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6244U -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6244U
CN213526244U CN202021370841.9U CN202021370841U CN213526244U CN 213526244 U CN213526244 U CN 213526244U CN 202021370841 U CN202021370841 U CN 202021370841U CN 213526244 U CN213526244 U CN 213526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upport
wrist
forearm
sup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08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坤
龙轶映
瞿启睿
许明
易细芹
祁芳
唐丽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0213708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6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6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6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包括支撑筒、设置于支撑筒前端的腕托以及设置在支撑筒上用于驱动腕托旋转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旋转套设在支撑筒外壁的旋转环、连接旋转环和腕托的连接杆以及用于驱动旋转环旋转的马达,旋转环外壁设置有外齿轮,所述马达固定设置在支撑筒上,马达输出端设置有与外齿轮啮合的主动轮,所述支撑筒外壁还固定套设有外壳,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支撑筒套设在患者前臂上,其中腕托夹持并固定在手腕处,驱动装置驱动腕托来回180°旋转,实现患者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通过马达驱动旋转且更容易控制旋转角度,设置外壳,使马达和齿轮啮合结构等多隐藏在外壳内,提高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背景技术
前臂旋前和旋后是前臂的桡尺近侧、远侧关节连同肱桡关节的联合运动。肘关节屈曲时,手掌朝下运动为旋前,相反,手掌朝上运动为旋后。手的灵活性既包括手指的灵活度,又包括手腕的灵活度,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手指的灵活度而忽视手腕的灵活度,而要保证手的灵活性,手腕的灵活度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前臂的旋前旋后是手腕的灵活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常生活中许多动作需要前臂旋前、旋后动作参与,在日常活动中,凡涉及上肢朝脸的方向运动时,基本都需要前臂旋前;凡涉及上肢远离脸部并将物品放下时,基本都需要前臂旋后,如拿起杯子喝水、洗脸、将饭菜送到嘴里等等。另外生活中一些扭转类的动作,都需要前臂旋前旋后动作参与,如拿钥匙开门、转门柄、拧螺丝等。体育项目中几乎所有上肢活动都有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参与,如网球、羽毛球、棒球、乒乓球中的发球动作和击球动作等。
大部分脑损伤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均受到影响。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被忽视或不被重视,另外前臂旋转功能的残缺不像其他残疾那样被人同情,事实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者自身会充分体会它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烦恼和不便。前臂旋前障碍时,虽可以肩关节的外展做部分的代偿,但其书写,扣纽扣,拧毛巾等动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肩关节无法代偿,患者将食物送入口中等一些最基本的自理性活动都将受到影响。
康复训练常以关节被动活动、辅助-主动运动为主。因此,便携可控制的训练器就很有必要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肩关节辅助训练器大都经过专门机构研制,通常都价格比较昂贵、体积庞大且仪器笨重,对于患者来说花费较大,且适用性差,不能满足大众化需求。
申请号为CN201521097545.5,名称为“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器,但是该训练器的前臂托通过齿条与涡轮驱动,且需要手动操作前托臂左右旋转,其与医护人员直接作用在患者手腕无较大区别,无法实现很好的无辅助、自动化的前臂旋前旋后的训练。且由于齿条和涡轮暴露在外,容易损坏同时容易对患者造成碰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包括支撑筒、设置于支撑筒前端的腕托以及设置在支撑筒上用于驱动腕托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套设在支撑筒外壁的旋转环、连接旋转环和腕托的连接杆以及用于驱动旋转环旋转的马达,所述旋转环外壁设置有外齿轮,所述马达固定设置在支撑筒上,马达输出端设置有与外齿轮啮合的主动轮,所述支撑筒外壁还固定套设有外壳。
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环在支撑筒两侧各设置有1个,所述马达对应设置有2个,2个马达的连线与支撑筒的轴线平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避开马达的第一折弯。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与马达彼此电连接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电池、控制器和马达连线与支撑筒的轴线平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避开电池、控制器和马达的第二折弯。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设置有2根,2根连接杆所在的面与支撑筒轴线相交。
更进一步地,所述腕托为圆环状,所述腕托内设置有4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伸缩杆与腕托内壁连接,伸缩杆外套设有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腕托为圆环状,所述腕托内设置有4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气囊,所述气囊通过一个充气口进行充气放气。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背离腕托一侧设置有上臂托,所述上臂托包括从外壳底部延伸设置的连接板、与连接板端部铰接的升降杆以及设置在升降杆上的托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两侧设置有绑带孔。
本实用新型的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支撑筒套设在患者前臂上,其中腕托夹持并固定在手腕处,驱动装置驱动腕托来回180°旋转,实现患者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通过马达驱动旋转,解放劳动力,且更容易控制旋转角度,保证旋转精度,设置外壳,使马达和齿轮啮合结构等多隐藏在外壳内,提高安全性能,优化马达和啮合结构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训练仪的美观度;
设置控制器,控制方式具体可以通过设置在外壳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按钮实现,也可以通过在控制器上设置蓝牙、WiFi芯片连接移动设备通过移动设备控制,电池采用充电电池,提高训练仪的便携度;
在腕托内设置固定块或气囊,提高腕托与手腕配合的紧密性,且不会压迫患者手腕;
设置上臂托,提高支撑筒在患者前臂内的稳定性,保证支撑筒不会在前臂内转动,造成腕托旋转角度与训练角度不符的事故;
设置2根连接杆,2根连接杆在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均会受到马达、电池和控制器的阻挡,使连接杆仅能绕支撑筒轴线旋转小于180°的范围,避免了在马达或者控制器出现故障时,旋转角度过大,对患者前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在连接杆上设置第一折弯、第二折弯和第三折弯,保证手腕能够来回旋转180°,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上臂托的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和上臂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和上臂托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和上臂托的仰视图。
在图中,1支撑筒、2腕托、21固定块、22伸缩杆、23弹簧、3旋转环、31外齿轮、4连接杆、41第一折弯、42第二折弯、43第三折弯、5外壳、51连接块、6电池、7控制器、8上臂托、81连接板、82升降杆、83托板、831绑带孔、9马达、91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筒1、设置于支撑筒1前端的腕托2以及设置在支撑筒1上用于驱动腕托2旋转的驱动装置,在使用时,支撑筒1套设在患者前臂上,其中腕托2夹持并固定在手腕处,驱动装置驱动腕托2来回180°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80°的来回转动进行训练,实现患者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用于训练前臂旋转功能,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套设在支撑筒1外壁的旋转环3、连接旋转环3和腕托2的连接杆4以及用于驱动旋转环3旋转的马达9,马达9驱动旋转环3旋转,连接旋转环3和腕托2的连接杆4带动腕托2跟随旋转,以此实现将设置在支撑筒1上的马达9驱动位于支撑筒前端的腕托2旋转,确保腕托2上的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中,马达9仅驱动旋转环3进行180°或者小于180°来回转动,优先80°来回转动,所述旋转环3外壁设置有外齿轮31,所述马达9固定设置在支撑筒1上,马达9输出端设置有与外齿轮31啮合的主动轮91,马达9与旋转环3齿轮啮合,更容易控制旋转角度,保证旋转精度。所述支撑筒1外壁还固定套设有外壳5,本实施例中,旋转环3设置在支撑筒1靠近腕托2的一侧,以便于设置外壳5,设置外壳5,使马达9和齿轮啮合结构等多隐藏在外壳5内,提高安全性能,优化马达9和啮合结构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训练仪的美观度。
所述支撑筒1上设置有与马达9彼此电连接的电池6和控制器7,电池6用于给马达9进行供电,控制器7用于控制马达9的转速、转角,控制方式具体可以通过设置在外壳5上与控制器7电连接的控制按钮实现,也可以通过在控制器7上设置蓝牙、WiFi芯片连接移动设备通过移动设备控制,电池6优选采用充电电池,提高训练仪的便携度。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腕托2为圆环状,所述腕托2内设置有4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固定块21,4个固定块21组合形成与手腕截面类似的圆槽状,所述固定块21通过伸缩杆22与腕托2内壁连接,伸缩杆22外套设有弹簧23,设置弹簧23,保证固定块21压覆在患者手腕上,确保腕托2的旋转可以带动患者手腕旋转,弹簧23的弹力适中,在保证腕托2可以带动手腕旋转的程度下,不会压迫患者手腕。
所述腕托2为圆环状,所述腕托2内设置有4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气囊,所述气囊通过一个充气口进行充气放气,所述腕托2内也可以设置气囊,气囊充气后将腕托2固定在患者手腕上,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气囊通过一个充气口进行充气放气,简化了操作难度,保证4个气囊充气同步,另外,充气口可通过充气设备或者人工进行吹气。
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5背离腕托2一侧设置有上臂托8,所述上臂托8包括从外壳5底部延伸设置的连接板81、与连接板81端部铰接的升降杆82以及设置在升降杆82上的托板83,所述托板83两侧设置有绑带孔831,使用时,首先将升降杆82和托板83放平,患者前臂沿支撑筒1伸入至腕托2部分,直到患者手腕位于腕托2内,此时,转动升降杆82,是托板83贴附到患者上臂,并通过绑带进行固定,设置上臂托8,提高支撑筒1在患者前臂内的稳定性,保证支撑筒1不会在前臂内转动,造成腕托2旋转角度与训练角度不符的事故。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旋转环3在支撑筒1两侧各设置有1个,所述马达9对应设置有2个,2个马达9的连线与支撑筒1的轴线平行,将马达9设置2个,提高驱动腕托2的稳定性。
为了在连接杆4受到马达9阻隔的情况下,连接杆4还能绕支撑筒1轴线来回各旋转满180°,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有避开马达9的第一折弯41。
本实施例中,电池6和控制器7设置在2个马达9之间,电池6、控制器7和马达9共线,其连线与支撑筒1的轴线平行,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有避开电池6、控制器7和马达9的第二折弯42,第一折弯41和第二折弯42的深度,与马达9、电池6和控制器7的宽度相匹配。
为了进一步提高腕托2旋转的稳定性,所述连接杆4设置有2根,2根连接杆4所在的面与支撑筒1轴线相交,设置2根连接杆4,且2根连接杆4在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均会受到马达9、电池6和控制器7的阻挡,使连接杆4仅能绕支撑筒1轴线旋转小于180°的范围,避免了在马达9或者控制器7出现故障时,旋转角度过大,对患者前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由于连接杆4上设置有避开马达9、电池6和控制器7的第一折弯41和第二折弯42,保证最大旋转角度在180°,提高使用效果,如图5和图6所示,2根连接杆4的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5通过连接块51与支撑筒1连接固定,2根连接杆上设置有避开连接块51的第三折弯43。
本实用新型可为训练仪提高三种训练模式:被动运动训练模式、辅助运动训练模式、主动运动训练模式。
被动运动训练模式用于手臂不具备旋前旋后能力时进行被动训练,可以通过马达9带动腕托2带动前臂去训练,被动完成动作,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张力。
辅助运动训练模式用于手臂旋前旋后能力部分恢复时(肌力3级以下)进行辅助训练,可以以较小的马达9转速带动前臂去训练,辅助完成动作,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张力。
主动运动训练模式用于手臂旋前旋后能力恢复较好时(肌力3级以上)进行主动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果,训练仪又可以提供大小可调节的阻力,引导患者进行抗阻力训练,增加肌力,缓解肌张力,具体的,可通过在支撑筒1靠近旋转环3一侧设置阻尼器,例如在支撑筒1一侧设置一个可调节与旋转环3贴合压力的弹性块,主动运动训练模式时,马达9关闭不工作,且不带刹车功能,其输出轴可自由旋转,通过调节弹性块与旋转环3的贴合压力进而调节阻力大小。

Claims (10)

1.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包括支撑筒(1)、设置于支撑筒(1)前端的腕托(2)以及设置在支撑筒(1)上用于驱动腕托(2)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套设在支撑筒(1)外壁的旋转环(3)、连接旋转环(3)和腕托(2)的连接杆(4)以及用于驱动旋转环(3)旋转的马达(9),所述旋转环(3)外壁设置有外齿轮(31),所述马达(9)固定设置在支撑筒(1)上,马达(9)输出端设置有与外齿轮(31)啮合的主动轮(91),所述支撑筒(1)外壁还固定套设有外壳(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旋转环(3)在支撑筒(1)两侧各设置有1个,所述马达(9)对应设置有2个,2个马达(9)的连线与支撑筒(1)的轴线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有避开马达(9)的第一折弯(4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筒(1)上设置有与马达(9)彼此电连接的电池(6)和控制器(7),所述电池(6)、控制器(7)和马达(9)连线与支撑筒(1)的轴线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有避开电池(6)、控制器(7)和马达(9)的第二折弯(4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4)设置有2根,2根连接杆(4)所在的面与支撑筒(1)轴线相交。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腕托(2)为圆环状,所述腕托(2)内设置有4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通过伸缩杆(22)与腕托(2)内壁连接,伸缩杆(22)外套设有弹簧(23)。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腕托(2)为圆环状,所述腕托(2)内设置有4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气囊,所述气囊通过一个充气口进行充气放气。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外壳(5)背离腕托(2)一侧设置有上臂托(8),所述上臂托(8)包括从外壳(5)底部延伸设置的连接板(81)、与连接板(81)端部铰接的升降杆(82)以及设置在升降杆(82)上的托板(8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其特征是,所述托板(83)两侧设置有绑带孔(831)。
CN202021370841.9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Active CN213526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0841.9U CN213526244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0841.9U CN213526244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6244U true CN213526244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86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0841.9U Active CN213526244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62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379A (zh) * 2021-07-25 2021-09-28 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 手部康复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379A (zh) * 2021-07-25 2021-09-28 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 手部康复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
CN113440379B (zh) * 2021-07-25 2023-12-15 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 手部康复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7236B (zh) 康复训练手及康复训练方法
CN101125112B (zh) 一种可穿戴式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装置
CN206473520U (zh) 手指康复训练装置
CN106393073A (zh) 一种便携式柔性肘关节外骨骼机器人
KR20110066567A (ko) 공압근육을 이용한 양팔 재활 운동 기구
CN206587143U (zh) 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
CN114145961B (zh) 智能化多功能上肢康复一体机
CN104287942A (zh) 可穿戴式肘关节康复机器人装置
CN112790947A (zh) 一种可穿戴式多自由度手指手腕康复装置
CN213526244U (zh) 一种前臂旋前旋后训练仪
CN113827445A (zh) 一种七自由度串并联式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CN108478387A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214763103U (zh) 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多功能上肢功能训练器
CN204147235U (zh) 便携式肘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CN213049228U (zh) 一种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110665192B (zh) 一种康复型外骨骼手套机器人
CN114145960B (zh) 智能多功能腕指关节训练装置
CN114367092B (zh) 辅助扩胸运动心肺康复训练装置
CN116270133A (zh) 一种仿真康复手指训练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WO2023004972A1 (zh) 一种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KR102223459B1 (ko) 어깨 재활 치료 기구
CN114948588A (zh) 一种用于上肢小臂和手腕协调康复训练的柔性变阻尼装置
CN211561025U (zh) 一种上肢康复训练仪
CN210186369U (zh) 一种康复科用手部锻炼恢复装置
CN209827453U (zh) 一种腕关节锻炼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