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4964U -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4964U
CN213534964U CN202021866769.9U CN202021866769U CN213534964U CN 213534964 U CN213534964 U CN 213534964U CN 202021866769 U CN202021866769 U CN 202021866769U CN 213534964 U CN213534964 U CN 213534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leeve
rotating
fixing
balanc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67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传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67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4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4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4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平衡车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转动部中,第二端位于第二转动部中;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与转轴上的限位部相适配,以限制转轴的转动角度;第一转动部包括套筒,第二转动部包括位于车体上的转轴固定部;转轴的第一端位于套筒中,且可相对套筒转动,第二端与车体上的转轴固定部固定连接;限位件位于套筒的一侧,与转轴的第一端对应。其优点在于,平衡车转动机构,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转轴转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通常,双轮的电动平衡车主要包括两个带有轮轴的轮毂电机、位于两个轮毂电机之间的踏板等。
扭扭车是平衡车的一种,扭扭车在转向控制时需要转动左右两侧的车体,两个车体之间需要一个转动装置,完成车体相对的旋转,目前扭扭车采用的是转动轴两侧分别套设轴承的方式,使得左右车体相对转动,轴承成本高,不容易安装,影响实际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转轴转动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平衡车,转轴运转良好,噪音小,且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中,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轴上的限位部相适配,以限制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套筒,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位于车体上的转轴固定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套筒中,且可相对所述套筒转动,第二端与所述车体上的所述转轴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套筒的一侧,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对应。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台,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限位凸台对应设置的限位片,且所述限位片的顶面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可与所述限位凸台的两端分别抵触,以限制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
优选地,所述转轴为圆筒状结构,所述转轴的外径与所述套筒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限位片上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转轴的内筒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轴与所述套筒连接处套设有卡簧;所述转轴与所述套筒的接触面之间设有润滑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部还包括位于车体上的套筒固定部;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筒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部包括套筒固定槽,所述套筒固定槽的直径与所述套筒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套筒为具有纵向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套筒具有开口紧缩固定在所述套筒固定槽中的状态。
优选地,平衡车转动机构还包括限位件固定槽,所述限位件固定槽位于所述套筒固定槽的一侧,与所述转轴的限位部对应设置。
优选地,转轴固定部还包括转轴固定槽和转轴固定柱,所述转轴上设有转轴固定孔,所述转轴的第二端放置在所述转轴固定槽中,所述转轴固定柱穿过所述转轴固定孔使所述转轴与所述转轴固定部固定。
优选地,所述转轴固定柱为锥形圆柱体,或者,所述转轴固定柱的顶端设有锥形引导部。
优选地,所述转轴固定槽的侧边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分别与所述车体连接固定;所述车体包括控制部、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所述下壳体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下壳和第二下壳,所述第一上壳与所述第一下壳对应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对应形成第二容腔,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和/或第二容腔中;
套筒与所述上壳体的第一上壳或第二上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中的一者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套筒的套筒固定部,另一者上设有转轴固定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套筒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和与所述转轴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
或者,套筒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下壳或第二下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中的一者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套筒的套筒固定部,另一者上设有转轴固定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套筒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和与所述转轴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在转轴的作用下可以相对彼此转动,其采用转轴的单侧与套筒套接的方式,使转轴转动更稳定,而在限位件与转轴的限位部的配合下,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也无法进行同一方向相对继续转动,从而达到限位(限制转动)的目的,防止平衡车误操控造成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转动幅度过大而产生的危险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另一角度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转轴;11、卡簧;12、转轴固定孔;13、限位部;131、限位凸台;20、限位件;21、过线槽;30、第一转动部;31、套筒;311、开口; 32、套筒固定部;33、套筒固定槽;34、限位件固定槽;341、抵筋;40、第二转动部;41、转轴固定部;42、转轴固定槽;43、转轴固定柱;44、加强筋;50、上壳体;51、第一上壳;52、第二上壳;53、第一固定槽;54、第二固定槽;60、下壳体;61、第一下壳;62、第二下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通过套筒与转轴的配合方式,使转轴转动更稳定,且在限位件与转轴的限位部的配合下,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也无法进行同一方向相对继续转动,从而达到限制转动的目的。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之间设有转轴10,转轴1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转动部30中,第二端位于第二转动部40 中;还包括限位件20,限位件20与转轴10上的限位部13相适配,以限制转轴10的转动角度;第一转动部30包括套筒31,第二转动部40包括位于车体上的转轴固定部;转轴10的第一端位于套筒31中,且可相对套筒31 转动,第二端与车体上的转轴固定部固定连接,限位件20位于套筒31的一侧,与转轴10的第一端对应。
在人体的操控下,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沿着转轴10相对转动,转轴10第一端在套筒31中转动,此时的限位片固定在套筒31的一侧,随着套筒31相对转轴10转动,转轴10上的限位部13与限位件20接触,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无法进行同一方向相对继续转动,从而达到限位(限制转动)的目的,防止平衡车误操控造成的左右两车体转动幅度过大而产生的危险事故。
转轴10的第一端设有限位部13,限位部13穿出套筒31与限位件20对应。更具体地说,如附图1所示,限位部13包括限位凸台131,限位件20 为与限位凸台131对应设置的限位片,且限位片的顶面在转轴10转动时可与限位凸台131的两端分别抵触,以限制转轴10的转动角度。
如附图5所示,转轴10为圆筒状结构,转轴10的外径与套筒31的内径相适配;采用了单一套筒31的结构,套筒31可以使转轴10转动更顺畅,将转轴10的第二端通过转轴固定部与车体固定,简化了转动机构的结构,同时节省了材料,节约成本。在转轴10上具有卡簧11,卡簧11设置在转轴10 与套筒31两端对应的位置,将转轴10与套筒31固定,防止转轴10与套筒 31脱离,进而到导致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分离。卡簧11还可防止灰尘通过转轴10进入车体。转轴10与套筒31的接触面之间设有润滑层,使转轴10与套筒31转动更顺滑。润滑层可以为润滑油或其他常见的润滑材料。
限位片上设有过线槽21,过线槽21与转轴10的内筒对应设置,方便线束通过转轴10,联动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第一转动部30还包括位于车体上的套筒固定部 32,套筒31与套筒固定部32固定连接,套筒固定部32包括套筒固定槽33,套筒固定槽33的直径与套筒31的外径相匹配;套筒31为具有纵向开口311 的圆筒状,套筒31具有开口311紧缩固定在套筒固定槽33中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31没有开口311,而是通过注塑或者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套筒固定槽3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固定槽为圆筒形结构,安装时,将套筒上的开口闭合后放入套筒固定槽中,套筒在套筒固定槽内开口回弹,固定在套筒固定槽中。或者,套筒通过注塑或者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套筒固定槽33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固定槽33为半圆形槽,平衡车包括上壳和下壳,第一转动部的部件对应分设在左(右)车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第二转动部的部件对应分设在右(左)车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套筒固定槽可以设置在上壳体也可以设置在下壳体上。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当套筒固定槽设置在下壳体上时,上壳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槽53,第一固定槽和套筒固定槽对套筒进行夹持固定,使套筒固定在套筒固定槽中,减少部件,简化安装工艺。
为固定限位件20,平衡车转动机构还包括限位件固定槽34,限位件固定槽34位于套筒固定槽33的一侧,与转轴10的限位部13对应设置,限位件固定槽34为方形槽,内部设有抵筋341,用于卡紧限位件20。
为将转轴10与转轴固定部41固定连接,转轴固定部41还包括转轴固定槽42和转轴固定柱43,转轴10上设有转轴固定孔12,转轴10的第二端放置在转轴固定槽42中,转轴固定柱43穿过转轴固定孔12使转轴10与转轴固定部41固定;优选地,转轴固定柱43为锥形圆柱体,或者,转轴固定柱 43的顶端设有锥形引导部,方便转轴固定柱43插入转轴固定孔12中。另外,为增强转轴固定槽42的机械强度,转轴固定槽42的侧边设有加强筋44。
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车体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分别与车体连接固定;车体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并排设置,因此也可以称为左车体和右车体,第一转动部30位于第一车体上,第二转动部40位于第二车体上,相当于,套筒31与第一车体固定连接,转轴10的第二端与第二车体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说,车体包括控制部、上壳体50和下壳体60,上壳体5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上壳51和第二上壳52,下壳体6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下壳 61和第二下壳62,第一上壳51与第一下壳61对应形成第一容腔,第二上壳 52和第二下壳62对应形成第二容腔,控制部位于第一容腔和/或第二容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位于上壳体50上,套筒31与上壳体50的第一上壳51或第二上壳52固定连接,第一上壳51和第二上壳52中的一者上设有用于固定套筒31的套筒固定部32,另一者上设有转轴固定部41,对应的,下壳体60上设有与套筒固定部32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53和与转轴固定部41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54,第二固定槽54也可以具有转轴固定柱,两组转轴固定柱从上下两个角度对转轴进行固定,增加转轴固定的强度。第一固定槽53和第二固定槽54的侧边也设有加强筋,以增强机械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30和第二转动部40位于下壳体60上,套筒31与下壳体60的第一下壳61或第二下壳62固定连接,第一下壳61 和第二下壳62中的一者上设有用于固定套筒31的套筒固定部32,另一者上设有转轴固定部41,对应的,上壳体50上设有与套筒固定部32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53和与转轴固定部41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54,第二固定槽54也可以具有转轴固定柱,两组转轴固定柱从上下两个角度对转轴进行固定,增加转轴固定的强度。第一固定槽53和第二固定槽54的侧边也设有加强筋,以增强机械强度。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中,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轴上的限位部相适配,以限制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套筒,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位于车体上的转轴固定部;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套筒中,且可相对所述套筒转动,第二端与所述车体上的转轴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套筒的一侧,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台,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限位凸台对应设置的限位片,且所述限位片的顶面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可与所述限位凸台的两端分别抵触,以限制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圆筒状结构,所述转轴的外径与所述套筒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限位片上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转轴的内筒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套筒连接处套设有卡簧;所述转轴与所述套筒的接触面之间设有润滑层。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还包括位于车体上的套筒固定部;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筒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部包括套筒固定槽,所述套筒固定槽的直径与所述套筒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套筒为具有纵向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套筒具有开口紧缩固定在所述套筒固定槽中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固定槽,所述限位件固定槽位于所述套筒固定槽的一侧,与所述转轴的限位部对应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转轴固定部还包括转轴固定槽和转轴固定柱,所述转轴上设有转轴固定孔,所述转轴的第二端放置在所述转轴固定槽中,所述转轴固定柱穿过所述转轴固定孔使所述转轴与所述转轴固定部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固定柱为锥形圆柱体,或者,所述转轴固定柱的顶端设有锥形引导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固定槽的侧边设有加强筋。
10.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平衡车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分别与所述车体连接固定;所述车体包括控制部、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所述下壳体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下壳和第二下壳,所述第一上壳与所述第一下壳对应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对应形成第二容腔,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和/或第二容腔中;
套筒与所述上壳体的第一上壳或第二上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二上壳中的一者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套筒的套筒固定部,另一者上设有转轴固定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套筒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和与所述转轴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
或者,套筒与所述下壳体的第一下壳或第二下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中的一者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套筒的套筒固定部,另一者上设有转轴固定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套筒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和与所述转轴固定部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
CN202021866769.9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Active CN213534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6769.9U CN213534964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6769.9U CN213534964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4964U true CN213534964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6769.9U Active CN213534964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4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66239A1 (en) Reducer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EP3118083B1 (en) Steering wheel
CN101516675A (zh) 用于车座的配件系统
CA2428098A1 (en) Kingpin angle mounted sensor
CN105946470B (zh) 一种汽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CN213534964U (zh)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KR101667017B1 (ko) 자동차 밸런싱 장치
CN104149899A (zh) 一种自平衡两轮车的分体车架结构
CN111846075A (zh) 一种平衡车
CN111846077A (zh) 一种平衡车
CN111846079A (zh) 一种平衡车
CN111846081A (zh) 一种平衡车
CN212950979U (zh) 平衡车
CN213534963U (zh)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CN205706013U (zh) 一种汽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CN215436739U (zh)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和平衡车
CN111846080A (zh) 一种平衡车
CN213414090U (zh) 一种平衡车
CN213414108U (zh) 一种平衡车
CN205554456U (zh) 电动滑板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CN220002949U (zh) 一种模型车转向机构
CN215098052U (zh) 一种防侧翻结构及具有其的扭扭车
KR20210032638A (ko) 스티어 바이 와이어식 조향장치
KR100494013B1 (ko) 차량용 아웃사이드 미러 회동장치
CN213414107U (zh) 一种平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