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1562U -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1562U
CN213581562U CN202023204562.8U CN202023204562U CN213581562U CN 213581562 U CN213581562 U CN 213581562U CN 202023204562 U CN202023204562 U CN 202023204562U CN 213581562 U CN213581562 U CN 213581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se
driving device
guid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45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萩原一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45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1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1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1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提供具有不容易热变形基台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包括透镜支撑体的移动体、支撑所述移动体在透镜的光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基台,所述基台具有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呈四角板形状的基台本体、埋入所述基台本体的环状金属部件,基台本体由树脂形成,所述金属部件在四角形的各边形成从所述基台本体向外侧露出的凸起部。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手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搭载着小型照相装置。在适用于此种小型照相装置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众所周知的是具有例如自动聚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具有上述自动聚焦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包括透镜支撑体的移动体、支撑该移动体向光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基台。通过在树脂制的基台本体中埋入金属部件而形成基台。
但是,在基台成型时,存在一个问题,即树脂制的基台本体和金属部件的热收缩率不同,容易导致热变形。
本实用新型旨在消除上述一直以来的问题,提供具有不容易发生热变形的基台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样态是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包括透镜支撑体的移动体、支撑所述移动体在光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基台,所述基台包括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呈四角板形状的基台本体、埋入所述基台本体的环状金属部件,所述基台本体由树脂形成,所述金属部件在四角形的各边形成从所述基台本体向外侧露出的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基台本体具有在所述基台本体四角向所述移动体方向立设的立设部。
而且,优选地,所述立设部的形成,基台本体侧的基端部比顶端部侧宽度大。
而且,优选地,所述立设部在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沿直角方向弯折。
而且,优选地,所述立设部安装柔性打印基板。
而且,优选地,所述金属部件上固定着用于支撑所述移动体自由移动的导向轴。而且,所述金属部件构成四角形,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该四角形的角部,其可与所述立设部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样态是照相装置,该照相装置具有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被所述透镜支撑体支撑的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样态是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所述照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样态是一种基台的制造方法,包括:
每个金属部件设置在四角框架状的安装框架的一个单元内,在该四角框架的各边通过连接部与安装框架连接;
金属部件从安装框架和金属部件之间的环形间隙内轨迹线注入构成基台本体的树脂,冷却后,连接部分被切断,作为被切断的结果,在金属部件上形成突出部,在四边分别向外侧突出。【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四角板状的树脂制基台本体中埋入的金属部件的基台本体的各边形成从基台本体向外侧露出的凸起部。在进行基台制造时,金属部件在各边的凸起部被基台外部的部分支撑的状态下冷却,因此,对于树脂制的基台本体和金属部件,即使热收缩率出现差异,也可减小基台的热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相装置10进行分解并从斜上方观察时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将构成图1的照相装置10的移动体18进行分解并从斜上方观察时的分解斜视图。
图3为从斜下方观察图2的移动体18时的分解斜视图。
图4为从斜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相装置10中使用的固定体16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5为图4的固定体16所上安装的柔性打印基板78的斜视图。
图6为从上方观察图2的移动体18时的平面图。
图7A为图6的VIIA-VIIA线截面图、图7B为图6的VIIB-VIIB 线截面图。
图8A为图7A的VIIIA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8B为图7A的VIIIB 部分的扩大截面图。
图9A为图7B的IXA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9B为图7B的IXB部分的扩大截面图。
图10为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的扩大平面图。
图11为从斜上方透视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基台的斜视图。
图12为本实施方式的基台的截面图。
图13为显示本实施方式的进行基台制作时的金属材料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0 照相装置
12 透镜驱动装置
14 透镜
16 固定体
18 移动体
20 透镜支撑体
22 第一框架体
24 透镜安装用孔
26 第一移动体板
28 第二移动体板
30 第一罩盖
32、34、36 开口
38 正交方向导向机构
40 第一导向机构
42 第二导向机构
44、44A、44B 下侧导向凸起
46、46A、46B 下侧导向槽
48、48A、48B 上侧导向凸起
50、50A、50B 上侧导向槽
52 第一磁石
54 第二磁石
56 第一磁性部件
58 第二磁性部件
60 安装部
62 安装孔
64 被安装部
66 第三磁石
68 第二框架体
70 第三磁性部件
72 第一线圈
74 第二线圈
76 第三线圈
78 柔性打印基板
80 基台
82 第二罩盖
84、86 通孔
88 开口部
90 端子部
92 Y方向位置检测元件
94 X方向位置检测元件
96 Z方向位置检测元件
98 连结部
100 分隔开口
102 光轴方向导向机构
104 第三导向机构
106 第四导向机构
108 +X侧导向轴
110 +X侧导向孔
110A 导向面
110B Y侧面
112 -X侧导向轴
114 -X侧导向槽
114A 突出部
116 下侧固定部
118 上侧固定部
120 插入孔
122 基台本体
124 金属部件
126 立设部
126A 基端部
126B 顶端部
128 固定用孔
130 安装框架
132 连接部
134 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纸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以实例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意图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的照相装置10。照相装置 10搭载于手机或者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具有透镜驱动装置12、装载于该透镜驱动装置12的透镜14。
而且,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的目的,将透镜14的光轴方向称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Z方向和X方向两者都正交的方向称为Y方向。而且,将光轴的被摄体侧(相当于图1中的上方)称为上侧,将其相反侧(即未进行图示的配置图像传感器的一侧) 称为下侧。
透镜驱动装置12具有固定体16、相对于固定体16被支撑的在光轴方向自由移动的移动体18。移动体18配置在固定体16的内部。
移动体18如图2、图3所示,具有支撑透镜14的透镜支撑体20、将该透镜支撑体20的四周包围的框架体即第一框架体22。从上方观察透镜支撑体20以及第一框架体22,其外形大致呈四角形状。
在透镜支撑体20的内侧,从Z方向观察,形成圆形的透镜安装用孔24,从上侧向下侧贯通。在该透镜安装用孔24上安装透镜14。
第一框架体22包括从上方观察外形分别大致呈四角形状的第一移动体板26、第二移动体板28以及第一罩盖30。第一移动体板26和第二移动体板28由工程塑料制成,例如液晶聚合物(LCP)、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第一罩盖30由例如金属制成。第一移动体板26、第二移动体板28以及第一罩盖30上分别形成使光通过的开口32、34、36,分别从上侧向下侧贯通。开口32、34、36分别大致呈圆形。
第一框架体22支撑着透镜支撑体20在第一方向(即X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即Y方向)两个方向上自由移动。具体而言,在透镜支撑体20 以及第一框架体22上设置了导向机构(即正交方向导向机构38),支撑着透镜支撑体20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两个方向相对于构成框架体的规定部件(即第二移动体板28)自由移动。该正交方向导向机构38由设置在Z 方向一侧(下侧)的第一导向机构40、设置在Z方向另一侧(上侧)的第二导向机构42组成。
第一导向机构40由从第一移动体板26的下方向-Z方向突出形成的下侧导向凸起44、为了该下侧导向凸起44能够嵌入第二移动体板28的上方而向-Z方向凹陷形成的下侧导向槽46组成。下侧导向凸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形成于第一移动体板26以及第二移动体板28的4个角部附近位置,分别沿着X方向延伸。
下侧导向凸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分别沿着X方向延伸,因此可仅在X方向相对移动,限制其向Y方向移动。由此,第一移动体板26可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仅在X方向移动,限制其向Y方向移动。换言之,由于第一导向机构40,透镜支撑体20可与第一移动体板26一起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向X方向移动。
而且,下侧导向凸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配置在与该第一移动体板26 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具体而言,下侧导向凸起44具有设置在Y方向一侧(-Y侧)的两个下侧导向凸起44A、44A 以及设置在Y方向另一侧(+Y侧)的两个下侧导向凸起44B、44B。而且,下侧导向槽46具有设置在Y方向一侧2个下侧导向槽46A、46A以及设置在Y方向另一侧的两个下侧导向槽46B、46B。
如图7A、图8B所示,从X方向观察,Y方向的一侧的下侧导向槽 46A、46A的截面呈V字形状,下侧导向槽46A、46A的形状变化是越靠近槽底部其宽度越小,为了使得宽度越靠近槽底部越小,导向槽是倾斜的。而且,下侧导向凸起44A、44A呈半圆形状。由此,下侧导向凸起44A、 44A的弧形部分和下侧导向槽46A、46A的直线状部分在两处相互线接触。而且,对于在两处线接触的位置和槽底部之间的部分,下侧导向凸起44A、 44A和下侧导向槽46A、46A之间形成空间。下侧导向凸起44A、44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方形,在此种情况下,下侧导向槽46A、46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V字形状、U字形状。通过在两处进行线接触,可确定下侧导向凸起44A、44A相对于下侧导向槽46A、46A在Y方向的位置,并无偏移。
而且,如图7A、图8A所示,从X方向观察,Y方向的另一侧的下侧导向凸起44B、44B和下侧导向槽46B、46B的截面分别呈方形。即,下侧导向槽46B、46B在其槽底部具有在与下侧导向凸起44B、44B和下侧导向槽46B、46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下侧导向凸起44B、 44B具有与该平面进行面接触的平面。由此,下侧导向凸起44B、44B和下侧导向槽46B、46B在Y方向的另一侧相互面接触。由此,能够确定第一移动体板26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在Z方向上的高度。而且,下侧导向槽46B、46B所具有的平面比下侧导向凸起44B、44B大。因此,即使由于制造上的误差,下侧导向凸起44A、44A和下侧导向凸起44B、44B之间的距离与下侧导向槽46A、46A和下侧导向槽46B、46B之间的距离不同,也可进行组装,从而使第一移动体板26顺畅地移动。
第二导向机构42由从第一移动体板26的上方向+Z方向突出形成的上侧导向凸起48、为了该上侧导向凸起48能够嵌入透镜支撑体20的下方而向+Z方向凹陷形成的上侧导向槽50组成。上侧导向凸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形成于第一移动体板26以及透镜支撑体20的4个角部附近位置,分别沿着Y方向延伸。
上侧导向凸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分别在Y方向延伸,因此仅可在Y方向上相对移动,限制其向X方向移动。由此,透镜支撑体20可相对于第一移动体板26仅在Y方向移动,限制其向X方向移动。换言之,由于第二导向机构42,透镜支撑体20可相对于第一移动体板26,向Y方向移动,再结合第一导向机构40,透镜支撑体20可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向X方向和Y方向分别移动。而且,第一导向机构40和第二导向机构42 成为相互独立的导向机构,即使对X-Y同时进行驱动,也不产生向着Z方向周围旋转方向的力,可防止透镜支撑体20向旋转方向振动。
而且,上侧导向凸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配置在与该透镜支撑体20 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即X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具体而言,上侧导向凸起48具有设置在X方向一侧(-X侧)的两个上侧导向凸起48A、48A 以及设置在X方向另一侧(+X侧)的两个上侧导向凸起48B、48B。而且,上侧导向槽50具有设置在X方向一侧两个上侧导向槽50A、50A以及设置在X方向另一侧的两个上侧导向槽50B、50B。
如图7B、图9A所示,从Y方向观察,X方向的一侧的上侧导向槽 50A、50A的截面呈V字形状,上侧导向槽50A、50A的形状变化是越靠近槽底部其宽度越小,为了使宽度越靠近槽底部越小,导向槽是倾斜的。而且,上侧导向凸起48A、48A呈半圆形状。由此,上侧导向凸起48A、 48A的弧形部分和上侧导向槽50A、50A的直线状部分在2处相互线接触。而且,对于在两处线接触的位置和槽底部之间的部分,上侧导向凸起48A、 48A和上侧导向槽50A、50A之间形成空间。上侧导向凸起48A、48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方形,在此种情况下,上侧导向槽50A、50A的截面形状也可呈V字形状、U字形状。通过在两处进行线接触,可确定上侧导向槽50A、50A相对于上侧导向凸起48A、48A在X方向的位置,并无偏移。
而且,如图7B、图9B所示,从Y方向观察,X方向的另一侧的上侧导向凸起48B、48B和上侧导向槽50B、50B的截面分别呈方形。即,上侧导向槽50B、50B在其槽底部具有在与上侧导向凸起48B、48B和上侧导向槽50B、50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上侧导向凸起48B、 48B具有与该平面进行面接触的平面。由此,上侧导向凸起48B、48B和上侧导向槽50B、50B在X方向的另一侧相互面接触。由此,能够确定透镜支撑体20相对于第一移动体板26在Z方向上的高度。而且,上侧导向槽 50B、50B所具有的平面比上侧导向凸起48B、48B大。因此,即使由于制造上的误差,上侧导向凸起48A、48A和上侧导向凸起48B、48B之间的距离与上侧导向槽50A、50A和上侧导向槽50B、50B之间的距离不同,也可进行组装,可使透镜支撑体20顺畅地移动。
在透镜支撑体20的外侧,固定着板状的第一磁石52、第二磁石54。第一磁石52将其板面向着Y方向,配置在Y方向的一侧即下侧导向凸起 44A、44A和下侧导向槽46A、46A进行线接触的一侧。第二磁石54将其板面向着X方向,配置在X方向的一侧即上侧导向凸起48A、48A和上侧导向槽50A、50A进行线接触的一侧。第一磁石52将S极设置在朝向Y方向的一侧的板面上,将N极设置在另一侧的板面上。第二磁石54将S极设置在朝向X方向的一侧的板面上,将N极设置在另一侧的板面上。
在第二移动体板28的下方,分别配置着由磁性体组成的第一磁性部件56和第二磁性部件58。第一磁性部件56沿着X方向配置在Y方向的一侧,与第一磁石52平行。第二磁性部件58沿着Y方向配置在X方向的一侧,与第二磁石54平行。由此,第一磁性部件56和第一磁石52隔着第二移动体板28,在Z方向相向而对,同样地,第二磁性部件58和第二磁石54隔着第二移动体板28,在Z方向相向而对。
在Y方向的一侧,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部件56配置在一侧的下侧导向凸起44A、下侧导向槽46A的组合与另一侧的下侧导向凸起44A、下侧导向槽46A的组合之间,相互吸引。为此,相比于将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部件56配置在其他位置,相互线接触的下侧导向凸起44A、44A和下侧导向槽46A、46A能进行更强有力的接触,因此可更加准确地进行Y方向的定位。
在X方向的一侧,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部件58配置在一侧的上侧导向凸起48A、上侧导向槽50A的组合与另一侧的上侧导向凸起48A、上侧导向槽50A的组合之间,相互吸引。为此,相比于将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部件58配置在其他位置,相互线接触的上侧导向槽50A、50A和上侧导向凸起48A、48A能进行更强有力的接触,因此可更加准确地进行X 方向的定位。
在第一罩盖30的四角,设置了安装部60,向Z方向的下方延伸。各个安装部60上形成呈四角形状的安装孔62。而且,在第二移动体板28 的四角上形成被安装部64,向侧方突出。安装孔62嵌入被安装部64,由此,第一罩盖30固定在第二移动体板28上。而且,该第一罩盖30的下方和透镜支撑体20的上方之间,如图7A、图7B所示,形成包括公差等导致的误差在内的必要最小限度的间隙。由此,即使在遭受冲击时,透镜支撑体20和第一移动体板26和第二移动体板28也被规制,相互之间不会产生过大的距离。
在第二移动体板28上,在设置了第一磁石52侧的相反侧(即+Y 侧)的外面,固定着板状的第三磁石66,将其板面向着Y方向。该第三磁石66分割为Z方向的上侧和下侧2部分,在板面上设置S极和N极,这种配置使其上下极性相反。
如图1所示,固定体16包括具有基台80和第二罩盖82的第二框架体68、安装在该第二框架体68上的第三磁性部件70、第一线圈72、第二线圈74、第三线圈76以及柔性打印基板78。基台80和第二罩盖分别由树脂或者非磁性金属构成,从Z方向上方观察,呈四角形状。在基台80的外侧嵌入第二罩盖82,由此构成第二框架体68。该第二框架体68将移动体18的第一框架体22四周包围。在基台80以及第二罩盖82上,形成通孔84、86,以便使光通过或者插入透镜14。
而且,如图1、图4所示,在基台80的4个侧面分别形成Z方向上方开放的开口部88。而且,配置着所述柔性打印基板78,以将基台80的3 个侧面包围。即,柔性打印基板78弯折成コ字形状,将与基台80的Y方向正交的2个侧面、与X方向正交的1个侧面(-X侧)包围。
在柔性打印基板78的内侧,在与Y方向正交的2面固定第一线圈72、第三线圈76,在与X方向正交的1面固定第二线圈74。在柔性打印基板 78的Z方向下部,设置端子部90,通过该端子部90供应电流、输出信号等。
而且,如图5所示,在柔性打印基板78的内侧,在第一线圈72的中侧配置Y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2,在第二线圈74的中侧配置X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4,在第三线圈76的相邻位置配置Z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6。
第一线圈72、Y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2在开口部88内临近基台80的内侧被配置,与第一磁石52相向而对。同样地,第二线圈74、X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4在开口部88内被配置,与第二磁石54相向而对。而且,第三线圈76、Z方向位置检测元件96在开口部88内被配置,与第三磁石66相向而对。
而且,如图1所示,在柔性打印基板78的第三线圈76被固定部分的外侧,配置着由磁性体组成的第三磁性部件70,与第三线圈76平行。第三磁性部件70通过柔性打印基板78紧贴并固定在基台80的侧面。该第三磁性部件70与第三磁石66将柔性打印基板78以及第三线圈76夹在中间并相向而对。
来自第三磁石66的磁通流向第三磁性部件70,在第三磁石66和第三磁性部件70之间产生吸引力。为此,在移动体18上产生相对于固定体16 的Y方向吸引力。
在第三磁性部件70上形成通过向Z方向延伸的连结部98在X方向上分隔为两部分的两个分隔开口100、100。连结部98也可在Y方向上延伸,在此种情况下,分隔开口100、100在Z方向上被分隔为两2部分。第三磁性部件由具有磁性的不锈钢板或者经过镀层处理的铁制成。通过在第三磁性部件70上形成分隔开口100、100,可将其与第三磁石66之间的吸引力调节至所期望的强度。换言之,可减小向Z方向移动所需的驱动力,同时,在外部施加冲击时,可减小对下文所述的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所造成的损害。
如图1所示,移动体18被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支撑,可相对于固定体16在Z方向移动。换言之,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引导第一框架体 22相对于第二框架体68在Z轴方向自由移动。即,由此,透镜支撑体20 被导向,与第一框架体22一起在光轴方向自由移动。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 由第三导向机构104和第四导向机构106组成。第三导向机构104由设置在第二框架体68上的+X侧导向轴108、设置在移动体18上的收容+X侧导向轴108的+Z侧导向孔110组成。第四导向机构106由设置在第二框架体68上的-X侧导向轴112、设置在移动体18上的-X侧导向槽114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X侧导向轴108和-X侧导向轴112呈现向Z 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由例如陶瓷、金属或者树脂组成。+X侧导向轴108和 -X侧导向轴112配置在基台80的已配置第三线圈76的侧面内侧的角部附近。而且,+X侧导向轴108和-X侧导向轴112在X_Y方向截面上呈圆形,但是也可仅有一部分呈圆形,也可呈椭圆形。也可呈四角形等多角形状。
在基台80的通孔84周围的底面部的已配置第三线圈76侧面的角部附近,设置了形成圆柱形插入槽的下侧固定部116、116。在该下侧固定部116、116,插入并固定着+X侧导向轴108和-X侧导向轴112的下端。而且,所述第三磁性部件70的上端在X方向两端形成向Y方向弯折的上侧固定部118、118。在各个上侧固定部118形成插入孔120。+X侧导向轴 108、-X侧导向轴112的上端插入并固定在该插入孔120、120上。由此, +X侧导向轴108、-X侧导向轴112固定在基台80上。第三磁性部件70一并负责+X侧导向轴108、-X侧导向轴112的支撑功能,与使用其他部件进行支撑的情况相比,可减少部件数量,由此稳定地支撑+X侧导向轴108、 -X侧导向轴112。
如图2、图6所示,+X侧导向孔110为中空的通孔,从第二移动体板28的Z方向上面向下面贯通。而且,-X侧导向槽114延伸,从第二移动体板28的Z方向上方向下方贯通,-X方向形成向着外部开设的槽。
如图6、图10所示,关于+X侧导向孔110的X-Y平面的截面形状,-Y侧呈现向着固定体侧(即+Y侧)开设的V字形状,+Y侧呈方形。 +Y侧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半圆形状。
由于移动体18上安装的第三磁石66和第三磁性部件70之间的吸附力,移动体18被拉到+Y方向。由此,至少在+X侧导向孔110的-Y侧,从Z方向观察,形成V字形状的导向面110A、110A在两处与+X侧导向轴 108的外表面进行线接触。由此,可准确地对移动体18相对于固定体16 在X方向以及Y方向进行定位。而且,+X侧导向孔110的方形部分最好与+X侧导向轴108的外表面不进行线接触,设置极小的间隙,但是也可进行线接触。
而且,-X侧导向槽114在X_Y平面的截面上,由在Y方向上相向而对的两个壁面组成。在这两个壁面上形成曲面状的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14A、114A。如图10所示,至少-Y侧的突出部114A的中央接触-X侧导向轴112的外表面。即,-X侧导向槽114和-X侧导向轴112相互至少以一个点进行点接触,由此,摩擦阻力变小。而且,+Y侧的突出部114A最好与-X侧导向轴112的外表面不进行点接触,设置极小的间隙,但是也可进行线接触。由此,移动体18由于磁力被推压至+X侧导向轴108、-X侧导向轴112,因此相对于+X侧导向轴108、-X侧导向轴112,并不倾斜。而且,如果透镜14变大,则搭载透镜14的移动体18的重量变大。在此种情况下,一直以来,也需增大该磁力所导致的必要吸附力,结果使摩擦力增加,增大的驱动力必须小于透镜重量的增加部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导向轴结构,无需增大该磁力所导致的必要吸附力,驱动力也小,便可解决问题。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12中,第一磁石52、第一线圈72构成驱动机构,使透镜支撑体20在Y轴方向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移动。如对第一线圈72进行通电,则X方向的电流流向第一线圈72。与第一线圈72相向而对的第一磁石52产生具有Z方向成分的磁通,因此在第一线圈72上产生Y方向的洛伦茨力。第一线圈72固定在基台80上,因此在第一磁石52 上产生的相应反作用力成为相对于透镜支撑体20的驱动力。透镜支撑体20 被第二导向机构42引导向Y方向移动。
如果在透镜支撑体20向Y方向移动之后,终止对第一线圈72进行通电,则由于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体56之间的吸引力、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体58之间的吸引力、下侧导向凸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之间的摩擦,以及上侧导向凸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之间的摩擦,透镜支撑体20停止在终止对第一线圈72进行通电时的位置。
而且,第二磁石54、第二线圈74构成驱动机构,使透镜支撑体20 在X轴方向与第一移动体板26一起相对于第二移动体板28移动。如果对第二线圈74进行通电,则Y方向的电流流向第二线圈74。与第二线圈74 相向而对的第二磁石54产生具有Z方向成分的磁通,因此在第二线圈74 上产生X方向的洛伦茨力。第二线圈74固定在基台80上,因此在第二磁石54上产生的相应反作用力成为相对于透镜支撑体20以及第一移动体板 26的驱动力,透镜支撑体20以及第一移动体板26被第一导向机构40引导向X方向移动。
如果在透镜支撑体20和第一移动体板26向X方向移动之后,终止对第二线圈74进行通电,则由于第一磁石52和第一磁性体56之间的吸引力、第二磁石54和第二磁性体58之间的吸引力、下侧导向凸起44和下侧导向槽46之间的摩擦,以及上侧导向凸起48和上侧导向槽50之间的摩擦,透镜支撑体20与第一移动体板26一起停止在终止对第二线圈74进行通电时的位置。
第三磁石66、第三线圈76以及第三磁性部件70构成驱动机构,使移动体18在光轴方向相对于固定体16移动。如果对第三线圈76进行通电,则X方向的电流流向第三线圈76。与第三线圈76相向而对的第三磁石66 产生Y方向的磁通,因此在第三线圈76上产生Z方向的洛伦茨力。第三线圈76固定在基台80上,因此第三磁石66上产生的相应反作用力成为相对于移动体18的驱动力,移动体18被光轴方向导向机构102引导向Z方向移动。即,透镜支撑体20向光轴方向移动。
如果在移动体18向Z方向移动之后,终止对第三线圈76进行通电,则由于第三磁石66和第三磁性体66之间的吸引力,以及+X侧导向轴108 和+X侧导向孔110、-X侧导向轴112和-X侧导向槽114的摩擦,包含在移动体18中的透镜支撑体20停止在终止对第三线圈进行通电时的位置。
在此处假设照相装置10在Y方向遭受冲击。+X侧导向轴108和+X侧导向孔110以及-X侧导向轴112和-X侧导向槽114即使分离也仅仅分别在分离很小的距离后便立即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损害极小。下侧导向凸起 44A、44B和下侧导向槽46A、46B、以及上侧导向凸起48A、48B和上侧导向槽50A、50B分别保持接触的状态,因此几乎没有损害。
在此处假设照相装置10在X方向遭受冲击。+X侧导向轴108和+X 侧导向孔110以及-X侧导向轴112和-X侧导向槽114、下侧导向凸起44A、 44B和下侧导向槽46A、46B以及上侧导向凸起48A、48B和上侧导向槽 50A、50B分别保持接触状态,因此几乎没有损害。
假设照相装置10在Z方向遭受冲击。+X侧导向轴108和+X侧导向孔110以及-X侧导向轴112和-X侧导向槽114分别保持接触状态,因此几乎没有损害。下侧导向凸起44A、44B和下侧导向槽46A、46B以及上侧导向凸起48A、48B和上侧导向槽50A、50B即使分离也分别仅仅在分离很小的距离后便立即返回原来的位置,同时接触状态为线接触或者面接触,因此几乎没有损害。
由此,不管照相装置10在哪个方向上遭受冲击,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2的损害极小,或者几乎没有损害。因此,可确保透镜支撑体 20向X、Y、Z方向顺畅地移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第一移动体板26上设置下侧导向凸起44、上侧导向凸起48,在与其相向而对的第二移动体板28上形成下侧导向槽46、在透镜支撑体20上形成上侧导向槽50的情况。但是,也可调换凸起和槽的位置,在第一移动体板26的上下方形成导向槽,为了与之相向而对,在第二移动体板28和透镜支撑体20上形成导向凸起。而且,也可仅调换上侧或者仅调换下侧。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第一线圈72、第二线圈 74、第三线圈76以及第三磁性体70安装在固定体12上,将第一磁石52、第二磁石54、第三磁石66安装在移动体18上的情况,但是也可将第一线圈72、第二线圈74、第三线圈76以及第三磁性体70安装在移动体18上,将第一磁石52、第二磁石54、第三磁石66安装在固定体12上。
进而,通过图11至图13详述基台80。
基台80由树脂形成,具有从光轴方向观察呈四角板状的基台本体 122、在该基台本体122上通过嵌入成型埋入的金属部件124。基台本体122 上形成圆形的通孔84。而且,基台本体122的四角形成在+Z侧立设的立设部126。该立设部126之间构成所述开口部88。而且,立设部126在XY 平面,呈现弯折成90度的板状。在该立设部126的周围,固定着所述柔性打印基板78。
而且,立设部126的本体部122侧(即基端部126A侧)比顶端部126B 侧的宽度更宽。在该实施方式中,基端部126A在板状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向内侧的方向拓宽,但是也可将在X或者Y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长度方向的宽度拓宽。
金属部件124为四角框架状的板部件,埋入基台本体122中。在该金属部件124的2个角部附近,形成构成所述下侧固定部116、116的固定用孔128、128。进行固定,使所述导向轴108、112的下端嵌入该固定用孔 128、128。金属部件124的各角部宽度变宽,从光轴方向观察,其与立设部126重合。也可在立设部126的内侧仅与宽度变宽的部分重合。而且,已设置固定用孔128的角部最好与弯折成90度的立设部126两侧的板状部分重合。
每个金属部件124如图13所示,在进行制造时,在四角框架状的安装框架130的一个单元内,在四角框架的各边通过连接部132与安装框架 130连接。连接部132在金属部件124的四角框架的各边例如两两设置。连接部132可以在一个边上设置1个,但是从减小基台80的热变形方面来看,最好设置2个以上。安装框架130在规定的1个方向或者正交的2个方向连结多个单元进行设置,相邻的单元共用框架。
金属部件124从图13所示的状态在2点画线所示的部分注入构成基台本体122的树脂,冷却后,连接部分132在2点画线所显示的部分被切断。作为被切断的结果,在金属部件124上形成突出部134,在四边分别向外侧突出。
该突出部134如图11所示,在基台本体122的四个边残存,向外侧露出。
基台80在嵌入成型时,基台80热收缩,但是基台80的四个边存在与不易因热而变形的安装框架130相连的两个突出部134,因此不管在哪个边,冷却时其被不易因热变形的安装框架130支撑。为此,即使基台80的树脂部分和金属部件124的热收缩率出现差异,也可减小基台80在进行制造时的热变形。
而且,如果基台80的热变形小,立设部126的变形则变小,从而提高柔性打印基板78的安装精度。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124与立设部126重合,因此立设部126更加难以倾斜。而且,如果基台80的热变形小,则可减小导向轴108、112的倾斜。同时,与立设部126密切接触的被其固定的支撑导向轴108、112的第三磁性部件70的姿态也更加稳定,因此可减小导向轴108、112的倾斜。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照相装置10使用的透镜驱动装置12 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其他装置。

Claims (9)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包括透镜支撑体的移动体、
支撑所述移动体在光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基台,
所述基台包括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呈四角板形状的基台本体、埋入所述基台本体的环状金属部件,所述基台本体由树脂形成;
所述金属部件在四角形的各边形成从所述基台本体向外侧露出的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本体具有在所述基台本体四角向所述移动体方向立设的立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设部的形成状态是基台本体侧比顶端部侧宽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设部在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沿直角方向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设部安装柔性打印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件上固定着用于支撑所述移动体自由移动的导向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件构成四角形,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该四角形的角部,其与所述立设部重合。
8.一种照相装置,其特征是,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被所述透镜支撑体支撑的透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是,其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装置。
CN202023204562.8U 2020-12-25 2020-12-25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581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4562.8U CN213581562U (zh) 2020-12-25 2020-12-25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4562.8U CN213581562U (zh) 2020-12-25 2020-12-25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1562U true CN213581562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2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4562.8U Active CN213581562U (zh) 2020-12-25 2020-12-25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1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81561U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696736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212460149U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3780499U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3581555U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3581562U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755788A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基台的制造方法
CN114755787A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720241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194226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4755779B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755786A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20586356U (zh) 用于光学图像稳定的致动器以及相机模块
JP202315519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7181303U (zh) 底座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KR102560194B1 (ko) Ois 카메라 모듈
CN214335597U (zh) 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85883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6256927A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343822A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7406530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7406531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8050871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