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7860U -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7860U
CN213567860U CN202021623603.4U CN202021623603U CN213567860U CN 213567860 U CN213567860 U CN 213567860U CN 202021623603 U CN202021623603 U CN 202021623603U CN 213567860 U CN213567860 U CN 213567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recovery
box
community
recyc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236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杨
王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李杨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杨 filed Critical 李杨
Priority to CN2020216236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7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7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7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回收箱体和遮雨盖,所述遮雨盖设置在垃圾回收箱体的上方,所述遮雨盖的底面两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垃圾回收箱体上表面固定,所述垃圾回收箱体的内部开设有两回收腔,所述回收腔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该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盖板、气缸、弹簧柱和压力传感器,当垃圾较满时,气缸推动盖板可对垃圾回收桶内的垃圾进行压实,可提高垃圾回收桶的装载能力,并且在压实过程中,当弹簧柱收缩,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压力时,压力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至处理器,处理器经过信号分析后传递至监控端,环卫人员可及时的对垃圾回收箱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约为3.7亿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7亿吨,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9亿吨。目前城市小区或工厂中没有智能自动垃圾管理系统,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和维护。小区或厂区内的垃圾桶一般为露天放置,经常出现垃圾溢出的现象,从而导致馊水四流、垃圾乱跑的现象,需要环卫工人定时定点的进行垃圾桶的清理工作,稍有不及时就会造成垃圾滞留,严重影响居民或工人的生活或工作环境。
目前现有的社会垃圾回收箱不能及时的返回内部垃圾的回收情况,导致垃圾箱满装后,环卫人员不能及时的对垃圾箱进行清理,给用户带来不便,环卫人员一般定时的对垃圾箱进行清理,由于社区的垃圾箱较多,有些垃圾箱可能回收的垃圾较少,处于不需要回收状况,进而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现有的垃圾回收箱功能单一,垃圾回收箱不能对垃圾进行压实,进而造成垃圾回收箱的容量有限,需要环卫人员频繁的清理,进一步增加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回收箱体和遮雨盖,所述遮雨盖设置在垃圾回收箱体的上方,所述遮雨盖的底面两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垃圾回收箱体上表面固定,所述垃圾回收箱体的内部开设有两回收腔,所述回收腔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所述垃圾回收箱体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遮雨盖的底面嵌设有两个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固定,位于弹簧柱内侧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垃圾回收箱体的前面开设有两个与回收腔对应的箱门,所述箱门通过铰链与垃圾回收箱体的一侧铰接。
具体的,所述垃圾回收箱体的一侧开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上转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控制腔内安装有控制箱,所述垃圾回收箱体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与控制箱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垃圾回收桶的下端开设有贯穿的插孔,所述插孔内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与回收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控制腔内,所述控制腔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的端部连接。
具体的,所述箱门上开设有投放口,位于投放口位置的所述箱门内侧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垃圾回收桶上开设有与投放口对应的回收口。
具体的,所述控制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处理器、控制器和无线网络,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触控屏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和气缸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还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端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垃圾回收箱体的底面四角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为锁止万向轮。
具体的,所述柜门和箱门上均开设有扣槽。
具体的,所述挡板两端套设有回力弹簧。
具体的,所述插孔为矩形结构,所述转杆的截面也为矩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盖板、气缸、弹簧柱和压力传感器,当垃圾较满时,气缸推动盖板可对垃圾回收桶内的垃圾进行压实,可提高垃圾回收桶的装载能力,并且在压实过程中,当弹簧柱收缩,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压力时,压力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至处理器,处理器经过信号分析后传递至监控端,环卫人员可及时的对垃圾回收箱进行清理。
2、该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电机和转杆,转杆穿设垃圾回收桶的下端设置,在需要对垃圾进行清理时,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进而带动垃圾回收箱由竖直变为水平,进而便于对垃圾回收桶内的垃圾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箱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垃圾回收桶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图2中A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系统图。
图中:1垃圾回收箱体、2遮雨盖、3支撑杆、4行走轮、5控制箱、501箱体、502处理器、503控制器、504无线网络、6箱门、7气缸、8电机、9触控屏、10投放口、11扣槽、12铰链、13柜门、14回收腔、15垃圾回收桶、16盖板、17转杆、18挡板、19回收口、20插孔、21固定板、22弹簧柱、23压力传感器、24控制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回收箱体1和遮雨盖2,垃圾回收箱体1的底面四角安装有行走轮4,行走轮4为锁止万向轮,遮雨盖2设置在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遮雨盖2的底面两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与垃圾回收箱体1上表面固定,垃圾回收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回收腔14,回收腔14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15,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盖板16,盖板16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柱22,弹簧柱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遮雨盖2的底面嵌设有两个气缸7,气缸7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21固定,位于弹簧柱22内侧的盖板16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3,垃圾回收箱体1的前面开设有两个与回收腔14对应的箱门6,箱门6通过铰链12与垃圾回收箱1的一侧铰接,该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盖板16、气缸7、弹簧柱22和压力传感器23,当垃圾较满时,气缸7推动盖板16可对垃圾回收桶15内的垃圾进行压实,可提高垃圾回收桶15的装载能力,并且在压实过程中,当弹簧柱22收缩,压力传感器23感受到压力时,压力传感器23会将信号传递至处理器502,处理器502经过信号分析后传递至监控端,环卫人员可及时的对垃圾回收箱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电机8和转杆17,转杆17穿设垃圾回收桶15的下端设置,在需要对垃圾进行清理时,电机8带动转杆17转动,进而带动垃圾回收桶15由竖直变为水平,进而便于对垃圾回收桶15内的垃圾进行回收。
具体的,垃圾回收桶15的下端开设有贯穿的插孔20,插孔20为矩形结构,转杆17的截面也为矩形结构,插孔20内穿设有转杆17,转杆17的一端与回收腔14内壁转动连接,转杆17的另一端延伸至控制腔24内,控制腔24内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与转杆17的端部连接。
具体的,箱门6上开设有投放口10,位于投放口10位置的箱门6内侧转动连接有挡板18,挡板18两端套设有回力弹簧,垃圾回收桶15上开设有与投放口10对应的回收口19。
实施例2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回收箱体1和遮雨盖2,垃圾回收箱体1的底面四角安装有行走轮4,行走轮4为锁止万向轮,遮雨盖2设置在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遮雨盖2的底面两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与垃圾回收箱体1上表面固定,垃圾回收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回收腔14,回收腔14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15,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盖板16,盖板16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柱22,弹簧柱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遮雨盖2的底面嵌设有两个气缸7,气缸7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21固定,位于弹簧柱22内侧的盖板16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3,垃圾回收箱体1的前面开设有两个与回收腔14对应的箱门6,箱门16通过铰链12与垃圾回收箱1的一侧铰接,该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盖板16、气缸7、弹簧柱22和压力传感器23,当垃圾较满时,气缸7推动盖板16可对垃圾回收桶15内的垃圾进行压实,可提高垃圾回收桶15的装载能力,并且在压实过程中,当弹簧柱22收缩,压力传感器23感受到压力时,压力传感器23会将信号传递至处理器502,处理器502经过信号分析后传递至监控端,环卫人员可及时的对垃圾回收箱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电机8和转杆17,转杆17穿设垃圾回收桶15的下端设置,在需要对垃圾进行清理时,电机8带动转杆17转动,进而带动垃圾回收桶15由竖直变为水平,进而便于对垃圾回收桶15内的垃圾进行回收。
具体的,垃圾回收箱1的一侧开设有控制腔24,控制腔24上转动连接有柜门13,柜门13和箱门6上均开设有扣槽,控制腔24内安装有控制箱5,垃圾回收箱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触控屏9,触控屏9与控制箱5电性连接。
具体的,箱门6上开设有投放口10,位于投放口10位置的箱门6内侧转动连接有挡板18,挡板18两端套设有回力弹簧,垃圾回收桶15上开设有与投放口10对应的回收口19。
实施例3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回收箱体1和遮雨盖2,垃圾回收箱体1的底面四角安装有行走轮4,行走轮4为锁止万向轮,遮雨盖2设置在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遮雨盖2的底面两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与垃圾回收箱体1上表面固定,垃圾回收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回收腔14,回收腔14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15,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盖板16,盖板16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柱22,弹簧柱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遮雨盖2的底面嵌设有两个气缸7,气缸7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21固定,位于弹簧柱22内侧的盖板16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3,垃圾回收箱体1的前面开设有两个与回收腔14对应的箱门6,箱门16通过铰链12与垃圾回收箱1的一侧铰接,该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设置盖板16、气缸7、弹簧柱22和压力传感器23,当垃圾较满时,气缸7推动盖板16可对垃圾回收桶15内的垃圾进行压实,可提高垃圾回收桶15的装载能力,并且在压实过程中,当弹簧柱22收缩,压力传感器23感受到压力时,压力传感器23会将信号传递至处理器502,处理器502经过信号分析后传递至监控端,环卫人员可及时的对垃圾回收箱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电机8和转杆17,转杆17穿设垃圾回收桶15的下端设置,在需要对垃圾进行清理时,电机8带动转杆17转动,进而带动垃圾回收桶15由竖直变为水平,进而便于对垃圾回收桶15内的垃圾进行回收。
具体的,箱门6上开设有投放口10,位于投放口10位置的箱门6内侧转动连接有挡板18,挡板18两端套设有回力弹簧,垃圾回收桶15上开设有与投放口10对应的回收口19。
具体的,控制箱5包括箱体501,箱体501内安装有处理器502、控制器503和无线网络504,处理器502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触控屏9和压力传感器23电性连接,处理器50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器503分别与电机8和气缸7电性连接,处理器502的信号输出端还通过无线网络504与监控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社区居民需要投放垃圾时,根据需要投放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区分,并通过投放口10投入,投入过程中挡板18开启,垃圾进入垃圾回收箱体15内,当垃圾较满时,居民可通过触控屏9进行操作,触控屏9将信号传递至处理器502,处理器502控制控制器503,启动对应的气缸7,气缸带动盖板16下移,对垃圾回收桶15内的垃圾进行挤压,提高垃圾回收箱体15的装载量,当在压实过程中,弹簧22压缩,使得固定板21对压力传感器23进行挤压时,此时压力传感器23将信号传递至处理器502,处理器502通过无线网络传504传递至远程的监控端,监控端此时会将信息传递至环卫人员,提醒环卫人员及时的对垃圾回收箱进行清理,环卫人员清理时,通过触控屏9启动电机8,电机8转动带动转杆17转动,使得垃圾回收箱体15由竖直变为倾斜状态,便于垃圾从垃圾回收桶15内清理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回收箱体(1)和遮雨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盖(2)设置在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所述遮雨盖(2)的底面两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与垃圾回收箱体(1)上表面固定,所述垃圾回收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回收腔(14),所述回收腔(14)内放置有垃圾回收桶(15),所述垃圾回收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盖板(16),所述盖板(16)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柱(22),所述弹簧柱(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遮雨盖(2)的底面嵌设有两个气缸(7),所述气缸(7)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21)固定,位于弹簧柱(22)内侧的所述盖板(16)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3),所述垃圾回收箱体(1)的前面开设有两个与回收腔(14)对应的箱门(6),所述箱门(6)通过铰链(12)与垃圾回收箱体(1)的一侧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控制腔(24),所述控制腔(24)上转动连接有柜门(13),所述控制腔(24)内安装有控制箱(5),所述垃圾回收箱体(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触控屏(9),所述触控屏(9)与控制箱(5)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桶(15)的下端开设有贯穿的插孔(20),所述插孔(20)内穿设有转杆(17),所述转杆(17)的一端与回收腔(14)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17)的另一端延伸至控制腔(24)内,所述控制腔(24)内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与转杆(17)的端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6)上开设有投放口(10),位于投放口(10)位置的所述箱门(6)内侧转动连接有挡板(18),所述垃圾回收桶(15)上开设有与投放口(10)对应的回收口(1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5)包括箱体(501),所述箱体(501)内安装有处理器(502)、控制器(503)和无线网络(504),所述处理器(502)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触控屏(9)和压力传感器(23)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50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器(503)分别与电机(8)和气缸(7)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502)的信号输出端还通过无线网络(504)与监控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箱体(1)的底面四角安装有行走轮(4),所述行走轮(4)为锁止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13)和箱门(6)上均开设有扣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8)两端套设有回力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20)为矩形结构,所述转杆(17)的截面也为矩形结构。
CN202021623603.4U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Active CN213567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3603.4U CN213567860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3603.4U CN213567860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7860U true CN213567860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4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23603.4U Active CN213567860U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7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47263Y (zh) 太阳能压缩垃圾箱
CN211686680U (zh) 一种自开门式垃圾环保分类服务驿站
CN211593766U (zh) 带垃圾桶自清洁功能的垃圾环保分类服务驿站
CN211418360U (zh) 一种综合性垃圾分类回收站
CN211593765U (zh) 一种可自动压缩垃圾的垃圾环保分类服务驿站
CN109230071A (zh) 一种收集纸类垃圾箱
CN213567860U (zh) 一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12722650A (zh) 一种可扩展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6050634U (zh) 一种带有gps定位检测装置的智能型垃圾箱
CN214030278U (zh) 一种可自动干湿分类的家用智能垃圾桶
CN214731583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具有防异味结构的垃圾桶
CN209684517U (zh) 一种生活垃圾收集装置
CN210150028U (zh) 智能垃圾回收柜底部固废回收装置
CN209064785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智能垃圾桶
CN206218582U (zh) 垃圾分类系统
CN214358201U (zh) 一种可扩展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
CN109592253A (zh) 一种智能称重的可回收物分类箱
CN219791266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垃圾桶
CN215708897U (zh) 一种高效的智能分化类垃圾桶
CN111056173A (zh) 一种智能化分类性能的新能源垃圾桶
CN219448038U (zh) 一种环保用垃圾分类收集装置
CN205132235U (zh) 地埋式垃圾压缩站
CN213324944U (zh) 一种市政环保垃圾房
CN219238106U (zh)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垃圾池
CN221025588U (zh) 一种分类收集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6

Address after: 453000 east section of Jinsui Avenue, Hongqi District,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XIA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No.5, Yih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 Y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