极耳4是由铝排或铜排折弯而成的Z形结构的板体,包括第一平板41、竖直板42和第二平板43。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3相平行,并通过竖直板42相连。竖直板42是与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3相垂直的板体。第一平板41设有安装孔411。第一平板41通过安装孔411和嵌件螺母3设置的螺栓连接底座1,并平行于底座块11的顶面111。第二平板43通过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伸出于极耳容纳腔之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一种电池模组。如图4所示,该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框架900和设置在模组框架900内的若干电池。模组框架90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910、两块相对设置的端板920、模组底板以及模组盖930。侧板910和端板920端部相连。通常,侧板910和端板920之间采用焊接方式相连。两块侧板910和两块端板920围成囗形框架结构。该囗形框架结构底部通过模组底板封装,顶部通过模组盖930封装,从而组成由模组底板、模组盖930、两块侧板910和两块端板920围成的电池容纳腔。各电池设置在该电池容纳腔内,并相连。通常,电池模组内的各电池以串联方式相连。各电池相连后形成正负极,正负极分别连接输出极极耳4。
端板920上设置有输出极支撑件800。输出极支撑件800即为实施例1中的输出极支撑件。输出极支撑件800和输出极极耳4组成实施例1中的输出极构件。各电池相连后形成的正负极通过输出极极耳4连接至输出极支撑件800。具体而言,端板920上设置接插孔921。参照实施例1,输出极支撑件800的底座1通过接插座12插入接插孔921与端板920相固定。输出极极耳4的第一平板41通过螺栓与底座1相固定。第二平板43则通过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伸出于极耳容纳腔之外,第二平板43伸出极耳容纳腔之外后连接模组框架900内的电池相连后所形成的正极或者负极。由此,输出极支撑件800内的输出极极耳4的第一平板41作为该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当电池模组输出电极需要外接连接排时,该外接连接排接入输出极支撑件800内,并通过螺栓连接嵌件螺母3,并同时连接输出极极耳4。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异侧端输出,每块端板920上设置有一个输出极支撑件800。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也可以同侧端输出,由此,其中一块端板920设置有两个输出极支撑件800,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设置在这两个输出极支撑件800上。
此外,本实施例中输出极支撑件800的底座1上的接插座12是一个具有张紧结构的插条,插入接插孔921是通过自身的张紧与端板920相固定。

Claims (10)

1.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盖体(2);底座(1)包括底座块(11)、接插座(12)、两块第一侧护板(13)和第一前护板(14);接插座(12)设置在底座块(11)的底部,用于固定底座(1);两块第一侧护板(13)和第一前护板(14)竖直设置底座块(11)上,并高于底座块(11)的顶面(111);两块第一侧护板(13)相对设置于底座块(11)两侧,第一前护板(14)设置于底座块(11)前方,使得底座块(11)、两块第一侧护板(13)和第一前护板(14)围成顶部开口和后方开口的底座腔;底座块(11)的顶面(111)设有极耳安装孔(112);底座腔前方设有连接排开口(15);第一侧护板(13)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31),顶部设置有凸块(132);盖体(2)包括顶板(21)、两块第二侧护板(22)和第二前护板(23);两块第二侧护板(22)相对设置于顶板(21)的两侧,并竖直设置,第二前护板(23)竖直设置于顶板(21)的前方,使得顶板(21)、两块第二侧护板(22)和第二前护板(23)围成底部卡口和后方开口的盖腔;第二侧护板(22)设有第二卡槽(221);第二卡槽(221)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底板(24);卡槽底板(24)向下延伸,使得卡槽底板(24)的底部凸出于第二侧护板(22);卡槽底板(24)底端外侧设置有卡凸(241);盖体(2)扣在底座(1)上时,第一侧护板(13)连接第二侧护板(22),凸块(132)卡在第二卡槽(221)内,卡凸(241)卡在第一卡槽(131)内,第一前护板(14)连接第二前护板(23);盖体(2)扣在底座(1)上时,所述底座腔和所述盖腔组成极耳容纳腔;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前方具有连接排开口(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极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由绝缘材料整体加工而成;所述盖体(2)由绝缘材料整体加工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极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件螺母(3);嵌件螺母(3)设置于极耳安装孔(112)内,且嵌件螺母(3)的顶面比底座块(11)的顶面(111)高,高出的高度为0.1~1.1mm。
4.一种输出极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极支撑件和输出极极耳(4);输出极极耳(4)是由铝排或铜排折弯而成的Z形结构的板体,包括第一平板(41)、竖直板(42)和第二平板(43);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3)相平行,并通过竖直板(42)相连;第一平板(41)设有安装孔(411);第一平板(41)通过安装孔(411)和嵌件螺母(3)设置的螺栓连接底座(1),并平行于底座块(11)的顶面(111);第二平板(43)通过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伸出于所述极耳容纳腔之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极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排开口(15)是由第一前护板(14)半封底座腔前方开口所形成,使得连接排开口(15)和第一前护板(14)分别位于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极构件,其特征在于,极耳安装孔(112)正对连接排开口(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极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平板(43)通过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的所述第一前护板(14)的正后方部分伸出于所述极耳容纳腔之外。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框架(900)和设置在所述模组框架(900)内的若干电池;所述模组框架(90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910)和两块相对设置的端板(920);侧板(910)和端板(920)相连;端板(920)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极支撑件;所述模组框架(900)内的电池连接后所形成的正负极通过输出极极耳(4)连接所述输出极支撑件;输出极极耳(4)是由铝排或铜排折弯而成的Z形结构的板体,包括第一平板(41)、竖直板(42)和第二平板(43);第一平板(41)和第二平板(43)相平行,并通过竖直板(42)相连;第一平板(41)设有安装孔(411);第一平板(41)通过安装孔(411)和嵌件螺母(3)设置的螺栓连接底座(1);第二平板(43)通过所述极耳容纳腔后方开口伸出于所述极耳容纳腔之外,并连接所述模组框架(900)内的电池连接后所形成的正极或者负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端板(920)上设置有接插孔(921);输出极支撑件通过接插座(12)插入接插孔(921)与端板(920)相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连接排开口(15)是由第一前护板(14)半封底座腔前方开口所形成,使得连接排开口(15)和第一前护板(14)分别位于两侧;极耳安装孔(112)正对连接排开口(15)。
CN202022240780.0U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Active CN213584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0780.0U CN213584076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0780.0U CN213584076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4076U true CN213584076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8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40780.0U Active CN213584076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40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0916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极组件及电池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0916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极组件及电池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9905B1 (en) Guide rail device for receiving a GBIC module
CN213584076U (zh) 一种输出极支撑件及其输出极构件和电池模组
US6511345B1 (en) Guide rail assembly for receiving optoelectronic modules
KR102093943B1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8005145U (zh) 固定结构和电池模组
CN211655232U (zh) 一种车载冰箱的内置保险丝的直流插座
CN210489668U (zh) 电芯组合及采用该电芯组合的电池组件
CN211238347U (zh) 一种电芯支架、电池盒及平衡车
CN212648407U (zh) 一种电池盒结构
CN216529239U (zh) 电池组引出端组件及电池组
CN216563825U (zh) 一种高稳定与安全性能的换电连接器
CN217507738U (zh) 电连接器
CN220895704U (zh) 一种用于电子播放器的高强度中框
CN110867702A (zh) 屏蔽笼子与收容于屏蔽笼子内的电连接器
CN218101745U (zh) 一种fpc紧固连接端子
CN219226558U (zh) 一种电池模组采集装置和电池模组
CN216598182U (zh) 一种接插件连接器用防护外壳
CN217848465U (zh) 用于电池包的引出端绝缘防护支座、电池组以及电池包
CN220021678U (zh) 一种薄型插座
CN216015784U (zh) 一种英式插头支架组件
CN220400867U (zh) 储能电源
CN217691782U (zh) 一种具有防护外壳的稳定型充电尾插
CN220368692U (zh)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12433228U (zh) 一种电能表
CN210040601U (zh) 一种卡扣型贯通式端子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0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5, Huashang Road,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