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2467U -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2467U
CN213572467U CN202022388009.8U CN202022388009U CN213572467U CN 213572467 U CN213572467 U CN 213572467U CN 202022388009 U CN202022388009 U CN 202022388009U CN 213572467 U CN213572467 U CN 213572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id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layer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880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斌
董博武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3880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2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2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2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包括有抗震装置,三个所述抗震装置顶部固定宁连接有减震填充层,所述减震填充层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混凝土浇筑层覆盖减震填充层和抗震装置外壁,所述抗震装置底部设置为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地板,所述减震地板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刚性侧板,所述减震地板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导台;该抗震结构在工作时,两侧的刚性侧板在外力作用下,向支撑结构倾倒,与支撑结构形成两侧三角区域,刚性顶板层和顶板固定层在顶部压力作用下,底部中间在支撑结构的支撑作用下,两侧向下坍塌,稳固两个刚性侧板和支撑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主要根据其重要性程度来划分,即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可将建筑物分为四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和丁类建筑。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同,其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的采取也不相同。
现有的室内抗震结构大多结构简单,可以在因发生地震而导致坍塌的建筑内形成具有防护性能的空间,对建筑内的人提供保护空间,但是不具有抵抗余震的功能,余震产生的震动导致建筑出现大量建筑碎块,对内部空间幸存的人员造成伤害;尤其是在大型通道内,行人来不及跑出通道,极其容易发生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有抗震装置,三个所述抗震装置顶部固定宁连接有减震填充层,所述减震填充层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混凝土浇筑层覆盖减震填充层和抗震装置外壁,所述抗震装置底部设置为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地板,所述减震地板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刚性侧板,所述减震地板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导台,两个所述连接导台两侧固定安装有封固导台,所述减震地板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顶部固定连接有刚性顶板层,所述刚性顶板层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固定层。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刚性连接板、刚性支撑网、刚性保护板、刚性连接底座和保护连接座,所述刚性连接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地板,所述刚性连接底座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刚性保护板,所述刚性保护板两侧固定连接有刚性支撑网,两个所述刚性支撑网外部固定连接有刚性连接板,所述刚性连接底座外部固定连接有保护连接座。
优选的,所述减震地板包括有刚性连接网、橡胶填充层、侧板连接槽和刚性支撑板,所述刚性支撑板内部凹槽中间固定安装有刚性连接网,所述刚性连接网外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填充层,所述刚性支撑板顶部两侧开设有侧板连接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刚性侧板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在侧板连接槽内,两个所述刚性侧板顶部滑动连接有刚性顶板层。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顶部两侧固定连接限位凸台,所述减震地板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台,两个所述刚性侧板远离支撑结构的一侧下端接触有限位凸台,所述安装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浇筑层。
优选的,所述刚性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刚性顶板层,所述支撑结构中间开设有通槽,四个所述封固导台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连接槽两端,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槽靠近支撑结构的一侧填充有密封填充胶。
优选的,两个所述刚性侧板远离支撑结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填充层,所述顶板固定层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填充层,两个所述抗震装置之间填充有减震填充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抗震结构在工作时,首先将抗震装置如图3组装,然后依次填充减震填充物,浇筑混凝土浇筑层,完成整体构型后,投入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行人可以从抗震装置内部两个刚性侧板和支撑结构形成的通道内行走;当发生地震时,两侧的刚性侧板在外力作用下,向支撑结构倾倒,与支撑结构形成两侧三角区域,刚性顶板层和顶板固定层在顶部压力作用下,底部中间在支撑结构的支撑作用下,两侧向下坍塌,稳固两个刚性侧板和支撑结构,在刚性顶板层和顶板固定层在阻隔作用下,外部浇筑的混凝土浇筑层在地震冲击波下产生的建筑碎屑,不会进入三角空间内,对内部幸存的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装置变化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抗震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震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浇筑层;2、减震填充层;3、抗震装置;31、顶板固定层;32、刚性顶板层;33、刚性侧板;34、支撑结构;35、减震地板;36、安装底座;37、连接导台;38、封固导台;341、刚性连接板;342、刚性支撑网;343、刚性保护板;344、刚性连接底座;345、保护连接座;351、刚性连接网;352、橡胶填充层;353、侧板连接槽;354、刚性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有抗震装置3,三个抗震装置3顶部固定宁连接有减震填充层2,减震填充层2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浇筑层1,混凝土浇筑层1覆盖减震填充层2和抗震装置3外壁,抗震装置3底部设置为安装底座36,安装底座36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地板35,减震地板35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刚性侧板33,减震地板35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导台37,两个连接导台37两侧固定安装有封固导台38,减震地板35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34,支撑结构34顶部固定连接有刚性顶板层32,刚性顶板层3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固定层31。
支撑结构34包括有刚性连接板341、刚性支撑网342、刚性保护板343、刚性连接底座344和保护连接座345,刚性连接底座344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地板35,刚性连接底座344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刚性保护板343,刚性保护板343两侧固定连接有刚性支撑网342,两个刚性支撑网342外部固定连接有刚性连接板341,刚性连接底座344外部固定连接有保护连接座345。
减震地板35包括有刚性连接网351、橡胶填充层352、侧板连接槽353和刚性支撑板354,刚性支撑板354内部凹槽中间固定安装有刚性连接网351,刚性连接网351外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填充层352,刚性支撑板354顶部两侧开设有侧板连接槽353。
两个刚性侧板33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在侧板连接槽353内,两个刚性侧板33顶部滑动连接有刚性顶板层32。安装底座36顶部两侧固定连接限位凸台,减震地板35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台,两个刚性侧板33远离支撑结构34的一侧下端接触有限位凸台,安装底座36底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浇筑层1。
刚性连接板341顶部固定连接有刚性顶板层32,支撑结构34中间开设有通槽,四个封固导台38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连接槽353两端,两个侧板连接槽353靠近支撑结构34的一侧填充有密封填充胶。两个刚性侧板33远离支撑结构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填充层2,顶板固定层31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填充层2,两个抗震装置3之间填充有减震填充层2。
工作原理:
请参照图1、图2、图3;
本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将抗震装置3如图3组装,然后依次填充减震填充层2,浇筑混凝土浇筑层1,完成整体构型后,投入使用;
在正常情况下,行人可以从抗震装置3内部两个刚性侧板33和支撑结构34形成的通道内行走;当发生地震时,两侧的刚性侧板33在外力作用下,向支撑结构34倾倒,与支撑结构34形成两侧三角区域,刚性顶板层32和顶板固定层31在顶部压力作用下,底部中间在支撑结构34的支撑作用下,两侧向下坍塌,稳固两个刚性侧板33和支撑结构34,在刚性顶板层32和顶板固定层31在阻隔作用下,外部浇筑的混凝土浇筑层1在地震冲击波下产生的建筑碎屑,不会进入三角空间内,对内部幸存的人员造成伤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包括有抗震装置(3),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抗震装置(3)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填充层(2),所述减震填充层(2)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浇筑层(1),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覆盖减震填充层(2)和抗震装置(3)外壁,所述抗震装置(3)底部设置为安装底座(36),所述安装底座(36)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地板(35),所述减震地板(35)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刚性侧板(33),所述减震地板(35)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导台(37),两个所述连接导台(37)两侧固定安装有封固导台(38),所述减震地板(35)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34),所述支撑结构(34)顶部固定连接有刚性顶板层(32),所述刚性顶板层(3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固定层(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4)包括有刚性连接板(341)、刚性支撑网(342)、刚性保护板(343)、刚性连接底座(344)和保护连接座(345),所述刚性连接底座(344)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地板(35),所述刚性连接底座(344)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刚性保护板(343),所述刚性保护板(343)两侧固定连接有刚性支撑网(342),两个所述刚性支撑网(342)外部固定连接有刚性连接板(341),所述刚性连接底座(344)外部固定连接有保护连接座(3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地板(35)包括有刚性连接网(351)、橡胶填充层(352)、侧板连接槽(353)和刚性支撑板(354),所述刚性支撑板(354)内部凹槽中间固定安装有刚性连接网(351),所述刚性连接网(351)外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填充层(352),所述刚性支撑板(354)顶部两侧开设有侧板连接槽(3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刚性侧板(33)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在侧板连接槽(353)内,两个所述刚性侧板(33)顶部滑动连接有刚性顶板层(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36)顶部两侧固定连接限位凸台,所述减震地板(35)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台,两个所述刚性侧板(33)远离支撑结构(34)的一侧下端接触有限位凸台,所述安装底座(36)底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浇筑层(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板(341)顶部固定连接有刚性顶板层(32),所述支撑结构(34)中间开设有通槽,四个所述封固导台(38)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连接槽(353)两端,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槽(353)靠近支撑结构(34)的一侧填充有密封填充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刚性侧板(33)远离支撑结构(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填充层(2),所述顶板固定层(31)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填充层(2),两个所述抗震装置(3)之间填充有减震填充层(2)。
CN202022388009.8U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Active CN213572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8009.8U CN213572467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8009.8U CN213572467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2467U true CN213572467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88009.8U Active CN213572467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2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2740B1 (ko) 면진장치를 구비한 원전용 전기 캐비닛의 고정구조
JP5316850B2 (ja) 免震構造
CN110080589A (zh) 一种竖向隔震装置及其隔震、安装方法
CN112281643A (zh) 一种复合型隔震耗能支座
CN109844235B (zh) 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及抗震方法
CN213572467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CN201924478U (zh) 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节点
CN114575877A (zh) 一种隧道隔震结构的施工方法
JP2592514B2 (ja) 地震から建物を保護するための流体緩衝装置
CN110593328B (zh) 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桩基加固方法
CN21065879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叠合剪力墙
CN216894418U (zh) 一种隧道隔震结构
CN214574827U (zh) 一种建筑隔振工程施工用装置
CN212026675U (zh) 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
CN212613011U (zh) 一种装配式减震框架
CN210002435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抗震地基
CN210636593U (zh) 一种自复位消能减震支座
CN21088825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结构
CN108589523B (zh) 一种桥梁用减震护栏底座及工作方法
KR101247149B1 (ko) 건축물의 면진구조
CN218714056U (zh) 一种地下室抗震结构
KR20110128636A (ko) 교량용 면진 댐핑장치
RU2388869C2 (ru) Сейсмоизолирующий фундамент и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здания на нем
CN215367373U (zh) 一种抗震地基
CN217105794U (zh) 一种装配式减震填充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