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9716U -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 Google Patents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9716U
CN213569716U CN202022461038.2U CN202022461038U CN213569716U CN 213569716 U CN213569716 U CN 213569716U CN 202022461038 U CN202022461038 U CN 202022461038U CN 213569716 U CN213569716 U CN 213569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area
fungus bed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10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nwe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nwe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nwe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Anwe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10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9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9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9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包括菌床筒体,所述菌床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上层配水区、滤料层、卵石承托层与底部配水区,所述滤料层位于上层配水区的下端,所述卵石承托层位于滤料层的下端,所述底部配水区位于卵石承托层的下端,所述菌床筒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头,所述封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人孔与吊耳,所述上层配水区的内部设置有反洗挡板与出水挡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菌床,适合含氮的被污染水体,特别是低C/N比废水,如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地下水修复、工业废水等领域,无需外加碳源、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少、效率高、工艺简单等,无需停水,不影响目前污水厂的运行,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Description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菌床是一种进行污水处理的支撑设备,反硝化作为污水处理中氮素脱离水体的一个关键过程,一直以来是污废水处理的研究重点,目前,污水水厂的尾水深度脱氮大多采用传统的异养反硝化技术和工艺,虽然脱氮效果较好,但需要投加大量碳源,污泥产量高,这势必增加污水、污泥的处理成本,对此,硫自养反硝化因其无需投加碳源、运行费用及产泥量少等优势,逐渐成为脱氮工艺的热点,硫自养反硝化技术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自养反硝化技术,最初因解决传统反硝化很难处理的污废水时而产生,随着技术的发展,硫自养反硝化技术特点日益得到展现。
现有的生物脱氮菌床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只对水中硝态氮有作用,普通硫自养系统会产生硫酸盐的积累,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效生物脱氮菌床,适合含氮的被污染水体,特别是低C/N比废水,如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地下水修复、工业废水以及饮用水等领域,无需外加碳源、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少、效率高、工艺简单等,无需停水,不影响目前污水厂的运行,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包括菌床筒体,所述菌床筒体的内部设置有上层配水区、滤料层、卵石承托层与底部配水区,所述滤料层位于上层配水区的下端,所述卵石承托层位于滤料层的下端,所述底部配水区位于卵石承托层的下端,所述菌床筒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头,所述封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人孔与吊耳,所述上层配水区的内部设置有反洗挡板与出水挡板,所述上层配水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上层配水区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管阀,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一号连接管阀,所述二号连接管阀的另一侧设置有管夹,所述卵石承托层的底部设置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外侧设置有多孔板井字支撑与水帽,所述底部配水区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口,所述底部配水区的另一侧设置有三通管与反冲洗进气口,所述菌床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菌床筒体的外侧设置有二号人孔与标牌,所述封头的外侧设置有三号连接管阀与连接管道。
优选的,所述菌床筒体的一侧连接有循环泵、出水管道、处理设备与提升泵,所述菌床筒体的另一侧连接有冲洗水泵,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有反冲洗水罐,所述提升泵的一端连接有中间水罐,所述中间水罐的一端连接有一体化设备。
优选的,所述菌床筒体与上层配水区、滤料层、卵石承托层、底部配水区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菌床筒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与上层配水区、滤料层、卵石承托层、底部配水区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层配水区与反洗挡板、出水挡板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上层配水区的内部通过焊接块与反洗挡板、出水挡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部配水区与进水管口、反冲洗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焊接卡箍,所述底部配水区的外壁通过焊接卡箍与进水管口、反冲洗进气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菌床筒体与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焊接座,所述菌床筒体的下端通过焊接座与支撑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菌床筒体的一端通过冲洗水泵与反冲洗水罐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菌床筒体的另一端通过循环泵、提升泵与中间水罐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中间水罐与一体化设备之间设置有进水道,所述中间水罐的一端通过进水道与一体化设备的一端进行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高效生物脱氮菌床,适合含氮的被污染水体,特别是低C/N比废水,如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地下水修复、工业废水以及饮用水等领域,无需外加碳源、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少、效率高、工艺简单等,无需停水,不影响目前污水厂的运行,整个生物脱氮菌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生物脱氮菌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生物脱氮菌床中整体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生物脱氮菌床中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生物脱氮菌床中处理流程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菌床筒体;2、封头;3、滤料层;4、多孔板;5、多孔板井字支撑;6、水帽;7、支撑底座;8、吊耳;9、底部配水区;10、进水管口;11、反冲洗进气口;12、卵石承托层;13、一号人孔;14、二号人孔;15、标牌;16、出水管;17、一号连接管阀;18、二号连接管阀;19、反洗挡板;20、出水挡板;21、管夹;22、三通管;23、三号连接管阀;24、连接管道;25、反冲洗水罐;26、冲洗水泵;27、出水管道;28、循环泵;29、一体化设备;30、中间水罐;31、提升泵;32、处理设备;33、上层配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包括菌床筒体1,菌床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层配水区33、滤料层3、卵石承托层12与底部配水区9,滤料层3位于上层配水区33的下端,卵石承托层12位于滤料层3的下端,底部配水区9位于卵石承托层12的下端,菌床筒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头2,封头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人孔13与吊耳8,上层配水区33的内部设置有反洗挡板19与出水挡板20,上层配水区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6,上层配水区3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管阀18,出水管16的一端设置有一号连接管阀17,二号连接管阀18的另一侧设置有管夹21,卵石承托层12的底部设置有多孔板4,多孔板4的外侧设置有多孔板井字支撑5与水帽6,底部配水区9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口10,底部配水区9的另一侧设置有三通管22与反冲洗进气口11,菌床筒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7,菌床筒体1的外侧设置有二号人孔14与标牌15,封头2的外侧设置有三号连接管阀23与连接管道24。
进一步的,菌床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循环泵28、出水管道27、处理设备32与提升泵31,菌床筒体1的另一侧连接有冲洗水泵26,出水管16的一端连接有反冲洗水罐25,提升泵31的一端连接有中间水罐30,中间水罐30的一端连接有一体化设备29,本次方案采用的工艺处理流程为原系统出水、中间提升池、硫自养反硝化系统、达标排放。
进一步的,菌床筒体1与上层配水区33、滤料层3、卵石承托层12、底部配水区9之间设置有分隔板,菌床筒体1的内部通过分隔板与上层配水区33、滤料层3、卵石承托层12、底部配水区9的外侧固定连接,便于进行分层过滤。
进一步的,上层配水区33与反洗挡板19、出水挡板20之间设置有焊接块,上层配水区33的内部通过焊接块与反洗挡板19、出水挡板20的内侧固定连接,便于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底部配水区9与进水管口10、反冲洗进气口11之间设置有焊接卡箍,底部配水区9的外壁通过焊接卡箍与进水管口10、反冲洗进气口11的内侧固定连接,菌床筒体1与支撑底座7之间设置有焊接座,菌床筒体1的下端通过焊接座与支撑底座7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更加紧固。
进一步的,菌床筒体1的一端通过冲洗水泵26与反冲洗水罐25的一端进行连接,菌床筒体1的另一端通过循环泵28、提升泵31与中间水罐30的一端进行连接,中间水罐30与一体化设备29之间设置有进水道,中间水罐30的一端通过进水道与一体化设备29的一端进行连接,增设中间提升池,在中间提升池采用潜水泵将污水提升至反硝化滤池,通过靶向菌的自养反硝化反应去除水体中的总氮,最终达到处理标准排放。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包括菌床筒体1、封头2、滤料层3、多孔板4、多孔板井字支撑5、水帽6、支撑底座7、吊耳8、底部配水区9、进水管口10、反冲洗进气口11、卵石承托层12、一号人孔13、二号人孔14、标牌15、出水管16、一号连接管阀17、二号连接管阀18、反洗挡板19、出水挡板20、管夹21、三通管22、三号连接管阀23、连接管道24、反冲洗水罐25、冲洗水泵26、出水管道27、循环泵28、一体化设备29、中间水罐30、提升泵31、处理设备32、上层配水区33,硫自养反硝化技术指某些微生物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利用还原态硫为自养反硝化提供电子的技术,该技术脱氮过程中无需外加碳源已逐渐被应用于处理低C/N比的被污染水体,如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地下水修复、工业废水以及饮用水等领域。近些年在该技术的研发、推广取得了进步,硫自养反硝化是指,在厌氧或缺氧环境下以还原态硫提供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的过程,针对本工程的设计水质,结合现场情况,本次方案采用的工艺处理流程为原系统出水、中间提升池、硫自养反硝化系统、达标排放,根据本工程的项目水质特点及处理目标,原系统末端为MBR处理工艺,系统出水SS很低,但MBR出水泵动力无足反硝化滤池系统进水要求,所以要增设中间提升池,在中间提升池采用潜水泵将污水提升至反硝化滤池,通过靶向菌的自养反硝化反应去除水体中的总氮,最终达到处理标准排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包括菌床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层配水区(33)、滤料层(3)、卵石承托层(12)与底部配水区(9),所述滤料层(3)位于上层配水区(33)的下端,所述卵石承托层(12)位于滤料层(3)的下端,所述底部配水区(9)位于卵石承托层(12)的下端,所述菌床筒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头(2),所述封头(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人孔(13)与吊耳(8),所述上层配水区(33)的内部设置有反洗挡板(19)与出水挡板(20),所述上层配水区(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6),所述上层配水区(3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管阀(18),所述出水管(16)的一端设置有一号连接管阀(17),所述二号连接管阀(18)的另一侧设置有管夹(21),所述卵石承托层(12)的底部设置有多孔板(4),所述多孔板(4)的外侧设置有多孔板井字支撑(5)与水帽(6),所述底部配水区(9)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口(10),所述底部配水区(9)的另一侧设置有三通管(22)与反冲洗进气口(11),所述菌床筒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7),所述菌床筒体(1)的外侧设置有二号人孔(14)与标牌(15),所述封头(2)的外侧设置有三号连接管阀(23)与连接管道(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筒体(1)的一侧连接有循环泵(28)、出水管道(27)、处理设备(32)与提升泵(31),所述菌床筒体(1)的另一侧连接有冲洗水泵(26),所述出水管(16)的一端连接有反冲洗水罐(25),所述提升泵(31)的一端连接有中间水罐(30),所述中间水罐(30)的一端连接有一体化设备(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筒体(1)与上层配水区(33)、滤料层(3)、卵石承托层(12)、底部配水区(9)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菌床筒体(1)的内部通过分隔板与上层配水区(33)、滤料层(3)、卵石承托层(12)、底部配水区(9)的外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配水区(33)与反洗挡板(19)、出水挡板(20)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上层配水区(33)的内部通过焊接块与反洗挡板(19)、出水挡板(20)的内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配水区(9)与进水管口(10)、反冲洗进气口(11)之间设置有焊接卡箍,所述底部配水区(9)的外壁通过焊接卡箍与进水管口(10)、反冲洗进气口(1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菌床筒体(1)与支撑底座(7)之间设置有焊接座,所述菌床筒体(1)的下端通过焊接座与支撑底座(7)的上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菌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筒体(1)的一端通过冲洗水泵(26)与反冲洗水罐(25)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菌床筒体(1)的另一端通过循环泵(28)、提升泵(31)与中间水罐(30)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中间水罐(30)与一体化设备(29)之间设置有进水道,所述中间水罐(30)的一端通过进水道与一体化设备(29)的一端进行连接。
CN202022461038.2U 2020-10-30 2020-10-30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Active CN213569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1038.2U CN213569716U (zh) 2020-10-30 2020-10-30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1038.2U CN213569716U (zh) 2020-10-30 2020-10-30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9716U true CN213569716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1038.2U Active CN213569716U (zh) 2020-10-30 2020-10-30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9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3067U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5668943A (zh) 用于水质净化的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净化工艺
CN201077793Y (zh) 用于污水再生回用的组合式生物氧化塔
CN208166683U (zh) 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4386882A (zh) 一种超滤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CN207259324U (zh) 三维电极a/o一体式baf中水回用装置
CN106865790B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1614333U (zh) 一种分散污水处理装置
CN201106004Y (zh) 一种组合式曝气生物滤池
CN208200511U (zh) 一体式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
CN213569716U (zh) 高效生物脱氮菌床
CN203269735U (zh) 两级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设备
CN105060624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生化反应池
CN205133243U (zh) 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
CN212269816U (zh) 一种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浓液处理系统
CN203754501U (zh) 内置缺氧曝气滤池
CN105439382A (zh) 高浓度有机物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11977779A (zh) 一种便于清理污泥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0528709U (zh) 一种集成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493918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生化反应池
CN205328825U (zh) 处理污水并实现再生用水的aooc组合设备
CN21579903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处理系统
CN209128249U (zh) 一种生物氧化反应器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装置
CN218146280U (zh) 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低耗电设施
CN204265610U (zh) 一种超滤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