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9128U - 一种石斑鱼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斑鱼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9128U
CN213549128U CN202022452634.4U CN202022452634U CN213549128U CN 213549128 U CN213549128 U CN 213549128U CN 202022452634 U CN202022452634 U CN 202022452634U CN 213549128 U CN213549128 U CN 213549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er
house
water
lower cover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526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韶平
姚松林
刘秀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song Fumin Aqua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song Fumin Aqua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song Fumin Aqua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song Fumin Aqua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526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9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9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9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石斑鱼屋,呈龟甲状,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上盖两端超出绕行石外沿,下盖底部为上拱的曲面形,底面排列排污孔;绕行石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石斑鱼栖息区分隔成若干个栖息小区和栖息单元,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内置控温加热棒并设置供氧水孔。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根据石斑鱼避光躲藏的生活习性,设置相当于天然石缝间隙的石斑鱼栖息区,并在石斑鱼栖息区的栖息单元内设置具有加热保温和供氧换水的掩护石,供石斑鱼栖息,既能满足石斑鱼藏身的习性,提高饵料转化效率,又能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石斑鱼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用于石斑鱼避光栖息的石斑鱼屋。
背景技术
淡水石斑鱼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目前其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一种淡水养殖新品种。
据百度记载,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绸科鱼类。1988年被引入我国试养,后成为南部地区的淡水鱼养殖主要品种之一。1996年被广东、江西等一些养殖单位引进养殖,该品种在广东、江西一带养殖非常成功,而且市场价格较高。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经国内各地水产工作者不断研究,日臻成熟,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新品种。淡水石斑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0‰以下海水中生长。其适温范围在25-30℃间,当水温下降至20℃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下降至15℃时身体失去平衡,故冬季期间池水会降至15℃以下的地区不太适合养殖此种鱼类。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9℃以上为好。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可与罗非鱼、鲫鱼混养,以清除罗非鱼、鲫鱼池塘中小鱼苗,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淡水石斑鱼为偏肉食性,鱼苗阶段,肉食性的特性相当强烈,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个体相差悬殊的鱼苗会互相残杀,故养殖时要注意分级分塘管理。繁殖后的小苗要及时拉出,以免被亲鱼吞食。从鱼苗开始驯食,会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可用浮水性鳢科鱼类饲料投喂。淡水石斑鱼刚孵化的仔鱼全长为0.58-0.6厘米,群集在池底不停地运动,在水温26-28℃间,孵化后第6天卵黄囊消失,仔鱼游至中上水层,不再群集在池底,卵黄消失后的鱼苗,可投喂轮虫、枝角类等小型浮游动物,稍大后可投喂水蚯蚓,然后再以团状的鳗饲料驯饵,经过1个月的培育,体长达10厘米左右即可下塘养成。在东南沿海,夏季期间放养体长约10厘米的鱼苗下塘,经过6-8个月的养殖即可达到500克。其最大体重可达1200克。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石斑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中医认为石斑鱼味甘,性平,无毒,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具有活血通络等功效。
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石斑鱼养殖密度大,水体自净能力差,极易造成富营养化、水质超标等不利于石斑鱼生长的环境,导致石斑鱼生长缓慢、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不能满足绿色健康农业的发展需求。在养殖户不断追求高产的同时,其生产中存在的残饵、粪便、代谢物及药残等导致的水污染、生态环境污染、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高密度、高投入、开放式、粗放式的池塘养殖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制约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斑鱼具有避光躲藏的生活习性,通常的高密度养殖石斑鱼的精养池内不设置供石斑鱼避光躲藏的场所,尤其是亚热带地区养殖淡水石斑鱼冬春季节气温经常难以达到石斑鱼生存水温水温需求,必需解决石斑鱼栖息和保温的技术问题才能化解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效益。
发明内容
为解决亚热带地区精养池石斑鱼栖息和保温的技术问题,降低石斑鱼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效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斑鱼屋,根据石斑鱼避光躲藏的生活习性,设置相当于天然石缝间隙的石斑鱼栖息区,并在石斑鱼栖息区的栖息单元内设置具有加热保温和供氧换水的掩护石,供石斑鱼栖息,既能满足石斑鱼藏身的习性,大幅减少石斑鱼食饵后的活动量,提高饵料转化效率,又能在亚热带地区冬春季节精养池水温低于石斑鱼生存要求时及时供热保温,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淡水石斑亚热带综合精养设施,包括精养池、副养池、净化池及辅助设施;所述精养池设置在保温大棚内,池口呈圆形,边深1.5米至2米,底部偏向一侧设置抽排残饵和粪污的排污口,底部从边缘至排污口渐深,便于残饵和粪污自然滑落至排污口;池口上部边缘设置所述排污口定位标记,便宜于清理时快速找到排污口位置;从所述排污口最接近的底部边缘起沿周边至所述排污口设置螺旋状饵料缓食平台,所述饵料缓食平台宽0.3米至0.5米,水平向排污口倾斜5度至15度,投饵时未及时被抢食的饵料散落在饵料缓食平台上,提高饵料利用率;所述排污口上面覆盖防逃网,防止抽排残饵和粪污时淡水石斑逃走,并可阻隔漂落池中的大块包装物避免堵塞排污口;由于淡水石斑鱼有避光躲藏的生活习性,在精养池底部非饵料缓食平台处设置若干供淡水石斑鱼藏身栖息的避光的石斑鱼屋;所述石斑鱼屋内具有多处不规则的、能容纳多数淡水石斑鱼的间隙,并内置加热保温装置,冬季气温偏低影响淡水石斑鱼活动时为淡水石斑提供合适温度的栖息场所,避免淡水石斑鱼冻伤;外部清洁水源和从净化池抽提的净化水通过进水管注入所述精养池,残饵及粪污通过设置在排污管1上的管道排污泵从所述排污口抽排至副养池内作为副养池饵料使用;通过人工利用清淤刷定时对饵料缓冲平台和防逃网进行清理;
所述副养池从残饵及粪污入口即所述精养池排污管1出口至抽排到净化池管道出口即排水口依次设置缓冲区、养殖区和溢流沉淀区;所述缓冲区与养殖区之间设置缓冲垣,所述缓冲垣远离残饵及粪污入口的一端开口使缓冲区与养殖区连通;可以在缓冲垣通往养殖池的出口处设置拦网,网孔面积为0.64至1平方厘米,去除漂浮在水中的大块饵料残渣比如小杂鱼等,防止大块漂浮残饵进入副养池造成水质腐败;所述养殖区底部设置网格状养殖笼;所述养殖笼为上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四周及底部均为网状,既便于清理未消化残饵粪污,又便于捕捞泥鳅;所述养殖区与溢流沉淀区之间设置两端阻断的溢流垣,所述溢流垣高度低于养殖区水位高度,从所述养殖区流出的水经所述溢流垣流至所述溢流沉淀区内进一步沉淀净化;从所述溢流沉淀区抽排到净化池的管道的出水口即所述排水口设置在远离所述溢流垣一侧的中上部,经过副养池处理的养殖水从所述排水口通过管道泵排入净化池内;外部清洁水源和从净化池抽提的净化水通过进水管和进水阀输入副养池;所述溢流沉淀区底部粪污通过设置在溢流沉淀区底部一侧的排污管2排出;
所述净化池包括亮水区和水生蔬菜种植区;所述亮水区设置在水生蔬菜种植区两侧,亮水区与水生蔬菜种植区之间设置阻流垣,两侧阻流垣开口可反向设置,分别设置在远离净化池进水口或出水口端,从所述净化池进水口输入的养殖水先后通过两侧亮水区和中间的水生蔬菜种植区才能到达所述净化池出水口,保证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在靠近所述净化池出水口一侧设置沉淀池,沉淀池底部积聚的泥污定时通过人工清理;所述净化池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外侧中上部;所述进水口通过排污管2与副养池连通;从净化池抽提的净化水汇入精养池进水管注入精养池或副养池内;
所述辅助设施除连接精养池、副养池及净化池之间的管道、控制阀和增压泵外,还包括设置在保温大棚内的加热设施、供排水控制设施和设置在精养池、副养池内的增氧设施;
所述精养池分规格放养淡水石斑鱼,所述副养池放养泥鳅或者南美白对虾,所述净化池内放养鲢鳙,也可混养低密度鲤鲫,通过鲢鳙清除浮游水生动植物,通过鲫鲤清理底污。
一种石斑鱼屋,呈龟甲状,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石斑鱼屋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
上盖呈上龟甲状椭圆曲面形,两端超出下盖两端的绕行石外沿;下盖底部为中间向上拱起的椭圆曲面形,下盖底面均匀排列若干排污孔;底面拱起有利于石斑鱼排泄物及残饵自然排出,底面设置排污孔既有利于粪污下排,又有利于石斑鱼屋内水质交换;侧壁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两侧,通过侧壁支撑连接上盖和下盖;绕行石分别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进出石斑鱼屋的石斑鱼必须经过绕行石出入;下盖两端设置绕行石既能满足石斑鱼钻洞躲藏的生活习性,又能够作为重物压住石斑鱼屋不使随水移动;
石斑鱼栖息区被十字交叉的横隔断和纵隔断分隔成至少4个栖息区域;每个栖息区域被小区隔离墙沿纵隔断方向分隔成若干栖息小区;每个栖息小区一侧沿小区隔离墙并排设置若干栖息单元,另一侧留出供石斑鱼进出的通道;相邻栖息单元之间通过单元隔离墙分隔;每个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四周留有石斑鱼栖息空间;掩护石内置控温加热棒,并设置若干与小区隔离墙内供氧换水通道连通的供氧水孔;在冬季气温接近或低于石斑鱼生存最低温度时启动控温加热棒,保证石斑鱼屋内水温达到石斑鱼生存的最低要求,降低养殖风险;通过供氧水孔为所在栖息单元内的石斑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支持;
横隔断和纵隔断高度不超过石斑鱼屋内空高度的三分之二,上面留出约三分之一的连通空间为栖息单元内石斑鱼提供另一进出通道和水氧交换途径;纵隔断为中空的夹层结构,两端分别与石斑鱼屋进出口连通,精养池内的水也可以通过纵隔断夹层空间与石斑鱼屋内的水体进行交换;横隔断内置电源管线和供氧换水管道,并分别与各小区隔离墙内设置的供氧换水通道和电源通道相连;
探视装置设置在上盖内穹顶,包括探视灯、摄像装置,探视装置电源通过横隔断内电源管线提供,摄像数据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装置与管理系统或者指定手机终端连接,并可通过管理系统或手机终端对摄像装置进行控制。
上述石斑鱼屋优选的外型尺寸为长1.2米、宽1米、高0.5米,内置石斑鱼栖息单元8个。通常40平方米的精养池可以放置石斑鱼屋8至10个,实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内的栖息小区可以分层设置,上下两层之间通过带排污孔的上拱椭圆曲面形隔板分隔。在精养池中间水深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放置双层石斑鱼屋能够节约水体,增加养殖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上盖上面还可以设置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为连接上盖顶部并浮于水面的定位标识,便于生产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的下盖椭圆曲面上拱高度通常为5厘米至10厘米,其排污孔直径一般不小于0.5厘米,上拱太高不利于石斑鱼栖息,排污孔也不能超过1平方厘米,太大对流较强不利于保温。
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的掩护石可以为内置控温加热棒的中空夹层隔板,高度不超过两侧单元隔离墙高度,石斑鱼屋体积较小,结构更为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当栖息小区不超过8个时,控温加热棒可以设置在横隔断底部中间,外接电源直接与横隔断内的控温加热棒连接,供氧换水管道从控温加热棒上面经过。
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的各组件可拆卸拼装,便于运输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石斑鱼屋的横隔断中间的供氧换水管道直接通过控制阀与精养池进水管连通,既可定时输水供氧,也可持续供氧供水,不受精养池水质及含氧量限制,进一步降低石斑鱼缺氧风险。
附图说明
图1:石斑鱼屋外观示意图。
图1中:1—上盖,2—下盖,3—绕行石,4—供氧换水管道,5—电源管线,6—横隔断,7—定位标识。
图2:石斑鱼屋纵剖面示意图。
图2中:1—上盖,2—下盖,3—绕行石,4—供氧换水管道,5—电源管线,6—横隔断,7—定位标识,8—纵隔断,10—单元隔离墙,11—掩护石,12—探视装置。
图3:石斑鱼屋底平面布局图。
图3中: 2—下盖,3—绕行石,4—供氧换水管道,5—电源管线,6—横隔断,8—纵隔断,9—小区隔离墙,10—单元隔离墙,11—掩护石。
图4:栖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中:9—小区隔离墙,10—单元隔离墙,11—掩护石,13—控温加热棒,14—供氧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石斑鱼屋,呈龟甲状,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上盖呈上龟甲状椭圆曲面形,两端超出下盖两端的绕行石外沿,上盖上面设置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为连接上盖顶部并浮于水面的定位标识;下盖底部为中间向上拱起的椭圆曲面形,下盖底面均匀排列若干排污孔;下盖椭圆曲面上拱高度为5厘米,排污孔直径0.5厘米;侧壁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两侧,通过侧壁支撑连接上盖和下盖;绕行石分别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进出石斑鱼屋的石斑鱼必须经过绕行石出入;石斑鱼栖息区被十字交叉的横隔断和纵隔断分隔成至少4个栖息区域;每个栖息区域被小区隔离墙沿纵隔断方向分隔成若干栖息小区;每个栖息小区一侧沿小区隔离墙并排设置若干栖息单元,另一侧留出供石斑鱼进出的通道;相邻栖息单元之间通过单元隔离墙分隔;每个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四周留有石斑鱼栖息空间;掩护石内置控温加热棒,并设置若干与小区隔离墙内供氧换水通道连通的供氧水孔;横隔断和纵隔断高度不超过石斑鱼屋内空高度的三分之二;纵隔断为中空的夹层结构,两端分别与石斑鱼屋进出口连通;横隔断内置电源管线和供氧换水管道,并分别与各小区隔离墙内设置的供氧换水通道和电源通道相连;探视装置设置在上盖内穹顶,包括探视灯、摄像装置,探视装置电源通过所述横隔断内电源管线提供。
实施例2:
一种石斑鱼屋,呈龟甲状,长1.2米、宽1米、高0.5米,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上盖呈上龟甲状椭圆曲面形,两端超出下盖两端的绕行石外沿,上盖上面设置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为连接上盖顶部并浮于水面的定位标识;下盖底部为中间向上拱起的椭圆曲面形,下盖底面均匀排列若干排污孔;下盖椭圆曲面上拱高度为10厘米,排污孔直径0.5厘米;侧壁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两侧,通过侧壁支撑连接上盖和下盖;绕行石分别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进出石斑鱼屋的石斑鱼必须经过绕行石出入;石斑鱼栖息区被十字交叉的横隔断和纵隔断分隔成4个栖息区域;每个栖息区域沿纵隔断并排设置2个栖息单元,外侧留出供石斑鱼进出的通道;相邻栖息单元之间通过单元隔离墙分隔;每个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四周留有石斑鱼栖息空间;掩护石内设置若干与小区隔离墙内供氧换水通道连通的供氧水孔;横隔断和纵隔断高度不超过石斑鱼屋内空高度的三分之二;在横隔断底部中间设置控温加热棒;纵隔断为中空的夹层结构,两端分别与石斑鱼屋进出口连通;横隔断内置电源管线和供氧换水管道,并分别与各小区隔离墙内设置的供氧换水通道和电源通道相连;探视装置设置在上盖内穹顶,包括探视灯、摄像装置,探视装置电源通过所述横隔断内电源管线提供。
实施例3:
一种石斑鱼屋,呈龟甲状,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上盖呈上龟甲状椭圆曲面形,两端超出下盖两端的绕行石外沿,上盖上面设置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为连接上盖顶部并浮于水面的定位标识;下盖底部为中间向上拱起的椭圆曲面形,下盖底面均匀排列若干排污孔;下盖椭圆曲面上拱高度为5厘米,所述排污孔直径不小于0.5厘米;侧壁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两侧,通过侧壁支撑连接上盖和下盖;绕行石分别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进出石斑鱼屋的石斑鱼必须经过绕行石出入;石斑鱼栖息区分两层设置,上下两层之间通过带排污孔的上拱椭圆曲面形隔板分隔;每层被十字交叉的横隔断和纵隔断分隔成至少4个栖息区域;每个栖息区域被小区隔离墙沿纵隔断方向分隔成若干栖息小区;每个栖息小区一侧沿小区隔离墙并排设置若干栖息单元,另一侧留出供石斑鱼进出的通道;相邻栖息单元之间通过单元隔离墙分隔;每个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四周留有石斑鱼栖息空间;掩护石内置控温加热棒,并设置若干与小区隔离墙内供氧换水通道连通的供氧水孔;横隔断和纵隔断高度不超过石斑鱼屋内空高度的三分之二;纵隔断为中空的夹层结构,两端分别与石斑鱼屋进出口连通;横隔断内置电源管线和供氧换水管道,并分别与各小区隔离墙内设置的供氧换水通道和电源通道相连;探视装置设置在上盖内穹顶,包括探视灯、摄像装置,探视装置电源通过所述横隔断内电源管线提供。
实施例4:
一种石斑鱼屋,呈龟甲状,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上盖呈上龟甲状椭圆曲面形,两端超出下盖两端的绕行石外沿,上盖上面设置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为连接上盖顶部并浮于水面的定位标识;下盖底部为中间向上拱起的椭圆曲面形,下盖底面均匀排列若干排污孔;下盖椭圆曲面上拱高度为10厘米,所述排污孔直径0.6厘米;侧壁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两侧,通过侧壁支撑连接上盖和下盖;绕行石分别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进出石斑鱼屋的石斑鱼必须经过绕行石出入;石斑鱼栖息区被十字交叉的横隔断和纵隔断分隔成至少4个栖息区域;每个栖息区域被小区隔离墙沿纵隔断方向分隔成若干栖息小区;每个栖息小区一侧沿小区隔离墙并排设置若干栖息单元,另一侧留出供石斑鱼进出的通道;相邻栖息单元之间通过单元隔离墙分隔;每个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四周留有石斑鱼栖息空间;掩护石为内置控温加热棒的中空夹层隔板,高度不超过两侧单元隔离墙高度,掩护石内并设置若干与小区隔离墙内供氧换水通道连通的供氧水孔;横隔断和纵隔断高度不超过石斑鱼屋内空高度的三分之二;纵隔断为中空的夹层结构,两端分别与石斑鱼屋进出口连通;横隔断内置电源管线和供氧换水管道,并分别与各小区隔离墙内设置的供氧换水通道和电源通道相连;探视装置设置在上盖内穹顶,包括探视灯、摄像装置,探视装置电源通过所述横隔断内电源管线提供。
实施例5:
一种石斑鱼屋,呈龟甲状,各组件可拆卸拼装,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上盖呈上龟甲状椭圆曲面形,两端超出下盖两端的绕行石外沿,上盖上面设置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为连接上盖顶部并浮于水面的定位标识;下盖底部为中间向上拱起的椭圆曲面形,下盖底面均匀排列若干排污孔;下盖椭圆曲面上拱高度为10厘米,所述排污孔直径0.8厘米;侧壁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两侧,通过侧壁支撑连接上盖和下盖;绕行石分别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进出石斑鱼屋的石斑鱼必须经过绕行石出入;石斑鱼栖息区被十字交叉的横隔断和纵隔断分隔成至少4个栖息区域;每个栖息区域被小区隔离墙沿纵隔断方向分隔成若干栖息小区;每个栖息小区一侧沿小区隔离墙并排设置若干栖息单元,另一侧留出供石斑鱼进出的通道;相邻栖息单元之间通过单元隔离墙分隔;每个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四周留有石斑鱼栖息空间;掩护石内置控温加热棒,并设置若干与小区隔离墙内供氧换水通道连通的供氧水孔;横隔断和纵隔断高度不超过石斑鱼屋内空高度的三分之二;纵隔断为中空的夹层结构,两端分别与石斑鱼屋进出口连通;横隔断内置电源管线和供氧换水管道,并分别与各小区隔离墙内设置的供氧换水通道和电源通道相连;供氧换水管道外端直接通过控制阀与精养池进水管连通;探视装置设置在上盖内穹顶,包括探视灯、摄像装置,探视装置电源通过所述横隔断内电源管线提供。

Claims (9)

1.一种石斑鱼屋,置于石斑鱼精养池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斑鱼屋包括上盖、下盖、侧壁、石斑鱼栖息区、横隔断、纵隔断、绕行石和探视装置;
所述上盖呈椭圆曲面形,两端超出下盖两端的绕行石外沿;所述下盖底部为中间向上拱起的椭圆曲面形,下盖底面均匀排列若干排污孔;所述侧壁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两侧,通过侧壁支撑连接上盖和下盖;所述绕行石分别设置在下盖两端进出口,进出石斑鱼屋的石斑鱼必须经过绕行石出入;
所述石斑鱼栖息区被十字交叉的横隔断和纵隔断分隔成至少4个栖息区域;每个栖息区域被小区隔离墙沿纵隔断方向分隔成若干栖息小区;每个栖息小区一侧沿小区隔离墙并排设置若干栖息单元,另一侧留出供石斑鱼进出的通道;相邻栖息单元之间通过单元隔离墙分隔;每个栖息单元中间设置掩护石,掩护石四周留有石斑鱼栖息空间;所述掩护石内置控温加热棒,并设置若干与小区隔离墙内供氧换水通道连通的供氧水孔;
所述横隔断和纵隔断高度不超过石斑鱼屋内空高度的三分之二;纵隔断为中空的夹层结构,两端分别与石斑鱼屋进出口连通;所述横隔断内置电源管线和供氧换水管道,并分别与各小区隔离墙内设置的供氧换水通道和电源通道相连;
所述探视装置设置在上盖内穹顶,包括探视灯、摄像装置,探视装置电源通过所述横隔断内电源管线提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斑鱼屋外型尺寸为长1.2米、宽1米、高0.5米,内置石斑鱼栖息单元8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斑鱼屋内栖息小区分层设置,上下两层之间通过带排污孔的上拱椭圆曲面形隔板分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斑鱼屋上盖上面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连接上盖顶部并浮于水面的定位标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椭圆曲面上拱高度为5厘米至10厘米,所述排污孔直径不小于0.5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护石为内置控温加热棒的中空夹层隔板,高度不超过两侧单元隔离墙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当栖息小区不超过8个时,所述控温加热棒设置在所述横隔断底部中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斑鱼屋的各组件可拆卸拼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鱼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换水管道通过控制阀与精养池进水管连通。
CN202022452634.4U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石斑鱼屋 Active CN213549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2634.4U CN213549128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石斑鱼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2634.4U CN213549128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石斑鱼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9128U true CN213549128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52634.4U Active CN213549128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石斑鱼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9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5310B (zh)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CN101411311B (zh) 松江鲈鱼苗种的生产方法
CN103493759B (zh) 一种石斑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方法
CN108967085B (zh) 一种稻田-南美白对虾异位生态养殖系统
CN112042570B (zh) 一种池塘温棚高效加州鲈水花苗种培育驯化方法
CN104472412B (zh) 一种刀鲚阶梯式繁育方法
CN103503820A (zh) 采用循环水养殖兼繁殖系统促使洄游性鱼类自然繁殖的方法
CN103583428A (zh) 一种池塘中设置网箱培育泥鳅苗种的方法
CN103918615B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养殖红沙蚕的方法
CN109452203A (zh) 一种许氏平鲉深水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
CN105340833A (zh) 一种大鲵弱光养殖方法
CN109349232A (zh) 一种棘胸蛙组合式生态养殖系统
CN106942103A (zh) 一种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12154965A (zh) 一种淡水石斑亚热带综合精养设施
CN109496927A (zh) 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高效综合养殖方法
CN113349127A (zh) 一种池塘罗氏沼虾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
CN103168710A (zh) 黄鳝的养殖新技术
CN104304163A (zh) 一种中华鳖生态养殖系统
CN104642089B (zh) 一种江蓠与石斑鱼的混养方法
CN106172184A (zh) 一种平胸龟的规模化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驯养方法
CN213549128U (zh) 一种石斑鱼屋
KR200406763Y1 (ko) 참게 양식장
CN113383733B (zh) 一种棘头梅童鱼苗种人工培育方法
CN204206931U (zh) 一种中华鳖生态养殖池水质净化装置
CN107646766A (zh) 一种青虾的工厂化高效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