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1688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1688U
CN213581688U CN202121213686.4U CN202121213686U CN213581688U CN 213581688 U CN213581688 U CN 213581688U CN 202121213686 U CN202121213686 U CN 202121213686U CN 213581688 U CN213581688 U CN 213581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land
sub
display panel
esd
esd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36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36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1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1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1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侧的静电防护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条驱动信号线、多条静电防护走线以及岛状结构,所述岛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静电防护走线之间,每一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所述岛状结构,且与所述岛状结构绝缘,沿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岛状结构具有爬坡面,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爬坡面的部分为爬坡部。本申请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对电子线路造成不可逆破坏,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及Mini/Micro显示器的玻璃基板线路端口处均会进行各种ESD防护设计以保护面内线路。目前常见ESD设计有尖端放电型、浮栅薄膜晶体管放电型或二极管放电型,等等,上述ESD防护设计的原理为:静电发生时通过放电器件将静电讯号疏导至大地等大容量讯号上,从而保护易受损线路。除上述设计外,目前常用的ESD设计还有保险丝型ESD防护,其防护设计的原理为:静电发生时产生的瞬时大电流将端口处保险丝熔断,以防止静电讯号进入面板内造成破坏。
然而,目前的保险丝型ESD防护通常采用收缩走线(缩小走线的线宽)设计,利用收线处的走线电阻大、线宽小的特点,当ESD发生时收线处熔断几率大,从而来阻止ESD讯号对面板内线路的破坏。但上述ESD防护的缺点在于,受面板制程限制,收线处的线宽不可无限缩小,因而导致防护能力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保险丝型ESD防护设计中,因静电防护线路受面板制程限制而导致静电防护能力受限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侧的静电防护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多条驱动信号线,多条所述驱动信号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多条静电防护走线,多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所述驱动信号线,且位于所述静电防护区;以及
岛状结构,所述岛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静电防护走线之间,每一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所述岛状结构,且与所述岛状结构绝缘,沿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岛状结构具有爬坡面,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爬坡面的部分为爬坡部。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爬坡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岛状结构还具有抬升面,所述抬升面与所述爬坡面相连,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抬升面的部分为抬升部,所述爬坡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抬升部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和所述岛状结构重叠的区域,所述岛状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线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岛状结构包括第一岛状部和第二岛状部,所述第一岛状部和所述第二岛状部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岛状部和所述第二岛状部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岛状部具有第一子爬坡面,所述第二岛状部具有第二子爬坡面,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第一子爬坡面的部分为第一子爬坡部,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第二子爬坡面的部分为第二子爬坡部。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岛状结构还包括第三岛状部,所述第三岛状部位于所述第二岛状部靠近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岛状部绝缘设置,所述第三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岛状部和/或所述第二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岛状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岛状结构同层且间隔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静电防护区位于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的一端,或者,所述静电防护区位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中一者的一端和另一者的两端,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电连接于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静电防护区包括第一子静电防护区,多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包括多条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多条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位于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区,并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所述扫描线;
所述岛状结构包括第一子岛状结构,所述第一子岛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之间,每一条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所述第一子岛状结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与多条所述扫描线交叉设置,所述静电防护区还包括第二子静电防护区,多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包括多条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多条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区,并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所述数据线;
所述岛状结构还包括第二子岛状结构,所述第二子岛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之间,每一条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所述第二子岛状结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岛状结构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和静电防护走线之间设置岛状结构,并使每一条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岛状结构,由于岛状结构具有爬坡面,静电防护走线对应于爬坡面的部分形成爬坡部,使得静电防护走线的有效长度增大,在静电防护走线宽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静电防护走线的电阻,提高了静电防护走线的阻抗,因此,当显示面板边缘产生的静电传输至静电防护走线上时,静电防护走线的熔断几率增大,从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降低了静电发生时对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损伤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1-A1’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2-A2’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3-A3’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4-A4’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和“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静电防护区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显示区的两侧或三侧。具体的,当显示面板具有一个扇出区(位于显示区的下侧)时,静电防护区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设置于扇出区的对侧以及显示区的左右两侧;当显示面板具有两个扇出区(分别位于显示区的下侧、左侧/右侧,本申请仅以其中一个扇出区位于显示区的下侧,另一个扇出区位于显示区的左侧为例进行说明)时,静电防护区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设置于两个扇出区的对侧。
另外,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niLED显示面板或Micro LED显示面板,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仅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101和位于显示区101外侧的静电防护区102。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多条驱动信号线11、多条静电防护走线12以及岛状结构13。多条驱动信号线11设置于基板10上。多条驱动信号线11位于显示区101。多条静电防护走线12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驱动信号线11。多条静电防护走线12位于静电防护区102。岛状结构13设置于基板10和静电防护走线12之间。每一条静电防护走线12至少对应于一岛状结构13,且与岛状结构13绝缘。沿静电防护走线12的延伸方向,岛状结构13具有爬坡面13a和抬升面13b。抬升面13b与爬坡面13a相连。静电防护走线12对应于爬坡面13a的部分为爬坡部12A。静电防护走线12对应于抬升面13b的部分为抬升部12B。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在基板10上设置岛状结构13,由于岛状结构13具有爬坡面13a,静电防护走线12对应于爬坡面13a的部分形成爬坡部12A,使得静电防护走线12对应于岛状结构13的部分的有效长度增大,在静电防护走线12宽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静电防护走线12的电阻,提高了静电防护走线12的阻抗,因此,当显示面板100边缘产生的静电传输至静电防护走线12上时,静电防护走线12的熔融点降低,熔断几率增大,从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静电防护能力,降低了静电发生时对显示区101内的驱动信号线11的损伤几率。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可挠性基板。
多条驱动信号线11包括多条扫描线111和多条数据线112。多条扫描线111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多条数据线112沿第二方向X间隔设置。多条数据线112与多条扫描线111交叉设置。静电防护区102位于扫描线111和/或数据线112的一端。或者,静电防护区102位于扫描线111和数据线112中一者的一端和另一者的两端,静电防护走线12电连接于扫描线111和/或数据线112。在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区102位于扫描线111的一端以及位于数据线112的一端。
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扇出区103和第二扇出区104。第一扇出区103包括多条第一扇出走线1031。多条第一扇出走线1031与多条扫描线111一一对应电连接,用于将栅极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中的栅极信号传输至扫描线111。第二扇出区104包括多条第二扇出走线1041。多条第二扇出走线1041与多条数据线112一一对应电连接,用于将数据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中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数据线112。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短路棒14和第二短路棒15。
第一短路棒14位于第一扇出区103远离扫描线111的一侧。扫描线111通过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41短接至第一短路棒14上。第一短路棒14的一端设有第一信号输入焊盘142,用于输入扫描测试信号。第二短路棒15位于第二扇出区104远离数据线112的一侧。数据线112通过对应的第二接触部151短接至第二短路棒15上。第二短路棒15的一端设有第二信号输入焊盘152,用于输入数据测试信号,进而完成点灯测试。当点灯测试完成后,从第一切割线14A和第二切割线15A处进行镭射,以切断第一短路棒14与扫描线111之间的信号连接以及第二短路棒15与数据线112之间的信号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点灯测试线路仅为示意,用于方便描述本实施例,点灯测试线路的具体结构还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静电防护区102包括第一子静电防护区10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区1022。第一子静电防护区1021位于显示区101远离第一扇出区103的一侧。第二子静电防护区1022位于显示区101远离第二扇出区104的一侧。多条静电防护走线12包括多条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多条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多条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位于第一子静电防护区1021,并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扫描线111。多条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位于第二子静电防护区1022,并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112。
其中,岛状结构13包括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第一子岛状结构131设置于基板10和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之间。每一条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对应于一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第二子岛状结构132设置于基板10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之间。每一条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对应于一第二子岛状结构1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均具有爬坡面13a和抬升面13b。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对应爬坡面13a的部分均形成爬坡部12A,且对应抬升面13b的部分均形成抬升部12B。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仅以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的结构相同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另外,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仅以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一子岛状结构131重叠的区域,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宽度d大于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线宽。上述设置可以降低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工艺操作难度,有利于节省工艺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材料为导电材料。由于显示面板100边缘产生的静电通常为交流电,当交流电产生的交流讯号传输至第一子岛状结构131上方的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中时,由于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材料为导电材料,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可以与第一子岛状结构131之间形成电容,此时,部分静电会从所述电容中释放,进而可以削弱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中交流讯号的强度,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静电对扫描线111的损伤几率。
相应的,第二子岛状结构132的材料也为导电材料。当交流电产生的交流讯号传输至第二子岛状结构132上方的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中时,由于第二子岛状结构132的材料为导电材料,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可以与第二子岛状结构132之间形成电容,此时,部分静电会从所述电容中释放,进而可以削弱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中交流讯号的强度,从而能够降低静电对数据线112的损伤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的材料还可以为绝缘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一导电层20、第一绝缘层30和第二导电层40。
其中,第一导电层2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合金,如铜、铝、银、钼、钛等金属或所述金属的合金。扫描线111位于第一导电层20中。第二导电层4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合金,如铜、铝、银、钼、钛等金属或所述金属的合金。数据线112位于第二导电层40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均位于第一导电层20中。此时,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第二子岛状结构132可以与扫描线111同层设置且一体成型。上述设置使得在面板原有制程的基础上制备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从而可以节约工艺成本。
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均位于第二导电层40中。其中,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通过第一过孔102A与对应的扫描线111电连接。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与对应的数据线112直接电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爬坡面13a与基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R为锐角。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爬坡部12A的厚度m小于抬升部12B的厚度n。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爬坡面13a与基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R为锐角,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爬坡部12A的厚度m会小于抬升部12B的厚度n,使得爬坡部12A的电阻大于抬升部12B的电阻,从而当静电传输至爬坡部12A时,使得爬坡部12A的熔断几率增加,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整体的熔断几率,有效防止静电发生时对面内线路的损伤,大大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静电防护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爬坡部12A的厚度m还小于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对应于基板10上除第一子岛状结构131之外的部分的厚度,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3和图4,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静电防护走线12的延伸方向上,岛状结构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岛状结构13同层且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静电防护走线12的延伸方向上,岛状结构1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以上,岛状结构13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面板内静电防护区102的尺寸进行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仅以静电防护走线12延伸方向上的岛状结构13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具体的,在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同层且间隔设置。在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子岛状结构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子岛状结构132同层且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两个第一子岛状结构131以及在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两个第二子岛状结构132,进一步增大了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及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有效长度,在静电防护走线宽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及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电阻,当静电传输至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及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上时,可以增大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及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熔断几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对面内线路的损伤风险。
请参照图5和图6,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岛状结构13包括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依次层叠设置于基板10上。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绝缘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均包括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本实施例仅以第一子岛状结构131中的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为例进行说明,但并限于此。
另外,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绝缘设置包括以下情形:情形1、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均导电,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之间设有一绝缘层。情形2、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中的一者导电,此时,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之间可以设置一绝缘层,也可以相邻设置。情形3、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均不导电,此时,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之间可以设置一绝缘层,也可以相邻设置。本实施例仅以上述情形1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岛状部1311具有第一子爬坡面131a和第一子抬升面131b。第一子爬坡面131a和第一子抬升面131b相连。第二岛状部1312具有第二子爬坡面131c和第二子抬升面131d。第二子爬坡面131c和第二子抬升面131d相连。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对应第一子爬坡面131a的部分为第一子爬坡部121A。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对应第二子爬坡面131c的部分为第二子爬坡部121C。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对应第二子抬升面131d的部分为第一子抬升部121B。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子岛状结构131设置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由于第一岛状部1311具有第一子爬坡面131a,第二岛状部1312具有第二子爬坡面131c,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对应于第一子爬坡面131a的部分形成第一子爬坡部121A,且对应于第二子爬坡面131c的部分形成第二子爬坡部121C,使得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对应于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部分的有效长度进一步增大,从而在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宽度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大了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电阻,增大了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熔断几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静电防护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一导电层20、第一绝缘层30、第二导电层40、第二绝缘层50以及第三导电层60。
其中,第一导电层2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合金,如铜、铝、银、钼、钛等金属或所述金属的合金。扫描线111位于第一导电层20中。第二导电层4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合金,如铜、铝、银、钼、钛等金属或所述金属的合金。数据线112位于第二导电层40中。第三导电层6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等具有较高电阻的导电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岛状部1311位于第一导电层20中。第一岛状部1311与扫描线111同层设置且一体成型。第二岛状部1312位于第二导电层40中。第二岛状部1312与数据线112同层设置且一体成型。上述设置使得在面板原有制程的基础上制备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从而可以节约工艺成本。
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均位于第三导电层60中。由于第三导电层60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等高电阻材料,因而可以提高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阻抗,从而当静电产生时,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熔融点增大,熔断几率进一步提高,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静电防护能力。
其中,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通过第一过孔102A与对应的扫描线111电连接。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通过第二过孔102B与对应的数据线11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岛状部1312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岛状部1311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岛状部1312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和第一岛状部1311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还可以重叠。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爬坡面131a与基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M以及第二子爬坡面131c与基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N均为锐角。第一子爬坡部121A的厚度和第二子爬坡部121C的厚度均小于第一子抬升部121B的厚度。
一方面,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的设置增加了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有效长度,可以增大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的电阻。另外,由于第一子爬坡部121A和第二子爬坡部121C的厚度均小于第一子抬升部121B的厚度,使得第一子爬坡部121A和第二子爬坡部121C的电阻大于第一子抬升部121B的电阻,进而当静电传输至第一子爬坡部121A及第二子爬坡部121C时,第一子爬坡部121A和第二子爬坡部121C的熔断几率增加,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整体的熔断几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可以分别与第一岛状部1311及第二岛状部1312之间形成电容,因而,使得传输至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上的交流讯号进一步被削弱,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静电发生时对面板内扫描线111的损伤。相应的,也降低了静电发生时对面板内数据线112的损伤。
请参照图7和图8,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第三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岛状结构13还包括第三岛状部1313。第三岛状部1313位于第二岛状部1312靠近静电防护走线12的一侧。第三岛状部1313与第二岛状部1312绝缘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岛状部131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岛状部1311、第二岛状部1312的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岛状部1312靠近静电防护走线12的一侧设置第三岛状部1313,在宽度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增大静电防护走线12的有效长度,进而进一步增大了静电防护走线12的电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静电防护走线12的熔断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岛状结构131和第二子岛状结构132均包括第三岛状部1313。本实施例仅以第一子岛状结构131为例进行说明,但并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一导电层20、第一绝缘层30、第二导电层40、第二绝缘层50、第三绝缘层80、第四绝缘层70以及第三导电层60。
其中,第一导电层2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合金,如铜、铝、银、钼、钛等金属或所述金属的合金。扫描线111位于第一导电层20中。第二导电层4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合金,如铜、铝、银、钼、钛等金属或所述金属的合金。数据线112位于第二导电层40中。第三导电层6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等具有较高电阻的导电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岛状部1311位于第一导电层20中。第一岛状部1311与扫描线111同层设置且一体成型。第二岛状部1312位于第二导电层40中。第二岛状部1312与数据线112同层设置且一体成型。上述设置使得在面板原有制程的基础上制备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从而可以节约工艺成本。
第三绝缘层80可以为色阻层。色阻层的材料可以为树脂类材料。其中,色阻层为显示面板100内原有的膜层,如可用于制备彩色滤光块、间隔物、黑色矩阵等等。本实施例通过在面板原有制程的基础上制备第三岛状部1313,在提高面板静电防护能力的同时,并不会增加工艺成本。
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均位于第三导电层60中。由于第三导电层60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等高电阻材料,因而可以提高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阻抗,从而当静电产生时,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熔融点增大,熔断几率进一步提高,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和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的静电防护能力。
其中,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121通过第一过孔102A与对应的扫描线111电连接。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122通过第二过孔102B与对应的数据线11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岛状部1313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岛状部1313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也可以位于第一岛状部1311和第二岛状部1312中的一者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9,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100仅具有扇出区104。静电防护区102还包括第三子静电防护区1023。第三子静电防护区1023位于显示区101远离第一子静电防护区1021的一侧。多条静电防护走线12包括多条第三子静电防护走线123。多条第三子静电防护走线123位于第三子静电防护区1023,并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扫描线111的一端。岛状结构13还包括第三子岛状结构133。
其中,第三子岛状结构133的结构与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结构相同,第三子岛状结构133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中对第一子岛状结构13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等。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可以为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和静电防护走线之间设置岛状结构,并使每一条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岛状结构,由于岛状结构具有爬坡面,静电防护走线对应于爬坡面的部分形成爬坡部,使得静电防护走线的有效长度增大,在静电防护走线宽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静电防护走线的电阻,提高了静电防护走线的阻抗,因此,当显示面板边缘产生的静电传输至静电防护走线上时,静电防护走线的熔断几率增大,从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降低了静电发生时对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损伤几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侧的静电防护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多条驱动信号线,多条所述驱动信号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多条静电防护走线,多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所述驱动信号线,且位于所述静电防护区;以及
岛状结构,所述岛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静电防护走线之间,每一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所述岛状结构,且与所述岛状结构绝缘,沿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岛状结构具有爬坡面,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爬坡面的部分为爬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结构还具有抬升面,所述抬升面与所述爬坡面相连,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抬升面的部分为抬升部,所述爬坡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抬升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和所述岛状结构重叠的区域,所述岛状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线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结构包括第一岛状部和第二岛状部,所述第一岛状部和所述第二岛状部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岛状部和所述第二岛状部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岛状部具有第一子爬坡面,所述第二岛状部具有第二子爬坡面,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第一子爬坡面的部分为第一子爬坡部,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对应所述第二子爬坡面的部分为第二子爬坡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结构还包括第三岛状部,所述第三岛状部位于所述第二岛状部靠近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岛状部绝缘设置,所述第三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岛状部和/或所述第二岛状部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岛状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岛状结构同层且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静电防护区位于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的一端,或者,所述静电防护区位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中一者的一端和另一者的两端,所述静电防护走线电连接于所述扫描线和/或所述数据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静电防护区包括第一子静电防护区,多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包括多条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多条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位于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区,并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所述扫描线;
所述岛状结构包括第一子岛状结构,所述第一子岛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之间,每一条所述第一子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所述第一子岛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与多条所述扫描线交叉设置,所述静电防护区还包括第二子静电防护区,多条所述静电防护走线包括多条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多条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区,并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条所述数据线;
所述岛状结构还包括第二子岛状结构,所述第二子岛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之间,每一条所述第二子静电防护走线至少对应于一所述第二子岛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结构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21213686.4U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581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3686.4U CN213581688U (zh)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3686.4U CN213581688U (zh)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1688U true CN213581688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3686.4U Active CN213581688U (zh)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16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4621A (zh) * 2021-08-03 2021-11-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446260A (zh) * 2022-03-24 2022-05-0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4621A (zh) * 2021-08-03 2021-11-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3674621B (zh) * 2021-08-03 2023-06-3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446260A (zh) * 2022-03-24 2022-05-0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46260B (zh) * 2022-03-24 2023-08-22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698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34958B1 (ko) 보강된 부분을 갖는 배선을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40912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001822B1 (ko) 플렉서블 oled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06796947B (zh) 具有微盖层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485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21358168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322998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3677406B (zh)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CN1111289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702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271347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s
US2023014726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CN215895421U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9020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1323942B (zh)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框胶涂布方法
KR20120042651A (ko) 평판 표시장치의 신호 배선들을 연결하는 단락 배선 구조
CN11322017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8867111U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186111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99641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EP4361715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57849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68243B1 (ko) 보강된 부분을 갖는 배선을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5206999A (zh) 走线结构、半导体器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9-2 Tangming Avenue,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8, Fangzhou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axi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