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0297U -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0297U
CN213520297U CN202023024219.5U CN202023024219U CN213520297U CN 213520297 U CN213520297 U CN 213520297U CN 202023024219 U CN202023024219 U CN 202023024219U CN 213520297 U CN213520297 U CN 213520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ounting structure
module mounting
coil module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242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甯告旦
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242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0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0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0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线圈结构,第一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线圈结构固定连接;和/或,第二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线圈结构固定连接;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壳体,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壳体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本公开在满足线圈模组安装结构面积的前提下,优化了堆叠空间。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壳体形成可拆卸连接,给予壳体足够的堆叠空间,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是一种新兴的技术,NFC主要包括线圈模组。NFC是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线互连技术研发而成,它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的各种电子产品提供了一种十分安全快捷的通信方式。
NFC技术应用在终端设备中,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终端设备的电子支付、门禁、身份认证等功能。其中,终端设备比如手机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手机等终端设备越来越趋于薄型化设计,这也就意味着留给内部器件的各部分空间越来越小,影响终端设备内部器件的性能。
因此,如何保证线圈模组性能的前提下,提升空间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
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线圈结构,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包括粘接区域和显露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粘接区域与所述壳体粘接,所述第一屏蔽件的显露区域未被覆盖。
可选地,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粘接部;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粘接区域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或者,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粘接区域与所述壳体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分别沿所述第一屏蔽件的侧边延伸。
可选地,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二侧面通过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一侧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一侧面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本体以及补强部;所述线圈本体的边缘处形成有触点部,所述补强部设置于所述触点部。
可选地,所述线圈模组还包括连接部,第一屏蔽件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屏蔽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呈镂空状;和/或,
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部呈薄片状。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后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后壳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满足线圈模组安装结构面积的前提下,优化了堆叠空间。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壳体形成可拆卸连接,给予壳体足够的堆叠空间,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屏蔽件与第一粘接部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屏蔽件与第一粘接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NFC技术丰富了终端设备的功能,使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步走向电子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用户消费和业务模式。
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以实现终端设备的不同模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终端设备的不同模式比如点对点模式,实现两个NFC设备无线互联,以便于进行数据交换。终端设备的不同模式还比如读/写模式,NFC设备作为非接触读写器使用,以读写支持NFC数据格式标准的标签。标签比如是展览信息电子标签、电影海报、广告页面等。终端设备的不同模式还比如模拟卡片模式,将具有NFC功能的设备模拟成一张门禁卡、银行卡等而被读取。
相关技术中,NFC主要包括线圈模组,线圈模组主要有平面线圈形式和单端天线形式。
其中,单端天线形式主要包括柔性电路板和金属框,金属框占用空间大,终端设备内可布设天线的区域有限,金属框的设置,使本就不充裕的天线面积更加紧缺。且单端天线形式对终端设备的外壳体的材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而平面线圈形式通常为一体式结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整体面积大,在终端设备中面积利用率低。若是缩减线圈模组面积增大堆叠面积,不仅增加了线圈模组的厚度,也影响线圈模组的线圈的性能。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安装于终端设备,以实现终端设备的线圈模组通信功能。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起到隔磁屏蔽的效果,有效增加通信感应距离。线圈模组结构还包括线圈结构,线圈结构与终端设备电连接,以实现线圈模组的通信功能。第一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线圈结构固定连接,和/或,第二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线圈结构固定连接。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壳体,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使得线圈结构可以被翻折,以便于组装线圈结构覆盖区域的其他器件。第二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壳体固定连接,提升连接可靠性。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本公开通过翻折部分线圈结构,给予足够的堆叠空间,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一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安装于终端设备,以实现终端设备线圈模组的通信功能。终端设备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穿戴设备等。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屏蔽件1和第二屏蔽件2,其中,第一屏蔽件1和第二屏蔽件2均由铁氧体制成,且第一屏蔽件1和第二屏蔽件2均通过高温烧结形成。第一屏蔽件1和第二屏蔽件2用于降低周边金属材料对信号磁场的吸收,提升磁场强度,有效增加感应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1-2所示,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线圈结构3,线圈结构3呈平面线圈形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屏蔽件1的第一侧面与线圈结构3固定连接,第一屏蔽件1为线圈结构3起到屏蔽和导磁的作用,以增强线圈结构的磁场强度,保证线圈结构3的信号传输。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第二屏蔽件2的第一侧面与线圈结构3固定连接,以提升线圈结构的磁场效果。设置于第一屏蔽件1还是第二屏蔽件2,以实际设计为准。
在另一个示例中,为了提升磁场强度,增加线圈结构3的感应距离,第一屏蔽件1和第二屏蔽件2的第一侧面分别与线圈结构3固定连接,以满足线圈结构3对磁场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1-2所示,线圈结构3包括线圈本体31,线圈本体31上还开设有多个贯穿线圈本体31的透气孔312,提升线圈模组安装结构整体的散热效果,避免温度过热,影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性能。在线圈本体31的边缘处还形成有触点部3111,用于与终端设备的主板实现电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2所示,线圈本体31上比如设置有凸缘部311,凸缘部311由线圈本体31向外延伸形成,且凸缘部311与线圈本体31位于同一平面。触点部3111形成在凸缘部311上,触点部3111与终端设备的主板(图中未示出)的馈点接触并形成电连接。线圈结构3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实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通信功能。比如,当用户乘坐公交车时,利用具有线圈模组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靠近公交卡机,使得终端设备内的模拟公交卡可以被读取。当终端设备与公交卡机在预设距离内时,终端设备切换为模拟卡片模式,公交车刷卡机发出电磁场信号,电磁场信号经过公交卡线圈,会在其公交卡线圈上产生信号,完成读取并进行刷卡支付。其中,终端设备内的线圈结构3充当公交卡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线圈结构3还包括补强部(图中未示出),补强部与线圈本体31的凸缘部311固定连接,使得补强部设置于触点部3111,可以提升触点3111处的强度,保护触点部3111,避免触点3111受到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2所示,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壳体4,第一屏蔽件1的第二侧面与壳体4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其他器件。壳体4比如形成有安装槽41,第一屏蔽件1置于安装槽41内,第一屏蔽件1的第二侧面与安装槽41的槽底壁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壳体4和线圈结构3与第一屏蔽件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对应关系不限于上述示例。第一屏蔽件1的第一侧面比如与壳体4形成可拆卸连接,第一屏蔽件1的第二侧面比如与线圈结构3形成固定连接。上述示例仅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具体对应关系以实际设计为准。
第二屏蔽件2的第二侧面与壳体4固定连接,第二屏蔽件2比如与第一屏蔽件1并列设置于安装槽41内。第二屏蔽件2与安装槽41的槽底壁固定连接,使得在拆卸第一屏蔽件1时,线圈结构3不会完全脱离壳体4,避免影响线圈结构3的功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壳体4和线圈结构3与第二屏蔽件2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对应关系不限于上述示例。第二屏蔽件2的第一侧面比如与壳体4形成固定连接,第二屏蔽件2的第二侧面比如与线圈结构3形成固定连接。上述示例仅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具体对应关系以实际设计为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屏蔽件1的第二侧面包括粘接区域11和显露区域12。第一屏蔽件1的粘接区域11与壳体4的安装槽41粘接,以实现第一屏蔽件1的安装。其中,第一屏蔽件1的显露区域12与壳体4相对设置,第一屏蔽件1的显露区域12未被覆盖,为其他器件留有空间,优化了堆叠空间,满足了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2-图4所示,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粘接部5。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屏蔽件1的粘接区域11通过第一粘接部5与壳体4的安装槽41连接。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屏蔽件1的粘接区域11与壳体4分离,实现线圈结构3的翻折操作,以便于安装其他部件。
在实施组装或者维修时,掀起线圈结构3,使得第一屏蔽件1脱离壳体4的安装槽41,显露出部分壳体4,以安装或者更换其他器件。安装或者更换完毕后,第一屏蔽件1通过第一粘接部5与壳体4的安装槽41形成连接。其中,该显露出的部分壳体4与第一屏蔽件1的显露区域12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2-图4所示,第一粘接部5包括第一胶体51和第二胶体52,第一胶体51和第二胶体52分别沿第一屏蔽件1的相交的两侧边延伸。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第一粘接部5的第一胶体51和第二胶体52一体成型。第一粘接部5比如为L形状,第一粘接部5沿着第一屏蔽件1的角部向两侧边延伸形成第一胶体51和第二胶体52。
在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4所示,第一粘接部5的第一胶体51和第二胶体52比如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一屏蔽件1的第二侧面具有相交的第一侧边部13和第二侧边部14,第一胶体51对应设置于第一屏蔽件1的第一侧边部13,第二胶体52对应设置于第一屏蔽件1的第二侧边部14。其中,第一侧边部13与第二屏蔽件2相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粘接部5比如选用粘性较弱的自粘性双面胶,使得第一屏蔽件1既可以与壳体4粘接,也可以被顺利接起。第一粘接部5比如具体选用型号为tesa68560的自粘性双面胶,但tesa 68560仅用于解释本实施例,并对本申请构成限制,第一粘接部5也可以选用其他型号的自粘性双面胶,只要第一粘接部5的黏着力小一点,保证第一屏蔽件1可以实现粘接和拆卸操作即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粘接部6,第二屏蔽件2的第二侧面通过第二粘接部6与壳体4固定连接。其中,第二粘接部6比如为粘性较强的自粘性双面胶,且铺满第二屏蔽件2的第二侧面,使得第二屏蔽件2与壳体4的安装槽41的连接更加可靠,保证线圈结构3不会完全脱离壳体4。
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参照图2所示,线圈结构3通过与第二屏蔽件2固定连接的第二粘接部6安装于壳体4的安装槽41内,第二粘接部6的黏着力较强,提升了线圈结构3与壳体4的连接效果。线圈结构3通过与第一屏蔽件1固定连接的第一粘接部5与壳体4的安装槽41形成可拆卸连接。当对其他器件进行安装时,掀起未附着有第一粘接部5的第一屏蔽件1,直至第一屏蔽件1与壳体4分离,实现线圈结构3的翻折。其中,线圈结构3可以翻折180°,为安装其他器件提供足够的空间。且线圈结构3在弯折过程中,不会损伤线圈本体31,不影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性能。安装完毕后,翻折线圈结构3,使第一屏蔽件1通过第一粘接部5与壳体4再次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粘结层7,第一屏蔽件1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一粘结层7与线圈结构3固定连接。其中,第一粘结层7比如为双面胶,第一粘结层7的形状与第一屏蔽件1的形状相同。第一粘结层7可以采用模切工艺成型于第一屏蔽件1上,保证第一粘结层7和第一屏蔽件1的形状保持一致。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粘结层8,第二屏蔽件2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二粘结层8与线圈结构3固定连接。其中,第二粘结层8的材料以及设置方式与第一粘结层7一致,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4上还设置有避让部42,避让部42比如为柱形,用于为其他器件提供定位。其中,线圈结构3、第一屏蔽件1以及第一粘结层7上均开设有与避让部42对应的通孔421,使得线圈结构3、第一屏蔽件1以及第一粘结层7可以套接在避让部42上。
在一个示例中,壳体4比如形成有凹槽43,凹槽43靠近壳体4的边缘设置,避让部42形成于凹槽43内。其中,凹槽43的深度大于安装槽41的深度。
第一屏蔽件1的显露区域12与凹槽43相对应,其他器件安装于凹槽43内,并通过避让部42进行定位。空置的显露区域12为其他器件提供了足够的堆叠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器件以实际设计为准,主要以线圈模组安装结构所要实现的功能为目的,在此,其他器件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圈模组还包括连接部9,第一屏蔽件1比如可以通过连接部9和第二屏蔽件2连接,使得第一屏蔽件1和第二屏蔽件2连接为一个整体。
在一个示例中,连接部9呈镂空状(图中未示出),保证第一屏蔽件1可以被掀起。或者,沿连接部9的厚度方向,连接部9呈薄片状,薄化连接部9,实现连接部9的弯折形态,以显露壳体4上的堆叠空间。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9既可以呈镂空状,也可以兼具薄片状,进一步保证连接部9的弯折形态,避免连接部9过于坚硬,影响弯折效果。
在另一个示例中,连接部9由柔性材料制成,提高连接部9的可弯折次数,延长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安装于终端设备的后壳体,使得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线圈结构上的触点部与终端设备的主板的馈点接触连接,实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通信功能。
本公开中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采用分体式的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在满足线圈模组安装结构面积的前提下,优化了堆叠空间。且第一屏蔽件处的显露区域,薄化了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局部区域,为壳体增加了堆叠厚度,给其他器件留出了更多的设计空间。
本公开中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的线圈结构采用平面线圈形式,有效缩减面积。在不损伤线圈结构的前提下,线圈结构采用翻折的方式给予壳体足够的堆叠空间,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
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线圈结构,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二侧面包括粘接区域和显露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粘接区域与所述壳体粘接,所述第一屏蔽件的显露区域未被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粘接部;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粘接区域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或者,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粘接区域与所述壳体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分别沿所述第一屏蔽件的侧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二侧面通过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一侧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屏蔽件的第一侧面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线圈本体以及补强部;所述线圈本体的边缘处形成有触点部,所述补强部设置于所述触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组还包括连接部,第一屏蔽件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屏蔽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镂空状;和/或,
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部呈薄片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线圈模组安装结构,所述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后壳体。
CN202023024219.5U 2020-12-15 2020-12-15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3520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4219.5U CN213520297U (zh) 2020-12-15 2020-12-15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4219.5U CN213520297U (zh) 2020-12-15 2020-12-15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0297U true CN213520297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9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24219.5U Active CN213520297U (zh) 2020-12-15 2020-12-15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0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8607B2 (en) Heat dissipating sheet having antenna function,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188791B1 (ko) Nfc 통신을 위한 안테나 내장형 카드형 정보 매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715501B (zh) 一种nfc天线、移动终端及nfc天线的制备方法
CN104466350B (zh) 移动终端
KR20110097887A (ko) 휴대 전자 기기
CN105552526A (zh) 移动终端
TWM374660U (en) Antenna device
JPWO2014155689A1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システム
JP2002236901A (ja) 電子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電子情報読み取り・書込み装置
CN208478559U (zh) 天线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1000653Y (zh) 用户识别模组卡及其与射频识别天线的组合
CN104466346B (zh) 移动终端
CN213520297U (zh) 线圈模组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04468895A (zh) 移动终端
CN104468894A (zh) 移动终端
KR101276412B1 (ko) 휴대 전자기기
JPH11328344A (ja) 非接触icカード
KR20090043077A (ko) 알에프아이디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4315708U (zh) 移动终端
CN204376967U (zh) 移动终端
JP2005284862A (ja) Icカード保持具
JP2015056067A (ja) 非接触icラベル
TWM423936U (en) Smartcard connector with RFID module
CN216389699U (zh) 一种具有近场通信卡模拟功能的平板电脑
CN204316493U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