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1831U -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1831U
CN213571831U CN202022204476.0U CN202022204476U CN213571831U CN 213571831 U CN213571831 U CN 213571831U CN 202022204476 U CN202022204476 U CN 202022204476U CN 213571831 U CN213571831 U CN 213571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shboard
fixedly connected
device main
gate
g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44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宝磊
镇方勇
齐景星
唐盛
唐高峰
宋晓辉
李月颖
付红民
多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Aoteme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Aoteme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Aoteme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Aoteme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44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1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1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1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闸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前端面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第一闸板的前端面开设有三个第一排水孔,第一闸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堵块,第二闸板的后端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排水孔,第二闸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堵块,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块,两个圆形块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有液压缸;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闭合时,两个第一堵块与两个第二排水孔插接,三个第二堵块与三个第一排水孔插接,进而将通槽堵塞并闭合整体闸门,由于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数量与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可通过开启单面闸板对水流量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闸门的作用在于挡水,具体到挡潮闸,它具有双向挡水功能,涨潮时关闭闸门,防止潮水倒灌进入河道,拦蓄内河淡水,满足饮水、航运等的需要,退潮时,潮水位低于河水位,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淤。
但现有的水利闸门,通常为一体式开启与关闭结构,整体闸板打开与关闭时均会受到较大的水压冲击,进而导致闸板位移或者破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具有减小闸板关闭与开启时所受压力的特点,同时便于调节水闸开启后水流量的大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所述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的上端均贯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均贯穿装置主体并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闸板的前端面开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闸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堵块,两个所述第一堵块分别位于三个第一排水孔之间,所述第二闸板的后端面开设有两个与第一堵块相匹配的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闸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与第一排水孔相匹配的第二堵块,所述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块,两个所述圆形块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关节接头,两个所述关节接头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
为了防止转轴左右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闸门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片。
为了方便安装两个液压缸,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闸门优选的,所述通槽内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位于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之间,所述顶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面板,两个所述斜面板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液压缸贯穿连接。
为了方便连接液压缸和闸板,同时避免闸板前后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闸门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圆形块相匹配的圆形槽,两个所述圆形槽均位于通槽的下方。
为了达到不同水量的排水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闸门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孔的面积大于第二排水孔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自动控制闸门,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闭合时,两个第一堵块分别与两个第二排水孔插接,三个第二堵块分别与三个第一排水孔插接,进而完全将通槽堵塞,从而闭合整体闸门。
2、该种自动控制闸门,第二闸板闭合时,启动前侧液压缸可带动第一闸板的下端向上翻起,进而使水流通过两个第二排水孔,第一闸板闭合时,启动后侧液压缸带动第二闸板的下端向上翻起,进而使水流通过三个第一排水孔,由于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数量与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可通过开启单面闸板对水流量进行限制。
3、该种自动控制闸门,两个液压缸伸长后两个闸板均位于通槽的内部,开启两个闸板时,由于两个闸板均为镂空结构,在向上翻起的过程中水流分别通过多个通孔,从而减小水压对闸板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控制闸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开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闸板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闸板剖面图。
图中,1、装置主体;101、通槽;102、圆形槽;103、顶板;2、第一闸板;201、第一排水孔;202、第一堵块;3、第二闸板;301、第二排水孔;302、第二堵块;4、转轴;401、限位片;5、圆形块;501、关节接头;6、底座;601、支撑板;602、斜面板;7、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前端面开设有通槽101,通槽101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的上端均贯穿连接有转轴4,转轴4的左右两端均贯穿装置主体1并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左右两侧,第一闸板2的前端面开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排水孔201,第一闸板2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堵块202,两个第一堵块202分别位于三个第一排水孔201之间,第二闸板3的后端面开设有两个与第一堵块202相匹配的第二排水孔301,第二闸板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与第一排水孔201相匹配的第二堵块302,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块5,两个圆形块5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关节接头501,两个关节接头501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7。
本实施例中: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闭合时,两个第一堵块202分别与两个第二排水孔301插接,三个第二堵块302分别与三个第一排水孔201插接,进而完全将通槽101堵塞,从而闭合整体闸门;第二闸板3闭合时,启动前侧液压缸7可带动第一闸板2的下端向上翻起,进而使水流通过两个第二排水孔301,第一闸板2闭合时,启动后侧液压缸7带动第二闸板3的下端向上翻起,进而使水流通过三个第一排水孔201,由于第一排水孔201和第二排水孔301的数量与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可通过开启单面闸板对水流量进行限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轴4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片401。
本实施例中:液压缸7带动第一闸板2或者第二闸板3上下翻动时,转轴4随之转动,通过在转轴4两端设置限位片401可限制转轴4的位置,避免转轴4左右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槽101内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03,顶板103位于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之间,顶板10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底座6,底座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01,支撑板601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面板602,两个斜面板602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液压缸7贯穿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底座6和支撑板601对两个液压缸7进行稳定支撑,同时两个斜面板602使两个液压缸7保持倾斜状态,进而可便于向上翻动两个闸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圆形块5相匹配的圆形槽102,两个圆形槽102均位于通槽10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两个液压缸7伸长后两个闸板均位于通槽101的内部,同时两个圆形块5分别嵌入两个圆形槽102中,此时两个闸板无法继续朝相对的一侧移动,进而固定两个闸板的位置,以便闭合整体闸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闭合时,两个第一堵块202分别与两个第二排水孔301插接,三个第二堵块302分别与三个第一排水孔201插接,进而完全将通槽101堵塞,从而闭合整体闸门,第二闸板3闭合时,启动前侧液压缸7可带动第一闸板2的下端向上翻起,进而使水流通过两个第二排水孔301,第一闸板2闭合时,启动后侧液压缸7带动第二闸板3的下端向上翻起,进而使水流通过三个第一排水孔201,由于第一排水孔201和第二排水孔301的数量与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可通过开启单面闸板对水流量进行限制,同时向上翻起两个闸板即可使排水量达到最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面开设有通槽(101),所述通槽(101)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所述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的上端均贯穿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左右两端均贯穿装置主体(1)并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闸板(2)的前端面开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排水孔(201),所述第一闸板(2)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堵块(202),两个所述第一堵块(202)分别位于三个第一排水孔(201)之间,所述第二闸板(3)的后端面开设有两个与第一堵块(202)相匹配的第二排水孔(301),所述第二闸板(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与第一排水孔(201)相匹配的第二堵块(302),所述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块(5),两个所述圆形块(5)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关节接头(501),两个所述关节接头(501)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片(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01)内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03),所述顶板(103)位于第一闸板(2)和第二闸板(3)之间,所述顶板(10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底座(6),所述底座(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01),所述支撑板(601)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面板(602),两个所述斜面板(602)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液压缸(7)贯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圆形块(5)相匹配的圆形槽(102),两个所述圆形槽(102)均位于通槽(10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201)的面积大于第二排水孔(301)的面积。
CN202022204476.0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Active CN213571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4476.0U CN213571831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4476.0U CN213571831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1831U true CN213571831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80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4476.0U Active CN213571831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18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6265A (zh) * 2021-09-29 2021-12-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一种测控闸门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6265A (zh) * 2021-09-29 2021-12-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一种测控闸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71831U (zh) 一种自动控制闸门
KR100514555B1 (ko) 혼합형 수문장치
CN111979975B (zh) 一种可随水位上涨调整高度的应急堤坝及安装方法
CN215906706U (zh) 一种升降式的隐形防洪闸门和隐形防洪墙
KR102351926B1 (ko) 개폐형 자동수문을 구비한 수문
CN213448345U (zh) 一种钢坝锁定装置
KR100748014B1 (ko) 다단 배출식 자동보 수문
KR102064133B1 (ko) 댐의 보조 수문장치.
CN113338220A (zh) 一种组合式活动液压挡水坝
CN113622383B (zh) 一种挡潮排水闸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05326B (zh) 一种用于大坝工程防淤积门式水力冲洗系统
KR200377424Y1 (ko) 하천수량에 따라 배수량조절이 가능한 수문장치
CN216515431U (zh) 一种水利工程应急堤坝
CN217781932U (zh) 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水闸
CN221545475U (zh)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渗止水结构
KR200341035Y1 (ko) 자동수문
CN211036907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硬止水铸铁闸门
CN215977140U (zh) 一种具有无电解锁的多级支撑活动挡水装置
CN2101945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河道防护网
CN221345449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装置
CN212200319U (zh) 一种水利环保式漂浮物格挡闸门
CN214737766U (zh) 一种新型水利生态墙
KR200215793Y1 (ko) 수문 개폐장치
KR102681742B1 (ko) 측면 농수로용 수량 감응형 수문
CN216809791U (zh) 一种全自动防洪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