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7373U -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7373U
CN213547373U CN202021694303.5U CN202021694303U CN213547373U CN 213547373 U CN213547373 U CN 213547373U CN 202021694303 U CN202021694303 U CN 202021694303U CN 213547373 U CN213547373 U CN 213547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unit
circuit voltage
circuit
switch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43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43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7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7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7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其中,辅路电压通过分压单元接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相连;辅路电压还通过稳压单元与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入主路电压,主路电压由控制单元进行调节,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均为变压器的副边电压;在辅路电压升高时稳压单元向开关单元流出控制信号,使开关单元导通,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通过分压单元连接,主路电压为辅路电压分压;在主路电压升高时,控制单元通过变压器降低主路电压,以使辅路电压同步降低;在辅路电压降低时稳压单元停止流出控制信号。上述电路在改善交叉调整率时简化电路结构且使辅路电压参与到负反馈中。

Description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设置有多路输出电源,其中,多路输出电源是指电子设备接入电源时,向内部元器件输出的电压由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组成。多路输出电源通常由变压器实现,此时,会涉及到交叉调整率。交叉调整率是指在有多个次级输出(副边输出)的电源里,当其他参数确定时,一个输出电压的变化引起另一个输出电压的变化的比率。
多路输出电源中,一般只对主路电压进行的闭环稳压,即只有主路电压参与负反馈。当主路电压的负载为空载或轻载时,由于交叉调整率的存在,会使辅路电压很高,对于引入辅路电压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会有很高的应力要求,同时,对于辅路电压供电的元件器同样有较高的要求。此时,为了改善交叉调整率,现有技术中,为辅路电压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分压的元器件(如电阻),该元器件可以作为辅路电压的假负载,假负载的另一端接地。之后,为假负载设置一个开关,并通过外接PS_ON信号控制该开关的导通和断开,进而控制假负载接入电路或脱离电路。其中,PS_ON信号可以理解为开机触发。
然而,虽然辅路电压可以通过PS_ON信号控制,但是,需要在电路中单独增加引入PS_ON信号的信号线,提高了电路复杂度,并且,只有当PS_ON信号导通开关时,才能控制辅路电压,不能进行动态调节。同时,辅路电压没有参与到负反馈中。
综上,在改善交叉调整率时,如何简化电路结构且可以使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同时参与到负反馈中,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以在改善交叉调整率时,简化电路结构且可以使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同时参与到负反馈中。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包括:开关单元、稳压单元以及分压单元;
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一端接入辅路电压,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稳压单元的负极接入所述辅路电压,所述稳压单元的正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入主路电压,所述主路电压由控制单元进行调节,所述辅路电压和所述主路电压均为变压器的副边电压;
所述稳压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路电压升高时向所述开关单元流出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时导通,以使所述辅路电压和所述主路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连接,且所述主路电压为所述辅路电压分压;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路电压升高时,通过所述变压器降低所述主路电压,以使所述辅路电压同步降低;所述稳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辅路电压降低时停止流出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稳压二极管;
所述稳压二极管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稳压二极管单向串联,且串联后的负极接入所述辅路电压,串联后的正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二极管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单元还包括:分压子单元;
所述稳压二极管通过分压子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单元为N型mos管;
所述N型mos管的栅极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N型mos管的漏极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N型mos管的源极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电容;
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电容并联后组成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RC并联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辅路电压由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的第一端输出,所述主路电压由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的第一端输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接入电源电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方面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
上述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开关单元、稳压单元和分压单元,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分压单元接入辅路电压,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入主路电压,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通过稳压单元接入辅路电压,当辅路电压升高时,稳压单元反向击穿,向开关单元流出控制信号,以使开关单元导通,导通后,主路电压和分压单元为辅路电压分压,进而使主路电压升高,控制单元检测到主路电压升高时,通过变压器降低主路电压,进而降低辅路电压,以使稳压单元停止流出控制信号,进而使开关单元断开,分压单元停止工作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控制单元通过主路电压的反馈进行调节时,使辅路电压间接参与反馈,同时,在调整主路电压时同步调整辅路电压,改善了交叉调整率,实现了自动稳压调整。同时,稳压单元的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外接的控制信号,进而无需额外增加控制线路,简化了电路结构。并且,在辅路电压升高时,可以实现实时调节,使得稳压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开关单元导通后,分压单元的一端连接主路电压而非接地,可以降低分压单元的损耗,开关单元断开后,分压单元不工作,也可以降低分压单元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副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集成在电子设备中。具体的,参考图1,该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包括:开关单元11、稳压单元12以及分压单元13。
所述分压单元13的第一端接入辅路电压,所述分压单元13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稳压单元12的负极接入所述辅路电压,所述稳压单元12的正极与所述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接入主路电压,所述主路电压由控制单元14进行调节,所述辅路电压和所述主路电压均为变压器(图未视)的副边电压。
所述稳压单元12用于在所述辅路电压升高时向所述开关单元11流出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11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时导通,以使所述辅路电压和所述主路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13连接,且所述主路电压为所述辅路电压分压;所述控制单元14用于在所述主路电压升高时,通过所述变压器降低所述主路电压,以使所述辅路电压同步降低;所述稳压单元12还用于在所述辅路电压降低时停止流出控制信号。
示例性的,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的供电元器件不同,例如,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或交互智能平板等安装有显示屏的设备,此时,主路电压为主板、功率放大器等元器件供电,辅路电压为显示屏的背光驱动供电。进一步的,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由变压器得到,即电子设备接入市电后,将市电整流后的电压作为变压器的原边电压,之后,通过变压器得到两个副边电压,其中,一个副边电压为主路电压,另一个副边电压为辅路电压。实施例中,以主路电压12V为例进行描述。进一步的,主路电压可以由控制单元14进行调节,即控制单元 14检测主路电压,在主路电压升高时,控制单元14进行控制以降低主路电压,在主路电压降低时,控制单元14进行控制以升高主路电压。控制单元14控制主路电压的实现方式实施例不做限定。需说明,图1中控制单元14接入主路电压,仅是为了说明控制单元14可检测主路电压,并非限定控制单元14和主路电压的连接关系。可选的,控制单元14为IC芯片,其中,IC芯片是将大量的微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形成的集成电路放在一块塑基上,做成一块芯片。IC芯片的作用以及功能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情况设定。例如,IC 芯片为电源控制芯片,可对变压器进行控制,进而实现控制主路电压。进一步的,IC芯片包含多个引脚。通过各引脚,IC芯片可以与不同的元器件连接,以对元器件进行控制、检测等功能。实施例中,设定IC芯片至少有检测主路电压的引脚,以实现对主路电压的检测,以及控制变压器的引脚,以通过控制变压器改变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可选的,IC芯片可以通过改变变压器的占空比的方式控制变压器进而控制主路电压,其中,占空比与变压器中线圈的匝数有关。可以理解,由于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均为变压器的副边电压,那么当改变变压器的占空比时,除了主路电压变化外,辅路电压也会变化。
进一步的,分压单元13用于为辅路电压分压,其可以认为是为辅路电压配置的假负载。分压单元13由具有分压功能的元器件构成,实施例中,以分压单元13由至少一个用于分压的电阻构成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电阻的数量、电阻值以及连接关系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分压单元13还可以包含其他元器件。分压单元13的第一端接入辅路电压,分压单元13的第二端与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相连。
开关单元11中包含至少一个开关元器件。其中,开关元器件是指具有开关功能的元器件,例如,开关元器件为场效应管(MOS管)、三极管或单刀单掷开关等。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接入主路电压。开关单元11包含导通和断开两种状态,当开关单元11导通时,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可以通过分压单元13连接,当开关单元11断开时,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之间未连接,此时,分压单元 13未起到分压作用,因此,可以被认为是排除在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之外。进一步的,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通过稳压单元12接入辅路电压。即开关单元11 的导通和断开通过辅路电压和稳压单元12控制。其中,稳压单元12用于基于辅路电压进行稳压。稳压单元1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稳压的元器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元器件,其中元器件的类型、参数和连接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稳压单元12包含一个稳压二极管。又如,稳压单元12包含串联的稳压二极管和电阻。进一步的,稳压单元12的正极和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相连,稳压单元12的负极接入辅路电压,可选的,稳压单元12的正极还可以与主路电压相连。其中,稳压单元12的正极类似于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稳压单元12的负极类似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稳压单元12接入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后,若正极接入的电压高于负极接入的电压,则稳压单元12单向正常导通,若负极接入的电压高于正极接入的电压,且负极接入的电压低于临界反向击穿电压时,稳压单元12截止,即没有电流信号,若负极接入的电压高于临界反向击穿电压时,稳压单元12被反向击穿,此时,稳压单元12的正极会输出电流信号,其中,临界反向击穿电压是指稳压单元12被反向击穿时负极接入的电压临界值,临界反向击穿电压的具体值可以根据稳压单元12采用的元器件决定。实施例中,设定当辅路电压升高(大于临界反向击穿电压)时,稳压单元12会反向击穿,即稳压单元12反向导通,此时,稳压单元12会向开关单元11输出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可以使开关单元11导通,因此,将该电流信号记为控制信号,即控制信号用于使开关单元11导通。当辅路电压降低(小于临界反向击穿电压)时,稳压单元12未被击穿,不会向开关单元11输出电流信号,即开关单元11接收不到控制信号,此时,开关单元11断开。可以理解,当稳压单元12的正极还可选接入主路电压时,若主路电压高于辅路电压,则稳压单元12正向导通,此时,主路电压会给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一个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不足以让开关单元11导通。
下面对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的工作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当辅路电压升高时,稳压单元12反向导通,向开关单元11输出控制信号,开关单元11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导通,此时,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通过分压单元13连接,分压单元 13和主路电压均为辅路电压分压,由于主路电压为辅路电压分压,因此,主路电压升高。由于控制单元14对主路电压进行检测,那么,当控制单元14检测到主路电压升高时,会控制主路电压降低。其中,通过减小变压器占空比的方式控制变压器输出的主路电压降低,当变压器的占空比减小时,输出的辅路电压同样降低。当辅路电压降低后,稳压单元12截止,无法向开关单元11输出控制信号,因此,开关单元11断开,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断开,分压单元13 不工作,此时,分压单元13不产生损耗。
上述,通过设置开关单元、稳压单元和分压单元,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分压单元接入辅路电压,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入主路电压,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通过稳压单元接入辅路电压,当辅路电压升高时,稳压单元反向击穿,向开关单元流出控制信号,以使开关单元导通,导通后,主路电压和分压单元为辅路电压分压,进而使主路电压升高,控制单元检测到主路电压升高时,通过变压器降低主路电压,进而降低辅路电压,以使稳压单元停止流出控制信号,进而使开关单元断开,分压单元停止工作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控制单元通过主路电压的反馈进行调节时,使辅路电压间接参与反馈,同时,在调整主路电压时同步调整辅路电压,改善了交叉调整率,实现了自动稳压调整。同时,稳压单元的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外接的控制信号,进而无需额外增加控制线路,简化了电路结构。并且,在辅路电压升高时,可以实现实时调节,使得稳压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开关单元导通后,分压单元的一端连接主路电压而非接地,可以降低分压单元的损耗,开关单元断开后,分压单元不工作,也可以降低分压单元的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稳压单元12包括至少一个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稳压二极管单向串联,且串联后的负极接入所述辅路电压,串联后的正极与所述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相连。
一个实施例中,设定稳压单元12由至少一个稳压二极管构成,其中,稳压二极管,又叫齐纳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是利用pn结反向击穿状态下电流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电压基本不变的现象,制成的起稳压作用的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正向特性和普通二极管差不多,反向特性是在反向电压低于反向击穿电压时,反向电阻很大,反向漏电流极小。当反向电压临近反向电压的临界值(即临界反向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骤然增大,称为击穿,在这一临界击穿点上,反向电阻骤然降至很小值。
进一步的,稳压二极管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稳压单元12设置一个稳压二极管时,若稳压二极管反向击穿时受到的应力较大,则容易使稳压二极管损坏,因此,稳压单元12可以采用多个稳压二极管,以提高反向击穿时承受的应力,其中,稳压二极管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根据空载或轻载时辅路电压的电压值确定。当采用多个稳压二极管时,多个稳压二极管串联,且采用单向串联的方式。其中,单向串联是指每个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相邻的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单向串联后,位于两侧的稳压二极管中,未与相邻稳压二极管相连的负极作为串联后的负极,也可以理解为稳压单元12的负极,其接入辅路电压。同样,未与相邻稳压二极管相连的正极作为串联后的正极,也可以理解为稳压单元12的正极,其与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相连。
一个实施例中,设定稳压二极管为两个。具体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图1所示的电路进一步具体化。参考图2,稳压单元由两个稳压二极管组成,分别记为稳压二极管 VS1和稳压二极管VS2,其中,稳压二极管VS1的正极作为串联后的正极,与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相连,稳压二极管VS2的负极作为串联后的负极,接入辅路电压。稳压二极管VS1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VS2的正极相连。两个稳压二极管串联后,可以提高稳压单元12在击穿时承受的应力,且结构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稳压单元12还包括:分压子单元。所述稳压二极管通过分压子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相连。
具体的,为了保护稳压二极管,实施例中,还在稳压单元12中设置分压子单元。其中,分压子单元用于在稳压单元12的稳压二极管被反向击穿时,承担分压功能,进而防止控制信号过大对开关单元的损坏,同时,还可以保护稳压二极管。具体的,分压子单元由具有分压功能的元器件组成,其中元器件的种类、数量以及连接关系实施例不做限定。具体的,分压子单元在接入稳压单元 12时,其可以接入在辅路电压和稳压二极管串联后的负极之间,即稳压二极管串联后的负极与分压子单元的第一端相连,分压子单元的第二端接入辅路电压,此时,稳压单元12的负极也可以理解为分压子单元的第二端。或者是,分压子单元接入稳压二极管串联后的正极与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之间,即稳压二极管串联后的正极与分压子单元的第一端相连,分压子单元的第二端与开关单元11 的控制端之间,此时,稳压单元12的正极也可以理解为分压子单元的第二端。实施例中,以分压子单元接入稳压二极管串联后的正极与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之间为例进行描述。
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分压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即由电阻作为分压元器件接入稳压单元中。其中,第一电阻R1的具体电阻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上述,通过设置第一电阻,可以在稳压二极管反向击穿时,承担分压工作,进而保护稳压二极管和开关单元。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2,所述分压单元13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 R2和第三电阻R3。
实施例中,分压单元13由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构成,实际应用中,分压单元13还可以包括多个用于分压的电阻或者是还可以包括其他分压元器件。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其电阻值可以相同或不同。
当开关单元11导通时,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接入电路,可以承担辅路电压的分压功能。当辅路电压过大时,通过设置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 R3可以防止辅路电压过大时损坏电路中的其他元器件(如开关单元11),同时,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实现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连通,进而改善交叉调整路。并且,在开关单元11导通时,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为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分压单元的两端为辅路电压和接地端,本实施例的技术手段也可以降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2,所述开关单元11为N型mos管Q1;所述N型mos管Q1的栅极G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所述N型mos 管Q1的漏极D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所述N型mos管Q1的源极 S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
具体的,设定开关单元11为mos管,其中,mos管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中,设定mos管为N型mos管Q1。其中,N型mos管Q1 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进一步的,N型mos管Q1的栅极G对应于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N型mos管Q1的漏极D对应于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 N型mos管Q1的源极S对应于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当稳压单元12(稳压二极管VS1和稳压二极管VS2)被反向击穿时,会向N型mos管Q1的栅极G流入控制信号,之后,N型mos管Q1的漏极D和源极S导通,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通过分压单元13(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连接,由于辅路电压高,因此,会有部分电压分给主路电压。当辅路电压降低时,稳压单元12停止向N 型mos管Q1的栅极G流入控制信号,此时,N型mos管Q1的漏极D和源极 S断开,即辅路电压和主路电压断开连接。
需说明,实际应用中,开关单元11还可以设置多个mos管,以及在mos 管周围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外围元器件。
上述,N型mos管作为开关单元,可以使开关单元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2,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电容C1并联后组成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11的控制端相连,所述RC并联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相连。
具体的,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容C1的皮法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第四电阻R4和电容C1并联后,接入N型 mos管Q1的栅极G和源极S之间,其中,RC并联电路的第一端与N型mos 管Q1的栅极连接,RC并联电路的第二端与N型mos管Q1的源极S相连,此时,RC并联电路的第二端也可以理解为接入主路电压,RC并联电路的第一端也可以理解为与稳压单元12的正极相连。在N型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接入了RC并联电路的好处是,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并保护N型mos管。
需说明,图2中,未示出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与主路电压的连接关系,仅示出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辅路电压通过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的第一端输出,所述主路电压通过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的第一端输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接入电源电压。
具体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副边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变压器TB用于实现多路输出电源,变压器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变压器的原边(即初级线圈一边)接入电源电压,其中,电源电压是指电子设备接入市电后,对市电进行整流后的电压。之后,变压器的副边(即次级线圈一边)输出副边电压,其中,副边电压包括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其中,主路电压通过第二副边的第一端输出(由二极管单元DB101引出),辅路电压通过第一副边的第一端输出(由二极管单元DB102引出)。可以理解,图3中第一副边和第二副边的具体结构仅是示例性描述,并非为多路输出电源的限定,各元器件的名称仅是示例性描述,各元器件的型号和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图3仅示出了变压器副边对应的电路结构,而未示出原边对应的电路结构,即变压器原边对应的电路结构实施例不作限定。由于变压器输出的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均接入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因此,控制单元14对变压器进行调节时,主路电压和辅路电压都参与了反馈,进而改善了交叉调整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含上述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未在电子设备中详细描述的技术细节参见上述降压控制电路。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单元、稳压单元以及分压单元;
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一端接入辅路电压,所述分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稳压单元的负极接入所述辅路电压,所述稳压单元的正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入主路电压,所述主路电压由控制单元进行调节,所述辅路电压和所述主路电压均为变压器的副边电压;
所述稳压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路电压升高时向所述开关单元流出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时导通,以使所述辅路电压和所述主路电压通过所述分压单元连接,且所述主路电压为所述辅路电压分压;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路电压升高时,通过所述变压器降低所述主路电压,以使所述辅路电压同步降低;所述稳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辅路电压降低时停止流出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稳压二极管;
所述稳压二极管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稳压二极管单向串联,且串联后的负极接入所述辅路电压,串联后的正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还包括:分压子单元;
所述稳压二极管通过分压子单元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N型mos管;
所述N型mos管的栅极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N型mos管的漏极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N型mos管的源极对应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电容;
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电容并联后组成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RC并联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路电压由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的第一端输出,所述主路电压由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的第一端输出,所述变压器的原边接入电源电压。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
CN202021694303.5U 2020-08-14 2020-08-14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547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303.5U CN213547373U (zh) 2020-08-14 2020-08-14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303.5U CN213547373U (zh) 2020-08-14 2020-08-14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7373U true CN213547373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8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4303.5U Active CN213547373U (zh) 2020-08-14 2020-08-14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7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5087B2 (en) AC-powered LED light engines,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illuminating apparatuses having the same
CN103531156B (zh) 背光驱动电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067873A1 (en) Multiplexed DC voltage regulation output circuit having control circuit for stabilizing output voltages
TWI649947B (zh) 具有主動式突波吸收器的控制模組及相關的返馳式電源轉換裝置
CN106849339B (zh) 一种变压器电路以及降低空载功耗的方法
CN115498883A (zh) 一种基于辅助绕组为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供电的电路
CN213547373U (zh) 交叉调整率调整电路及电子设备
US9077256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low power dissipation regulator and structure therefor
US10199857B2 (en) Transformer circuit and method of reducing idling power consumption
WO2022033507A1 (zh) 电压转换电路及方法、电源管理芯片和移动终端
CN211670787U (zh) 一种反激式变换器
CN107968555A (zh) 一种用于高压输入的耐压电路及开关电路
CN210578266U (zh) 同步整流的控制电路及隔离式电源变换电路
CN209070952U (zh) 一种led高效率恒流驱动装置
US9775208B2 (en) LED current balancing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US6157550A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CN220570463U (zh) 一种负载可调电路、电源电路、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15072152U (zh)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CN216490237U (zh) 开关电源
CN218449865U (zh) 一种基于辅助绕组为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供电的电路
CN110086246B (zh) 一种用于双供电系统的防电压过冲电路及双供电系统
CN210867489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电压反馈电路及具有该反馈电路的开关电源
CN216672870U (zh) 一种高压启动电路
CN219304707U (zh) 输出调节电路
US9456480B2 (en) Dimmer circuit and LE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said dimmer circ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