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7220U - 振镜电机 - Google Patents

振镜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7220U
CN213547220U CN202022375286.5U CN202022375286U CN213547220U CN 213547220 U CN213547220 U CN 213547220U CN 202022375286 U CN202022375286 U CN 202022375286U CN 213547220 U CN213547220 U CN 213547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ssembly
rotating shaft
coil
galvanometer motor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52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ming Chua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752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7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7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7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振镜电机,所述振镜电机包括:导磁机壳;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内壁;以及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设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内侧,并可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简化线圈的安装,提高振镜电机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振镜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镜电机。
背景技术
振镜电机是一种优良的矢量扫描器件。振镜电机是一种优良的矢量扫描器件,它是一种特殊的摆动电机,不能像普通电机一样旋转,只能偏转,对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而且制造工艺复杂。目前振镜电机的线圈通常是先通过夹具固定于定子上,再将带有线圈的定子固定于机壳,以实现线圈的安装,该安装方式过程较为繁琐,导致振镜电机的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振镜电机,旨在简化线圈的安装,提高振镜电机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振镜电机,包括导磁机壳;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内壁;以及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设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内侧,并可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转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通过胶接、注塑或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内壁。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线圈绕组,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绕组沿所述导磁机壳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均固定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内壁。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导磁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内侧,且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导磁机壳发生转动;和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贴设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振镜电机还包括前端盖,所述导磁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盖盖设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前端;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两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均套设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并分别位于所述永磁体的两侧,两个所述轴承的外圈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永磁体间隔且轴对称的贴设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件,多个限位件均设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多个所述限位件和多个所述永磁体沿所述转轴的周向交错设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轴本体,所述轴本体沿所述导磁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内侧,且所述轴本体可相对所述导磁机壳发生转动,所述永磁体贴设于所述轴本体的外表面;和前轴,所述前轴套设于所述轴本体的前端,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机壳的前端。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轴本体为导磁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振镜电机包括导磁机壳、线圈组件及转子组件,线圈组件固定于导磁机壳的内壁,转子组件设于线圈组件的内侧,并可相对于线圈组件发生转动。如此的设置,振镜电机在工作时,线圈组件和转子组件在通电后均形成有磁场,且线圈组件与转子组件所产生的磁场相互排斥,并产生力矩,以驱动转子组件相对于线圈组件转动。同时,导磁机壳形成磁轭约束感应线圈组件产生的磁力线向外散放,使磁力线束集中在线圈周围,以提高感应效率。可以理解的,这里将定子与机壳融为一体的导磁机壳,不仅可以实现体积小、扭矩大,提高了电磁转换效率,而且还提高了振镜电机的装配效率,降低了其加工制造成本。并且,线圈组件直接固定连接于导磁机壳的内壁,而无需另外设置固定架,如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线圈组件的安装,从而进一步提高振镜电机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振镜电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振镜电机移除前端盖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振镜电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转子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转子组件又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结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振镜电机 311 轴本体
10 导磁机壳 3111 连接部
11 前端盖 312 前轴
20 线圈组件 3121 连接槽
21 线圈绕组 32 轴承
30 转子组件 33 永磁体
31 转轴 34 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振镜电机100。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振镜电机100一实施例中,振镜电机100包括:导磁机壳10;线圈组件20,线圈组件20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以及转子组件30,转子组件30设于线圈组件20的内侧,并可相对于线圈组件20转动。
这里导磁机壳10和线圈组件20共同构成了振镜电机100的定子部分,其中,导磁机壳10为具有导磁性的壳体结构,一般是由导磁材料制作而成,且为一体结构,导磁材料可以为铁、碳钢等导磁金属材料。也即,这里将定子与机壳融为一体,制作而成的导磁机壳10为一体结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不仅可以实现体积小、扭矩大,提高了电磁转换效率,而且还提高了振镜电机的装配效率,降低了其加工制造成本。线圈组件20直接固定连接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而无需另外设置固定架,如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线圈组件20的安装,从而进一步提高振镜电机100的装配效率。振镜电机100在工作时,导磁机壳10形成磁轭约束感应线圈组件20产生的磁力线向外散放,使磁力线束集中在线圈周围,以提高感应效率。线圈组件20具有相对的外侧和内侧,其外侧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转子组件30设于线圈组件20的内侧,并可相对于线圈组件20发生转动。线圈组件20和转子组件30在通电后均形成有磁场,且线圈组件20与转子组件30所产生的磁场相互排斥,并产生力矩,以驱动转子组件30相对于线圈组件20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振镜电机100包括导磁机壳10、线圈组件20及转子组件30,线圈组件20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转子组件30设于线圈组件20的内侧,并可相对于线圈组件20发生转动。如此的设置,振镜电机100在工作时,线圈组件20和转子组件30在通电后均形成有磁场,且线圈组件20与转子组件30所产生的磁场相互排斥,并产生力矩,以驱动转子组件30相对于线圈组件20转动。同时,导磁机壳10形成磁轭约束感应线圈组件20产生的磁力线向外散放,使磁力线束集中在线圈周围,以提高感应效率。可以理解的,这里将定子与机壳融为一体的导磁机壳10,不仅可以实现体积小、扭矩大,提高了电磁转换效率,而且还提高了振镜电机100的装配效率,降低了其加工制造成本。并且,线圈组件20直接固定连接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而无需另外设置固定架,如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线圈组件20的安装,从而进一步提高振镜电机100的装配效率。
可选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0通过胶接或注塑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这里采用胶接或注塑的方式将线圈组件20直接固定连接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不仅可以保证线圈组件20的安装稳固性,还可以简化线圈组件20的安装,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振镜电机100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胶接固定方式可以为直接采用胶水、双面胶等胶连接件将线圈组件20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也可以是通过注胶的方式将线圈组件20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或者是其他合理且有效的胶接固定方式。
可选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0通过注胶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这里采用注胶的方式将线圈组件20直接胶接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操作较为方便,有利于提高振镜电机100的装配效率,并且采用注胶的方式将线圈组件20,可以有效地保证线圈组件20的安装稳固性。
可选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0还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这里连接件可选为绝缘材料的连接件、导电材料的连接件、导磁材料的连接件、非导磁材料的连接件或其他材料的连接件,比如连接件可选用塑胶连接件、塑料连接件、外表面包覆有绝缘层的金属连接件、导电金属连接件、导磁连接件或非导磁连接件,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是,为了提高其电磁转换效率,连接件可选为导磁连接件,导磁连接连接可选为工字型导磁金属件或沿转子组件30轴向层叠设置的多层导磁金属片结构,此时,线圈组件20缠绕于该工字永磁体或多层导磁金属片结构的表面,再将该工字永磁体或多层导磁金属片结构的表面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其固定方式可选为胶接、卡接或其他合理的固定方式。可选地,导磁连接件沿转子组件30轴向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导磁机壳10的后端和前端盖10,如此操作较为简单且有效。
可选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线圈绕组21,至少两个线圈绕组21沿导磁机壳10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均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
这里线圈组件20为多个分体的线圈绕组21,多个线圈绕组21均直接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这样可以降低线圈组件20的安装难度,以方便其安装操作。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线圈绕组21均通过注胶、注塑或连接件的方式直接胶接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操作较为简单且设置有效。
请参照图2,线圈组件20包括两个线圈绕组21,两个线圈绕组21均通过注胶或注塑的方式直接胶接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内壁,如此既可以实现降低线圈组件20的安装难度,又实现了简化线圈组件20的安装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振镜电机100的装配效率。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转子组件30包括:转轴31,转轴31沿导磁机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线圈组件20的内侧,且转轴31可相对导磁机壳10发生转动;和永磁体33,永磁体33贴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
具体地,转轴31设于线圈组件20的内侧,且转轴31的长度方向与导磁机壳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转轴31在振镜电机100工作时可相对于导磁机壳10发生转动。永磁体33贴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用于产生磁场,永磁体33通电后会形成磁场,同时线圈组件20通电后也会产生磁场,两个磁场相互排斥,以形成力矩,使得转轴31发生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永磁体33可选用磁钢,磁钢的形状与转轴31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使其能够更好地贴合于转轴31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1和图3,振镜电机100还包括前端盖11,导磁机壳10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前端盖11盖设于导磁机壳10的前端;转子组件30还包括两个轴承32,两个轴承32的内圈均套设连接于转轴31的外表面,并分别位于永磁体33的两侧,两个轴承32的外圈分别连接于前端盖11和后端。
这里前端盖11的横截面外轮廓大致呈圆形,盖设于导磁机壳10的前端,可选地,前端盖11采用螺钉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前端,固定方式较为简单。转轴31通过两个轴承32分别连接于导磁机壳10的后端和前端盖11,以实现转轴31的安装固定,也即,两个轴承32均具有转动连接的内圈和外圈,其中一个轴承32的内圈套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连接于导磁机壳10的后端,另外一个轴承32的内圈套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连接于前端盖11。
当然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前端盖11也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于导磁机壳10的前端,比如,导磁机壳10的前端和前端盖11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环形卡槽,其中之另一设置有环形卡筋,通过环形卡筋与环形卡槽的卡接便可实现前端盖11与导磁机壳10的前端之间的卡接固定。
可选的实施例中,前端盖11开设有让位孔,转轴31远离后端的一端穿过让位孔并伸出导磁机壳10的前端面,这样可方便于连接需要转动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永磁体33设置有多个,多个永磁体33间隔且轴对称的贴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如此的设置,既可以实现永磁体33通电后产生磁场的效果,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其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转子组件30还包括多个限位件34,多个限位件34均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且多个限位件34和多个永磁体33沿所述转轴31的周向交错设置。
为了避免多个永磁体33之间发生位移,而影响转子组件30的磁场强度以及磁场内磁力的均匀度,则在相邻两个永磁体33之间设置一个限位件34,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永磁体33之间的位移,也即,多个限位件34和多个永磁体33沿所述转轴31的周向交错设置,并均贴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永磁体33为磁钢块,限位件34为限位块,磁钢块和限位块均沿转轴3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二者的形状均与转轴31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保证其更好地贴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
再次参照图4,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磁钢块和限位块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磁钢块和两个限位块交错地贴设于转轴31的外表面,如此的设置,其装配操作较为方便。
当然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34也可以为凸设于转轴31表面的限位块,限位块与转轴31设置为一体结构,这样可进一步加强限位块的设置稳固性,从而更有效地限制相邻两个永磁体33之间的位于,进而有效地保证转子组件30的磁场强度以及磁场内磁力的均匀度。
参照图3、图5及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转轴31包括:轴本体311,轴本体311沿导磁机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线圈组件20的内侧,且轴本体311可相对导磁机壳10发生转动,永磁体33贴设于轴本体311的外表面;和前轴312,前轴312套设于轴本体311的前端,并至少部分伸出机壳的前端。
具体地,轴本体311沿导磁机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线圈组件20的内侧,轴本体311在振镜电机100工作时可相对于导磁机壳10发生转动。轴本体311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永磁体33和限位件34均贴设于轴本体311的外表面,两个轴承32分别套设于轴本体311的前端和后端,并分别位于永磁体33的两侧,轴本体311的后端通过轴承32连接于导磁机壳10的后端,轴本体311的前端通过另一轴承32连接于前端盖11,轴本体311朝向前端盖11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部3111,连接部3111大致呈圆柱状,且连接部3111的尺寸小于轴本体311的尺寸,前轴312设有连接槽3121,连接槽3121大致呈圆形槽,且连接槽3121的尺寸与连接部3111的尺寸相适配,这样前轴312可以通过连接部3111与连接槽3121的配合连接于轴本体311的前端,如此便可实现前轴312与轴本体311的连接固定,其装配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前轴312至少部分贯穿前端盖11并伸出机壳的前端,以用于连接需要转动的产品。
可选实施例中,轴本体311为导磁轴。这里轴本体311采用导磁材料制作而成,这样可以直接将永磁体33贴设于轴本体311的表面,操作较为简单,且可以有效保证永磁体33的设置稳固性。同样的,限位件34也可以是导磁块,这样也可以有效保证限位件34的设置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磁机壳;
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内壁;以及
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设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内侧,并可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通过胶接、注塑或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线圈绕组,至少两个所述线圈绕组沿所述导磁机壳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均固定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导磁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内侧,且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导磁机壳发生转动;和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贴设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镜电机还包括前端盖,所述导磁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盖盖于所述导磁机壳的前端;
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两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均套设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并分别位于所述永磁体的两侧,两个所述轴承的外圈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永磁体间隔且轴对称的贴设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件,多个限位件均设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多个所述限位件和多个所述永磁体沿所述转轴的周向交错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
轴本体,所述轴本体沿所述导磁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内侧,且所述轴本体可相对所述导磁机壳发生转动,所述永磁体贴设于所述轴本体的外表面;和
前轴,所述前轴套设于所述轴本体的前端,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机壳的前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本体为导磁轴。
CN202022375286.5U 2020-10-22 2020-10-22 振镜电机 Active CN213547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5286.5U CN213547220U (zh) 2020-10-22 2020-10-22 振镜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5286.5U CN213547220U (zh) 2020-10-22 2020-10-22 振镜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7220U true CN213547220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5286.5U Active CN213547220U (zh) 2020-10-22 2020-10-22 振镜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72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67691A (zh) * 2024-06-19 2024-07-1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67691A (zh) * 2024-06-19 2024-07-1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6025B (zh)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
TWI551013B (zh) 吊扇馬達
US10566855B2 (en) Permanent magnet direct current motor and HVAC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S59135087U (ja) 永久磁石形ステツプモ−タ
CN101978574A (zh) 电动机
CN108702073B (zh) 转子和包括该转子的马达
CN213547220U (zh) 振镜电机
CN100541976C (zh) 小型直流电动机
CN105099019B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永磁电机、外壳组件
WO2020063579A1 (zh) 车辆座椅及其永磁直流电机
CN211744176U (zh) 振镜电机
CN214227981U (zh) 振镜电机
CN207884413U (zh) 马达
US20220181933A1 (en) Rotor,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7385144B2 (ja) モータ
KR101971096B1 (ko) 출력을 향상시킨 모터
US20190356186A1 (en) Rotor and motor
CN215009795U (zh) 外转子电机
JP3041034U (ja) 積層鉄心インナロータ形回転電機
CN216122165U (zh) 一种单线圈牙刷振动电机
CN213243671U (zh) 一种永磁电机用永磁转子
CN213305078U (zh) 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CN214959231U (zh) 一种电机及其转子
CN210201570U (zh) 一种转子组件、电机及压缩机
CN107994743B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1

Address after: 528000 Room 302, building 2, No. 71, Luonan West Road, Nanzhuang Town,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Dongyan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506, 5th floor, unit C, Mingjiang building, 3186 Nanshan Avenue, majialong community, Nant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ongming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13

Address after: B705-2, Oil Pine Technology Building, No. 108 East Ring Road, Songhe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ongming Chuangxi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8000 Room 302, building 2, No. 71, Luonan West Road, Nanzhuang Town,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Dongy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